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矿产地质基础  下

矿产地质基础 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天文地球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地球及地质作用概述 3

第一章 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一)太阳系 3

(二)银河系和宇宙的概念 6

二、地球的形态和主要物理性质 7

(一)地球的形态 7

(二)地球主要的物理性质 7

三、地球的构造 11

(一)地球的外部构造 11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12

四、地球的化学成分 13

第二章 地壳 15

一、地壳的表面形态 15

二、地壳的结构 15

(一)花岗岩质层 16

(二)玄武岩质层 16

三、地壳的物质成分 16

(一)化学成分 17

(二)矿物 17

(三)岩石 18

四、地质作用的概念 18

五、地质时间的概念 19

第三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 20

一、风化作用 20

(一)物理风化作用 20

(二)化学风化作用 21

(三)残积物及风化壳 24

二、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24

(一)概述 24

(二)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25

(三)河流的地质作用 26

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2

(一)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32

(二)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34

(三)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36

四、海洋的地质作用 37

(一)海洋的一般知识 37

(二)海洋的剥蚀作用 38

(三)海洋的搬运作用 39

(四)海洋的沉积作用 40

五、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 43

(一)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43

(二)风的地质作用 44

(三)冰川的地质作用 44

第四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 46

一、地壳运动 46

(一)现代地壳运动的表现 46

(二)古代地壳运动遗留的地质现象 47

(三)地壳运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发展特征 49

二、岩浆作用 49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49

(二)火山作用 50

(三)侵入作用 53

三、变质作用 54

四、地震 55

(一)地震的概念 55

(二)震源和震中 56

(三)地震级和地震烈度 57

(四)地震地质工作的任务 58

第二篇 矿物学 61

第一章 概述 61

一、矿物的概念 61

二、矿物的形态特征 62

(一)常见的单形 64

(二)实际晶体的形态 65

(三)矿物晶体的结晶习性 65

(四)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6

三、矿物的物理性质 68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69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 71

(三)矿物的其他物理性质 73

四、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 75

(一)地壳中元素分布的特点 76

(二)离子类型 76

(三)晶格类型与化学键 77

(四)类质同象的概念 79

(五)矿物的化学式 80

第二章 矿物各论 82

一、自然元素 82

二、硫化物类 84

三、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 89

四、硅酸盐类 95

五、其它化合物 109

(一)碳酸盐类 109

(二)硫酸盐类 111

(三)钨酸盐类 112

(四)磷酸盐类 113

(五)卤化物类 114

附:犷物化学成分索引 114

第三篇 沉积岩 127

第一章 概述 127

一、沉积岩的概念 127

二、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127

(一)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特征 127

(二)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128

三、研究沉积岩的意义 129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30

一、沉积物的形成 130

(一)由母岩破坏形成的沉积物 130

(二)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135

(三)由某些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135

(四)沉积分异作用 135

二、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及后生作用 136

(一)沉积物组分的变化 136

(二)沉积物与周围环境间的作用 137

(三)压固作用 138

(四)胶结作用 138

(五)后生作用 139

第三章 沉积岩的主要类型 139

一、碎屑岩类 139

(一)碎屑颗粒的特征 139

(二)胶结物的特征 141

(三)碎屑岩的分类 142

(四)碎屑岩的地质分布 144

二、粘土岩 144

(一)粘土岩的结构特征 144

(二)粘土岩的矿物成分 145

(三)粘土岩的构造 145

(四)粘土岩的物理性质 145

(五)粘土岩的成因及主要类型 146

(六)地质分布与实际用途 147

三、化学岩 147

(一)化学岩的主要特点 148

(二)化学岩的分类 149

(三)硅质岩 149

(四)碳酸盐岩 151

第四章 沉积相 155

一、相的概念 155

二、沉积相的成因标志 155

三、相的主要类型 159

(一)大陆相组 160

(二)海相组 162

(三)海陆过度相组 163

第四篇 岩浆岩 167

第一章 概述 167

一、岩浆 167

(一)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67

(二)岩浆中的挥发分 168

(三)岩浆的主要物理性质 168

(四)岩浆活动 169

二、岩浆岩的一般概念 170

(一)岩浆岩的化学类型 170

(二)岩浆岩的产状 170

(三)岩浆岩的分布 173

三、研究岩浆岩的意义 174

第二章 岩浆岩的基本岩石特征 175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175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176

(一)岩浆岩矿物成分的分类 176

(二)岩浆岩中常见矿物的产出特点 177

(三)岩浆岩中的矿物组合 179

三、岩浆岩的结构 180

(一)按岩石的结晶程度 180

(二)按矿物的颗粒大小即组成岩石的矿物程度 180

(三)按矿物的自形程度及其结合分式 181

四、岩浆岩的构造 183

五、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分类 185

第三章 中酸性侵入岩 188

一、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类岩石 188

二、闪长岩类岩石 189

三、正长岩类岩石 190

四、中酸性侵入岩的产状 191

五、中酸性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变化 192

六、中酸性侵入杂岩体 193

第四章 基性及超基性侵入岩 195

一、基性岩类岩石 195

二、超基性岩类岩石 196

三、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的产状 197

四、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内部的变化 198

(一)韵律层构造 198

(二)岩体内部的岩带 199

(三)岩体内部不同岩相间的接触和穿切关系 200

第五章 碱性岩 202

一、碱性岩的一般特征 202

二、碱性正长岩和粗面岩类岩石 202

三、霞石正长岩和响岩类岩石 203

四、碱性辉长岩和霞斜岩类岩石 204

五、碳酸岩类岩石 204

六、碱性岩的产出情况 205

第六章 火山熔岩 207

一、火山熔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207

二、苦橄岩——玻质纯橄岩类岩石 208

(一)苦橄岩 208

(二)玻质纯橄岩 208

(三)金伯利岩 208

三、玄武岩——辉绿岩类岩石 209

(一)玄武岩 209

(二)细碧岩 209

四、安山岩、英安岩类岩石 210

(一)安山岩和安山玢岩 210

(二)英安岩和英安玢岩 210

五、流纹岩——石英斑岩类岩石 211

(一)流纹岩和石英斑岩 211

(二)石英角斑岩 211

(三)玻璃熔岩类岩石 211

第七章 火山碎屑岩 213

一、火山碎屑岩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213

(一)玻屑 213

(二)晶屑 213

(三)浆屑 213

(四)岩屑 214

二、火山爆发碎屑岩类岩石 215

(一)正常火山爆发角砾岩和凝灰岩 215

(二)熔岩爆发碎屑岩 215

(三)火山震碎岩 215

三、火山堆积碎屑岩类岩石 216

(一)碎屑熔岩类岩石 216

(二)熔结碎屑岩类岩石 216

(三)正常火山碎屑岩类岩石 216

四、火山沉积碎屑岩类岩石 217

(一)沉火山碎屑岩类岩石 217

(二)凝灰质沉积碎屑岩类岩石 217

五、火山岩系的一般特征 217

第八章 岩浆岩成因一般问题概述 219

一、关于原生岩浆及其起源问题 219

(一)关于超基性岩浆 219

(二)关于玄武岩浆 219

(三)安山岩浆 220

(四)花岗岩浆 220

二、关于岩浆在形成岩石过程中的演变 220

(一)岩浆分异作用 220

(二)结晶分异作用 220

(三)同化混染作用 220

第五篇 变质岩 225

第一章 概述 225

一、变质岩及变质作用的概念 225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226

(一)温度 226

(二)压力 227

(三)应力 227

(四)含挥发组分的溶液 227

三、变质作用的分类 228

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229

一、变质岩的物质成分特征 229

(一)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229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229

二、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232

(一)变质岩的结构 232

(二)变质岩的构造 235

第三章 气成热液变质岩 236

一、气成热液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236

二、主要岩石类型 236

(一)由超基性岩形成的气成热液变质岩 236

(二)由中、基性岩形成的气成热液变质岩石 237

(三)由中、酸性岩形成的气成热液变质岩 237

第四章 碎裂(动力)变质岩 239

一、构造角砾岩 239

二、压碎岩(碎裂岩) 239

三、糜棱岩 239

四、千糜岩 239

第五章 接触变质岩 240

一、热接触变质岩 240

(一)板岩 240

(二)角岩 240

(三)片岩、片麻岩 241

(四)大理岩 241

二、接触交代变质岩 243

(一)钙质矽卡岩 243

(二)镁质矽卡岩 244

第六章 区域变质岩 245

一、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245

二、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46

(一)板岩 246

(二)千枚岩 246

(三)片岩 246

(四)片麻岩 247

(五)长英质粒岩 247

(六)角闪质岩石 248

(七)大理岩 248

(八)麻粒岩 248

(九)榴辉岩和榴闪岩 248

第七章 混合岩 250

一、混合岩的概念 250

二、混合岩的分类及产状 251

(一)混合岩分类的标志 251

(二)混合岩的主要类型 252

三、混合岩的分布情况和生成地质条件 253

第六篇 地层 257

第一章 地层的基本知识 257

一、化石与地层 257

(一)化石 257

(二)地层及其接触关系 259

(三)岩浆岩与地层的接触关系 260

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61

(一)地层层序的建立 261

(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一般方法 262

三、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表 265

四、古地理环境的恢复 267

(一)海洋沉积的一般特点 268

(二)大陆沉积的一般特点 268

第二章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发育特征 270

一、中国的前震旦系 270

(一)华北-东北南部区的前震旦系 271

(二)其它地区的前震旦系 272

(三)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 273

(四)主要矿产 274

二、中国的震旦系 274

(一)华北-东北南部区的震旦系 275

(二)华南区的震旦系 278

(三)其它地区的震旦系 279

(四)主要矿产 280

第三章 中国早古生代地层发育特征 282

一、早古生代的重要生物化石 282

(一)三叶虫 282

(二)笔石 283

(三)鹦鹉螺 283

(四)腕足动物 284

二、中国的下古生界 285

(一)华南区的下古生界 285

(二)华北-东北南部区(华北区)的下古生界 287

(三)其他地区的下古生界 288

(四)我国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288

(五)主要矿产 289

第四章 中国晚古生代地层发育特征 290

一、晚古生代的重要生物化石 290

(一)陆生植物 290

(二)陆生脊椎动物 291

(三)海生无脊椎动物 291

二、中国的上古生界 294

(一)华南区的上古生界 294

(二)华北-东北南部区的上古生界 296

(三)其他地区的上古生界 297

(四)我国晚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298

(五)主要矿产 299

第五章 中国中生代地层发育特征 300

一、中生代的重要生物化石 300

(一)植物界 300

(二)脊椎动物 300

(三)无脊椎动物 301

二、中国的中生界 302

(一)中国的三叠系 302

(二)中国的侏罗系、白垩系 304

(三)中生代的主要沉积矿产 307

第六章 中国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 308

一、新生代的重要生物化石 308

二、中国的新生界 309

(一)海相地层 309

(二)陆相地层 309

(三)新生代的主要沉积矿产 310

附:各地质时期重要化石图版 313

第七篇 构造地质及地质调查 331

第一章 概述 331

第二章 岩层的产状 332

一、水平岩层 332

二、倾斜岩层 333

(一)倾斜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定 333

(二)岩层露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335

(三)影响岩层出露宽度的因素 336

(四)岩层的厚度 337

三、直立岩层 338

四、岩层层理的鉴别 338

第三章 褶皱构造 340

一、褶皱的基本概念 340

二、褶皱的分类与组合 341

(一)褶皱横剖面的形态分类 341

(二)褶皱纵向形态分类 342

(三)褶皱平面形态分类 342

(四)褶皱的组合 343

三、褶皱的分析与研究 344

(一)褶皱的认识 344

(二)褶皱内部构造的认识 346

(三)褶皱构造的研究内容 347

(四)认识褶皱构造的意义 350

第四章 节理和劈理构造 351

一、节理的概念 351

二、节理的研究 352

(一)不同力学性质节理的认识 352

(二)节理和褶皱、断层的关系 353

(三)节理的观察和测量 353

(四)节理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制图 354

(五)对原生节理的认识 356

(六)节理研究的意义 357

三、劈理 357

(一)劈理的概念 357

(二)劈理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57

第五章 断层构造 359

一、断层的基本概念 359

二、断层的分类 360

(一)根据断层面产状与两盘岩层的产状关系 360

(二)根据断层面产状与褶皱轴线(或区域构造线)的关系 360

(三)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关系 360

(四)断层的几种组合型式 361

三、断层的识别 362

(一)岩层被错动 362

(二)岩石中发生各种小构造现象 363

(三)根据地貌上的一些标志间接推断断层的存在 364

四、断层的分析与研究 365

第六章 地质力学简述 370

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370

二、地质力学中与力学有关的若干基本概念 371

(一)力、外力、内力和应力 371

(二)岩石变形的一般概念 374

(三)岩石的基本性质及力学表象 377

三、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鉴定 378

(一)结构面的分类 378

(二)各种破裂结构面的特征和鉴别 379

四、构造形迹的序次 382

五、构造体系及其类型 384

(一)构造体系的概念 384

(二)纬向(东西向)构造体系 385

(三)经向(南北向)构造体系 386

(四)扭动构造体系 386

六、构造体系的联合和复合 391

(一)构造体系的联合 391

(二)构造体系的复合 391

第七章 槽台学说和板块学说简介 393

一、引言 393

二、地槽-地台学说 394

(一)地槽的基本概念 394

(二)地槽的类型及地槽内部单元划分 394

(三)地槽的发展 395

(四)地台及地台活化 397

(五)大地构造分区 399

(六)有关历史分析的一些方法 399

三、板块构造学说 401

(一)板块构造学说的由来 401

(二)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 402

(三)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 403

(四)板块构造学说的评述 412

第八章 地质调查的基本知识及地质图的判读分析 413

一、地质调查的概念 413

(一)1∶100万-1∶50万地质调查——小比例尺地质调查 415

(二)1∶20万-1∶10万地质调查——区测(区域地质调查)或中比例尺地质调查 415

(三)1∶5万-1∶2.5万地质调查 415

(四)>1∶25000的专门性地质调查 416

二、地质调查的野外编录 417

(一)露头素描图 417

(二)路线剖面图 418

(三)探槽素描 419

(四)浅井和浅坑地质素描 419

(五)取样和标本采集 420

三、地质调查的一般野外工作方法 421

(一)实测剖面 421

(二)野外填图 424

(三)室内整理和编写地质报告 428

(四)航空地质方法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429

(五)出露不好地区地质调查的特点 432

(六)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图的测制 433

四、地质资料的查阅及地质图的分析 434

(一)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435

(二)地质剖面的编制及深部地质情况的推断 437

第八篇 矿床学 445

第一章 概论 445

一、矿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45

(一)金属矿产 445

(二)非金属矿产 445

(三)可燃有机矿产 445

二、矿床学研究的内容 446

三、与矿床有关的某些基本概念 447

(一)矿体及其形状、产状 447

(二)矿石的组成 449

(三)地壳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 450

四、评价矿床的有关因素 451

(一)政治方面的因素 451

(二)矿床本身特有的因素 451

(三)有关矿床所在地区经济地理方面的因素 452

五、矿床的成因分类 452

(一)内生矿床 452

(二)外生矿床 453

(三)变质矿床 453

第二章 岩浆矿床 454

一、岩浆矿床概述 454

二、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床特征 456

(一)结晶分异作用和早期岩浆矿床 457

(二)残余熔融作用和晚期岩浆矿床 460

(三)熔离作用和熔离矿床 463

三、岩浆矿床普查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65

(一)寻找有关岩体 465

(二)在岩体中寻找矿化现象 466

(三)研究岩体的分异及蚀变 466

(四)查明岩体的产状及控矿构造 467

(五)研究岩浆矿床的成因和确定岩浆矿床的类型 467

第三章 伟晶岩矿床 468

一、伟晶岩矿床的基本特征 468

(一)花岗伟晶岩的物质成分 468

(二)花岗伟晶岩的结构和构造 469

(三)花岗伟晶岩的形状、产状和规模 469

(四)花岗伟晶岩中交代作用的意义 470

二、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因 470

(一)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条件 470

(二)伟晶岩的成因 471

三、伟晶岩矿床类型及其特点 471

(一)长石-铀-稀土矿物伟晶岩 471

(二)白云母-绿柱石-铌-钽铁矿伟晶岩 472

(三)石英-锂辉石伟晶岩 472

(四)多种稀有金属矿物伟晶岩 472

(五)水晶伟晶岩 472

四、伟晶岩矿床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74

第四章 气水热液矿床 476

一、有关气水热液矿床的某些基本概念 476

(一)概述 476

(二)气水热液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 478

(三)气水热液矿床的成矿方式 486

(四)气水热液矿床的成矿阶段 489

(五)气水热液矿床的原生分带性 490

二、矽卡岩矿床 491

(一)矽卡岩矿床的概念 492

(二)矽卡岩矿物 492

(三)矽卡岩矿床的产状 494

(四)矽卡岩和金属矿化的关系 497

(五)矽卡岩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498

(六)矽卡岩矿床的形成作用 501

(七)矽卡岩矿床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03

(八)矽卡岩矿床的类型 504

三、云英岩型含钨、锡、钼石英脉矿床 512

(一)云英岩化作用和云英岩的特征 512

(二)矿床产出的地质条件 513

(三)矿体的形状、产状和规模 514

(四)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 515

(五)云英岩型矿床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16

四、斑岩型铜、钼矿床 517

(一)矿床产出的地质条件 517

(二)矿床的围岩蚀变 517

(三)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石物质成分 517

(四)矿床成因的探讨 519

(五)斑岩型铜钼矿床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23

五、含铜-金石英脉型矿床 524

(一)金-毒砂-黄铁矿石英脉 525

(二)含黄铁矿-黄铁矿石英脉 525

(三)含金多金属石英脉 526

六、脉状多金属矿床 527

七、似层状汞矿床 528

八、似层状锑矿床 530

第五章 风化矿床 533

一、概述 533

二、风化矿床的形成条件 533

(一)原岩的物质成分和性质 533

(二)气候 534

(三)地形 534

(四)构造 534

(五)水文地质 534

(六)作用时间 535

三、风化矿床的类型及其特征 535

(一)残积和坡积砂矿床 535

(二)残余矿床 536

(三)淋积矿床 536

四、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及次生富集带 537

(一)硫化物矿床氧化带 537

(二)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 538

(三)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变化剖面 539

第六章 沉积矿床 540

一、机械沉积矿床 540

(一)河流冲积砂矿床 540

(二)海滨砂矿床 542

二、蒸发沉积矿床 542

(一)海水蒸发沉积矿床 543

(二)内陆盆地蒸发沉积矿床 545

三、胶体溶液沉积矿床 547

(一)沉积铁矿床 548

(二)沉积锰矿床 550

(三)沉积铝土矿床 553

四、生物和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554

(一)沉积磷矿床 554

(二)沉积金属硫化物矿床 556

(三)煤 558

五、沉积矿床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60

第七章 变质矿床 562

一、概述 562

二、变质矿床的一般特点 562

(一)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与矿物共生组合 562

(二)矿石的结构构造 563

(三)矿体的形状、产状 564

三、变质矿床的成矿作用 564

(一)接触变质成矿作用 564

(二)区域变质成矿作用 565

(三)混合岩化成矿作用 566

四、变质矿床的类型及特点 566

(一)接触变质矿床 567

(二)区域变质矿床 567

五、变质矿床的找矿方向 580

(一)我国变质矿床区域分布 580

(二)变质矿床主要成矿期 580

(三)变质矿床的岩石组合是找变质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 581

第八章 矿床工业类型简介 582

一、铁 582

(一)基性岩中钛铁矿-磁铁矿床 583

(二)矽卡岩型铁矿床 583

(三)气水-热液含稀土元素磁铁矿-赤铁矿矿床 583

(四)海相沉积铁矿床 583

(五)变质型铁矿床 583

二、铜 584

(一)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584

(二)矽卡岩型铜矿床 584

(三)热液脉状铜矿床 584

(四)细脉浸染型铜矿 584

(五)黄铁矿型铜矿床 584

(六)层状铜矿床 584

三、铬 584

(一)早期岩浆型铬铁矿床 586

(二)晚期岩浆型铬铁矿床 586

四、镍 586

(一)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587

(二)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 587

五、铅和锌 587

(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588

(二)热液脉状铅-锌矿床 588

(三)黄铁矿型铅-锌矿床 588

(四)碳酸盐岩层中热液交代铅-锌矿床 588

(五)碳酸盐岩层中层状铅-锌矿床 588

六、钨 589

(一)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589

(二)高温热液型石英-黑钨矿床 589

(三)砂钨矿床 590

七、锰 590

(一)海相沉积锰矿床 590

(二)锰帽型矿床 591

八、磷 591

(一)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591

(二)变质型磷矿床 592

九、金刚石 592

(一)角砾云母橄榄岩(金伯利岩)中金刚石矿床 593

(二)金刚石砂矿 593

十、硫 594

(一)自然硫矿床 594

(二)黄铁矿矿床 595

查看更多关于矿产地质基础 下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