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

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肖江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614011
  • 标注页数:478 页
  • PDF页数:49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导论 2

第一章 界定、价值与传统 2

一、学术史与学科史 3

(一)客观史与主观史 3

(二)“学术”、“学术史”与“学科史” 4

第二编 学科演进 5

(三)经济法学史与经济法学学术史辨 7

(四)有没有历史?有没有学术史? 10

二、中国经济法学史的研究价值 12

(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13

(二)揭示逻辑,评判得失,前瞻未来 14

(三)发掘积淀,提升规范,促进学科发展 15

三、学术史范式及其源流 17

(一)学术史的中国源流与西方影响 17

(二)学术史范式传统 21

(三)以问题为中心:现当代的学术史范式 23

一、特殊因素 25

第二章 中国经济法学史定位 25

(一)历史的长短 25

(二)成熟度 26

(三)方法积累 27

二、目标取向 28

(一)基本追求 28

(二)目标层次 28

三、体系、领域与问题 29

(一)中国经济法学史体系框架 29

(二)总论学术史理论体系 32

(三)分论学术史理论体系 37

四、方法论原则 38

(一)求真 38

(二)明理 39

(三)致用 40

一、题义阐释 42

(一)研究视角:侧重于学术史的学科史 42

第三章 题旨、体系与方法 42

(二)内容界域:演进史、学术史、教育史 43

(三)空间界域:中国 45

(四)学者界域:不以中国经济法学界为限 45

二、主旨陈述 46

三、体系构造 47

(一)主旨逻辑 47

(二)内容链 47

(三)形式链 48

四、研究方法 48

(一)技术层次 49

(二)学科层次 49

(三)方法论层次 50

第四章 缘起论:语词考的视角 52

一、“经济法”语源 52

(一)“经济法”国外语源考 52

(二)“经济法”中国语源 58

(三)“经济法”训诂 60

二、“经济法”语义变迁 62

(一)经济法学的世界缘起 62

(二)西欧:“经济的法”与“经济法” 63

(三)苏联:近60年的论争 68

(四)日本:两类学说 71

(五)美国:实与名 73

三、语词视角中的中国经济法学缘起 74

(一)从“经济的法”到“经济法” 74

(二)作为学科、专业和课程名称的“经济法” 75

(三)经济法学中国缘起的价值分析 77

第五章 演进论:学科史的分期解读 81

一、中国经济法学史分期论 82

(一)分期价值 82

(二)分期依据 83

(三)一种尝试 86

二、蓬勃兴起时期概览 90

(一)背景提要 91

(二)关键史实 95

(三)学科形成 98

(四)粗放性特质 101

三、初步发展时期概览 102

(一)背景提要 102

(二)呈调整态势的研讨交流 105

(三)过渡性特质 108

四、走向成熟时期概览 109

(一)背景提要 109

(二)学术活动日趋繁盛 113

(三)总体上走向成熟 115

第六章 教育论:若干问题分析 118

一、课程开设和专业设置 120

(一)经济法课的最初开设 120

(二)教研机构和专业的最初设立 121

(三)现状及其规模 122

二、教材编撰与体系分析 124

(一)三个时期的大规模编撰 125

(二)教材编撰中的理论探索 130

(三)概论式教材体系分析 132

三、经济法学教育与经济法学发展 140

(一)价值互动 140

(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41

(三)一种改进思路 143

第三编 总论学术史 148

第七章 本体论研究变迁论(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术史研究 148

一、“春秋战国” 149

(一)类型疏理 149

(二)背景与前提考察 155

(三)共识的趋势 157

二、过渡形态 159

(一)主流学说和并存观点 159

(二)背景分析 161

(三)共识与评价 162

三、走向成熟 167

(一)学说和观点疏理 167

(二)视角提炼的逻辑 168

(三)行为视角及其模式 171

(四)特质视角及其模式 174

(五)共识的价值、“立体成像”与基本共识 175

第八章 本体论研究变迁论(二) 182

一、曾为焦点的经济法地位 182

(一)部门法划分标准 183

(二)可区分性与协同性 185

(三)法域归属 190

(四)从研究目的角度的评说 191

二、渐趋明晰的经济法体系 195

(一)范畴的区分与等同 195

(二)构造设计 197

(三)同质性:体系构造的关键 201

三、接近成熟的经济法概念 205

(一)视角归纳 205

(二)相对成熟的领域 208

一、“史前时期” 211

第九章 价值论研究变迁论 211

(一)研究要览 212

(二)局限性及其原因 214

二、不同视角中的经济法价值 217

(一)范畴界定 217

(二)视角提炼 218

(三)视角中的共识 219

三、分层级的经济法宗旨 225

(一)界定宗旨 225

(二)初级与终极 226

四、趋于共识的经济法原则 227

(一)界定 227

(二)三项共识 228

(一)和法的价值论之间 231

五、仍需完善的价值论 231

(二)范畴建设 232

(三)体系化 233

第十章 经济法实现论研究变迁论——以经济法主体和经济法制定研究的学术史考察为主 236

一、尚待完善的主体范畴 238

(一)主体研究的演进 238

(二)范畴提炼上的努力 240

二、经济法制定理论的双向深化 242

(一)起始性研究 242

(二)关注到立法效益和立法技术 245

(三)多向深入和《经济法纲要》 252

三、亟待加强的经济法实现论研究 259

第十一章 总论跨领域研究变迁论 263

一、从经济法史中寻求 264

(一)交相辉映的两条路径 265

(二)聚焦于经济法产生 266

(三)对中国经济法产生的关注 272

(四)对发展史的宏观解读 273

二、吸引多学科视线的经济法特质 274

(一)引入“特质” 274

(二)初步探索 276

(三)深层特质与浅层特质 277

(四)经济法与行政法、民商法关系的研究 282

三、学说例举 288

(一)“国家协调说” 289

(二)“需要国家干预说” 290

(三)“社会公共性经济管理说” 291

(四)“国家调制说” 292

(五)“纵横统一说” 293

(六)“国家调节说” 294

一、方法论与学术规范 297

(一)研究方法、学科归属与经济法学 297

第十二章 方法、体系与未来进路 297

(二)前提假设、辩证法与方法多维 299

(三)学术传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303

二、总论体系的变迁与学科体系的构建 306

(一)总论体系的变迁 306

(二)总论体系的应然构造 309

(三)分论体系的选择 310

三、总论研究的未来进路 312

(一)进路的取向 312

(二)亟待强化的领域 313

(三)加入 WTO 对总论进路的影响 315

第四编 分论源流 320

第十三章 市场规制法研究的变迁 320

一、一般理论问题 320

(一)体系构造 321

(二)竞争法基础理论 321

(三)经济合同法的归属 324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及其完善 326

(一)立法意义、立法原则 327

(二)规制范围与结构模式 327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方式 328

(四)立法完善 330

三、反垄断法问题 331

(一)一般理论 332

(二)经济性垄断 335

(三)行政性垄断 339

(四)反垄断立法 343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347

(一)一般理论研究 348

(二)_立法完善 348

一、宏观调控法基础理论 352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法研究的变迁 352

(一)一般界定 353

(二)价值论问题 355

(三)宏观调控权 356

(四)宏观调控立法 356

二、计划法 364

(一)一般问题 364

(二)《计划法》 365

(三)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 366

(四)产业结构调节法 367

三、财政法 370

(一)一般问题 370

(二)预算法 371

四、税收法 373

(一)一般理论 373

(二)税法制度研究 379

(三)税制改革与税收立法 381

五、金融调控法 384

(一)一般理论与金融综合调控制度 385

(二)货币与银行调控制度 391

(三)证券、保险、期货、信托调控制度 397

第十五章 跨部门法研究的变迁(一)——企业法研究的疏理 399

一、研究起始 401

二、全面展开 402

(一)一般理论 402

(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404

(三)集体企业法 409

(四)私营企业法 410

(五)外商投资企业法 411

(六)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法律问题 414

三、走向成熟时期 423

(一)一般问题 423

(二)公司法问题 425

(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国企改革法律问题 432

(四)股份合作企业法律问题 439

(五)外商投资企业法 441

第十六章 跨部门法研究的变迁(二) 443

一、侧重于市场规制法的跨部门法研究 443

(一)证券法 443

(二)价格法 451

(三)产品质量法、审计法、会计法 454

(四)政府采购法 457

二、侧重于宏观调控法的跨部门法研究 458

(一)国有资产管理法 458

(二)自然资源法与能源法 463

(三)社会保障法 471

(四)对外贸易法、WTO 问题 474

后记 477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