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黄汉儒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黄汉儒学术经验传承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王柏灿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55106722
  • 标注页数:316 页
  • PDF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黄汉儒作为桂派中医大师学术经验(包括思想)和研究最新成果,内容囊括黄汉儒的求学以及工作经历,所编写的专著、发表的论文和完成课题等。此外,还把黄汉儒的弟子及相关学者研究黄汉儒学术经验的相关项目、论文、心得体会、案例等收录进本书。

查看更多关于黄汉儒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上编 黄汉儒论文和著作概要 3

第一章 黄汉儒论文 3

第一节 关于壮族医学史的初步探讨 3

第二节 壮医发展史与学术体系概述 20

第三节 壮医理论体系概述 55

第四节 壮药源流初探 65

第五节 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 80

第六节 壮医药的发掘整理 86

第七节 壮医药、瑶医药发掘整理研究 90

第八节 壮医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97

第九节 加强壮瑶医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06

第十节 重建中国传统医药的主流医学地位 110

第十一节 中西医结合治愈大面积烧伤病人9例的体会 116

第十二节 《黄帝内经》的成书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122

第十三节 关于张景岳生平及著作的若干考证 126

第二章 黄汉儒主要著作简介 135

第一节 《壮族医学史》概要 135

第二节 《中国壮医学》概要 136

第三节 《发掘整理中的壮医》概要 137

第四节 《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概要 138

第五节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要 138

第六节 《广西民族医药工作30年回顾》概要 139

第三章 黄汉儒讲话选录 157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壮瑶医药的理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在振兴壮瑶医药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157

第二节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广西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2011年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161

第四章 黄汉儒课题选录 167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 167

第二节 《续名医类案》(点校) 169

下编 黄汉儒学术经验传承研究项目与论文 173

第一章 传承研究项目 173

第一节 黄汉儒医技医术的抢救性传承研究 173

第二节 名老中医民族医药专家宣传工程(黄汉儒) 174

第三节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项目 176

第四节 黄汉儒工作室建设项目 177

第二章 传承研究论文 179

第一节 借鉴名医之路,学习大师风范——黄汉儒成才之路概述 179

第二节 黄汉儒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概述——“名老中医民族医药专家宣传工程”(黄汉儒)精华版 190

第三节 黄汉儒重要学术成就和主要医疗经验概述——“黄汉儒医技医术的抢救性传承研究”课题材料 201

第四节 黄汉儒壮医学术思想介绍 213

第五节 黄汉儒治疗痹病技术总结——“黄汉儒壮医药医技医术的抢救性传承研究”课题材料 218

第六节 黄汉儒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查报告——“黄汉儒壮医药医技医术的抢救性传承研究”课题材料 225

第七节 黄汉儒医疗经验与特色疗法研究报告——“黄汉儒壮医药医技医术的抢救性传承研究”课题材料 231

第八节 黄汉儒从“湿”论治高脂血症经验探讨 236

第九节 黄汉儒以“湿毒”论治痹病经验 238

第十节 黄汉儒治疗湿疹病经验概要 242

第十一节 黄汉儒以“解毒调气法”治疗瘴病临证经验 245

第十二节 黄汉儒临床运用田七根经验浅探 249

第十三节 壮族医药史上的里程碑——学习黄汉儒《壮族医学史》体会 252

第十四节 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理论渊源——学习黄汉儒“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的体会 258

第十五节 浅谈壮医“三道两路”学说的具体运用——学习黄汉儒“三道两路”理论的体会 260

第十六节 壮医湿毒理论研究概况 264

第十七节 壮医湿毒理论概述 267

第十八节 壮医调气、解毒、补虚治则概说 270

第十九节 谈谈壮医的治病机理及用药特点 272

第二十节 壮药理论特色概述 274

第二十一节 靖西壮族端午医药卫生习俗略述 277

第二十二节 古籍与手抄本的搜集整理方法——广西民间医药调研课题培训材料 282

第二十三节 壮医医家传记研究的基本概况 285

第二十四节 浅谈民族医药文献发掘整理的现状与思考——随黄汉儒开展民族医药调查整理体会之一 288

第二十五节 广西人口稀少民族医药概况——随黄汉儒开展民族医药调查整理体会之二 292

第二十六节 黄汉儒经验单方选录 307

附录 黄汉儒荣誉选录 314

后记 315

查看更多关于黄汉儒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