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晚周礼的文质论

晚周礼的文质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图书介绍

上编 13

第一章 祭祀仪式与礼意 15

第一节 祭祀的类型 15

第二节 郊天之祭 17

一、自地以上皆为天 17

二、天是人间的至上神 20

三、郊天仪式的意蕴 22

四、郊祭的仪程 31

第三节 社稷之祭 33

一、社神与大地神的关系 33

二、作为民族守护神的社稷 34

三、作为农业神的社稷 37

第四节 宗庙之祭 40

一、宗庙之礼的起源 40

二、宗庙之礼的特征 44

第二章 礼器与礼意 52

第一节 礼器是显现名位的工具 52

一、显示名位的礼器 53

二、礼器的数度与礼意的统一 56

第二节 礼器及其纹饰的意蕴 66

一、青铜礼器纹饰的文化内涵 67

二、玉器的文化内涵 70

第三节 礼器所区分的两个世界 73

一、祭器与养器 73

二、祭器与明器 76

第四节 器以藏礼的哲学意义 81

第三章 恭敬撙节退让的礼学意义 85

第一节 践礼 85

一、践礼的日常性 86

二、践礼即成德之路 89

三、践礼的保障机制 94

四、践礼的常与变 95

第二节 敬让 98

一、恭敬 99

二、谦让 104

三、敬的寓所 108

下编 112

第四章 孔子礼学的文质相合观 115

第一节 礼与仪的二律背反 115

一、《诗经》中的礼与仪 116

二、礼与仪的层级性 117

三、礼典中的礼与仪 120

第二节 孔子视野中的礼与仁 129

一、礼之文的层次 129

二、礼后说 133

三、文质彬彬 135

四、仁为礼之质 142

第五章 老子礼学的重质轻文观 147

第一节 “质真若渝,大白若辱”的礼质论 148

第二节 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礼质 153

第三节 “制始有名,夫亦将知止”的功能论 157

第六章 孟子礼学的本质观 163

第一节 礼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规定 163

一、礼是人禽的分际 164

二、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169

第二节 交往实践中礼的本质 174

一、两种“敬”的理论 175

二、对非礼之礼的辨析 181

第三节 丧葬礼节的本质 184

一、对“三年之丧”的探讨 185

二、“为旧君有服”的前提 189

一、仁政的内涵 191

第四节 以礼为主干的仁政学说 191

二、养老的人文价值 195

三、礼主刑辅 196

第七章 庄子礼学的文质两分观 198

第一节 庄子与儒家的关联 198

第二节 庄子论礼的形上学 200

一、心重礼意,临尸而歌 201

二、礼为大道之序 213

第三节 圣人应于礼而不讳 216

一、应于礼即合于道 216

二、应于礼而无迹 218

一、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220

第四节 礼文是“假乎禽贪者器” 220

二、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222

第五节 “道”与“分”的矛盾 230

第八章 荀子礼学的文质合一论 236

第一节 礼文是缘饰人性的工具 236

一、礼饰人性的依据 237

二、礼文的审美价值 240

三、礼饰人性的途径 242

第二节 礼的本质的两个层面 247

一、作为度量分界的礼之质 247

二、作为根源性的礼之质 250

一、称情立文 254

第三节 礼的文质符合论 254

二、文质的发展阶段 257

结语:反思礼的本质与认识人自身同步深化 261

参考文献 268

先秦礼论研究综述 277

一、礼的起源 277

二、礼与仁的关系 280

三、礼与乐的关系 282

四、礼与法的关系 284

五、礼的精神 286

六、礼的现代价值 287

审查报告 289

后记 296

查看更多关于晚周礼的文质论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