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诸葛忆兵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042731X
  • 标注页数:349 页
  • PDF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宰辅制度的沿革与宋代宰辅制度、宋代的三省制、宋代相权强化之原因、宋代宰相的职权、参知政事、宋代宰相与三司的关系等内容。

查看更多关于宋代宰辅制度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引言 1

第一章 宰辅制度的沿革与宋代宰辅制度 4

第一节 汉唐宰辅制度之沿革 4

一、宰相 5

二、三公制 6

三、三省制 7

尚书省 8

门下省 9

中书省 10

三省制的建立 11

第二节 两宋宰相制度的演变 12

一、唐五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12

二、宋代宰辅制度的沿革 13

宰相制度沿革 14

平章军国事 19

执政 20

第三节 元明清宰相制度的演变 20

一、元代宰相制度 20

二、明清内阁制度 21

明代内阁制的形成 21

清代内阁制度 22

第二章 宋代的三省制 23

第一节 中书门下 23

一、“政事堂”制度的沿革 23

二、北宋前期的中书门下 26

第二节 三省的建构 26

职掌和职官 27

一、中书省 27

机构设置 28

中书省独尊的地位 28

二、门下省 29

职掌和职官 31

机构设置 32

三、尚书省 33

恢复尚书省的要求及付诸实践 33

职掌和职官 35

机构设置 36

第三节 三省的再度趋同 36

一、三省制的不合理性 37

二、三省的趋同演变 39

三、三省演变的原因 45

第三章 宋代相权强化之原因 47

第一节 与士大夫治天下 49

一、历史的反思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50

以文抑武 50

崇文措施 52

以文为贵 53

二、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 54

出身孤寒,依附皇权 54

“看不见篡夺”的时代 58

第二节 对后妃、外戚、宗室、宦官的抑制 60

一、对后妃的抑制 61

后妃的权力欲望 62

皇帝对后妃的抑制 63

士大夫势力对后妃的抑制 64

后妃的自我抑制 68

二、对外戚的抑制 69

对外戚使用的限制 70

后妃对外戚的抑制 73

外戚的士大夫化 74

南宋两侧外戚擅权之剖析 75

三、对宗室的抑制 77

四、对宦官的抑制 78

第三节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83

一、地方行政建制与官员的任命 84

二、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85

三、地方兵权归上 86

一、太宗登基的特殊背景 87

第四节 相权短暂的萎缩 87

二、太宗的疑忌心态 88

三、相权的萎缩 89

第五节 宰辅集体领导制 91

一、集体领导制的重建和完善 91

二、宰辅人数 92

三、宰相的任期 93

四、集体领导制中“和而不同”的原则 97

五、宰辅之间的回避制度 99

六、集体领导制的破坏 100

七、集体领导制下易出平庸之辈 103

第四章 宋代宰相的职权 105

一、御前讨论 108

御前会议 108

第一节 议政权 108

留身独对 113

二、二府议定上奏 116

二府各自议事 116

宰辅聚议 117

议定上奏举例 118

三、个人疏奏议事 119

四、审核和监督之议政 120

宰辅当面或上书谏诤 120

缴还词头和封驳 121

第二节 施政权 121

一、颁布诏令 122

二、处理政务和监督执行 123

第三节 代行决策权 128

一、皇帝的最高决策权 129

二、宰相代使决策权 130

三、临时设置的行政机构 134

第四节 宰相代行用人权 135

一、皇帝控制用人权 136

高层或要害部门官员的任命 136

其他官员的任命 137

皇帝用人决策时与宰辅的合作 139

二、宰相的用人权 142

“堂除”范围的膨胀 143

宰辅以用人为已任 145

宰辅插手高层和要害部门官员的任用 146

三、中下层官员的任用 150

皇帝对宰辅用人权的控制 152

四、皇帝和宰辅之间用人权的相互控制 152

宰辅对皇帝用人的诤谏 155

第五节 宋代尊崇宰辅的措施 156

一、拜相之前 156

效迎之礼 156

入宫恭谢及赏赐 157

二、任相期间 157

宰相序位和班位 157

俸禄 158

赏赐 159

役使杂务军士 160

官职升迁 160

荫补制度 161

允许骑马人禁中 162

追封祖先 163

三、去职之后 163

赏官爵 163

授旄钺、赐御诗 164

赏赐、录子弟 164

同议军国大事 165

陪祀大礼 165

厚赐丧葬 165

第五章 参知政事 167

第一节 参加政事的设立 167

一、宋初宰相人选的过渡 167

二、参知政事的设立 168

四、参加政事的员数 171

三、参知政事官称之沿革 171

第二节 参知政事职权的演变 172

一、皇帝特诏带来的改变 172

开宝六年(973)的改变 172

至道元年(995)的改变 173

二、参知政事对宰相职权的侵夺 175

三、代理行使宰相职权 178

第三节 与宰相的关系 179

一、宰相对参加政事的控制 180

参知政事的任命 180

参知政事的任期 182

参知政事的被排除在议政之外 184

参知政事的参政、议政要求 185

二、参知政事与宰相的相互制衡 185

参知政事驳议宰相 186

参知政事调和政府矛盾 187

参知政事参与策划的政变 188

“和而不同”关系的实现 189

第六章 枢密院 191

第一节 枢密院机构和职权 191

一、枢密院沿革 191

枢密院之前的军政管理 192

枢密院之沿革 193

二、宋代枢密院的机构和职能 195

分房 195

职权 196

官职设置 196

三、重文轻武的枢密院班子结构 197

一、二府分权与争权 201

第二节 二府之间的矛盾 201

二、二府的位置及关系 202

三、二府矛盾的协调 204

第三节 宰相对枢密院军政的节制 206

一、宋代宰相的之职权:事无不统 208

二、重大军事决策涉及众多方面,必须二府协调 209

三、日常性事务,二府不通声气,容易政出多门,无所适从 211

第四节 枢密院参预军政以外的政务 212

一、从枢密院的职官渊源来看 214

二、五代枢密院权力膨胀的沿袭 218

三、个人因素的作用 220

一、取消枢密院,恢复旧制的要求 223

第五节 二府趋同的走势 223

二、二府“聚议”与同进呈制度的确立 226

三、中书或三省对枢密院领导地位的确立 229

第七章 宋代宰相与三司的关系 237

第一节 三司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238

一、唐以前三司制度的渊源 238

二、三司制度的出现和确立 239

三、宋代三司制度 240

第二节 三司归属中书领导 243

一、三司的人事任命权操纵在中书手中 244

三司使的任命 245

三司的其他官吏之任免 247

三司的财政立法权听命于二府 248

二、中书及二府对三司负领导责任 248

中书宰相是三司的行政上级 251

中书节制三司事务 252

三、对三司独立倾向的矫正 255

第八章 宰辅与台谏的关系 257

第一节 台谏的渊源和建制 257

一、隋唐以前的监察官吏 258

二、隋唐台谏官体系 259

三、宋代的御史台和谏院的设置 260

御史台 260

谏院 261

台谏合一 261

台谏作用的恢复和完善 262

一、宰辅不可插手台谏的任免 264

第二节 台谏对宰辅的制衡关系 264

台谏官的荐举 265

宰辅不可为台谏官举主 266

宰辅不可罢免台谏官 268

皇帝对台谏官任免权的控制 268

宰辅与台谏之间的回避制度 270

二、台谏对宰辅势力的遏制 272

第三节 宰辅对台谏的控制 273

一、台谏所处的不利位置 274

二、执政插手台谏官的荐举 275

三、台谏为宰相所用 276

参考文献 281

附录:宰辅拜罢表 287

后记 348

查看更多关于宋代宰辅制度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