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成药学

中成药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张的凤 张金莲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10758468
  • 标注页数:231 页
  • PDF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编写,将中成药基础理论和实用中成药融为一书,加以系统的整理和阐述,保证理论的系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全书共19章,前3章主要分中成药的发展概况和中成药研发的基本理论,后16章按中成药的主要功能分章介绍。

查看更多关于中成药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成药与中成药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中成药学与相关学科 1

一、中成药学与方剂学 1

二、中成药学与中药炮制学 2

三、中成药学与中药药剂学 3

四、中成药学与中药化学 3

五、中成药学与中药药理学 4

第三节 中成药学的发展 5

一、中成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5

二、中成药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10

三、中成药学的研究进展 13

第四节 中成药学的任务 16

一、研究开发中成药新剂型新品种 16

二、探讨中成药剂型因素与疗效的关系 16

三、加强中成药系统工程的研究 16

四、改进传统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 17

五、健全中成药质量标准体系 17

第五节 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 17

一、中成药的命名 17

二、中成药的分类 19

第六节 中成药的剂型 20

一、丸剂 20

二、散剂 22

三、膏剂 22

四、丹剂 23

五、酒剂 23

六、锭剂与糕剂 23

七、曲剂 23

八、片剂 23

九、颗粒剂 24

十、糖浆剂 24

十一、酊剂 24

十二、露剂 24

十三、胶剂 24

十四、栓剂 25

十五、合剂与口服液 25

十六、气雾剂 25

十七、胶囊剂 25

十八、膜剂 26

十九、注射剂 26

二十、眼用溶液 27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27

第二章 影响中成药药效的因素 28

第一节 原药材质量 28

一、产地 28

二、采收 28

三、炮制与贮存 29

四、混用药材 29

第二节 制备工艺 29

一、浸提溶媒 29

二、浸提方法 30

三、蒸发浓缩 30

四、干燥、灭菌 30

五、精制方法 31

第三节 配伍组方 31

第四节 赋形剂 31

一、辅料选用 31

二、添加剂 32

第五节 剂型 32

第六节 药剂卫生 32

第七节 生产及质量管理 33

第八节 临床应用 33

一、辨证 33

二、药量 33

三、合并用药 33

四、服药时间 34

五、饮食 34

第九节 贮存保管 34

第三章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36

第一节 概述 36

一、新药的概念 36

二、中成药新药的分类 36

第二节 中成药新药研究开发选题 37

一、选题原则 37

二、选题方法 38

第三节 中成药新药的组方研究 39

一、方源的选择 39

二、组方的筛选 40

三、方解 40

第四节 中成药新药的剂型设计 41

一、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41

二、根据中成药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42

三、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42

第五节 中成药新药的工艺研究 42

一、粉碎、提取工艺研究 42

二、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43

三、制剂成型性研究 43

四、中试研究 44

第六节 中成药新药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44

一、质量标准的研究 44

二、稳定性研究方法 45

第七节 中成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 46

一、主药药效学研究 46

二、一般药理学研究 48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 49

四、临床前毒理学研究 49

第八节 中成药新药研究的临床设计 50

一、中成药新药临床研究的要求和目的 50

二、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 51

三、临床试验的几个重要环节 51

四、临床试验总结 51

第四章 解表中成药 53

第一节 辛温解表类 53

小青龙合剂 53

九味羌活颗粒 54

通宣理肺丸 55

午时茶颗粒 56

第二节 辛凉解表类 57

桑菊感冒片 57

银翘解毒胶囊 58

止嗽定喘口服液 60

板蓝根颗粒 61

第三节 扶正解表类 61

参苏丸 62

人参败毒胶囊 63

第四节 表里双解类 64

防风通圣丸 64

小柴胡片 65

第五章 清热中成药 67

第一节 清热解毒类 67

牛黄解毒片 67

银黄口服液 68

六神丸 70

第二节 泻火凉血类 71

左金丸 71

龙胆泻肝丸 72

导赤丸 73

黄连上清丸 74

香连丸 75

双黄连口服液 76

第三节 清热解暑类 77

六一散 77

十滴水软胶囊 78

痧药 79

第四节 清虚热类 80

玄麦甘桔颗粒 80

第六章 温里中成药 82

第一节 温中祛寒类 82

附子理中丸 82

小建中合剂 83

第二节 温经散寒类 84

艾附暖宫丸 85

痛经丸 86

第三节 回阳救逆类 87

四逆汤 87

第七章 理气中成药 89

逍遥丸 89

越鞠丸 90

元胡止痛片 91

苏子降气丸 92

第八章 理血中成药 94

第一节 活血化瘀类 94

复方丹参片 94

脑得生片 95

三七伤药片 96

女金丸 97

乳块消片 99

益母草膏 100

七厘散 101

第二节 止血类 101

槐角丸 102

十灰丸 103

第九章 补益中成药 105

第一节 补气类 105

四君子丸 105

参苓白术散 106

补中益气丸 107

生脉注射液 108

第二节 补血类 109

归脾丸 110

当归丸 111

第三节 气血双补类 112

八珍丸 112

人参养荣丸 113

乌鸡白凤丸 114

十全大补丸 115

第四节 补阳类 117

右归丸 117

济生肾气丸 118

强阳保肾丸 119

阳春口服液 120

五子衍宗丸 121

第五节 补阴类 121

六味地黄丸 122

大补阴丸 123

石斛夜光丸 124

左归丸 125

七宝美髯颗粒 126

第十章 安神中成药 128

朱砂安神丸 128

柏子养心丸 129

天王补心丸 130

第十一章 祛痰中成药 132

第一节 燥湿化痰类 132

二陈丸 132

杏仁止咳糖浆 133

通宣理肺丸 134

牡荆油胶丸 135

第二节 清热化痰类 136

蛇胆川贝散 136

礞石滚痰丸 137

川贝枇杷糖浆 138

止咳桔红口服液 139

第三节 润肺化痰类 140

养阴清肺膏 140

川贝雪梨膏 142

二冬膏 143

百合固金丸 143

第四节 温肺化痰类 144

控涎丸 145

第五节 治风化痰类 145

医痫丸 146

第十二章 祛湿中成药 148

第一节 燥湿和胃类 148

治湿平胃丸 148

藿香正气水 149

香砂养胃丸 151

第二节 清热利湿类 152

二妙丸 152

黄疸茵陈颗粒 153

第三节 渗湿利水类 153

五苓散 154

三金片 155

第四节 温化寒湿类 156

纯阳正气丸 156

第五节 祛风除湿类 157

小活络丸 157

舒筋活络酒 158

独活寄生合剂 159

第六节 攻逐水饮类 160

十枣丸 161

第十三章 治风解痉中成药 163

川芎茶调丸 163

七珍丸 164

天麻钩藤颗粒 165

清脑降压片 166

第十四章 开窍中成药 168

第一节 凉开类 168

安宫牛黄丸 168

紫雪 169

清开灵注射液 171

第二节 温开类 172

苏合香丸 172

第十五章 收涩中成药 174

第一节 固表止汗类 174

玉屏风口服液 174

龙牡壮骨颗粒 175

第二节 收涩止酸类 176

乌贝散 177

安胃片 177

第三节 涩肠止泻类 178

四神丸 179

第四节 涩精止遗类 180

金锁固精丸 180

缩泉丸 181

第五节 固崩止带类 181

白带丸 182

固经丸 183

第十六章 消导中成药 185

保和丸 185

枳术丸 186

枳实导滞丸 187

健胃消食片 188

第十七章 泻下中成药 189

麻仁丸 189

清宁丸 190

大黄清胃丸 191

第十八章 驱虫中成药 193

乌梅丸 193

驱虫消食片 194

疳积散 195

第十九章 外用中成药 196

九分散 196

伤湿止痛膏 197

紫金锭 198

麝香狗皮膏 199

冰硼散 200

消痔栓 201

如意金黄散 202

附录Ⅰ 药筛及粉末的分等 203

附录Ⅱ 制剂通则 204

附录Ⅲ 最低装量检查法 224

附录Ⅳ 崩解时限检查法 225

附录Ⅴ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7

主要参考文献 231

查看更多关于中成药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