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论 科学史的意义 1
一 “无用”的科学史 1
二 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与萨顿的贡献 1
三 科学史的诸种功能 3
四 科学史的教育功能——以美国的情形为例 4
五 关于“真实的历史” 6
六 科学与正确之关系 8
七 科学史的三种研究方法 15
八 科学史研究中的内史和外史 18
九 科学史在中国的情形 23
第一讲 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 25
一 希腊科学的背景 25
二 对万物本原的探究 30
三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工作 37
四 希腊的数理科学 43
五 希腊的天文测量 48
第二讲 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 52
一 天人感应与天人相分 52
二 宇宙演化思想 57
三 时空观念 62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71
一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71
二 传统数学的发展 78
三 计时技术的演变 85
四 测向技术的辉煌 92
第四讲 阿拉伯的科学 100
一 历史背景 100
二 阿拉伯的数学 102
三 阿拉伯的天文学 105
四 阿拉伯的医学 108
五 阿拉伯的光学和化学 112
六 阿拉伯科学的世界意义 114
第五讲 科学在欧洲的复兴 117
一 对中世纪的简要回顾 117
二 文艺复兴 122
三 变化世界中的人与自然 125
四 数学的新进展 132
第六讲 近代科学革命之天文学革命 139
一 古希腊天文学 140
二 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 143
三 伽利略的天文发现 146
四 第谷的精密天文学 147
五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 149
第七讲 近代科学革命之新物理学革命 153
一 近代以前的力学 153
二 伽利略的新物理学 156
三 笛卡尔的机械主义方法论 160
四 牛顿开创的时代 162
第八讲 微积分的创立与发展 171
一 笛卡尔与解析几何 171
二 微积分的创立 174
三 微积分在18世纪的发展 184
第九讲 近代化学的建立 191
一 从炼金术到化学 191
二 波义耳的贡献 195
三 燃素说的兴起 199
四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203
第十讲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211
一 早期的电磁学 211
二 从法拉第到麦克斯韦 217
三 通讯技术的进步 220
第十一讲 数学的新时代 228
一 群论的诞生 228
二 非欧几何革命 235
三 哈密顿与四元数 242
第十二讲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建立 247
一 能量守恒定律 247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3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255
四 热力学的发展 258
第十三讲 从进化论到遗传学 261
一 达尔文之前的进化论 261
二 达尔文及其自然选择的进化论 262
三 达尔文之后 266
四 遗传学 269
第十四讲 从以太理论到相对论 275
一 以太的历史与理论 275
二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及其意义 279
三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282
第十五讲 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 294
一 量子论 294
二 原子世界 302
三 量子力学 307
附录一 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 314
附录二 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和思考 324
附录三 江晓原访谈: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 333
综合索引 346
初版后记 364
第二版后记 366
- 《大宝石 物归原主啦》任小霞著 2016
- 《科学学科学引论》王续琨著 2017
- 《中医药学名词 外科学皮肤科学肛肠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骨伤科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 2014
- 《科学的力量 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干部读本》本书编写组编 2001
- 《科学的文化意蕴 科学文化讲座》李醒民著 2007
- 《交叉科学结构论》王续琨,宋刚等著 2015
- 《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章梅芳主编 2018
- 《科学教学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 20周年增扩版》(澳)迈克尔·马修斯著 2017
-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吕增建著 2012
- 《中华科普书系 中华当代著名科学家书系 科学》李喜先编著 2013
- 《想像唐朝 唐人小说》江晓原编 2010
- 《科学有性别吗?》江晓原 2018
- 《天文西学东渐集》江晓原,钮卫星著 2001
- 《天人之际 中国星占文化》江晓原,钮卫星著 1994
- 《剑桥插图天文学史》(英)米歇尔·霍斯金(Michael Hoskin)主编;江晓原等译 2003
- 《中国天学史》江晓原,钮卫星著 2005
- 《老猫的书房》江晓原口述 2010
- 《地位独尊的古代天学》王前,谢丹主编;江晓原,钮卫星,卢仙文著 1998
- 《紫金山天文台史》江晓原,吴燕著 2004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江晓原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