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微生物学  第2版

微生物学 第2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生物

  • 购买点数:26
  • 作 者:俞大绂 李季伦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5
  • ISBN:13031·2891
  • 标注页数:1031 页
  • PDF页数:1043 页
图书介绍
标签:微生物学

第一编 仪器设备和染色技术 1

第1章 显微镜和离心机 1

普通光学显微镜 1

暗视野显微镜 5

相差显微镜 5

荧光显微镜 6

电子显微镜 7

扫描电子显微镜 8

超速离心机 9

第2章 染色剂和染色 11

染色剂 11

染色的机制 16

染色方法 17

指示剂 19

第二编 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 21

第3章 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地位 21

微生物的分类原则 21

微生物的命名法 25

生物分类系统 26

非细胞微生物(生物性物体) 27

第4章 病毒 29

病毒的结构 30

病毒的化学组分 31

病毒分类 31

痘病毒 33

疱疹病毒 34

腺病毒 35

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 35

弹状病毒或杆状病毒 37

细小RNA病毒 39

细小DNA病毒:乳多孔病毒 40

粘病毒 41

节肢介体病毒 41

烟草脆裂病病毒类群 42

马铃薯梭块茎病毒 42

肿瘤病毒 43

裸子植物、蕨类和真菌病毒 45

病毒的传播 47

病毒复制机制 47

病毒的培养 48

内含体 48

干扰素 49

病毒的遗传机制 49

病毒的起源 49

第5章 噬菌体 51

噬菌体的结构和形态 51

噬菌体的化学成分 54

噬菌体的侵染循环(烈性和温和性噬菌体) 54

噬菌体的抗原性 57

噬菌体的分布 57

噬菌体的寄主范围 57

噬菌体的经济重要性 58

噬菌体的起源 58

第6章 细菌素 60

细菌素的类型 60

细菌素的化学本质 62

细菌素的吸附作用 62

细菌素的杀菌作用和效应 63

细菌细胞产生细菌素的能力 63

细菌素与噬菌体的关系 64

原核原生生物界 65

第7章 真细菌 66

真细菌的形态 66

鞭毛和伞毛 68

细胞壁和表面层 70

荚膜和微荚膜 70

胶合和细胞结集层 72

细胞的外衣和胞壁 73

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74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制 76

细胞质膜 78

细胞质和细胞器 78

线粒体 78

核蛋白体 79

细胞核 79

芽孢和孢囊 80

液泡 83

气泡 83

细胞质内贮存的化学物质——内含体 83

真细菌的分类 84

固氮菌科 87

根瘤菌科 88

假单胞杆菌科 91

无色细菌科 93

肠杆菌科 94

弧菌科 95

布鲁氏杆菌科 96

拟杆菌科 97

奈氏球菌科 98

小球菌科 98

链球菌科 99

消化球菌科 100

乳酸杆菌科 101

芽孢菌科 102

第8章 化能自养细菌 107

硝化细菌科 107

硫化细菌科 108

产甲烷细菌和氢细菌 110

第9章 粘细菌 113

粘细菌目 113

纤维粘细菌目 117

第10章 柄细菌(出芽和/或附属物细菌) 119

Ⅰ.芽殖,无附属物细菌类群 119

Ⅱ.有附属物,非芽殖细菌类群 120

Ⅲ.有附属物,芽殖细菌类群 121

Ⅳ.非细胞型附属物细菌类群 122

第11章 鞘细菌 125

鞘杆菌科 125

显核细菌科 127

贝氏细菌科 128

第12章 放线菌(Actinomycetes) 130

放线菌的分布 130

放线菌的形态 131

放线菌的分类 134

棒状杆菌科 136

分枝杆菌科 137

诺卡氏菌科 137

放线菌科 138

弗兰克氏菌科 138

游动放线菌科 138

嗜皮菌科 139

链霉菌科 139

小单孢菌科 139

放线菌的系统发育 141

放线菌的生理 142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142

放线菌的经济价值 143

第13章 螺旋体(Spirochetes) 145

螺旋体的形态特征和行动 145

螺旋体的分类 146

螺旋体的生理、化学组分和营养分布 147

第14章 立克次体(Rickettsiae) 149

立克次体的形态 149

立克次体的分类 150

立克次体病害 153

第15章 衣原体(Chlamydiae) 154

衣原体的特性 154

衣原体的分类 155

第16章 菌形体(Mycoplasmas) 157

菌形体的形态 157

菌形体的超微结构 158

菌形体的化学成分 158

菌落形状 158

菌形体的繁殖方式 159

菌形体的生长环境 160

菌形体的代谢作用 160

菌形体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160

诱发植物病害的类菌形体(类软皮体) 161

菌形体的分类 162

菌形体的系统发育关系 163

细菌的L-型体 164

第17章 光能细菌 167

光能细菌的分类 167

红螺细菌科 169

着色菌科 172

绿硫细菌科 175

光能细菌的起源 177

第18章 蓝细菌 178

蓝细菌的形态 178

蓝细菌的行动 181

蓝细菌的生殖 182

蓝细菌的生态 182

色素的适应性 183

蓝细菌的分类 183

固氮的蓝细菌 185

蓝细菌的进化 187

原核原生生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 188

真核原生生物界 191

第19章 原生动物 192

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生理性状 192

原生动物的生殖 192

原生动物的分类 193

原生动物的演化 197

第20章 粘菌(Myxomycetes) 198

粘菌的形态及其生活史 198

营养和人工培养 202

粘菌的分类 202

粘菌的系统发育 208

第21章 藻门 211

一般特性 211

藻门分类 211

褐藻亚门 212

红藻亚门 214

绿藻亚门 215

裸藻亚门 226

藻类的系统发育 238

藻类的分布 239

藻类的经济价值 239

真菌界 241

真菌的分类系统 241

真菌的形态 244

有性繁殖的几种结合类型 249

真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50

第22章 鞭毛菌门(Mastigomycophyta) 252

低等鞭毛菌 252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253

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259

高等鞭毛菌 259

卵菌纲(Oomycetes) 260

鞭毛菌的起源和亲缘关系 269

第23章 接合菌门(Zygomycota) 270

接合菌纲(Zygomycetes) 270

毛菌纲(Trichomycetes) 282

第24章 子囊菌门Ascomycophyta:半子囊菌纲和不整囊菌纲 285

子囊菌的形态特征 285

子囊菌的分类 286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287

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293

第25章 子囊菌:核菌纲、腔囊菌纲和虫囊菌纲 299

核菌纲(Pyrenomycetes) 299

腔囊菌纲(Loculoascomycetes) 308

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310

第26章 子囊菌:盘菌纲(Discomycetes) 316

第27章 担子菌门(Basidiomycophyta) 325

冬孢子菌纲 325

担子菌形态特征 326

冬孢菌纲 327

第28章 担子菌门:层菌纲(Hymenomycetes) 340

有隔担子菌亚纲(Phragmobasidiomycetidae) 340

第29章 担子菌门:层菌纲(续) 344

无隔担子菌亚纲 344

第30章 担子菌门:腹菌纲(Gasteromycetes) 357

腹菌纲特征 357

腹菌纲分类 358

第31章 半知菌门(Deuteromycophyta) 365

半知菌子实体类型 365

半知菌的分类 370

真菌的进化 377

微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380

第三编 微生物的生理 383

第32章 微生物的化学成分 384

研究方法:细胞化学成分的分析 384

胞外产物的分析 387

细胞的化学组成:水和无机元素 387

有机化合物;胞外产物:代谢副产物和中间产物 428

次生代谢产物 430

其他次生代谢产物 457

第33章 微生物的营养 459

营养类型 459

营养物质 460

营养物质的吸收 473

营养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 474

培养基 477

第34章 代谢概论 483

代谢的基本概念 483

研究代谢的战略 484

第35章 微生物的酶 487

酶的一般性质 487

酶的结构 487

酶蛋白 488

活性中心 488

活性基 489

调节中心、 499

酶的命名与分类 500

酶反应的性质 502

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504

酶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分布 509

酶的生成和阻抑 510

微生物酶制剂 510

第36章 能量的生成和利用 513

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513

微生物能量转移的中心站 514

ATP的生成 515

光合磷酸化作用 516

氧化磷酸化作用 518

ATP的利用 529

第37章 营养物质的分解 531

碳水化合物:多糖的胞外水解 531

双糖的分解 534

单糖的降解 535

丙酮酸代谢 551

醇类的不完全氧化 566

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的水解 568

氨基酸的降解 569

核酸和核苷酸:RNA的分解——RNA酶 574

DNA的分解——DNA酶 575

核苷酸和核苷的分解 576

嘌呤和嘧啶的降解 576

脂肪和脂肪酸:脂肪的水解 577

脂肪酸的降解 578

其他有机化合物:烃类物质的氧化 579

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 581

二碳化合物的氧化 583

一碳化合物的氧化 585

内源代谢 585

无机化合物的氧化 586

氨的氧化——硝化作用 587

氢的氧化 589

铁的氧化 589

硫化物的氧化 590

第38章 细胞物质的合成 592

无机氮同化:生物固氮 592

硝酸还原 596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596

初生氨基酸的生成 597

以初生氨基酸作前体合成次生氨基酸 599

其它氨基酸的合成途径 604

核酸的生物合成:核苷酸的生成 611

DNA的合成 618

RNA的合成 619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氨基酸活化 621

生成氨基酰~tRNA 622

以mRNA为模板在核蛋白体上组成肽链 623

多聚核蛋白体 626

多顺反子mRNA 626

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 627

肽类的合成 628

CO2的固定:自养型(CO2固定) 628

异养型CO2固定 632

二碳化合物的同化:乙醛酸环 633

甘油酸途径 635

糖类的生物合成:己糖的合成和相互转化 636

寡糖和多糖的合成 637

细菌细胞壁多糖的生物合成 638

类脂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合成 641

脂肪和磷脂的合成 644

多聚β-羟基丁酸的合成 646

B族维生素的生物合成 646

四环吡咯及其有关化合物的合成 648

萜烯及其有关化合物的合成 649

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 651

第39章 代谢的调节 653

酶生成的调节:诱导生成 653

酶生成的阻抑 655

酶生成调节的机制 656

酶功能的调节:反馈抑制 660

反馈抑制的机制 665

酶活性的共价修饰调节 665

代谢调节理论的应用:初生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 666

次生代谢产物的大量合成 670

酶的大量生成 673

第40章 微生物的生长 677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个体生长——染色体的复制 677

核蛋白体的生物建成 678

线粒体的生物建成 679

叶绿体的生物建成 680

细胞壁的生物建成 680

细胞生长 681

群体生长——测量方法 682

一次培养:生长曲线 682

连续培养 686

同步分裂培养 688

多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测量方法 689

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 689

影响生长的物理因子 690

第41章 抑菌、灭菌和化学治疗 696

抑菌和灭菌的物化因子:物理因子 696

化学因子 702

化学治疗:606和 706

磺胺药剂 707

抗生素 708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713

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 715

第四编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717

第42章 经典遗传学 718

门德尔遗传定律 718

染色体遗传学说 721

染色体有丝分裂 721

染色体减数分裂 722

染色体的基因连锁和交换 723

基因连锁 723

染色体的交换 723

染色体畸变 725

第43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726

核酸的结构 726

核酸的复制机制:DNA的复制 727

DNA复制的滚环模型 733

RNA的复制和生物合成 734

第44章 突变 737

自发突变 737

彷徨测验 737

重散布试验 738

影印培养法 740

青霉素筛选法 740

细菌的突变类型 742

突变率 742

回复突变 744

基因突变或点突变 745

DNA分子的突变、互变异构现象 747

顺反子、功能单位 748

条件致死突变型 750

极性突变 750

抑制基因突变 751

诱导突变:辐射诱变 752

化学诱变 756

诱变剂的专一性 760

核酸的修补 763

第45章 遗传密码 765

研究遗传密码的途径 765

遗传密码的特性 766

采用多核苷酸指定密码子碱基顺序 767

终止密码子和起始密码子 772

遗传信息解读错误的一些原因 773

第46章 蛋白质合成的遗传学 775

蛋白质合成的设备 776

信使RNA 779

转移RNA(tRNA)的结构 782

核蛋白体RNA(rRNA) 783

氨基酸激活作用 783

酶(蛋白质)合成的调节 784

第47章 噬菌体遗传 787

噬菌体突变 787

噬菌体基因重组 788

噬菌体基因互补 790

噬菌体转导 791

普遍性转导 792

限制性转导 794

流产转导 795

噬菌体基因转变 797

噬菌体转染 797

第48章 细菌遗传 799

细菌转化 799

细菌接合和重组 804

质粒和附加体 810

移位因子 815

遗传工程 816

第49章 真菌遗传 819

酵母菌遗传 819

链孢霉杂交重组 822

链孢霉的生化遗传 824

链孢霉的母体遗传 826

担子菌的遗传 827

异核现象和准性生殖 829

第50章 其它微生物——链霉菌、衣绿藻和原生动物的遗传 836

链霉菌的遗传 836

链霉菌重组 836

混合培养法 836

异无性繁殖系的分析 838

合胞体重组 839

衣绿藻的遗传 840

原生动物的遗传 842

双小核草履虫的交配 842

双小核草履虫的放毒性及其遗传机制 844

草履虫抗原型遗传 846

第51章 微生物的变异、适应和进化 847

暂时变异性 847

永久变异性 849

突变型的表现 850

自然选择学说 851

周期选择 852

绝对选择 853

相对选择 853

适应性 854

诱导酶 856

第五编 微生物的生态 864

导论 864

第52章 微生物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因子 867

化学环境因子 867

物理环境因子 870

极端环境因子 874

第53章 微生物的分布 877

微生物在土壤内的分布 877

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 879

微生物在大气中的分布 880

微生物在动物和植物中的分布 881

第54章 微生物的传播 883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 883

微生物的存活力 884

第55章 微生物与微生物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886

中性同生现象 886

同住现象 886

互惠同生现象 887

共生现象 888

根围微生物 897

竞争现象 898

拮抗现象 899

寄生现象 900

抗原和抗体 903

毒素和抗毒素 905

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 906

捕捉现象 910

第56章 微生物的群体 914

微生物群体的生态活动 914

微生物的生长 914

群体合作作用 916

第57章 微生物生态系统 918

导论 918

稳定性 919

适应性 921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921

土壤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923

水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926

第58章 微生物和物质循环 931

碳素循环 932

氮素循环 933

硫素循环 935

磷素循环 937

附录 939

第59章 微生物学简史 939

参考文献 954

中文索引 976

西文索引 1010

查看更多关于微生物学 第2版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