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古的佛教与社会

中古的佛教与社会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刘淑芬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2547661
  • 标注页数:435 页
  • PDF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关于佛教与我国中古社会关系的论集,收入“社会·经济·观念史丛书”。本书涉及中古社会民族、政治、民俗丧葬、养生等诸领域,以多种视角反映出当时佛教与中国社会互相渗透、影响的立体景观。其中有关北方少数民族与灭佛、宦官与佛寺兴建、斋戒与断屠、福田思想与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撰述经典与民间佛教、露尸葬、塔葬等对中国葬俗的影响、寺院茶汤丸药的普及等内容,尤其具体深入。本书观点新颖,涉及面广,旁征博引,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关系,是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

查看更多关于中古的佛教与社会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社会

清映岁华——代序 1

甲、佛教与政治 1

从民族史的角度看太武灭佛 3

一、前言 3

二、5世纪上半叶西北、华北的政治地理 5

(一)民族杂居的关陇地区 6

(二)陕西的卢水胡 9

(三)卢水胡的政权——北凉 10

(四)卢水胡和西域的交通 13

(五)刘宋、卢水胡和西域的交通 16

三、盖吴的反叛 18

(一)卢水胡人反抗北魏的前例 18

(二)盖吴的反叛 20

四、盖吴反叛中的灭佛宗教因素 25

(一)少数民族的佛教信仰 26

(二)卢水胡北凉王族的佛教信仰 28

(三)凉州僧人 30

(四)陕西卢水胡的佛教信仰 32

(五)佛教的社会势力 33

五、太武灭佛与灭佛的后续 36

(一)灭佛的先声 36

(二)全面灭佛的诏令 38

(三)灭佛的后续:太武帝的诛杀沮渠宗室 40

六、结语 43

中古的宦官与佛教 46

一、前言 46

二、中古宦官的灵验故事 47

(一)北朝阉官的灵验故事 47

(二)唐朝宦官的灵验故事 49

(三)唐代新译经典中的宦官灵验故事 52

(四)灵验故事和宦官的佛教信仰 52

三、北魏的阉官与尼寺 53

(一)阉官和尼寺的关系 54

(二)北魏阉官所建的尼寺 56

四、唐代的宦官与佛教 59

(一)唐代宦官的奉佛事迹 60

(二)宦官和佛教的兴废 64

五、结语 70

乙、佛教与民俗 73

“年三月十”——中古后期的断屠与斋戒 75

一、前言 75

二、“年三月十”的断屠 77

(一)南北朝时期的断屠月日 77

(二)三长斋月 83

(三)十斋日 90

(四)三元日的断屠 99

三、断屠月日与刑律 101

四、断屠令实施的情况 105

(一)禁屠的项目 106

(二)屠禁实施的情况 108

(三)关于屠禁和罚责的讨论 111

五、余言 112

从本愿寺石刻看唐代获鹿的地方社会 115

一、前言 115

二、本愿寺史 117

(一)本愿寺发展的背景 117

(二)建寺的年代与传说 120

(三)唐代本愿寺的发展 121

三、获鹿居民与本愿寺的发展 124

(一)平民 125

(二)勋官 128

(三)家族、地域社会和本愿寺 131

四、地方官与本愿寺的发展 133

五、僧人与本愿寺的发展 137

六、结语 143

中国撰述经典与北朝佛教的传布——从北朝刻经造像碑谈起 145

一、前言 145

二、北朝的刻经造像碑 146

(一)《高王观世音经》碑 147

(二)《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刻经造像碑 153

(三)《佛在金棺上嘱累经》刻经碑 157

三、中国撰述经典和佛教的流布 158

(一)游化僧人和佛教的传布 158

(二)游化僧人和中国撰述经典 163

四、结语 164

慈悲喜舍——中古时期佛教徒的社会福利事业 168

一、前言 168

二、佛教的福田思想与福田事业 169

三、佛教徒与公共建设事业 172

四、地方政府与公共工程建设 175

五、结语 178

丙、佛教与丧葬 181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 183

一、前言 183

二、露尸葬在印度的渊源 185

(一)佛教的布施观 185

(二)从“生施”到“死施” 187

(三)僧行戒律与露尸葬 188

三、中国中古僧人的林葬 193

(一)5至6世纪僧人的林葬 193

(二)7至9世纪僧人的林葬 196

四、三阶教和林葬的发展 206

(一)三阶教简史 206

(二)三阶教的特征 209

(三)林葬的经典和三阶教 214

五、三阶教的僧俗塔墓群 219

(一)终南山 219

(二)安阳宝山 230

六、余论 239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 244

一、前言 244

二、石室瘗窟的特征 245

(一)石室瘗窟和林葬的差别 246

(二)有关石室瘗窟的名词 247

(三)石室瘗窟的开凿创建 249

(四)开放式的空间与遗身坐式葬法 253

三、石室瘗窟的来源 255

(一)坐化禅窟石室的头陀僧 255

(二)林葬的调和形式 258

四、僧人的石室瘗窟 260

(一)长安的石室瘗窟 260

(二)龙门瘗窟 263

(三)其他地区 267

五、俗人的石室瘗窟 270

(一)乙弗后和高欢的瘗葬 270

(二)龙门的俗人瘗窟 271

(三)长安俗人的石室瘗窟 277

六、佛教对中古妇女信徒丧葬的影响 279

七、余论 285

唐代俗人的塔葬 290

一、前言 290

二、三阶教与露尸葬 292

(一)三阶教简史 293

(二)宣扬露尸葬的经典 294

(三)三阶教徒的塔葬 297

三、俗人塔葬的区域分布 301

(一)长安终南山 301

(二)宝山 310

(三)洛阳 312

四、结语 314

中国历史上的舍利信仰 317

一、关于舍利信仰 318

二、南北朝皇帝的舍利信仰 319

三、各个阶层的舍利信仰 322

四、中国的舍利哪里来? 324

五、结语 326

丁、寺院与养生 329

唐、宋世俗社会生活中的茶与汤药 331

一、前言 331

二、唐、五代的茶与药 332

(一)蜡面茶 333

(二)唐人茶、药并提 336

(三)唐、五代的药 341

(四)唐、五代服用汤药的背景 347

三、宋代的茶与汤 353

(一)赐茶药和茶汤钱 353

(二)宋人日常生活中的汤药 357

(三)宋代社会生活中的茶汤礼 360

四、结语 367

唐、宋寺院中的茶与汤药 368

一、前言 368

二、清规中所见寺院的茶与汤药 370

(一)唐、宋时期世俗生活中的茶与汤药 371

(二)清规中和茶、汤药相关的名词 373

三、茶和汤药在寺院生活中的重要性 383

(一)茶器与药材 383

(二)和茶、汤有关的寺职 384

(三)“茶牓”、“汤牓”和“茶汤牓” 386

四、寺院中喫茶的场合 388

(一)日常生活中的茶 388

(二)特定节日的茶会 390

五、寺院中喫汤的场合 393

(一)日常生活中的汤药 393

(二)特定节日的茶会 394

六、结语 396

唐、宋寺院中的丸药、乳药和药酒 398

一、前言 398

二、佛教戒律中的药与酒 399

(一)戒律中对“药”的规定 400

(二)戒律中的酒与药酒 403

三、寺院中的丸药、乳药和石药 405

(一)丸药 405

(二)乳石丹药 412

四、寺院中的药酒 417

(一)药酒 418

(二)唐、宋僧人饮酒的背景 420

五、寺院养生药物的背景——唐、宋世俗社会中的养生风气 425

六、结语 433

查看更多关于中古的佛教与社会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