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实用新歌诀

中医学实用新歌诀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周礼伯编著 李大琦主审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6731592
  • 标注页数:206 页
  • PDF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等各科的内容编成口诀。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学实用新歌诀的内容

上一篇:一病一成药下一篇:骨伤科文献研究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一、绪论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观 1

(二)中医学理论系中的辩证观 1

(三)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 1

目录 1

二、阴阳五行 2

(一)阴阳学说概述 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四)五行学说 4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5

三、藏象 5

(一)关于藏象的概念 5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6

(四)中医学中人体的特殊名称 6

(五)脏腑的生理功能 6

(六)脏腑间的关系 9

四、气血津液 11

(一)气 11

(二)血 13

(三)津液 13

(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14

(一)经络的生理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14

(二)手足阴阳经络脉走向交换规律 14

五、经络 14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4

六、病因与发病 15

(一)六淫致病的特点 15

(二)疫疠 17

(三)七情致病的特点 17

七、病机19条 17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18

一、绪论 18

(一)中医诊断学的三大特点 18

(二)四诊与辨证的运用 18

二、四诊 18

(一)望诊 18

(二)闻诊 26

(三)问诊 27

(四)切诊 28

三、八纲辨证 41

(一)阴证和阳证 41

(二)阴虚证 42

(三)阳虚证 42

(四)虚寒证 42

(五)亡阴证和亡阳证 42

(六)表证和里证 43

(七)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 43

(八)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43

(九)半表半里证 43

(十)寒证和热证 43

四、辨证 44

(十三)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要点 44

(十一)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44

(十二)虚证和实证 44

(一)病因辨证 45

(二)气血津液辨证 49

(三)脏腑辨证 53

(四)经络辨证 65

(五)六经病证辨证 68

(六)卫气营血辨证 70

(七)三焦辨证 72

(一)内科疾病辨证论治 74

(二)气血同病的症状 74

一、总论 74

第三章 中医内科学 74

(三)风寒燥火病机病证 76

(四)湿、痰、饮病机病证 77

(五)六经与卫气营血病机病证 78

(六)脏腑病机病证 79

二、各论 83

(一)病名 83

(二)各种病证 83

第四章 中医妇科学 130

一、总论 130

(一)天癸、脏腑、气血和经络与月经的关系 130

(二)脏腑与月经的关系 130

(四)经络与月经的关系 131

(五)妇科疾病的特点 131

(三)气血与月经的关系 131

(六)妇科疾病的诊断概要 132

(七)带下诊断 132

(八)恶露诊断 132

(九)月经的名称 133

二、各论 133

(一)月经病及其诊治 133

(二)各种病证 133

第五章 中医儿科学 155

一、总论 155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55

(一)小儿肺炎 156

二、各论 156

(二)望诊小儿食指指纹 156

(二)鹅口疮 157

(三)口疮 157

(四)厌食 157

(五)积滞 157

(六)疳证 157

(七)惊风 158

(八)小儿水肿 158

(九)小儿感冒 159

(十)麻疹 160

(十一)风痧 160

(十二)丹痧 160

(十六)白喉 161

(十五)顿咳 161

(十三)水痘 161

(十四)痄腮 161

(十七)小儿暑湿 162

(十八)小儿麻痹证 162

(十九)小儿疫毒痢 162

(二十)小儿疰夏 162

(二十一)夏季热 163

(二十二)五迟、五软 163

(二十三)五硬 163

(二十四)解颅 163

(二十七)遗尿 164

(二十八)尿白 164

(二十六)尿频 164

(二十五)囟陷、囟填、鸡胸、龟背 164

(二十九)滞颐 165

(三十)小儿汗症 165

(三十一)夜啼 165

(三十二)新生儿不乳 165

(三十三)新生儿大便不通 165

(三十四)新生儿小便不通 166

(三十五)新生儿黄疸 166

(三十六)赤游丹 166

(三十七)脐风 166

(三十八)脐湿、脐血、脐疮、脐突 166

(三)痈疽辨肿 168

(一)疮疡治法 168

(二)辨疮疡阴证阳证 168

第六章 中医外科学 168

一、总论 168

(四)痈疽辨痛 169

(五)痈疽辨脓 169

(六)痈疽七恶 170

二、各论 170

(一)疮疡 170

(二)疖 171

(三)疔疮 171

(四)痈 171

(五)丹毒 172

(六)发 172

(七)有头疽、发颐、流注 172

(九)瘰疬 173

(八)无头疽、附骨疽、咬骨疽、环跳疽、内陷 173

(十)流痰 174

(十一)瘿痈、石瘿 174

(十二)气瘤 174

(十三)血瘤 175

(十四)肉瘤、脂肪瘤 175

(十五)筋瘤 175

(十六)骨瘤 175

(十七)舌菌 176

(十八)茧唇 176

(十九)失荣 176

(二十)肾岩翻花 176

(二十三)淋病 177

(二十一)热疮、蛇串疮 177

(二十二)脓疱疮 177

(二十四)梅毒 178

(二十五)尖锐湿疣 178

(二十六)麻风 178

(二十七)多形性红斑 179

(二十八)结节性红斑 179

(二十九)红斑性狼疮 179

(三十)痔疮、肛隐窝炎 179

(三十三)脱肛 180

(三十五)直肠癌 180

(三十四)直肠息肉 180

(三十二)肛瘘 180

(三十一)肛裂、肛周脓肿 180

(三十六)子痈(睾丸化脓性炎症) 181

(三十七)子痰、脱囊、阴茎痰核 181

(三十八)囊痈 181

(三十九)水疝 181

(四十)前列腺炎 181

(四十一)前列腺增生症 182

(四十二)血精 182

(四十三)脱疽 182

(四十四)血栓性脉管炎 182

二、各论 183

(一)胞睑疾病 183

一、总论 183

第七章 中医眼科学 183

(二)两眦疾病 185

(三)白睛疾病 186

(四)黑睛疾病 188

(五)瞳神疾病 191

(六)其他眼病 194

第八章 中医耳鼻喉科学 197

一、耳科 197

(一)耳病总述 197

(二)各种病证 197

二、鼻科 199

(一)鼻病总述 199

(二)各种病证 200

三、咽喉科 202

(一)咽喉病总述 202

(二)各种病证 202

四、口齿科 204

(一)牙痛 204

(二)龋齿 204

(三)牙痈 205

(四)牙齩痛 205

(五)牙宣 205

(六)飞扬喉 205

(七)口疮 205

(八)口糜 206

(九)唇风 206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学实用新歌诀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