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

刑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张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878514
  • 标注页数:228 页
  • PDF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中国现行刑法中重大疑难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和研究的学术专著。

查看更多关于刑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不作为犯罪研究 1

第一节 不作为犯罪概述 1

一、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形式 1

前言 1

二、关于不作为犯罪的考察 2

第二节 不作为的作为义务范围 6

一、不作为的作为义务的界定 6

二、不作为的作为义务的来源 7

第三节 不作为的类型 11

一、关于不作为犯的分类 11

二、真正不作为犯 14

三、不真正不作为犯 17

一、关于法人犯罪的考察 21

第二章 单位犯罪研究 21

第一节 单位犯罪概述 21

二、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 23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特征 25

一、关于单位犯罪的称谓 25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 27

三、单位犯罪的构成特征 31

第三节 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35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 35

二、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40

第四节 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 42

一、关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研讨 42

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46

三、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 48

第一节 防卫限度 51

一、关于防卫限度的立法考察 51

第三章 防卫限度问题 51

二、防卫限度的理性思考 58

三、防卫限度的个案研究 63

第二节 关于无限防卫权问题 65

一、无限防卫权问题的提出 65

二、无限防卫权的含义及相关问题考察 68

三、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之规定不是无限防卫权 70

第四章我国刑罚目的的理性审视 76

第一节 我国刑罚目的的主张 76

一、刑罚目的的主流观点 76

二、关于刑罚目的的研讨 81

一、报应刑论的观点 83

第二节 我国刑罚目的之理性思考 83

二、预防论的主张 88

三、折中主义之说 91

第三节 我国刑罚目的的主张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94

一、我国刑法第5条体现的原则 94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我国的刑罚目的 96

三、报应之刑的回归 99

第五章 死刑存废问题研究 104

第一节世界与我国的死刑现状 104

一、世界各国和地区死刑存废概览 104

二、世界与我国内地的死刑立法及司法适用现状 107

第二节 死刑存废的研讨 111

一、废除死刑的主张 111

二、留存死刑的主张 118

一、我国签署的限制死刑的国际文件 125

第三节 我国内地限制死刑的可行性论证 125

二、在我国内地减少死刑的可行性 127

第六章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 130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及其司法解释 130

一、客观要件的认定及司法解释 130

二、关于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问题 134

三、犯罪主体的界定 136

第二节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137

一、“因逃逸致人死亡”规定的研讨 138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的界定 140

三、关于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构成间接故意不作为杀人情况的研讨 143

一、强奸罪的本质与特征 146

第七章 强奸罪疑难问题研究 146

第一节 强奸罪的本质 146

二、关于违背妇女意志的问题 147

第二节 奸淫幼女的犯罪 150

一、奸淫幼女与强奸妇女的区别 150

二、奸淫幼女犯罪的认定 152

三、奸淫幼女的犯罪应单立罪名 155

第三节 婚内有无强奸 157

一、问题的提出 157

二、问题的讨论 158

第八章 有组织犯罪研究 167

第一节 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167

一、国外学者关于有组织犯罪概念的不同学说 167

二、我国学者关于有组织犯罪概念的不同观点 170

三、国内外权威机构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界定 173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的类型 176

一、有组织犯罪分类情况综述 176

二、对有组织犯罪分类的思考 178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80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立法和司法界定 180

二、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学术界定 183

三、犯罪学角度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184

第四节 我国内地有组织犯罪现状 187

一、港、澳、台黑社会组织的渗透 188

二、我国内地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190

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向黑社会组织转化 192

一、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逻辑关系 195

第一节 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195

第九章 受贿罪问题研究 195

二、现行刑法关于受贿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196

第二节 受贿罪客观要件的研讨 201

一、关于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201

二、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202

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问题 206

四、贿赂的内容问题 212

第三节 斡旋受贿问题 214

一、如何界定“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215

二、对“不正当利益”的理解 218

三、离休、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 220

四、斡旋受贿是否独立成罪的讨论 222

主要参考书目 226

查看更多关于刑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