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王中惠 景晔 田荣武 国玉?编著
  • 出 版 社:吉林商专马列主义教研部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标注页数:380 页
  • PDF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 7

而上学的产生和发展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10

世界观和方法论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 12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6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9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19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1

第一篇 辩证唯物论 25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5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5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5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29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3

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4

二、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的辩证统一 36

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40

物质存在的形式 42

一、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能分离 42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 42

二、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 45

三、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47

第四节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49

一、物质运动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49

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52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55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55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55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8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61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1

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64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68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68

二、正确理解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71

第二篇 唯物辩证法 76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76

一、联系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76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79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81

一、世界为什么永恒发展 82

二、世界是怎样永恒发展的 85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88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88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0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3

一、矛盾的同一性 93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93

二、矛盾的斗争性 96

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98

四、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100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2

一、矛盾的普遍性 102

二、矛盾的特殊性 10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07

第三节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110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10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12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3

一、事物的质 116

第一节 事物的质和量 116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16

二、事物的量 118

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20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22

一、量变和质变 122

二、质量互变是普遍规律 123

三、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25

第三节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128

一、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129

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130

三、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31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34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34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34

二、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36

三、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 138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39

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140

二、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42

三、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44

第三节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46

一、什么是新生事物 146

二、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48

三、正确对待新生事物 149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52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52

一、因果联系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152

二、因果联系的辩证关系和复杂多样性 155

三、因果关系原理有重要实践意义 158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59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59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61

三、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64

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164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65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66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68

三、立足于现实实际,争取实现最好的可能 170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72

一、事物的内容和形式 172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74

三、坚持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 176

一、事物的本质和现象 177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177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79

三、通过现象把握本质 181

第三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8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186

第一节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6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86

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 188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1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93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93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97

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00

一、由实践到认识 203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203

二、由认识到实践 208

三、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10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12

一、归纳和演绎 212

二、分析和综合 214

三、抽象和具体 216

四、历史的和逻辑的 217

第十章 真理 221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21

一、真理是客观的 221

二、真理和谬误 225

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27

一、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30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30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31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35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5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37

三、逻辑证明的作用 240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42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242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44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247

第一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51

一、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飞跃 251

第十一章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51

第四篇 社会有机体及其矛盾运动 251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254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55

一、地理环境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56

二、人口因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58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0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62

一、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62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64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 268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68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268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73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76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78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78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80

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82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84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84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86

第十三章 阶级、国家、革命 29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91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91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5

三、阶级分析方法 297

第二节 国家 299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99

二、国家的职能 301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02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04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05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06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08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11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 311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12

三、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 314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 317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17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17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19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323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323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25

三、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 327

的社会意识形式 327

第三节 意识形态诸形式 328

一、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 328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关系 333

第五篇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人类解放 338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38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38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338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41

三、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44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46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47

二、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 349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52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54

一、个人和集体 354

二、领袖和群众 356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58

第十六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62

第一节 社会的进步 362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62

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66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370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370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374

三、其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377

查看更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