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负荷原则与训练过程

负荷原则与训练过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田麦久著
  • 出 版 社:青海省体育运动委员会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标注页数:216 页
  • PDF页数:22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讲 训练负荷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1

第一节 竞技需要原则 3

一、竞技需要原则的依据 3

1、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多元性 3

2、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专项特异性 6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贯彻 11

1、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 11

2、按竞技需要选择负荷内容与手段 13

3、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15

第二节 适宜量度原则 18

一、适宜量度原则的依据 20

1、负荷量度与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对应性 20

2、人体承受负荷的局限性 20

二、适宜量度原则的贯彻 25

1、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因素 25

2、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负荷量度 28

3、对负荷后的反应及时进行检查评定 29

4、充分发挥负荷后恢复的协同作用 31

5、重视心理负荷的适宜度及其恢复 33

第三节 系统负荷原则 37

一、系统负荷原则的依据 37

1、持续负荷的依据 37

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37

②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8

2、渐进负荷的依据 38

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39

②人体竞技能力内部结构的程序性 39

二、系统负荷原则的贯彻 41

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41

2、发展正确的强烈的训练动机 45

3、制订好多年和年度训练计划 46

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 46

第四节 周期安排原则 46

一、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 47

1、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 47

2、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 49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贯彻 50

1、掌握各种周期的原则结构 50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51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51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53

第五节 区别对待原则 54

一、区别对待原则的依据 54

1、运动训练特点的多样性 54

2、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55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贯彻 55

1、掌握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考虑的因素 55

2、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57

3、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58

第六节 有效控制原则 59

一、有效控制原则的依据 60

1、对训练规律认识的局限性 60

2、运动员竞技能力变化的必然性 62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贯彻 63

1、有计划地组织检查评定 63

2、对训练负荷的特点做出科学地判断 63

3、对训练的负荷及时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评定 63

第二讲 运动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与控制 65

第一节 导言 65

一、运动训练过程 65

二、运动训练过程的两对重要特性 66

1、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66

2、运动训练过程的计划性和变异性 71

三、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75

第二节 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77

一、诊断及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作用 77

二、训练诊断的主要内容 79

1、运动成绩 79

2、竞技能力 81

3、训练效应 84

4、训练工作的评价——原因的分析 84

三、训练诊断的基本原则 89

1、训练诊断的及时性 89

2、训练诊断的客观性 90

3、训练诊断的有效性 92

4、训练诊断的可靠性 93

四、运动训练诊断的多学科综合分析 94

1、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诊断 94

2、运动机能的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诊断 95

3、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学诊断 97

第三节 训练指标的确定 98

一、训练指标的构成及其作用 98

1、训练指标的构成 98

2、训练指标的作用 101

二、确定训练时应考虑的因素 102

1、运动员的现实状态 102

2、运动员的竞技潜力 103

3、训练条件 105

4、比赛条件 105

三、确定指标中的科学预测 106

第四节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知识 114

一、运动训练计划及其作用 114

1、运动训练计划规划了实现运动员状态转移的通路 114

2、把训练过程的目标具体化 114

3、是对训练过程进行必要调节和有效控制的重要基础 115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及特点 116

三、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118

1、准备性部分 120

2、指导性部分 120

3、实施性部分 123

4、控制性部分 124

第五节 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 126

一、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 127

1、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及其阶段划分 127

2、全过程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 132

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 135

1、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 136

2、优秀运动员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 145

第六节 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 149

一、年度训练计划的不同类型 149

二、单周期各阶段训练安排的特点 162

第七节 阶段训练计划的制订 165

一、阶段训练计划的构成及其负荷特点 166

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 169

1、对不同项群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 169

2、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 172

第八节 周训练计划的制订 174

一、周训练计划的不同类型 175

1、训练周 175

2、诱导周(赛前周) 176

3、比赛周 177

4、调整周 179

二、决定周训练计划结构的依据 179

1、不同训练形式负荷后所需恢复时间的不同特点 179

2、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要求的特点 182

3、肌肉收缩时三个供能系统参与状况的特点 187

三、周训练计划结构的特点 188

1、周训练计划内容的交替安排 188

2、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 197

3、比赛周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 199

第九节 课训练计划的制订 202

一、训练课任务及内容的确定 202

二、训练课的基本结构 204

第十节 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 208

一、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及其基本任务 208

二、怎样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 210

1、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10

2、及时地获取控制训练过程所必需的重要信息 210

3、保持信息反馈通路的畅通 210

4、对于训练过程的相应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 212

查看更多关于负荷原则与训练过程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