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诊断学  第3版

诊断学 第3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6
  • 作 者:戚仁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711700147X
  • 标注页数:502 页
  • PDF页数:524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篇 常见症状 6

第一节 发热 6

第二节 疼痛 9

一、头痛 12

二、胸痛 13

三、腹痛 14

(一)急性腹痛 14

(二)慢性腹痛 15

第三节 水肿 16

第四节 皮肤粘膜出血 18

第五节 呼吸困难 19

第六节 咳嗽与咯痰 20

第七节 咯血 22

第八节 紫绀 23

第九节 心悸 25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 26

第十一节 呕血 27

第十二节 便血 28

第十三节 腹泻 29

第十四节 便秘 31

第十五节 黄疸 32

第十六节 惊厥 36

第十七节 意识障碍 37

第十八节 血尿 39

二、问诊方法 41

第二篇 问诊 41

一、问诊的重要性 41

三、问诊内容 42

第三篇 检体诊断 46

第一章 基本检查法 46

第一节 视诊 46

第二节 触诊 47

(一)触诊方法 47

(二)触诊注意事项 48

第三节 叩诊 48

(一)叩诊方法 48

第四节 听诊 49

(二)叩诊音 49

第五节 嗅诊 50

第二章 一般检查 52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52

一、性别 52

二、年龄 52

三、生命征 52

四、发育与体型 53

五、营养 54

六、意识状态 55

七、语调与语态 56

八、面容与表情 56

九、体位 57

十一、步态 58

十、姿势 58

第二节 皮肤 59

(一)颜色 59

(二)湿度与出汗 60

(三)弹性 60

(四)皮疹 60

(五)皮肤脱屑 61

(六)紫癜 61

(七)蜘蛛痣 61

(十一)毛发 62

(十)癜痕 62

(九)皮下结节 62

(八)水肿 62

第三节 淋巴病 63

第三章 头部 65

一、头颅 65

二、头部器官 66

(一)眼 66

(二)耳 69

(三)鼻 70

(四)口 71

(五)腮腺 75

(三)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76

(二)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76

(四)颈部血管 76

(一)颈部的外形与分区 76

第四章 颈部 76

(五)甲状腺 77

(六)气管 77

第五章 胸部 79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79

一、前胸部的骨骼标志 79

二、后胸壁的骨骼标志 80

三、胸部体表垂直标志 80

四、胸部的自然陷窝和解剖学区域 80

第二节 胸壁、胸廓与乳房 81

一、胸壁 81

二、胸廓 81

三、乳房 83

第三节 肺和胸膜 84

一、视诊 85

(一)呼吸运动 85

(二)呼吸频率、节律 86

二、触诊 87

(一)呼吸运动 87

(二)触觉语颤 87

(三)胸膜摩擦感 87

三、叩诊 88

(一)正常叩诊音 88

(二)胸部的异常叩诊音 89

四、听诊 90

(一)正常呼吸音 90

(二)异常呼吸音 92

(三)罗音 93

(四)听觉语音 94

(五)胸膜摩擦音 95

(六)硬币叩击征 95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95

大叶性肺炎 95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96

支气管哮喘 96

胸腔积液 97

气胸 97

第五节 心脏 98

一、视诊 98

(一)心前区隆起 98

(二)心尖搏动 98

(三)心尖搏动以外的异常搏动 99

二、触诊 100

(一)以前区搏动 100

(二)震颤 100

(三)震荡 100

(四)心包摩擦感 100

三、叩诊 101

(一)心脏浊音界 101

(二)正常心界 101

(三)心界的各部组成 101

(四)心脏浊音界的改变 102

1.心脏本身因素 102

四、听诊 103

(一)瓣膜听诊区 103

2.心外因素 103

(二)听诊内容 104

1.心率 104

2.心律 104

3.心音 104

4.心脏杂间 111

5.心包摩擦音 116

附:血管检查 117

一、视诊 117

二、触诊 117

(三)紧张度 118

(五)波形 118

(四)强弱或大小 118

(二)节律 118

(一)速率 118

(六)动脉壁的情况 119

三、听诊 119

四、血压测量 119

第六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20

二尖瓣狭窄 120

二尖瓣关闭不全 121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21

心包积液 122

心功能不全 122

1.九区法 125

(三)腹部分区 125

(二)体表标志 125

(一)腹部范围 125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125

第六章 腹部 125

2.四区法 126

第二节 视诊 126

(一)腹部外形 127

(二)呼吸运动 128

(三)腹壁皮肤 128

(四)腹壁静脉 129

(五)蠕动液 130

(一)腹壁紧张度 131

第三节 触诊 131

(七)腹直肌分离 131

(六)上腹部搏动 131

(二)压痛及反跳痛 132

(三)腹部包块 132

(四)液波震颤 133

(五)肝脏触诊 134

(六)胆囊触诊 136

(七)脾脏触诊 136

(八)肾脏触诊 138

(九)膀胱触诊 138

(十)胰脏触诊 139

(十一)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 139

(一)腹部叩诊音 140

(二)肝脏及胆囊叩诊 140

第四节 叩诊 140

(三)胃泡鼓音区 141

(四)脾脏叩诊 141

(五)肾脏叩诊 141

(六)膀胱叩诊 141

(七)腹水的叩诊 141

第五节 听诊 142

(一)肠鸣音 142

(二)振水音 143

(三)心血管音 143

(四)磨擦音 143

(五)搔弹音 143

胃、十二指肠溃疡 144

第六节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44

急性腹膜炎 145

门脉性肝硬化 146

急性阑尾炎 147

肠梗阻 147

腹部包块 148

第七章 外生殖器、肛门、直肠 152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 152

(一)阴茎 152

(二)阴囊 152

(三)前列腺 153

(四)精囊 153

(一)视诊 154

第三节 肛门与直肠 154

(一)女性外生殖器 154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154

(二)女性内生殖器 154

(二)触诊 155

第八章 脊柱及四肢 157

第一节 脊柱 157

一、脊柱弯曲度 157

二、脊柱活动度 157

三、脊椎压痛与叩击痛 158

第二节 四肢 158

一、形态异常 158

二、运动功能障碍 160

(一)随意运动与肌力 162

(二)肌张力 162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162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162

第一节 颅神经检查 162

(三)不随意运动 163

(四)共济运动 163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164

(一)浅感觉检查 164

(二)深感觉检查 164

(三)复合感觉 164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165

(一)浅反射 165

(三)病理反射 166

(二)深反射 166

(四)脑膜刺激征 168

(五)Lasègue′ssign 169

第五节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169

第四篇 器械检查 171

第一章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71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71

一、心电发生的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171

二、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73

(一)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各环(或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173

(二)导联体系 174

1.常规心电图导联 174

2.Frank正交校正导联 175

3.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177

第二节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 178

一、心电向量图 178

(一)心电向量图的基本图形 178

(二)心电向量的分析方法 180

(三)心电向量图的临床应用 182

二、心电图 183

(一)心电图图形的描绘和检测 183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85

(三)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186

(四)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187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187

(一)右房肥大 188

(二)左房肥大 188

一、心房肥大 188

(三)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189

二、心室肥大 190

(一)左室肥大 190

(二)右室肥大 191

(三)左心室、右心室双侧室肥大 193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异常改变 193

第五节 心肌梗塞 195

一、基本图形及机理 195

二、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197

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198

一、心律失常的解剖学基础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199

第六节 心律失常 199

四、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图形改变与鉴别诊断 199

1.自律性 200

2.兴奋性 200

3.传导性 201

二、心律失常概述 201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202

四、过早搏动 204

五、异位性心动过速 205

六、扑动与颤动 206

七、传导异常与心律失常 207

(一)心脏传导阻滞 207

2.房内传导阻滞 208

3.房室传导阻滞 208

1.窦房传导阻滞 208

4.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 210

(二)干扰与脱节 213

(三)预激综合征 213

八、逸搏与逸搏心律 215

第七节 某些与心电图有关的检查 216

(一)动态心电图 216

(二)体表心电等电位标测图 216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 217

1.运动试验的适应症 217

2.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 217

(一)心电图分析方法和步骤 218

第八节 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临床应用 218

(四)特殊心电图和经食道心房调搏 218

3.极量及次数极量运动试验 218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219

第二章 心音图、心尖搏动图、颈动脉波图 221

第一节 心音图 221

一、正常心音图 221

二、额外心音 222

三、心脏杂音 223

(一)收缩期杂音 223

(二)舒张期杂音 223

(三)连续性杂音 224

附:心包摩擦音 224

第二节 心尖搏动图 224

一、正常心尖搏动图 224

一、正常颈动脉波图 225

二、心尖搏动图的临床应用 225

第三节 颈动脉波图 225

二、临床应用 226

第三章 超声检查 227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 227

一、超声波与超声诊断原理 227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227

1.超声波的定义及有关物理量 227

2.超声波的方向性 227

3.反射、折射与散射 227

5.多普勒效应 228

4.吸收衰减特性 228

(二)超声诊断原理 229

二、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 229

(一)无反射型 229

(二)少反射型 229

(三)多反射型 229

(四)全反射型 229

三、获得最佳超声信息的基本条件 230

四、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230

第二节 超声检查法 230

(一)A型诊断法 230

一、超声心动图 231

第三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231

1.M型超声心动图 231

(一)超声心动图的类型和正常超声心动图 231

(四)D型诊断法 231

(三)M型诊断法 231

(二)B型诊断法 231

2.二维超声心动图 233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235

4.多普勒彩色血流显象 237

(二)异常超声心动图 238

1.心脏瓣膜病 238

2.左房粘液瘤 240

3.心包积流 241

4.心肌病 241

5.先天性心脏病 243

(三)心脏超声声学造影 244

6.感染性心内膜炎 244

1.基本原理 245

2.造影剂的种类 245

3.造影方法 245

二、肝脾声像图 246

(一)正常声像图 246

(二)肝脾的超声测量参考值 246

(三)病理声像图 247

1.肝脓肿 247

2.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 247

3.肝癌 248

4.肝硬化 248

第四章 尿液检查 249

2.胆囊与胆道结石 249

1.胆囊炎 249

(二)病理声像图 249

(一)正常声像图 249

三、胆道系统及胰腺声像图 249

3.胆囊癌 250

4.先天性胆道扩张 250

5.胰腺炎 250

6.脂腺囊肿 251

7.胰腺癌 251

(三)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 251

四、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声像图 251

(一)正常声像图 251

(二)病理声像图 252

(一)妇科超声检查 253

五、妇科产科的超声检查 253

1.正常盆腔声像图 254

2.病理声像图 254

(二)产科超声检查 255

1.妊娠周围数的判断 255

2.多胎妊娠 256

3.死胎 256

4.胎位 256

5.胎盘 256

6.胎儿畸形 256

三、吸气肺内分布均匀性测定 256

1.正常回波图及声像图 257

2.病理回波图及声像图 257

7.水泡状胎块 257

(一)颅脑疾病的超声检查 257

六、其它 257

(二)眼部超声检查 258

(三)甲状腺超声检查 259

(四)乳腺的超声检查 259

(五)体腔积液 259

(六)腹部包块的超声检查 259

第四章 肺功能测验 261

一、肺容积测定 261

(一)肺量计直接测定和肺量图的分析 261

(二)功能残气及残气间接测定 262

二、肺通气量测定 263

(一)肺通气量 263

(二)肺泡通气量 264

四、通气血流比例的测定 265

五、弥散功能测定 267

七、小气道功能测定 268

1.闭合气量测定 268

2.流量-容积曲线测定 269

八、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度测定 269

(一)动脉血氧分压 270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270

(三)动脉血氧含量 270

(四)动脉血氧饱和度 270

(八)缓冲碱 271

(七)碱剩余 271

(五)pH值 271

(六)血浆CO2含量 271

(九)二氧化碳结合力 272

(十)标准重碳酸盐 272

第五篇 实验诊断 273

第一章 血液检查 273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273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查 274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 274

(二)红细胞质的改变 275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 277

(一)中性粒细胞 277

(三)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 277

(二)嗜酸性粒细胞 281

(三)嗜碱性粒细胞 281

(四)淋巴细胞 282

(五)单核细胞 282

(六)白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 284

1.中性粒细胞 284

2.淋巴细胞 284

第二节 贫血的其他检查 285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285

二、红细胞比积及其相关数值的测定 286

(一)红细胞比积测定 286

(二)红细胞平均数值的计算 286

六、呼吸动力机理测定 287

三、红细胞直径曲线测绘 287

四、溶血性贫血的常用实验检查 288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88

(三)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289

(二)加温孵育后的渗透脆性试验 289

(四)酸溶血试验 290

(五)蔗糖水试验 290

(六)尿内含铁血黄素检查 291

(七)冷溶血反应 291

(八)抗人球蛋白试验 291

(九)异常血红蛋白检查 293

第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294

(一)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 296

一、ABO血型系统 296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配血试验 296

(三)ABO系统血型鉴定原则 297

(二)ABO系统的亚型 297

(四)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298

二、Rh血型系统 298

(一)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299

(二)Rh系统血型鉴定原则 299

(三)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299

三、配血试验 299

第二章 骨髓检查 301

第一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301

第二节 骨髓血细胞起源、发育规律和形态 301

一、骨髓血细胞的起源 301

二、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302

三、骨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303

(一)红细胞系统 303

(二)粒细胞系统 304

(三)单核细胞系 304

(四)淋巴细胞系 304

(五)浆细胞系 305

(六)巨核细胞系 305

(七)其它较常见的细胞 305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法及结果分析 306

(一)骨髓涂片检查 306

(二)血涂片观察 307

(三)结果分析 309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11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311

第四节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311

(三)特异性酯酶染色 312

(四)非特异性酯酶 313

(五)酸性磷酸酶染色 313

(六)糖原染色 313

(七)铁粒染色 314

(八)热盐水溶解试验 315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315

贫血 315

一、缺铁性贫血 316

二、溶血性贫血 316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 317

(二)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318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318

(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18

一、急性白血病 319

白血病 319

二、慢性白血病 321

三、多发性骨髓瘤 322

附:关于白血病分形的建议 323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325

类白血病反应 32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8

一、血管在止血与抗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 329

二、血小板及其在止血、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329

第一节 止血与凝血的病理生理 329

第三章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329

(一)血小板的粘附功能 330

(二)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330

(三)血小板的分泌功能 331

(四)血小板促凝活性 331

(五)血块收缩功能 331

三、微血管损伤后的止血机理 331

(一)血管收缩 331

(二)血小板的作用 331

2.外源性凝血途径 332

1.内源性凝血途径 332

(二)凝血机理 332

四、凝血因子及凝血机理 332

(四)血管修复 332

(三)血液凝固 332

(一)凝血因子 332

五、抗凝因子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334

(一)细胞抗凝机制 334

(二)体液抗凝机制 334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336

1.纤维蛋白溶解机理 336

2.纤溶抑制物 336

(三)阿斯匹林耐量试验 337

(一)血小板计数 337

二、检查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试验 337

(二)出血时间测定 337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337

一、检查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 337

第二节 出血、血栓性疾病检查法 337

(二)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338

(三)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338

(四)血块退缩试验 338

(五)血浆β-TC和PF4测定 339

(六)血浆TXB2和6-酮-PGF1α测定 339

(七)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 339

(八)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自身抗体测定 339

(三)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40

(二)复钙时间 340

三、检查凝血障碍的试验 340

(一)凝血时间测定 340

(四)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41

(五)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341

(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342

(七)Ⅶ因子活动度测定 343

四、检查抗凝物质的试验 343

(一)凝血时间交叉试验 343

(二)凝血酶凝结时间 343

(三)血浆AT-Ⅲ测定 344

(四)Ⅶ因子抑制物测定 344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346

(一)DIC诊断筛选试验 346

(二)DIC确证试验 347

第一节 尿液的一般检查 349

一、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349

二、检查内容 349

(一)性状检查 349

1.尿量 349

2.外观 350

3.气味 350

4.酸碱反应 350

5.比重 351

(二)化学检查 351

1.尿蛋白 351

2.尿糖 353

4.尿淀粉酶 354

3.尿酮体 354

(三)显微镜检查 355

1.细胞 355

2.管型 356

3.结晶体 358

4.病原体 359

(四)尿沉渣计数 359

1.Addis尿沉渣计数 359

2.一小时排泄率测定 360

第二节 尿液的其他检查 360

(一)β2微球蛋白 360

(三)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成分 361

(四)溶菌酶 361

(二)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361

(五)乳糜尿和脂肪尿 362

(六)肌红蛋白尿 362

(七)尿钙检查 362

(八)尿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63

第五章 肾脏功能检查 364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试验 364

一、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364

(一)菊粉清除率测定 364

(二)尿素清除率测定 365

(三)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366

二、血清尿毒氮和肌酐测定 367

(一)血清尿素氮 367

三、血清尿酸测定 368

(二)血清肌酐 368

一、浓缩稀释试验 369

(一)3h尿比重试验 369

(二)昼夜尿比重试验 369

二、尿液渗量、血浆渗量和自由水清除率测定 369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 369

三、酚红排泌试验 371

四、对氯马尿酸盐最大排泄量试验 372

五、肾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 372

第三节 肾血流量测定 373

(一)对氨马尿酸盐清除率试验 373

(二)肾小球滤过分数 373

第四节 酸碱平衡试验 374

(二)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375

(一)血液pH测定 375

第五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 376

(一)氯化铵负荷试验 376

(二)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 376

第六节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377

第六章 妊娠诊断试验和生殖系统体液检查 379

第一节 妊娠诊断试验 379

一、标本采取 379

二、检查方法 379

三、临床意义 380

第二节 阴道分泌物的检查 380

一、前列腺液的成分及检查目的 381

第三节 前列腺液和精液检查 381

(四)其他 381

(二)寄生虫检查 381

(一)清洁度检查 381

(三)霉菌检查 381

二、精液的产生和检查目的 382

(一)标本采取 382

(二)性状检查 383

(三)显微镜检查 383

(四)微生物学检查 384

第七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385

第一节 蛋白代谢检查 385

一、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385

(一)硫酸锌浊度试验 386

(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386

三、血清胶体稳定性试验 386

二、血清蛋白电泳 386

(三)脑磷脂胆固醇卵磷脂絮状反应 387

(四)Lugol碘试验 387

四、肝癌标记蛋白的检查 388

(一)甲胎蛋白测定 388

(二)AFP的亚型及碱性AFP测定 388

(三)癌胚抗原测定 389

(四)异常凝血酶原检查 390

五、血氨测定 390

第二节 糖代谢检查 390

半乳糖耐量试验 390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的检查 391

(二)阻塞性脂蛋白-X 391

第三节 脂类的检查 391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391

一、血清胆红素检查 392

(一)黄疸指数 392

(二)血清总胆红素 393

(三)血清直接胆红素 393

(四)van den Bergh反应 393

二、尿内胆红素检查 394

三、尿内尿胆原检查 394

二、靛氰绿滞留率试验 395

第六节 血清酶学检查 395

一、磺溴酞钠滞留率试验 395

第五节 染料摄取和排泄功能 395

一、血清转氯酶测定 396

血清GOT及GPT测定 396

二、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397

三、碱性磷酸酶测定 397

四、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 398

五、单胺氧化酶测定 398

六、脯氨酰羟化酶 398

七、鸟嘌呤脱氨酶 399

八、血清同工酶 399

(一)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399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 399

二、脯氨酰羟化酶 400

一、单氨氧化酶 400

三、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 400

(四)GOTm同工酶 400

(三)r-GTP同工酶 400

第七节 关于肝脏纤维化的检查 400

第八节 微量元素检查 401

一、血清铁 401

二、血清铜 401

第九节 病毒性肝炎的检查 401

一、甲型肝炎的检查 401

二、乙型肝炎的检查 402

(一)HBs抗原和抗体的检查 403

(三)HBeAg和抗-HBe的检查 405

(四)血清DNA多聚酶检查 405

(二)HBcAg和抗-HBc的检查 405

(五)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查 406

第十节 肝脏病检验项目的选择 406

第八章 粪便检查 408

一、标本采取 408

二、检查内容 408

(一)一般性状检查 408

(二)显微镜检查 409

(三)化学检查 412

(四)细菌学检查 413

(五)粪便检查用作消化吸收功能的过筛试验 413

(一)胃酸分泌量测定 414

一、一般性状检查 414

二、化学检查 414

第九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414

第一节 胃液检查 414

(二)乳酸测定 416

(三)隐血试验 416

三、胃微镜检查 416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416

一、一般性状检查 417

二、显微镜检查 418

(一)细胞 418

(四)寄生虫 419

三、细菌学检查 419

(三)结晶 419

(二)粘液 419

四、化学检查 420

第十章 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421

一、痰液的特点和检查目的 421

(一)标本采取 421

(二)性状检查 421

(三)显微镜检查 422

不染色痰涂片检查 422

染色谈片检查 423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423

(一)肺段、亚肺段灌洗术 423

(二)BAL的临床应用 424

(一)一般性状检查 425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425

(二)标本的留取 425

一、适应症、禁忌症和标本采集 425

第十一章 脑脊液检查 425

二、检查内容 426

(二)化学检查 426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 427

(三)显微镜检查 428

(四)其他检查 428

第十二章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429

(一)浆膜腔液的采取和保存 429

(二)一般性状检查 429

(三)化学检查 429

(六)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 430

(五)其他检查 430

(四)显微镜检查 430

(七)几种渗出液的鉴别 431

第一节 临床血清学检查 432

一、伤寒、副伤寒血清学诊断 432

(一)Widal反应 432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32

(三)胶乳凝集试验 432

第十三章 临床免疫学检查 432

二、斑疹伤寒血清反应 433

三、Brucellosis菌病血清反应 433

四、嗜异性凝集反应 433

五、冷凝集素试验 434

七、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435

六、丙种反应性蛋白测定 435

八、梅毒血清学试验 436

九、流行性出血热的血清学检查 436

十、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查 437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437

二、轻链及重链检查 438

三、补体的检查 438

四、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检查 439

(一)常用的T淋巴细胞检查法 439

(二)常用的B淋细胞检查法 440

(三)临床意义 440

(一)抗核抗体检查 441

五、自身抗体检查 441

(二)抗平滑肌抗体的抗线粒体抗体 442

(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微粒体抗体的检查 442

(四)类风湿因子检查 442

六、冷蛋白的检查 443

七、免疫复合物测定 443

第十四章 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445

一、血清钾测定 445

二、血清钠测定 446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446

四、血清钙测定 447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448

六、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测定 448

七、转铁蛋白测定 449

九、血清镁测定 450

八、血清铁蛋白测定 450

十、血清锌测定 451

十一、血清铜测定 451

十二、血清总脂测定 452

十三、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452

十四、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453

十五、血清脂蛋白测定 453

十六、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共同工酶测定 454

十七、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454

十八、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455

十九、尿内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VMA”测定 456

二十、尿内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测定 456

二十一、血清T3、T4测定 457

二十三、葡萄糖耐量试验 458

二十二、血清反T3测定 458

第六篇 病历和诊断方法 460

第一章 病历 460

(一)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460

(二)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460

1.六诊病历 461

2.住院病历 461

3.再次住院病历 464

(三)病历举例 464

1.住院病历 464

2.入院记录 467

3.病程记录 468

4.死亡记录 469

5.出院记录 470

第二章 诊断的步骤和思维方法 471

(一)确定诊断的步骤 471

(二)确立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475

(三)诊断的内容 475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477

一、导尿术 477

二、胸膜腔穿刺术 477

三、心包穿刺术 479

四、腹腔穿刺机术 479

五、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 480

六、肝脏穿刺抽脓术 481

七、睾丸鞘膜积液穿刺术 482

八、骨髓穿刺术 482

九、淋巴结穿刺术 483

十、腰椎穿刺术 484

十一、膝关节腔穿刺术 485

十二、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 485

十三、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486

十四、食道拉网术 487

十五、静脉压测定 487

十六、中心静脉压测定 488

十七、十二指肠液引流术 489

十八、纤维胃镜检查术 490

十九、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491

附录二 临床检验参考值 491

二十、纤维结肠镜检查术 492

二十一、眼底镜检查法 492

查看更多关于诊断学 第3版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