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创伤休克基础与临床

现代创伤休克基础与临床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陈惠孙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209458
  • 标注页数:286 页
  • PDF页数:297 页
上一篇:心电原理下一篇:子宫颈癌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创伤休克的研究历史 2

第三节 创伤休克与其它休克的关系 3

第二章 创伤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5

第一节 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 5

一、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5

二、微循环的结构 6

三、微循环的功能调节 9

第二节 创伤休克时微循环的改变 14

一、微循环的病理改变 14

二、休克时微循环的时相变化 15

第三节 粘附分子与微循环 19

一、概述 19

二、微循环中的粘附分子 19

三、白细胞粘附蛋白与内皮细胞粘附蛋白的关系 23

四、粘附分子的调节 23

五、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反应过程 25

六、白细胞粘附对微循环的影响 26

七、休克时微循环中白细胞滞留的机制 26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与微循环 30

一、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0

二、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活性物质 30

三、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通透性 33

四、血管内皮细胞与凝血 35

五、循环内皮细胞 36

第五节 微循环的监测 37

一、微循环监测的临床意义 37

二、微循环的监测方法 38

三、甲皱微循环观测 38

四、氧运输功能监测 39

第三章 创伤休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心血管功能障碍 43

第一节 创伤休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43

一、血液流变学基本概念 43

二、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基本因素 43

三、创伤休克血液流变学改变 44

第二节 创伤休克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46

一、创伤休克时的心血管功能改变 46

二、创伤休克心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46

三、创伤休克心功能障碍的机制 48

第三节 循环休克时肾上腺素能受体失敏 49

一、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信息传递通路 49

二、休克时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失敏 50

三、循环休克肾上腺素能受体失敏的诱发因素 51

第四章 创伤休克时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 54

第一节 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反应 54

一、丘脑下部-垂体反应 54

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 55

三、肾上腺皮质反应 55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内分泌反应 57

一、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58

二、血管的内分泌反应 58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肽 59

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59

二、神经肽Y 60

三、速激肽 60

四、血管活性肠肽 60

第四节 内阿片肽与创伤休克 61

一、内阿片肽的生物合成、分布、释放及代谢 61

二、内阿片肽在创伤休克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62

三、与创伤休克有关的阿片受体 63

第五节 创伤休克代谢反应 65

一、糖代谢异常 65

二、蛋白质代谢变化 65

三、脂肪代谢 66

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66

第五章 休克细胞因子在创伤休克发病中的作用 67

第一节 休克时的细胞因子连锁反应 67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67

二、细胞因子网络的一般特点 67

三、创伤休克条件下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秩序 68

四、细胞因子之间的互相影响 69

五、细胞因子的作用 69

第二节 肿瘤坏死因子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 70

一、概述 70

二、肿瘤坏死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70

三、创伤休克后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70

四、肿瘤坏死因子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71

五、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的应用 72

第三节 白细胞介素在创伤休克发病中的作用 73

一、概述 73

二、创伤休克条件下白细胞介素的变化 73

三、创伤休克情况下白细胞介素的调控机制 75

四、白细胞介素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 76

第四节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 79

一、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合成及分解代谢 79

二、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80

三、创伤休克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 80

四、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创伤休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基础 81

五、血小板活化因子在休克时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82

六、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抗休克作用 84

第六章 氧自由基与创伤休克 86

第一节 自由基的基本概念 86

一、定义及特性 86

二、自由基的种类及与人体有关的重要自由基 86

三、体内自由基的产生 87

四、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 88

第二节 自由基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 89

一、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89

二、自由基与器官功能损伤 90

第三节 自由基损伤的机制 93

一、自由基对细胞及其间质的损伤 94

二、自由基对血管的影响 95

三、自由基参与信号转导过程 96

第四节 自由基损伤的防治 97

一、自由基的清除剂 97

二、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98

第七章 磷脂酶A2与休克 100

第一节 生物膜的结构与组成 100

第二节 磷脂的代谢与磷脂酶 102

一、磷脂的合成 102

二、磷脂的水解 103

三、磷脂酶A2的结构和性质 104

四、磷脂酶A2的类型 104

五、磷脂酶A2的功能 105

第三节 磷脂酶A2与休克 106

一、磷脂酶A2与休克病理生理的关系 106

二、磷脂酶A2与肺损伤 109

三、磷脂酶A2与细胞和细胞膜损伤的关系 110

四、磷脂酶A2抑制剂 112

五、磷脂酶A1-Ⅱ的表达和调控 113

第四节 磷脂酶A2与脂介质 115

一、磷脂酶A2与脂介质相关性 115

二、主要脂介质及其作用 116

第八章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创伤休克 121

第一节 内皮素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 121

一、内皮素的生物化学 121

二、内皮素受体 123

三、内皮素的生物学作用 123

四、内皮素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 125

第二节 一氧化氮在创伤休克中的作用 128

一、一氧化氮的生理学 128

二、一氧化氮在休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130

三、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及其在休克中的作用 132

第三节 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的相互作用 134

一、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对内皮素的合成调节 134

二、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对内皮素的生物学作用调节 135

第九章 创伤休克的细胞损伤机制 138

第一节 休克的细胞膜损伤 138

一、生物膜结构与功能 138

二、休克时的细胞膜损伤 138

第二节 休克时细胞器的损伤 140

一、线粒体的损害 140

二、溶酶体损伤 141

第三节 创伤性休克细胞损伤的机制 142

一、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 142

二、细胞内钙超载 143

三、氧自由基的作用 144

四、体液因子的作用 144

第十章 创伤性休克与感染的关系 146

第一节 感染的形成 146

一、感染发生的途径 146

二、感染的影响因素 146

三、创伤休克时常见的病源菌 147

第二节 肠源性感染 148

一、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机制 148

二、肠源性感染的发病过程 151

三、肠源性感染在创伤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151

第三节 创伤休克中的内毒素血症 152

一、创伤休克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152

二、内毒素移位与创伤后感染、免疫抑制的关系 153

三、机体对内毒素的清除作用 153

四、创伤休克对内毒素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154

第四节 创伤休克后感染的防治 155

一、抗菌药物的应用 155

二、尽量避免和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155

三、拮抗内毒素 156

四、拮抗炎症介质等有害物质 157

第十一章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59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和历史 159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160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63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168

第五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 170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 173

第十二章 创伤休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77

第一节 创伤休克的临床表现 177

一、心血管系统 177

二、呼吸系统 178

三、泌尿系统 179

四、中枢神经系统 180

五、血液系统 181

六、胃肠道表现 181

七、网状内皮系统 181

八、代谢紊乱 181

第二节 创伤休克的诊断 182

第十三章 创伤休克的预防、急救与复苏 184

第一节 创伤休克的预防 184

第二节 创伤休克的急救 185

一、止血 185

二、骨折固定 185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86

四、抗休克裤 188

第三节 创伤休克的复苏 189

一、创伤后有关输血输液的病理生理 189

二、创伤休克的液体容量复苏 191

三、几种常用的复苏液 192

四、高原条件下创伤休克的复苏 194

第十四章 创伤休克的输血 196

第一节 输血准备 196

第二节 普通输血 196

一、血液的选择 197

二、主要血液成分及其适应证 197

第三节 成分输血 198

第四节 输血并发症及其防治 198

第五节 血液代用品的应用 199

一、血液代用品的基本要求 200

二、血液代用品的种类及应用 200

第十五章 创伤休克的药物治疗 206

第一节 创伤休克治疗的特点及抗休克药物分类 206

一、创伤休克的治疗原则 206

二、创伤休克药物治疗的监测 206

三、创伤休克药物治疗的药效学改变 207

四、抗休克药物的分类 207

第二节 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207

一、多巴胺受体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207

二、阿片受体阻断剂 209

三、强心性药物 211

四、胰高血糖素 213

五、加强心肌功能的药物的应用与评价 213

第三节 扩血管药 214

一、莨菪类药物 215

二、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16

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17

四、直接扩张血管的药物 217

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217

六、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与评价 218

第四节 缩血管药物 218

一、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18

二、α-、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220

三、增血压素 221

四、缩血管药物的应用与评价 221

第五节 生物膜稳定药 222

一、糖皮质激素 222

二、磷脂酶A2抑制剂 223

第六节 改善血液流变学疏通微循环的药物 224

一、右旋糖酐 224

二、抗血小板药物 224

三、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及受体阻断剂 225

四、白三烯类拮抗药 225

五、依前列醇 226

六、应用及评价 226

第七节 代谢性药物 227

一、三磷酸腺苷-氯化镁 227

二、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 227

三、双丁酰环磷腺苷 228

四、1,6-二磷酸果糖 228

五、应用与评价 228

第八节 高渗溶液 229

第九节 钙通道阻滞药 229

第十节 抗休克中药 230

第十一节 其他尚在研究中的抗休克药 231

一、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阻断剂 231

二、休克细胞因子拮抗剂 231

三、内毒素拮抗剂 231

四、抗氧自由基药物 232

五、一氧化氮合成底物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232

第十六章 创伤性休克的监测 234

第一节 基本监测 234

一、临床监护 234

二、实验室监测 235

三、床旁仪器监测 236

第二节 脏器功能监测 237

一、肾功能的监护 237

二、心功能监测 238

三、呼吸功能监测 238

四、肝功能监测 240

五、凝血功能监测 240

第十七章 创伤休克并发症的防治 242

第一节 应激性溃疡的防治 242

一、临床类型 242

二、发病机制 242

三、临床表现 243

四、诊断 244

五、治疗与预防 244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 246

一、治疗 246

二、预防 251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 252

一、原发疾患和诱因 252

二、发病机制 252

三、诊断 256

四、预防与治疗 259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26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64

二、临床表现 26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67

四、治疗 268

第五节 间隙综合征的防治 270

一、发生机制 270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271

三、预防与治疗 272

第十八章 烧伤休克 274

第一节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274

一、烧伤后休克的基本病因 274

二、微循环的变化 275

三、细胞损害 276

第二节 烧伤休克的诊断 276

一、临床病象 276

二、组织氧合情况 277

三、脏器功能检查 278

第三节 烧伤休克的防治 278

一、补液治疗 279

二、防治烧伤休克所致脏器损害 283

三、其他辅助措施 284

查看更多关于现代创伤休克基础与临床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