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吴泽文集  第3卷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

吴泽文集 第3卷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吴泽著 胡逢祥整理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1726317
  • 标注页数:480 页
  • PDF页数:490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东方学理论评述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1

第一节 东方学的缘起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产生和发展 5

第三节 对几种东方学理论的评述 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在中国 11

第五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第一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基本理论问题导论 1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时代背景和各家学说 18

第二节 各家学说的分析和评论 26

第三节 “亚细亚的”和“古典的”序列问题 39

第四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问题讨论的学术意义和对东方国 家反殖民主义革命的现实意义 44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48

第一节 作为古代东方社会基础的农村公社 54

第二章 古代东方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 54

第二节 村社土地所有制问题 57

第三节 村社及其土地所有制与专制主义国家的关系 61

第四节 东方国家第三种职能的特点 62

第五节 东方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和特点问题 64

第六节 古代东方社会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74

第三章 古代公社和公社所有制诸形态 77

第一节 原生形态的原始公社与公社所有制 78

第二节 亚细亚形态的农村公社与村社所有制 84

第三节 古典形态的城市公社和公社所有制 87

第四节 古代公社与公社所有制的亚细亚形态与古典形态 91

第五节 日耳曼形态的马尔克公社和公社所有制 97

第四章 地理环境与农村公社及其所有制的兴衰 103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原始农业经济发生、发展的关系 103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农村公社、村社所有制的发生发展 108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早期文明的出现 111

第四节 古代东方农村公社的盛衰和遗存 114

第五章 东方城市的起源、演进与特点 118

第一节 设防村落、村堡到城堡的出现 118

第二节 各文明发祥地早期城堡向都城的发展 121

第三节 东方城堡向城市、都城向都市的演进 127

第四节 中国城堡、都城向城市的发展 139

第六章 东方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的历史进程 145

第一节 东方奴隶制社会形成的起点和途径 146

第二节 区分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的标志 150

第三节 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的生产力水平 155

第四节 关于封建制社会的历史出发点问题 158

第五节 商品经济与封建制社会形成的关系问题 161

第六节 农村公社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的关系 167

第七节 关于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关系问题 173

第七章 古代中世纪东、西方土地所有制诸形式 181

第一节 原始公社土地公有制形式 182

第二节 东方奴隶制社会的“亚细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185

第三节 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古典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190

第四节 封建社会的日耳曼土地所有制形式 194

第八章 东方封建社会行会制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00

第一节 中世纪城市经济和行会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200

第二节 东西方封建城市经济和行会制度及其特点的比较 208

第三节 近代资本所有制的萌芽、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中世纪行会制度的衰落 212

第九章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行会制度的解体与近代资本所有制的确立 219

第一节 货币地租、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资本所有制的萌芽 220

第二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工具所有制的瓦解和资本所有制的初步形成 227

第三节 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和资本所有制的确立 240

第十章 近代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 245

第一节 殖民地形态分析 246

第二节 东方半殖民地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251

第三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259

第四节 中国“资本主义化”社会阶段的分析 264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与东方社会形态学说——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再研究之一 271

第一节 马克思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代背景 272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276

第三节 《形式》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 277

第四节 《形式》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阐述和分析 281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再研究之二 284

第一节 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原因 284

第二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科学性 290

第三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所解决的问题 294

第四节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思想来源 295

第十三章 论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与运行规律——《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再研究之三 299

第一节 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基本理论问题 299

第二节 马克思对社会经济形态演变历程的论证 302

第三节 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命题之一(上) 304

第四节 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命题之一(下) 308

第五节 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311

第十四章 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的“亚洲式”村社制与民粹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14

第一节 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亚洲宗法式”村社土地占有制及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的历史渊源 315

第二节 俄国土地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民粹派两种土地理论的分歧 320

第三节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诸流派的理论特点 324

第四节 俄国亚洲式村社土地占有制与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30

第十五章 俄国资本主义初期村社土地所有制与民粹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35

第一节 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土地改革时期的社会矛盾及民粹派内部自由派与革命派的分歧和矛盾斗争 336

第二节 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成长和马克思主义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民粹派的批判 342

第三节 巴枯宁主义的进一步堕落:特卡乔夫及其民粹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反动实质 349

第四节 民粹派的再分裂:民意党和土地平分社的消亡及普列汉诺夫脱离民粹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宣传家 360

第十六章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365

第一节 俄国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农奴制经济的没落 365

第二节 左派民粹派米海洛夫斯基等挑起俄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368

第三节 米海洛夫斯基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曲解 375

第四节 米海洛夫斯基等左派民粹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质 381

第五节 拉基特尼科夫的自我招供及其机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 388

第十七章 俄国资本主义后期土地改革道路和土地国有化性质问题的论战 396

第一节 俄国土地改革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实际情况 396

第二节 俄国消灭“中世纪的土地占有制”的途径 398

第三节 不能把土地国有化性质上的“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同 402

第四节 不能混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和“结局” 404

第十八章 列宁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与普列汉诺夫“亚细亚复辟论”的论争 408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列宁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地位 409

第二节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在土地国有化理论和“亚细亚复辟论”的大论战 421

第十九章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性质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 430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形态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的论争 431

第二节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的大论战 435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问题大论战 441

第四节 中国社会史问题与社会形态学说 448

第二十章 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451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标准问题 452

第二节 五种社会形态运行规律的常规 464

第三节 征服对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常规的影响 469

第四节 几点附论与结束语 476

后记 479

查看更多关于吴泽文集 第3卷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