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失业心理问题研究

失业心理问题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田晓明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604820X
  • 标注页数:292 页
  • PDF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从心理归因,心理保健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

查看更多关于失业心理问题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解析转型难题,构建心理策略…………………………………………王重鸣问题提出 1

1失业与中国 1

1.1对蒋介石“见面礼”的应答 1

1.2失业几度光顾华夏大地 2

1.3改革推出“首批”失业者 5

2学界关注失业 7

2.1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 8

2.2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 9

3.1一则寓言故事引发的思考 12

3问题的提出 12

3.2研究意义 14

研究报告之一:失业归因心理研究 16

1 引言 17

2研究设计 18

2.1被试 18

2.2调查问卷设计 19

3统计分析方法 20

3.1官感检验法 20

3.1.1官感检验一致性比较 20

3.1.2一致性统计检验 20

3.2卡方检验 21

3.3多元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22

3.4系统聚类分析 25

4数据统计与处理 27

4.1官感检验情况统计及处理 27

4.2对苏南人从事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工作的态度卡方检验结果 28

4.3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30

4.4系统聚类统计分析 32

4.4.1被试总体Ward法聚类结果 32

4.4.2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34

4.4.3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36

4.4.4 30岁以下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38

4.4.5 30~40岁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40

4.4.6 40岁以上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42

4.4.7 30岁以下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44

4.4.8 30~40岁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46

4.4.9 40岁以上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48

4.4.10 30岁以下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50

4.4.11 30~40岁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52

4.4.12 40岁以上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54

5.1 官感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56

5统计结果 56

5.2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57

5.3系统聚类结果 57

5.3.1被试总体系统聚类结果 57

5.3.2男、女被试系统聚类结果的比较 59

5.3.3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系统聚类结果的比较 60

5.3.4不同年龄阶段男、女被试系统聚类结果的比较 61

5.4在职人员与失业人员基本统计结果的比较 62

6.1结论 63

6结论与讨论 63

6.2讨论 64

6.2.1 归因解释 64

6.2.2成因分析 66

6.2.3在职人员与失业人员归因差异的解释 72

研究报告之二:失业挫折心理研究 73

1 引言 74

2研究设计 75

2.1 被试 75

2.2调查问卷设计 75

3.1卡方检验 76

3统计分析方法 76

3.2多元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80

3.3系统聚类分析 80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80

4.1特征行为得分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80

4.2系统聚类统计分析 84

4.2.1被试总体Ward法聚类结果 84

4.2.2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86

4.2.3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88

4.2.4 30岁以下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90

4.2.5 30~40岁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92

4.2.6 40岁以上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94

4.2.7 30岁以下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96

4.2.8 30~40岁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98

4.2.9 40岁以上男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100

4.2.10 30岁以下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102

4.2.11 30~40岁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104

4.2.12 40岁以上女性被试Ward法聚类结果 106

4.3被试挫折认知及心理状态分析 108

4.3.1被试对失业挫折的主观认知分析 108

4.3.2被试挫折心理状态分析 111

4.4.1被试对他人评价的主观认知分析 114

4.4被试对社会评价的主观认知分析 114

4.4.2被试对家人态度的主观认知分析 117

4.4.3被试对政府态度的主观认知分析 120

5结论 123

5.1被试的主要挫折行为特征 123

5.2被试的挫折认知及心理状态 124

5.3被试对社会评价的主观认知 124

6讨论与建议 125

6.1被试挫折成因分析 125

6.2被试挫折行为特征分析 129

6.3被试挫折心理防卫和应对策略 132

研究报告之三:失业保健心理研究 140

1 引言 141

2研究设计 141

2.1被试 141

2.2调查问卷设计 142

2.3统计分析方法 142

2.3.1卡方检验 142

2.3.1 比率差异显著性检验 142

3.1被试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分析 143

3数据统计与处理 143

3.2失业人员与在职职工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146

3.2.1两类被试总体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148

3.2.2两类被试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149

3.2.3两类被试健康状况的年龄差异分析 150

4结论 151

5讨论 152

5.1心理紧张与疾病的产生 152

5.2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154

5.3.1神经生理机制 158

5.3心理社会因素致疾的作用机制 158

5.3.2神经内分泌机制 162

5.3.3免疫机制 166

5.4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169

研究报告之四:再就业心理研究 172

1 引言 174

2研究设计 177

2.1被试 177

2.2调查问卷设计 177

3数据统计与处理 178

3.1被试对再就业途径的认识分析 178

2.3统计分析方法 178

3.2被试再就业前景主观认识分析 181

3.3被试对工作岗位性质的认识分析 184

3.4被试再就业意向的统计分析 191

3.5被试对再就业形势的认识分析 197

4结论 203

5讨论与建议 205

5.1 兴办有特色的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 206

5.2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帮助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09

5.3加强心理辅导,营造最佳的心理调适环境 214

1 引言 219

研究报告之五:失业人员择业心理研究——以苏州市区为例 219

2研究设计 220

2.1调查问卷设计 220

2.2被试 221

2.3统计分析方法 221

2.3.1 卡方检验 221

2.3.2因子分析法 221

3数据统计与处理 227

3.1 尚未就业的男性被试择业观分析 227

3.2尚未就业的女性被试择业观分析 233

3.3未就业被试择业观的性别差异比较 238

3.3.1下岗归因的性别差异 239

3.3.2就业概念理解的性别差异 242

3.3.3再就业态度的性别差异 243

3.3.4择业动机的性别差异 246

3.3.5择业取向的性别差异 247

3.3.6择业标准的性别差异 248

3.4未就业被试与已就业被试择业观差异比较 252

3.4.1失业(下岗)归因的差异比较 252

3.4.2对就业概念理解的差异比较 255

3.4.3再就业态度的差异比较 256

3.4.4择业动机的差异比较 259

3.4.5择业取向的差异比较 260

3.4.6择业标准的差异比较 262

4结论与讨论 264

4.1择业观的性别差异 265

4.2未就业和已就业被试的择业观差异 269

4.3困扰苏州市政府的“隐性就业”问题 272

参考文献 278

附录一:调查问卷(一) 281

附录二:调查问卷(二) 286

后记 291

查看更多关于失业心理问题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