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张进玉 张学斌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4048·5250
  • 标注页数:298 页
  • PDF页数:316 页
上一篇:妇科肿瘤防治指南下一篇:足外科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历史概述 1

目录 1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历书写与体格检查要点 5

一、病史要点 5

二、体格检查要点 6

第三节 常用关节体征试验及检查方法 7

(一)颈椎叩击痛试验 7

(四)拾物试验 8

(五)仰卧起坐试验 8

(三)脊椎叩击痛试验 8

(二)椎间孔压挤试验 8

(六)脊柱超伸试验 9

(七)鞠躬试验 9

(八)伸膝试验 9

(九)直腿抬高试验 9

(十)骶髂关节叩击痛试验 10

(十一)盘腿试验 10

(十二)骨盆环挤压与分离试验 10

(十三)抱腿试验 11

(十四)双膝双髋屈曲试验 11

(十五)握力测定 12

(十六)肩周径测量 12

(十九)髋关节撞击痛试验 13

(十七)关节压痛与关节活动受限程度的测量 13

(十八)臀部抬高征象 13

(二十)单腿独立试验 14

(二十一)浮髌试验 14

(二十二)步行20米或50米需要的时间 15

第二章 发病情况 16

第一节 发病率 16

第二节 发病年龄和性别 16

一、发病年龄 16

二、性别 17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学 18

一、免疫功能失调发生类风湿的机理 18

第三章 病因学与发病机理 18

二、免疫学改变 20

(一)滑膜与滑液 20

(二)T细胞 21

(三)活化淋巴细胞 22

(四)嗜酸性粒细胞 24

(五)抗原抗体与免疫复合物 24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微生物学 25

一、链球菌感染 25

二、葡萄球菌感染 26

三、类白喉杆菌感染 26

四、病毒感染 26

六、A型产气荚膜杆菌感染 27

五、支原体感染 27

七、原虫感染 28

第三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内分泌学 28

第四节 遗传因素 29

第五节 风湿转变为类风湿 31

第六节 酶与物质代谢异常 31

一、酶类 31

(二)酪氨酸与苯丙氨酸 32

(三)组氨酸 32

(四)羟脯氨酸 32

(一)色氨酸 32

二、氨基酸代谢紊乱 32

(五)甘氨酸 33

三、炎症和疼痛介质 33

(一)前列腺素 33

(二)结缔组织激活肽 34

(三)乙酰胆硷和组织胺 34

四、离子和其它因子 34

(一)氢离子 34

(二)铁和锌 34

(三)钙和镁 34

(四)巯基和二硫基族 34

(一)气候因素与环境因素 35

二、发病诱因 35

一、体质因素 35

第七节 体质因素和发病诱因 35

(六)血清铜和铜蓝蛋白 35

(五)纤维蛋白原 35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季节的关系 37

(三)感染性病灶 37

(四)血型 37

(五)外伤 37

(六)年龄和性别 37

第四章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学 38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解剖学 38

一、病理解剖学分期及病理过程 38

(二)第二期——肉芽肿期 39

(一)第一期——滑膜炎期 39

(三)第三期——纤维化期 40

第二节 类风湿的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联系 41

一、关节疼痛产生的机理 41

二、晨僵现象 42

三、关节对称性受累的机理 42

四、关节肿胀 42

五、关节杂音 42

六、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与变形 43

七、骨质疏松 43

八、骨破坏 44

九、骨发育障碍 45

十、胸骨损害 45

一、类风湿性皮下结节 46

第三节 关节外和内脏器官的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46

十一、滑液 46

二、皮肤 47

三、关节周围组织 47

四、肌肉 48

五、血管 48

六、心脏 50

七、心包和胸膜 50

八、肺 51

九、肾脏 51

十、消化道 52

十一、肝脏 52

十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 53

十三、脾和淋巴结 53

十二、胰腺 53

十五、眼 54

十六、血液 54

第四节 女性发病率高的原因 55

第五章 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与分期 56

第一节 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56

一、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56

(一)起病形式 56

(二)关节症状 58

二、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 71

(一)类风湿性皮下结节 71

(三)关节周围组织受累的表现 72

(二)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和肌无力 72

(四)骨受累 73

(五)布朗综合征 73

(六)肩手综合征 73

(七)下肢与踝部水肿 74

第二节 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74

一、发热型类风湿 74

(一)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 74

(二)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 78

二、单关节炎 80

三、少关节炎 80

四、反复发作性风湿病 80

五、“干性”关节炎 81

六、内脏型 82

(一)心脏损害 82

(二)类风湿性血管炎 83

(三)肺损害 84

(四)肾损害 84

(五)关节淋巴结病 85

(六)关节肝脾综合征 86

(七)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 86

(八)眼损害 88

(九)消化系统损害 89

(十)血液系统及其他 89

一、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 91

第三节 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 91

二、多关节炎型类风湿 92

三、单关节炎 92

四、少关节炎 92

第四节 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 92

一、类风湿重叠风湿病 92

二、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 93

三、类风湿重叠瑞特综合征 94

四、类风湿重叠斯约格伦综合征 94

五、类风湿重叠银屑病 95

六、类风湿重叠硬皮病 95

八、类风湿重叠乙型肝炎 96

七、类风湿重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96

九、类风湿重叠皮肌炎 97

十、类风湿重叠白塞氏病 97

第五节 临床分型与临床分期 97

一、临床分型 97

(一)Астапенко分型 97

(二)方先之分型 98

(三)我院的临床分型 98

(四)其他 99

二、临床分期 99

(一)急性期 99

(二)亚急性期 100

(三)慢性期 100

(四)缓解期 101

(五)稳定期 102

第六章 实验室与器械诊断性检查 103

第一节 一般常规 103

一、血常规 103

(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103

(二)白细胞 103

(三)嗜酸性粒细胞 103

(四)血小板 104

二、血沉 104

第二节 抗原 105

一、乙型链球菌抗原皮肤试验 105

二、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105

四、丙种反应性蛋白 106

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06

第三节 抗体 107

一、类风湿因子 107

二、抗核抗体 110

三、抗链球菌溶血素“O” 111

第四节 糖蛋白类及酶类 111

一、血清蛋白电泳 111

二、血清粘蛋白 113

三、氨基己糖 113

七、血清胆硷酯酶 114

(二)酸性磷酸酶 114

(一)硷性磷酸酶 114

六、硷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 114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 114

五、乳酸脱氢酶 114

八、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115

第五节 血清免疫学检查 115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 115

二、循环免疫复合物 116

三、血清补体 116

四、血清冷球蛋白 116

第六节 细胞免疫学检查 117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17

二、E-玫瑰花环试验 117

第七节 淀粉样变性诊断方法 118

一、亚甲蓝试验 118

四、二硝基氯苯试验 118

三、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 118

二、刚果红试验 119

三、组织活检 119

第八节 类风湿性胸腔及心包积液检查 119

第九节 关节滑液检查 120

一、关节穿刺方法 120

二、常规检查项目 121

三、滑液成分及疾病时的变化 122

第十节 氯喹试验 125

(三)瑞特细胞 126

(二)红斑狼疮细胞 126

(一)类风湿细胞 126

第十一节 细胞学检查 126

(四)淋巴结活检 127

(五)类风湿性皮下结节活检 127

(六)滑膜活检 127

第十二节 X线检查 127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 127

(一)第Ⅰ期骨质疏松期 127

(二)第Ⅱ期破坏期 128

(三)第Ⅲ期严重破坏期 129

(四)第Ⅳ期强直期 130

(四)胸骨柄和体间关节 131

(六)肩关节 131

(五)胸肋关节和肋骨 131

(一)颈椎关节 131

(三)胸锁和肩锁关节 131

(二)颞颌关节 131

二、各关节类风湿的X线特征 131

(七)肘关节 132

(八)腕关节 132

(九)指关节 133

(十)骶髂关节 133

(十一)髋关节 133

(二)骨间肌萎缩 134

四、内脏的X线改变 134

(一)关节旁囊肿 134

(一)类风湿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134

(十三)踝关节和跟骨 134

(十四)跖趾关节 134

(十二)膝关节 134

三、关节周围组织并发症的X线表现 134

(二)类风湿尘肺 135

(三)类风湿性胸膜炎和心包炎 135

五、关节X线断层摄影 135

六、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 135

七、关节造影检查 135

三、放射性133氙吸收试验 136

五、关节169镱枸橼酸盐扫描检查 136

四、放射性198金治疗试验 136

二、同位素99m锝关节描记图检查 136

一、同位素86锶和47钙骨像检查 136

第十三节 关节同位素检查 136

第十四节 关节镜检查 137

第十五节 肌电图检查 137

第十六节 毛细血管镜检查和肢体血流图检查 138

第七章 诊断 140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性的判定指标 140

第二节 关节功能及残废等级的判定 141

第三节 诊断 141

一、临床诊断标准 141

二、流行病学(人群调查)诊断标准 142

一、风湿性关节炎 144

第八章 鉴别诊断 144

二、感染过敏性关节炎 145

三、结核性关节炎 145

四、胶原性疾病关节炎 146

五、强直性脊椎炎 147

六、大骨节病 149

七、骨性关节炎 150

八、更年期关节炎 152

九、痛风性关节炎 152

十、其它 153

二、分期治疗 155

(一)急性期 155

第九章 治疗 155

一、治疗原则 155

第一节 一般护理与治疗原则 155

(二)亚急性期 157

(三)慢性期 158

(四)缓解期 159

(五)稳定期 160

三、特殊情况及并发症的治疗 161

四、一般护理和对类风湿病人的指导工作 161

五、关节功能与残废等级的评定 163

一、消炎痛 164

第二节 非激素类消炎镇痛药 164

二、托麦丁 168

三、布洛芬 168

四、萘普生 171

五、炎痛喜康 171

六、抗风湿灵 172

七、扑湿痛 173

八、氟灭酸 173

第四节 水杨酸类 173

第五节 保泰松类 178

第六节 免疫抑制剂 181

一、氯喹类 181

二、硫唑嘌呤 187

三、环磷酰胺 189

四、苯丁酸氮芥 190

五、青霉胺 191

六、金疗法 193

七、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195

八、抗淋巴细胞血清 196

九、淋巴细胞引流 196

十、胸导管和胸腺切除 197

十一、限制蛋白摄入量 197

十二、去脾治疗 197

十三、血浆交换疗法 197

一、左旋咪唑 198

十四、硫酸锌 198

第七节 免疫调整剂和免疫兴奋剂 198

二、转移因子 201

三、胸腺素 202

四、羧苯氯邻氨苯甲酸钠(CCA) 202

第八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203

第九节 辅助治疗药物 212

一、肝素 212

二、二巯基丙烷磺酸钠 213

三、维生素E 215

第十节 外科疗法 216

一、滑膜切除 216

五、截骨术 218

七、关节切除术 218

六、关节成形术 218

二、关节清理术 218

四、关节融合术 218

三、关节囊剥离及肌腱延长术 218

八、人工关节 219

九、关节移植 220

第十一节 物理疗法 220

一、放射线及同位素疗法 220

(一)深部X线或60钴关节局部照射 220

(五)放射线照射胸腺部位 221

(四)关节内注射同位素 221

(二)放射性钍 221

(三)224镭 221

二、水疗 222

(一)矿泉水疗 222

(二)热水浴疗法 223

三、热敷疗法 224

四、拔罐疗法 225

(一)拔火罐 225

(二)竹管疗法 226

五、石蜡疗法 226

六、泥疗法 227

七、药物蒸气疗法 228

(一)中波电疗法 229

(二)短波电疗法 229

八、干热气候疗法 229

九、电疗 229

(三)超短波电疗法 230

(四)间动电流疗法 230

(五)微波电疗法 230

(六)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231

(七)干扰电流疗法 231

十、超声波疗法 232

十一、光疗 233

(一)红外线疗法 233

(二)紫外线疗法 234

(三)电光浴疗法 235

(四)日光疗法 236

十二、磁疗法 237

十三、激光疗法 237

十四、冷疗法和冷冻疗法 238

十五、推拿与按摩 238

十六、医疗体育 239

第十二节 中医药疗法 240

一、昆明山海棠 240

二、雷公藤 241

三、九节兰 243

四、清风藤 243

五、蜂毒 244

一、预后良好 248

第十章 预后和预防 248

第一节 预后 248

二、预后不良 249

三、类风湿的自然病程 250

第二节 预防 250

附录 253

附录一 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与功能指标 253

附录二 关节强直时应保持的功能位置 255

附录三 正常关节间隙的宽度 256

附录四 国外诊断标准 256

附录五 临床实验治疗方法的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261

主要参考文献 273

查看更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