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20
  • 作 者:姜明安 余凌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82675
  • 标注页数:740 页
  • PDF页数:771 页
图书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及各种具体的制度与规则,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合同;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等。

查看更多关于行政法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什么是行政? 1

什么是行政法? 3

什么是“新行政法”? 12

中国行政法是怎样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17

第一编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29

第1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背景 29

1.1 我国宪政运动和宪政思想产生的“先天不足” 30

1.2 当代剧烈社会变革所提出的时代课题 31

1.3 行政法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呼唤 34

第2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学说之概览 37

2.1 国内相关学说之概览 37

2.2 域外相关学说之概览 46

第3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述评 51

3.1 已有研究成果之贡献 52

3.2 最低限度共识之建立 54

3.3 有效学术对话之展开 56

3.4 实证基础研究之强化 57

3.5 公共行政变迁之关注 57

第二编 行政法基本原则 62

第4章 概述 62

4.1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性 62

4.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产生途径与来源 63

4.3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地位与功能 64

4.4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65

第5章 依法行政原则 68

5.1 法律优位原则 68

5.2 法律保留原则 68

第6章 平等原则 75

6.1 平等原则的概念 75

6.2 平等原则的衍生原则 75

6.3 从平等原则看我国行政法制实践 76

第7章 信赖保护原则 79

7.1 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 79

7.2 信赖保护原则的发展 79

7.3 信赖保护与法律安定 80

7.4 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 81

7.5 信赖保护的方法 82

7.6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领域 82

7.7 信赖保护原则与我国行政法 84

第8章 比例原则 88

8.1 比例原则概述 88

8.2 比例原则的内容 89

8.3 比例原则与中国行政法制实践 90

第9章 其他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92

9.1 人性尊严原则 92

9.2 诚实信用原则 95

9.3 公益原则 97

9.4 行政效能原则 99

9.5 正当程序原则 100

第三编 行政组织法与行政主体 107

第10章 行政组织法与行政主体概说 107

10.1 行政组织法 107

10.2 行政主体 111

第11章 行政机关 114

11.1 行政机关概述 114

11.2 行政机关的分类与特征 118

11.3 行政机关组织法 120

第12章 其他承担行政任务的主体 127

12.1 概述 127

12.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28

12.3 受委托的组织 132

第13章 公务员 135

13.1 公务员制度概述 135

13.2 公职关系 137

第14章 行政相对人 143

14.1 行政相对人概述 143

14.2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44

第四编 行政规范的制定 147

第15章 行政规范的类型与制度功能 147

15.1 行政规范的类型 147

15.2 行政规范的构成要件 150

15.3 行政规范的制度变迁 153

15.4 行政规范的制度功能 155

第16章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 159

16.1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 159

16.2 行政规范制定的民主过程 163

16.3 管制功能分析程序 166

第17章 行政规范的法律效力 170

17.1 行政规范有效性的判断 170

17.2 行政规范的效力状态 173

17.3 行政规范的司法拘束力 174

17.4 内部行政规则的外部化 178

17.5 行政规章对民事纠纷的适用 179

第18章 行政规范的监督与审查机制 181

18.1 法规清理制度 181

18.2 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182

18.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182

18.4 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规定的审查 183

18.5 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 184

18.6 对行政规范的事实审查 184

18.7 行政立法不作为的监督 188

第五编 行政处理行为 191

第19章 行政处理概述 191

19.1 行政处理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属性 191

19.2 行政处理的法律机制 204

第20章 行政处理效力的构造和形态 217

20.1 行政处理效力概述 217

20.2 推定合法的公定力 224

20.3 抵制改变的确定力 228

20.4 强调遵从的拘束力 232

20.5 诉诸强制的执行力 235

第21章 行政处理的成立、生效与消灭 240

21.1 行政处理的成立 240

21.2 行政处理的生效 244

21.3 无瑕疵行政处理的消灭 250

第22章 行政处理的瑕疵及其处置 261

22.1 行政处理瑕疵的基本形态 261

22.2 错误瑕疵及其修正 264

22.3 不当瑕疵及其变更 267

22.4 “一般违法”瑕疵及其撤销 276

22.5 “严重且明显”瑕疵及其无效 289

第23章 行政处理行为各论 300

23.1 行政许可 300

23.2 行政处罚 309

23.3 行政强制 325

23.4 行政收用 335

23.5 行政给付 341

23.6 行政确认 343

第六编 非强制行政行为 347

第24章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理念 347

24.1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基本含义 348

24.2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基本类型 349

24.3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现实问题和法治化对策 351

第25章 行政计划与规划 356

25.1 行政计划和规划的概念、特点与性质 356

25.2 行政计划的产生发展与现实意义 358

25.3 行政计划的基本功能和适用范围 360

25.4 行政计划的类型、程序与救济 360

25.5 行政计划的现实问题与完善路径 364

第26章 行政指导 369

26.1 行政指导的概念和重要特征 369

26.2 行政指导的产生发展和国外做法 371

26.3 行政指导的构成要件和基本功能 373

26.4 行政指导的分类、方式和程序 374

26.5 行政指导的现实问题和完善路径 378

第27章 行政契约 385

27.1 概述 385

27.2 行政契约与依法行政 388

27.3 行政契约中的权利义务 391

27.4 程序 393

27.5 法律救济 395

第28章 行政调解 401

28.1 概述 401

28.2 行政调解的原则 404

28.3 行政调解的程序 405

28.4 我国行政调解的法律规定及制度 405

第29章 行政奖励 409

29.1 定义与属性 409

29.2 合法要件 411

29.3 运行过程 412

29.4 法律救济 413

第30章 行政资助 417

30.1 行政资助概述 417

30.2 行政资助中的权利义务 420

30.3 行政资助的程序 422

30.4 行政资助的法律救济 424

第31章 政府采购 428

31.1 政府采购的基本含义 428

31.2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 430

31.3 政府采购制度的运行状况 432

31.4 对政府采购制度的反思 437

第七编 行政自由裁量行为 443

第32章 现代社会中的行政自由裁量现象 443

32.1 行政自由裁量概述 443

32.2 产生行政自由裁量的原因分析 447

32.3 控制与治理 448

第33章 行政裁量与立法目的 453

33.1 概述 453

33.2 发现立法目的的路径与方法 456

33.3 双重或多重目的 457

第34章 行政自由裁量与相关考虑 461

34.1 概述 461

34.2 对相关因素的判断 461

34.3 考虑不相关因素对裁量决定效力的影响 463

34.4 未考虑相关因素对裁量决定效力的影响 465

34.5 权重问题 466

第35章 行政自由裁量与公正要求 471

35.1 概述 471

35.2 实质意义上的公正 473

35.3 形式意义上的公正 476

第36章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适当拘束 479

36.1 概述 479

36.2 行政不作为 480

36.3 行政政策 483

36.4 上级指示 486

36.5 稀缺的公共资源 487

第八编 行政程序 491

第37章 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法 491

37.1 行政程序辨析 491

37.2 行政程序法 498

第38章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508

38.1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概述 508

38.2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体系 510

38.3 行政程序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513

第39章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519

39.1 关于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定位 519

39.2 听取意见制度 521

39.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529

39.4 行政程序法的其他基本制度 532

第九编 监督行政与行政责任 542

第40章 监督行政的体系、对象与内容 542

40.1 监督行政与行政监督 542

40.2 监督行政的体系 544

40.3 监督行政的对象 545

40.4 监督行政的内容 547

第41章 监督行政的主体及其一般方式 551

41.1 权力机关的监督 551

41.2 司法机关的监督 554

41.3 行政机关的监督 559

41.4 公民社会的监督 560

第42章 监督行政的专门方式 565

42.1 行政监察监督 565

42.2 审计监督 568

第43章 行政责任概述 573

43.1 行政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573

43.2 行政责任与相关责任的区别 574

43.3 违法行政行为与行政责任的形成 576

43.4 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与方式 576

43.5 行政责任的追究与免除 579

第44章 行政赔偿责任 582

44.1 行政赔偿概述 582

44.2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583

44.3 行政赔偿范围 585

44.4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587

44.5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588

44.6 行政赔偿程序 590

44.7 行政追偿程序 592

第45章 行政补偿 595

45.1 行政补偿概述 595

45.2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596

45.3 行政补偿的范围、方式与标准 598

45.4 行政补偿的程序 599

45.5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600

第46章 行政处分 604

46.1 行政处分概述 604

46.2 承担主体与承担方式 606

46.3 行政处分的追究与解除 606

46.4 政纪责任的救济程序 609

第十编 行政救济 612

第47章 行政救济概述 612

47.1 救济 612

47.2 行政救济 613

47.3 理论基础 617

第48章 信访 619

48.1 概念 619

48.2 地位 620

48.3 历史 622

48.4 条例 624

第49章 行政复议 628

49.1 概述 628

49.2 规定 631

49.3 问题 636

第50章 行政诉讼 638

50.1 概述 638

50.2 类型 643

50.3 受案范围 652

50.4 管辖 656

50.5 参加人 659

50.6 证据 665

50.7 程序 668

50.8 裁判 670

50.9 执行 671

50.10 监督 674

第十一编 公物法原理 680

第51章 公物法的基本概念 680

51.1 公物的起源 680

51.2 公物的概念 681

51.3 公物的种类 685

51.4 公物的构成 687

51.5 公物的特征 688

51.6 公物法的地位 692

第52章 公物的所有权与管理 695

52.1 公物的所有权理论纷争 695

52.2 公物的成立 698

52.3 公物的管理 700

52.4 公物的消灭 704

第53章 公物的使用与使用人的权利 708

53.1 公物使用的方式 708

53.2 一般使用中的使用人权利 709

53.3 公物使用的费用承担 712

第54章 公物行政的监督与救济 715

54.1 公物行政的合法性与公正性 715

54.2 公物行政的监督 715

54.3 公物行政的救济 716

54.4 公物行政的法律责任 717

参考文献 725

查看更多关于行政法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