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

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17
  • 作 者:萧登福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2534820
  • 标注页数:567 页
  • PDF页数:5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论述汉魏六朝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受到中国道家、道教的影响而逐渐走向汉化、本土化的情况。内容包括:道家道教的道物本体论、方术对六朝佛典、佛教哲学发展之影响,从安世高禅法看道佛交流及二教对“淫”与“生”的态度,支娄迦籤般若学与中土道家道教之关系,魏晋之际名士与名僧的交往、魏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格义佛教等。全书旁征博引,功力深厚,观点新颖精辟,论述有理有据。

查看更多关于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的内容

图书介绍

自序 1

第一章 导论 1

壹、道佛的初期交会,及道教对佛教经义的影响 1

贰、试论道佛二教在教理上的一些差异 9

第二章 道家道教的道物本体论、方术及其对汉魏六朝佛典、佛教哲学发展之影响 19

壹、道家即道教——论道家、道教方术相涵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 19

一、《老子》书与神仙术 19

二、先秦道家典籍中所见的神仙方术 23

三、先秦道家人物即神仙人物 28

四、汉及汉后的道家道教 30

贰、先秦道家典籍中所见的道家哲学本体论 34

一、《老子》书中所见的宇宙本体论 34

二、《关尹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 37

三、《文子》书中所见的宇宙本体论 46

四、《列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 56

五、《庄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 60

六、《子华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 71

叁、先秦道家本体论对后世道经的影响 75

一、道家气生万物与道经之开天造物 75

二、先秦五方天帝与道教之五气三十二天说 79

三、道经所见沿承自列子的五期生天说 86

四、先秦太一生水说与道经之关系 88

肆、道家本体论及道教方术对汉魏六朝佛教经籍的影响 99

伍、结语 103

第三章 从安世高禅法看道佛交流及二教对“淫”与“生”之态度 108

壹、从安世高译经看初期印度禅法 108

贰、佛教初期禅法之对治,及禅观所引来之流弊 120

一、初期禅观及其对治 120

二、不净观之弊害 124

叁、论道、佛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127

一、佛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127

二、道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135

肆、安世高禅法与中土道教之关系 144

一、安世高引道家清静无为等名相及思想以说禅 145

二、安世高之守意与道家道教之守一 148

三、安世高数息、相随与道教之导引吐纳 154

伍、结语 158

第四章 支娄迦谶般若学与中土道家道教之关系 162

壹、支娄迦谶其人及般若学在中土流行之情形 162

贰、支谶般若学“本无”中,“有”、“无”之论,及其与道家老庄“有”、“无”说之关系 180

叁、支谶《道行般若经》与先秦《列子》书事例相同者之探讨 192

肆、结语 199

第五章 两晋名僧名士相交游及佛教之发展 202

壹、序言 202

贰、名僧与名士之交流及佛理的玄学化 206

一、竺法护与名士 206

二、竺叔兰与名士 209

三、帛远与名士 210

四、帛尸梨密多罗与名士 212

五、支孝龙与名士 214

六、康僧渊、康法畅、支愍度与名士 215

七、竺法雅、康法朗与名士 217

八、竺法乘、竺法深与名士 218

九、支遁与名士 220

十、于法兰、于法开、于道邃与名士 225

十一、道安与名士 227

十二、竺法汰与名士 236

十三、慧远与名士 237

十四、僧肇、道生与名士 239

叁、结语 243

第六章 魏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 252

壹、玄学的起因及其内涵 253

贰、玄学对般若学的影响 266

一、般若学玄学化——六家七宗 277

二、六家七宗的终结者——僧肇《肇论》 291

叁、结语 299

壹、序言 303

第七章 格义佛教 303

贰、晋宋世僧侣著作中所见的格义佛教 304

一、支遁 305

二、道安 311

三、慧远 317

四、僧肇 326

五、道生 337

六、其他 348

叁、结语 353

第八章 天台智顗《摩诃止观》与道教养生、时媚说之关系 356

壹、序言 356

贰、出自玄学老庄思想的三谛圆融说 360

叁、智顗止观与中土五行生克说 362

肆、智顗止观与道教六气治病说 368

伍、智顗与道教之卅六兽时媚扰人说 374

陆、驳论智顗之讥评老庄 379

壹、序言 391

第九章 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 391

贰、佛经是否曾受道教影响 392

一、中土佛典受道教影响情形 392

二、印度本土佛典受道教及中土影响情形 394

叁、佛经的真伪问题 404

一、据书籍真伪的定义言:本人亲自撰写为真,此外为假 404

二、世人以为:印度人写的为真,中土僧侣写的为伪 405

三、梵本非梵本的问题 406

四、先伪后伪的问题 406

五、详本略本的问题 407

肆、结语 408

第十章 汉魏六朝受道家道教影响之佛经 412

壹、序言 412

贰、借用相近的中土名相来译述的佛经 419

一、以“太山”译“地狱”者 420

二、以“道人”、“道士”译“沙门”者 422

三、以“度世”译“涅槃”者 425

四、以“真人”译“罗汉”及“佛”,以“天师”译“佛”者 426

叁、以有、无、有为、无为及本无、心无、自生等老庄及魏晋玄学思想掺入佛经者 428

一、以“有”、“无”、“有为”、“无为”、“清静”、“寂寞”、“澹泊”(或作惔怕)等名相来译经者 428

二、以“本无”、“心无”等老学玄学思想掺入佛经中者 433

三、将“自然”、“自生”、“自尔”等道家及玄学思想掺入佛经中者 441

四、以老庄道体论掺入佛经者 449

肆、抄袭或援引《老子》等先秦两汉典籍、故事者 451

一、援引《老子》者 452

二、援引《文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典籍者 453

三、援引汉代典籍及故事以入佛经者 461

伍、将道教思想名相及中土文化习俗等掺入佛经中者 463

一、将血忌、上相、四激、反支等中土吉凶时日说及占梦说掺入佛经者 464

二、以飞尸、魅魃、蛊魖等汉世民间鬼怪传说掺入佛经者 471

三、以中土特有医术针灸、阴阳补泻等说掺入佛经者 472

四、将汉世正腊上坟等民俗掺入佛经者 473

五、采用中土特有器物以掺入佛经者 474

六、以中土孝道及女子三从四德观念掺入佛经中者 478

七、以中土“魂魄”及生死船之说掺入佛经者 480

八、将中土昆仑山及泰山等名山传说及五行生克说引入佛经者 483

九、引道教修炼法门以入佛经者 488

十、引道教三尸说以入经者 489

十一、将符咒、星神崇拜等道教说引入佛经者 491

十二、将道教天神检校人世善恶及斋戒日等说掺入佛经者 503

陆、整本经书都是根据道教及中土习俗所杜撰或抄袭而来者 510

一、杜撰 511

二、抄袭 516

柒、结语 524

附录:试论佛道二教之初期交会,兼论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526

壹、佛教初期发展及佛道二教交流 526

贰、佛道二教之善恶报应说 537

叁、佛、道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545

一、佛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545

二、道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554

参考书目 565

查看更多关于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