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黄梅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4016426
  • 标注页数:231 页
  • PDF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

序章 1

第一节 远距离高等教育与社会 2

一、远距离高等教育 2

二、高等教育的扩大与远距离高等教育 4

三、中国的非传统性高等教育和远距离高等教育 7

1、对“非传统性高等教育”、而非“成人高等教育”概念的使用原因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组织特征第二节 先行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12

一、高等教育的扩大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 12

二、关于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研究 14

1、远距离高等教育的投资效果 19

2、远距离高等教育与教育机会 19

3、远距离高等教育机构与劳动市场 19

三、有关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研究 19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课题 20

一、远距离高等教育的制度性结构 21

1、“传统性”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机构 26

2、远距离高等教育的制度性结构 26

3、与功能有关的结构要素 26

二、分析框架和课题 26

1、分析框架 31

2、研究课题、方法及论文的构成 31

第一章 中国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电大的政策性期待 31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 32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 32

1、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 37

2、从文革终结至今 37

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 37

1、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形成 47

2、文革期的空洞化 47

3、至文革结束后的制度再建政策的基本特征 4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后的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电大 47

一、文革结束后的制度重建和规模扩大 47

1、经济性、社会性背景 59

2、非传统性系统的再建和电大 59

二、经济“改革、开放”下的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政策转换 59

1、政策背景 75

2、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政策转换 75

三、“改革、开放”的深入与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功能分化的政策 75

1、高等教育的政策性方向 79

2、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具体政策 79

第三节 对远距离高等教育机构电大的政策性期待 79

第二章 社会需求与电大的功能变化的过程 84

第一节 文革后第一期电大的扩大 84

一、电大的教育课程与内容、方法 84

1、教育课程与入学资格 90

2、教育形态、就学形态 90

3、专业领域和教材 90

二、电大升学需求的结构 90

1、作为对象的“文革世代” 95

2、人才的需求 95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电大的功能变化 95

一、非学历性“成人再教育”的扩大 95

二、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的“普通专科班”的设置 97

三、学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97

1、教育内容 102

2、教育方法 102

3、教育内容和方法与电大的效益 102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电大功能的多样化 102

一、开放型高等教育的实施 103

二、学历教育的高度化 104

三、新问题的出现 107

第四节 电大的功能变化及其过程 109

第三章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结构和电大的作用——宏观分析 115

第一节 制度性结构 116

一、高等教育机构的配置 116

二、入学者的录用 117

三、与中等教育的关联 118

第二节 地区间高等教育升学率的决定要素 119

一、传统性高等教育 119

1、普通大学入学率的决定要素 128

2、报考率的决定要素 128

3、普通大学录取率的决定要素 128

4、传统性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分配特征 128

二、电大之外的非传统性部门教育机会的分配和入学的决定要素 128

三、电大的教育机会的地区分配和升学的决定要素 131

第三节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性结构和电大的作用 135

第四章 高等教育机会的阶层性分配与电大的作用 139

第一节 分析的基础范畴 139

一、关于平等性的分析框架 139

二、社会性阶层与其指标 140

1、户口 144

2、职业和学历 144

3、收入和阶层 144

4、全国从业人口的阶层构成 144

三、关于本人学力的指标 144

第二节 普通大学的升学机会的分配 145

一、父母的阶层 145

二、学力 146

三、普通大学的升学决定要素的时期性变化 148

第三节 电大教育机会分配的决定要素 149

一、出身阶层 149

1、电大生的出身阶层 153

2、电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的比较 153

3、时期性变化 153

二、学力 153

1、电大生入学前的学历和毕业高中的种类 156

2、电大升学决定要素的时期性变化 156

三、电大生的职业经历 156

1、职业分布 159

2、年龄的分布 159

第四节 电大在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上所起的作用 159

一、普通大学的精英性 159

二、电大的作用以及其变化 162

1、高等教育第二次机会的提供 163

2、高等教育机会第二种选择的提供 163

三、电大的局限性 163

第五章 电大毕业生的社会接收状况 166

第一节 大学毕业与劳动市场的吸收 166

一、高等教育与职业、地位 166

二、毕业资格和地位 167

1、毕业资格 169

2、大学毕业资格和地位 169

三、专业知识和职业 169

第二节 电大毕业生的职业和地位 172

一、毕业生的职业和地位 172

二、职业、地位的移动 173

1、职业的移动 178

2、职务级别的移动 178

3、不同行业的移动 178

三、大学的专业与职业领域 178

1、专业的分布 179

2、电大生毕业后的职业 179

第三节 对电大毕业文凭的评价 179

一、相对性评价 180

1、一般性评价 183

2、在职业上的评价 183

3、不同职业、行业的评价 183

4、不同专业的学历的评价 183

二、与评价相关的要素 183

1、作为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与待遇的非一贯性 187

2、电大毕业生的移动经历与评价 187

3、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187

三、对电大生评价的根据——访问调查的分析 187

1、专业领域和职务的对应 192

2、应用型、实用型目的 192

3、工作经历 192

第四节 继时性变化 192

一、变化的背景 192

1、入学者的变化 194

2、教育内容 194

3、人事制度的变化 194

二、变化的形态 194

1、专业与评价的关系 198

2、职业移动 198

3、“普通专科班”学生对电大的评价 198

第五节 电大毕业生的社会性吸收 198

第六章 结论 201

第一节 中国电大的结构和社会功能 201

一、电大的结构 201

1、电大所处的政策性地位 205

2、电大的教育功能 205

二、电大的社会性功能 205

1、电大与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 208

2、电大毕业生在社会的吸收状况 208

第二节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机构电大的特征——国际性比较 208

一、低成本、高效益地培养人才的政策性期待 208

二、明确的“应届代替性大学文凭”教育功能 209

三、入学的选拔性和媒体利用率的降低 210

第三节 电大今后的课题 213

一、社会性机会的扩大 213

二、关于人才的供给 214

三、关于效益性 215

主要参考、引用文献 216

后记 228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