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社会科学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李永胜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57823
  • 标注页数:413 页
  • PDF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

1 导论 1

1.1 人口统计学的产生 1

1.1.1 人口统计的产生 2

1.1.2 人口统计学的形成 4

1.2 人口统计的发展 5

1.2.1 新的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6

1.2.2 抽样误差理论的突破,Bias理论的提出 8

1.2.3 人口分析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10

1.3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1.3.1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3

1.3.2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4

1.4 人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17

1.5 现代人口统计学的学术流派与发展趋势 18

1.5.1 现代人口统计学的学术流派及其代表学者 18

1.5.2 现代人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22

2 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 25

2.1 人口统计指标的意义、特点与分类 25

2.1.1 人口统计指标的意义 25

2.1.2 人口统计指标的基本特点 26

2.1.3 人口统计指标的分类 26

2.2.2 人口统计基本指标及其计量方法 28

2.2.1 人口统计基本指标的涵义 28

2.2 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 28

3 生育统计与分析 105

3.1 生育水平的基本计量与分析 105

3.1.1 出生人数与出生率 105

3.1.2 生育率 108

3.1.3 影响生育的因素分析(理论分析) 121

3.2 生育模式分析 125

3.2.1 生育模式分析的几个问题 126

3.2.2 生育模式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126

3.2.3 生育模式的一般描述 128

3.3 影响生育率因素的测定分析(技术分析) 132

3.3.1 相关分析 133

3.3.2 邦戈茨中介变量生育率模型分析 147

3.3.3 寇尔生育指数分析 150

3.3.4 生育孩次递进比分析 156

4 死亡统计与分析 158

4.1 死亡水平的基本计量与分析 158

4.1.1 死亡统计的意义 158

4.1.2 死亡统计的主要指标 159

4.2 影响死亡率的因素分析 165

4.2.1 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165

4.3 死亡模式分析 166

4.3.1 死亡模式的一般意义 166

4.2.2 人口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166

4.3.2 死亡模式的基本描述 167

5 生命表 169

5.1 生命表的意义和种类 169

5.1.1 生命表的意义 169

5.1.2 生命表的种类 171

5.2 生命表的元素及其定义 172

5.2.1 生命表的元素 172

5.2.2 生命表元素的定义 172

5.3 生命表的编制技术 179

5.3.1 生命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假定Cohort法 179

5.3.2 生命表编制的准备工作 180

5.3.3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185

5.3.4 平均预期寿命的直接计算 206

5.4 生命表的应用与分析 211

5.4.1 生命表的应用 211

5.4.2 生命表的分析 215

5.5 生命表函数的检验 219

5.5.1 生命表函数的统计性质 220

5.5.2 生命表函数统计检验的基本方法 221

6 静止人口和稳定人口 228

6.1 静止人口 228

6.1.1 静止人口的研究意义 228

6.1.3 静止人口的基本性质 229

6.1.2 静止人口的基本涵义 229

6.2 稳定人口 231

6.2.1 稳定人口的基本意义 231

6.2.2 稳定人口的基本性质 231

7 人口再生产率 236

7.1 人口再生产率的一般概念 236

7.1.1 人口再生产率 236

7.1.2 总和生育率和人口再生产率 237

7.2 粗再生产率和净再生产率 238

7.2.1 粗再生产率 238

7.2.2 净再生产率 239

7.2.3 粗再生产率和净再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240

7.3 人口再生产速度及生育更替水平 241

7.3.1 平均世代间隔 241

7.3.2 人口真正(内在)自然增长率 242

7.3.3 平均世代间隔和人口真正(内在)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一) 244

7.3.4 平均世代间隔和人口真正(内在)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二) 245

7.3.5 生育更替水平 247

8 婚姻与计划生育统计 248

8.1 婚姻状况统计的意义 248

8.1.1 婚姻状况的基本涵义 248

8.1.2 婚姻状况统计的研究意义 249

8.2.1 结婚率 250

8.2 婚姻状况统计指标与分析 250

8.2.2 初婚率 254

8.2.3 年龄别初婚率 255

8.2.4 累计初婚率和总和初婚率 256

8.2.5 平均初婚 258

8.2.6 离婚率 261

8.2.7 再婚率 262

8.2.8 不婚率 264

8.3 计划生育统计的意义 264

8.4.1 避孕率 265

8.4 计划生育统计指标与分析 265

8.4.2 绝育率 266

8.4.3 节育率 266

8.4.4人工流产率 267

8.4.5一(二、多)孩率 268

8.4.6平均生育孩次 269

8.4.7计划生育率 270

8.4.8晚育率 271

8.4.9 独生子女率 271

8.4.10 独生子女领证率 272

9.1 人口调查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274

9.1.1 人口调查方法的产生 274

9 人口调查 274

9.1.2 人口调查方法的发展 278

9.2 人口调查的涵义、特点和种类 280

9.2.1 人口调查的基本涵义 280

9.2.2 人口调查的基本特点 281

9.2.3 人口调查方法的基本分类 283

9.3 人口调查方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283

9.3.1 人口经常登记 284

9.3.2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 286

9.4 调查问卷的设计 286

9.4.1 调查问卷的基本涵义及种类 286

9.4.2 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291

9.4.3 调查问卷设计的技巧 295

9.5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汇总 303

9.5.1 整理与汇总的意义 303

9.5.2 整理与汇总的基本内容 305

9.5.3 整理与汇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07

10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 311

10.1 人口普查 311

10.1.1 人口普查的意义与特点 311

10.1.2 人口普查的对象 313

10.1.3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314

10.1.4 人口普查项目的设置 315

10.1.5 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 316

10.1.7 人口普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21

10.1.6 人口普查登记和复查 321

10.1.8 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 324

10.1.9 中国人口普查 325

10.1.10 世界人口普查 327

10.2 人口抽样调查 329

10.2.1 人口抽样调查的意义和特点 329

10.2.2 人口抽样调查的误差及其计算 330

10.2.3 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估计 335

10.2.4 人口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 340

11.1.1 人口预测的意义 347

11 人口预测 347

11.1 人口预测的一般问题 347

11.1.2人口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概述 349

11.1.3 人口预测方案 350

11.2 人口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模型 351

11.2.1 年龄移算法 352

11.2.2 矩阵方程预测 354

11.2.3 人口发展方程 364

11.2.4 指数方程 365

11.3 基本人口预测 368

11.3.1 出生人数预测 368

11.3.2 死亡人数预测 372

11.3.3 按龄人口数预测 376

11.3.4 总人口数预测 381

12 人口规划 385

12.1 人口规划的意义和分类 385

12.2 人口规划编制的原则和步骤 388

12.2.1 人口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388

12.2.2 人口规划编制的基本步骤 389

12.3 基层年度人口计划的编制 389

12.3.1 出生人数的计划 390

12.3.4 人口出生率的计划 391

12.3.5 自然增长率的计划 391

12.3.3 总人口数的计划 391

12.3.2 死亡人数的预计 391

12.4 地区中长期人口规划的编制 392

12.5 全国人口规划的编制 393

12.6 人口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 394

附录 397

1.标准正态分布面积表 397

2.t分布表 399

3.F分布表 400

4.随机号码表 408

5.正态分布概率表 411

查看更多关于人口统计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