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艺学导论  修订本

文艺学导论 修订本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学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吴中杰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09020510
  • 标注页数:398 页
  • PDF页数:410 页
上一篇:女婿下一篇:戏剧曲艺选
图书介绍

绪论 文艺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

第一节 文艺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一、总观全局,系统考察 1

二、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 3

三、稳定性与发展观 4

第二节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 5

一、方法论的意义 5

二、坚持唯物史观与兼收其他方法 6

三、独立学科与综合科学 9

四、普遍规律与民族特色 11

第一编 本质论 13

第一章 文艺的审美本质 13

第一节 再现论和表现论 14

一、再现论 15

二、表现论 18

三、对于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 21

第二节 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照 24

一、科学反映与艺术反映 24

二、客观现实与人化的自然 25

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29

第二章 情感与形象的融合 32

第一节 文艺的形象性 33

一、写人与格物 33

二、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35

三、艺术形象的特点 38

四、形象与议论 41

第二节 文艺的情感性 44

一、文章之作,本乎情性 44

二、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48

第三节 各门艺术的特征 50

一、艺术的分类 50

二、音乐艺术的特征 52

三、绘画艺术的特征 54

四、语言艺术的特征 55

第三章 文艺的社会功能 57

第一节 文艺对社会的影响 57

一、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57

二、干预生活与改造灵魂 61

第二节 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 64

一、文艺的认识作用 65

二、文艺的教育作用 67

三、文艺的审美作用 69

第四章 文艺的社会联系 72

第一节 文艺与哲学的关系 72

一、哲学对文艺的影响 72

二、文艺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75

三、学诗者以识为主 77

第二节 文艺与宗教的关系 79

一、宗教利用文艺传经布道 79

二、宗教思想影响文艺思想 82

第三节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85

一、政治对文艺的需要 85

二、文艺不能超脱政治 87

三、无产阶级的政治与文艺 90

第二编 创作论 94

第一章 文艺创作的现实基础 94

第一节 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 95

一、心动,还是幡动? 95

二、从观念出发,还是从生活实际出发? 98

第二节 生活是作家的学校 100

一、深入生活、熟悉生活 100

二、熟悉生活的不同途径 106

第二章 文艺创作的主体意识 110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能动性 111

一、主体对客体的渗透 111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113

三、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创作自由 115

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创造能力 117

一、观察力 117

二、审美力 119

三、想象力 121

四、表现力 125

第三章 文艺创作的提炼与加工 128

第一节 文艺的典型性 128

一、典型性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法则 128

二、典型:以独特的个性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 130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136

第二节 典型人物的创造 139

一、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 139

二、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142

第三节 典型形态的历史演变 146

一、从神和超人到普通人形象 146

二、从过实描写到如实描写 147

三、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149

四、从单一性到丰富性 151

第四章 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153

第一节 形象思维 154

一、诗要用形象思维 154

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规律 156

三、形象思维的特殊性 159

第二节 创作灵感 162

一、文章天成,妙手可得 162

二、灵感是创作思维质的飞跃 165

第三编 作品论 171

第一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171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 171

一、题材 172

二、主题 174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 178

一、情节 178

二、结构 182

第三节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185

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85

二、意境之美 187

第二章 文学语言 191

第一节 文学对于语言的要求 192

一、文学变革与语言变革 192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 194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特点 196

一、形象性 197

二、情感性 201

三、音乐性 203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提炼 206

一、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 206

二、吸收外国语中有用的成分 209

三、择用古语中有生命的东西 211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213

第一节 诗歌 214

一、诗体之流变 214

二、诗歌的特点 219

第二节 散文 222

一、散文文体之流变 222

二、散文的特点 226

第三节 小说 227

一、小说文体之流变 227

二、小说的特点 231

第四节 戏剧文学 236

一、戏剧文学文体之流变 236

二、戏剧文学的特点 238

第四章 艺术风格论 244

第一节 风格的重要意义 245

一、什么是风格 245

二、风格是作品成熟的标志 247

三、风格的多样化 248

第二节 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 252

一、时代特色 252

二、民族特色 254

三、地方特色 256

四、阶级特色 258

五、随体成势 259

第三节 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 260

一、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 260

二、创作个性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变化 261

三、风格与人格 262

第四编 鉴赏论 265

第一章 文艺鉴赏的意义和特点 265

第一节 文艺鉴赏的意义 266

一、创作通过鉴赏来实现其价值 266

二、鉴赏对于创作的影响 268

第二节 文艺鉴赏的特点 270

一、鉴赏与共鸣 270

二、鉴赏是再创造的过程 272

第三节 鉴赏主体的养成 275

一、对象创造了主体 275

二、鉴赏主体养成的主观条件 276

第二章 审美力分析 279

第一节 审美心理机制 279

一、审美感知 279

二、审美想象 281

三、移情作用 282

四、审美认识 283

第二节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285

一、美感的差异性 285

二、美感的共同性 288

第三章 文艺批评的性质、作用和标准 292

第一节 文艺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292

一、文艺批评的性质 292

二、文艺批评的作用 294

第二节 文艺批评的标准 298

一、批评一定有标准 298

二、批评标准的选择 299

三、真、善、美的标准 301

第四章 文艺批评的方法 307

第一节 文艺批评流派述评 307

一、印象式批评 309

二、诠释式批评 310

三、考据式批评 311

四、评点式批评 314

五、社会历史批评 316

六、形式主义批评 317

七、新批评派理论 321

八、接受美学批评 322

九、精神分析批评 324

十、原型批评 32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326

一、历史的观点 327

二、美学的观点 330

第五编 发展论 333

第一章 文艺的起源 333

第一节 文艺起源论述评 333

一、摹仿说 334

二、游戏说 335

三、巫术说 338

四、劳动说 339

第二节 文艺起源与人类的审美需要 341

一、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美感 341

二、审美意识与艺术共生共长 343

第二章 文艺发展与社会发展 346

第一节 文艺发展取决于社会发展 346

一、几种文艺发展观 346

二、促进文艺发展诸因素 350

第二节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 353

一、不平衡现象的表现 353

二、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原因 354

第三章 文艺思潮与创作方法 356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357

一、古典主义 357

二、浪漫主义 360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363

一、现实主义 363

二、自然主义 366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369

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 369

二、象征主义 370

三、未来主义 371

四、表现主义 373

五、意识流小说派 375

六、荒诞派戏剧 376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艺思潮 377

一、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 377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379

第四章 文艺发展中的继承与借鉴 383

第一节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艺遗产 383

一、文艺发展的继承性 383

二、对过去的文艺必须加以批判地审查 387

第二节 文化交流与文艺发展 389

一、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389

二、放出眼光,挑选占有 393

后记 396

修订本后记 398

查看更多关于文艺学导论 修订本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