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政党执政纲鉴

政党执政纲鉴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张连月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7320383
  • 标注页数:400 页
  • PDF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政党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发展状况等。

查看更多关于政党执政纲鉴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政党 执政

导论: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 1

目录 1

审势篇 15

第一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之一 15

概论:政党沉浮考略 17

专论:当代世界政党 21

一、“当代政党”解析 21

1.“党”与“现代政党” 22

2.政党的含义 24

3.政党的前景与功能 31

2.当代政党类型 34

二、当代世界政党版图 34

1.当代世界政党的数量和分布 34

三、当代世界政党走势 40

1.当代世界政党大势 41

2.当代世界政党走向 43

第二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之二 45

概论:“拉美现象”缘起 47

专论:中西政党制度比较 54

一、政党制度及其一般特性 54

3.非普遍性 55

4.习惯性 55

2.相对性 55

1.多样性 55

5.社会性和阶级性 56

二、西方政党制度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56

1.基本类型 56

2.典型模式及特点 57

3.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与功能 60

三、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和优势 62

1.历史的选择 62

2.多党合作的基本含义 64

3.特点与优势 65

四、中西政党制度的异同 67

五、我国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69

规律篇 73

第三章 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之一 73

概论:“瓶颈效应”斠谈 75

专论:当代世界政党执政规律 82

一、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 82

1.执政地位的取得 82

2.执政地位的巩固 84

二、执政权的运用 84

1.党的执政机制和运作模式 84

2.执政党政治资源的积累和利用 86

3.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 88

4.政党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 89

1.国家政权性质对政党的生存和执政有根本规定作用 91

三、政党执政的规律性经验和启示 91

2.政党和政治体系合法性的来源对政党执政方式有先决性 92

3.选举制度对选择执政党有强有力的制约性 92

4.目标和手段的协调一致性对执政党起引导和检测作用 93

5.自身资源积累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93

6.执政业绩对人民与执政党感情距离起决定作用 93

第四章 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之二 97

概论:“共运危机”试解 99

1.规律 104

2.执政规律 104

一、规律——执政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资源 104

专论一: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104

3.政党执政规律 105

4.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106

5.规律的基本特征 106

二、深化——通向自由王国的不懈探索 107

1.以辩证唯物论作为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107

2.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 108

3.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考察共产党执政规律 109

4.用宽阔的眼光、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 110

三、启示——规律性经验的概括与思考 111

(一)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性规律 111

(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经验 112

专论二: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多党合作能力的提高 118

一、不断完善是全面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的基本要求 119

二、提高多党合作能力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关键 122

警示篇 127

第五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一 127

概论:政党轮替漫说 129

专论一:执政合法性考量 134

专论二:执政方略的与时俱进 137

一、执政方略解析 138

1.党的执政方略的重要特征 138

2.执政方略与执政能力 139

二、党的执政方略的转变与创新 141

1.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治国理政 142

2.执政方略的发展与突破 144

三、治国方略的切实落实与继续发展 150

1.适应法治建设,改革领导方式 151

2.把握基本要求,抓好两个环节 152

3.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由人治走向法治的社会条件 154

4.加强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扩大现代法治效应 155

第六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二 159

概论:“粉色诱惑”探微 161

专论一:发挥最大优势 铸造坚实基础 171

专论二: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与扩大 175

一、执政基础与执政能力 175

二、党的阶级基础的增强和执政基础的扩大 178

1.提升队伍素质 178

2.拓展队伍来源 180

1.强化根本——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检验党执政地位是否稳固的最终尺度 183

三、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加强 183

2.保持先进——先进性是党取得执政地位和维护执政安全的命脉 186

3.突出实效——提高执政绩效才能持续不断地丰富和扩大自身合法性资源 189

专论三:“法宝”新义诠释 190

一、把握执政兴国“法宝”的新内涵 191

1.认识新含义 191

2.把握新关系 193

3.探讨新问题 195

4.开拓新思路 196

二、发挥执政兴国“法宝”的新作用 199

1.提升成效性,焕发积极因素 199

2.扩大参与性,增强监督职能 200

3.保持先进性,发挥引导作用 202

4.突出代表性,坚持存异求同 203

5.注重主动性,积极沟通交往 205

第七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三 209

概论:“黑金政治”略析 211

专论一:执政理念的升华 225

一、执政理念的基本含义与基础意义 225

1.执政理念是政党取得和保持执政合法性的依据 226

2.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的根本指针 226

3.执政理念是政党规范执政行为的基本准则 227

4.执政理念是政党凝聚力量、维持执政生机活力的基础 227

二、执政理念的演进与深化 228

1.党对加强执政理念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230

2.党的执政为民的公仆理念得到强化 231

3.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更加突出 232

4.法治观念的提升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联系 233

三、执政理念核心问题的解读 234

1.以人为本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 234

2.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坚持 237

四、执政理念关键的把握 241

1.依法执政是“怎样执政”的关键 241

2.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243

专论二:党员意识斠谈 245

1.党员意识是一种先进意识 246

2.党员意识是一种创新意识 248

3.党员意识是一种服务意识 249

第八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四 253

概论:“颜色革命”危言 255

专论一:指导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62

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 262

1.政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262

2.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 263

二、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65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 26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266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26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269

专论二:执政党建设的自胜之路 272

一、党风的含义和实质 277

专论三:优良作风:执政党的命脉 277

二、中国共产党党风的形成和发展 279

三、党风的继承和发扬 280

1.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生命 281

2.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最重要的是行动 282

3.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发扬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 284

启示篇 287

第九章 政党执政与民主政治 287

概论:“民主浪潮”悟语 289

专论一:执政党的群众观释义 303

专论二: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309

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参政议政的关键 309

二、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的进展与现状 312

三、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 315

1.提升理念 315

2.加快建制 316

3.优化环境 318

专论三:政治协商与政协职能、和谐社会 320

1.政治协商由功能性向制度化改进 323

2.政治协商由权益、待遇向权利转化 324

3.由“求同存异”向“存异求同”提升 325

思进篇 329

第十章 政党执政与民族振兴 329

概论:大国兴衰散议 331

1.无产阶级需要有自己革命政党的领导 353

一、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 353

专论一:共产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353

2.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355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357

4.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359

二、巩固和发挥党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361

1.把握党的“领导核心”的实质 361

2.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363

3.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370

三、改进党的建设 改善党的领导 372

1.坚持党的领导是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372

2.按照“新的伟大工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改进党的建设 373

3.把党的根本领导制度落到实处 376

四、进一步推进领导制度的改革 378

专论二:指导我国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总纲 380

一、不可更易的执政准绳 380

二、臻于完善的必由之路 382

三、科学规范的运作依据 385

结语 389

一、“天不变,道亦不变”正解——政党的历史性跨越 390

二、“道可道,非常道”试析——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经验 391

三、“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新释——“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总纲 393

四、“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泛言——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考量 395

五、“有师无师,不取亦取”解读——破解历史性课题的圭臬 396

主要参考书目 398

查看更多关于政党执政纲鉴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