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林代昭 潘国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301014643
  • 标注页数:491 页
  • PDF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研究对象 2

二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主要特点 4

三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历史发展线索 10

四 学习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意义与方法 18

第一章 近代中国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探索 21

第一节 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充分暴露和中国先进分子对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追求 21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21

二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的不断失败 26

三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揭露和对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29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 36

一 洪秀全的革命思想 36

二 《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美好社会 41

三 评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 45

第三节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48

一 康有为的生平 48

二 《大同书》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51

三 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57

第四节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 58

一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 58

二 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61

三 评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 64

本章结语 67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介绍 69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69

一 19世纪末中国人对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了解 69

二 20世纪初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介绍 73

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介绍社会主义的特点 81

第二节 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与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衰落 85

一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传 86

二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主张 91

三 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没落 95

第三节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与江亢虎“社会主义”的破灭 98

一 20世纪初欧洲社会民主主义传入中国 98

二 江亢虎“社会主义”的提出和中国社会党的成立 100

三 中国社会党的政治主张 104

四 中国社会党政治主张的实质和破产 112

本章结语 114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7

第一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117

一 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117

二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出现 120

三 李大钊在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重大贡献 123

四 李达在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贡献 130

五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36

第二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 142

一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唯物史观 143

二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 150

三 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 153

四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56

五 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160

六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联系 163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164

本章结语 169

第四章 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171

第一节 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71

一 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 171

二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及科学社会主义传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76

第二节 “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180

一 论争的由来和经过 180

二 论争的主要问题 184

三 改造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88

第三节 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 190

一 基尔特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 190

二 科学社会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主要分歧 193

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00

第四节 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202

一 “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02

二 科学社会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主要分歧 204

三 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的影响和意义 211

第五节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12

本章结语 215

第五章 探索中国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217

第一节 关于国民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探讨 217

一 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217

二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关于中国第一步实现民主主义、第二步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 226

三 孙中山的旧民生主义发展为新民生主义 231

四 大革命时期反对国家主义与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235

五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242

第二节 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探索 248

一 中国革命的低潮,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 248

二 研究社会主义热潮的掀起,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大量翻译和出版 251

三 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 257

四 党反对在革命任务和革命转变问题上的“左”倾错误的斗争 262

五 梁漱溟的改良社会主义 264

六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 27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282

一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 282

二 关于共产主义与伪三民主义的论战 289

三 叶青的伪三民主义 295

四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305

五 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319

本章结语 32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27

第一节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327

一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党关于革命转变的方针政策 327

二 积极创造条件,准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332

三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 3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341

一 由新民主主义直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342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47

三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3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54

一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54

二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 360

三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362

本章结语 365

第七章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67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367

第二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就 373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的探索 373

二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378

三 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 3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386

一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386

二 调整国民经济取得重大成绩 389

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成就 3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了严峻考验 396

一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396

二 “文化大革命”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398

三 “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 403

本章结语 408

第八章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411

第一节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411

一 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411

二 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 414

三 党重申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16

四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纲领的制定 419

五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全面概括 421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及其基本原则 425

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坚持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26

二 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搞好现代化建设 429

三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433

四 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438

五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439

六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 441

七 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43

八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45

九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450

十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454

本章结语 458

附录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年表 461

后记 491

查看更多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