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金融学

金融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曹龙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40189720
  • 标注页数:433 页
  • PDF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属于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教材,也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全书共分12章:货币概述,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本书以金融全球化以及加入 WTO 后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为背景,将国际金融作为国内金融的自然延伸,顺理成章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力求全面、系统、有重点地介绍金融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着力阐释了近年来金融界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现象。本书除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外,亦可供管理学类专业教学使用及金融业内人士参阅。

查看更多关于金融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1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2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5

第一章 货币概述 6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 6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6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9

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10

第二节 货币“量”的规定性 12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 13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14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16

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18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21

一、价值尺度 21

二、流通手段 23

三、贮藏手段 24

四、支付手段 25

五、世界货币 26

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27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 27

二、我国的货币制度 35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 38

四、国际货币制度 40

第一节 信用概述 51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51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51

二、信用的特征 53

三、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54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59

五、信用风险防范 60

第二节 信用工具 63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63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63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66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67

五、金融衍生工具 68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70

一、利息的本质 70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71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73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78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79

第三章 金融市场 84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84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84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85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86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88

五、金融市场的发展 88

第二节 货币市场 92

一、短期信贷市场 92

二、同业拆借市场 93

三、商业票据市场 96

四、短期债券市场 97

五、回购市场 100

六、CDs市场 102

一、股票市场 103

第三节 资本市场 103

二、长期债券市场 106

第四节 其他金融市场 110

一、黄金市场 110

二、外汇市场 112

三、保险市场 116

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120

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125

第五节 国际金融市场 127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127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构成 129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35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136

第六节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136

二、有效市场理论 138

三、资本结构理论 139

四、行为金融理论 146

第四章 金融机构 150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150

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和类型 150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151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机构 159

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 159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 160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162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 173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73

二、世界银行集团 176

三、国际清算银行 182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 183

第五章 商业银行 187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187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87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191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192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194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196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96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99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200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201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03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203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 208

三、《巴塞尔协议》及其修订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211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 214

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历程 214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216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218

第六章 中央银行 223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23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 223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225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29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 232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232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233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237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 242

一、支付清算体系的公共产品性质 242

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内容 243

三、国内外支付清算体系比较 246

第七章 货币需求 253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253

一、货币需求及其理论 253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254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255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256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256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58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259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262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263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264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264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267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268

第八章 货币供给 273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273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273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74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279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280

一、货币出自银行 280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82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 283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 284

一、现金运行机制 286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286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288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 289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293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295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295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 296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299

四、货币乘数 301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304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304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306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308

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309

第六节 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 309

二、利率、汇率变动与货币供给 310

三、虚拟经济与货币供给 311

第九章 货币均衡 314

第一节 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314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314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315

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317

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 321

一、货币失衡的原因 321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323

第三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325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325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 329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 330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334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334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34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335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336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336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342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342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346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350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350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352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353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354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354

二、通货紧缩的治理 355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359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359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359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59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363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365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365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71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372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372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372

二、货币政策时滞 376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 378

第四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理论 378

二、新古典学派的“面纱论” 379

三、哈耶克的货币中性理论 379

四、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380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386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的实践 386

二、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 387

第六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389

一、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 389

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因 390

三、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方法 390

四、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有效性 391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392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395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 395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 395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397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399

第二节 金融压抑、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 401

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401

二、金融约束理论 405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406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406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409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412

第四节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415

一、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开放 415

二、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417

附录 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及索引 423

参考文献 432

查看更多关于金融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