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清代职官人事研究  基于引见官员履历档案的考证分析

清代职官人事研究 基于引见官员履历档案的考证分析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王志明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5812794
  • 标注页数:432 页
  • PDF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为基本史料,对清代引见文武官员进行实证研究,涉及政治史、政府管理、人才地理诸领域。书中尤其注重数据分析,使用量化统计方法。对所收录的九万多人次的任职履历,根据Excel数据库的排列组合功能,逐个考证、勘比、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他们的籍贯、科举出身、任职层级、年龄等人事因素在不同朝代的变化,从而勾画出有清一代职官嬗递的特点。为解读清代职官人事的重要依据。

查看更多关于清代职官人事研究 基于引见官员履历档案的考证分析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语 1

一、有关清代官僚制度量化研究的回顾 1

二、清代引见官员履历档案的形成 4

三、对履历档案的考辨与分析标准 6

四、清代官员总数估算、样本容量及各朝引见文官数 9

(一) 同一时期清代官员总数 9

(二)清代文官总数和样本容量推测 11

五、有关籍贯、出身、层级、年龄的研究 13

(一)籍贯与民族 13

(二)进士候选期 16

(三)举人出仕率 18

(四)科甲以下功名及“新学生” 19

(五)官学生、笔帖式和包衣人 22

(六)任职层级与年龄 26

六、篇章安排及主要观点 26

七、综论 28

上编 33

第一章 雍正朝引见文官分析 33

一、雍正朝引见文官籍贯与任职层级 33

二、雍正朝引见文官府县与地域差别 36

(一)雍正朝引见文官的府县差别 36

(二)雍正朝引见文官的地域差别 41

三、雍正朝引见文官出身与科甲比 42

(一)雍正朝引见文官出身 42

(二)雍正朝科甲配额与官员地域分布的相关性 44

(三)雍正朝进士分布与官员地域分布的相关性 47

(四)雍正朝各省籍文官比与科甲比的相关性 48

四、雍正朝引见旗籍文官分析 50

(一)雍正朝旗籍文官构成 50

(二)雍正朝汉军籍文官分析 51

(三)雍正朝文官笔帖式和包衣人身份 52

第二章 乾隆朝引见文官分析 53

一、乾隆朝引见文官改籍事例 53

二、乾隆朝引见文官籍贯与任职层级 58

三、乾隆朝引见文官府县与地域差别 61

四、乾隆朝引见文官出身与科甲比 66

(一)乾隆朝引见文官出身 66

(二)乾隆朝进士分布与官员地域分布的相关性 68

(三)乾隆朝各省籍文官比与科甲比的相关性 69

五、乾隆朝引见旗籍文官分析 71

(一)乾隆朝旗籍文官构成表 71

(二)乾隆朝文官笔帖式和包衣人身份 72

第三章 嘉庆朝引见文官分析 74

一、嘉庆朝文官改籍事例 74

二、嘉庆朝引见文官籍贯与任职层级 79

三、嘉庆朝引见文官府县与地域差别 82

四、嘉庆朝引见文官出身与科甲比 86

(一)嘉庆朝引见文官出身 86

(二)嘉庆朝进士分布与官员地域分布的相关性 88

(三)嘉庆朝各省籍文官比与科甲比的相关性 89

五、嘉庆朝引见旗籍文官分析 90

(一)嘉庆朝旗籍文官构成表 90

(二)嘉庆朝文官笔帖式和包衣人身份 92

六、小结 93

第四章 光绪朝引见文官分析 94

一、光绪朝引见制度特点 94

二、光绪朝文官引见频次 97

三、光绪朝引见文官改籍事例 99

四、光绪朝引见文官籍贯与任职层级 110

五、光绪朝引见文官府县与地域差别 114

六、光绪朝引见文官出身与科甲比 117

(一)光绪朝引见文官出身 117

(二)光绪朝“新学生” 119

(三)光绪朝进士分布与官员地域分布的相关性 122

(四)光绪朝各省籍文官比与科甲比的相关性 123

七、光绪朝引见旗籍文官分析 124

(一)光绪朝旗籍文官构成表 124

(二)光绪朝文官笔帖式和包衣人身份 126

八、小结 127

第五章 道光以后各朝引见文官简析 128

一、道光朝引见文官简析 128

(一)道光朝引见文官改籍事例 128

(二)道光朝引见文官籍贯、层级、科甲比较 131

(三)道光朝引见旗籍文官简析 132

二、咸丰朝引见文官简析 133

(一)咸丰朝引见文官改籍事例 133

(二)咸丰朝引见文官籍贯、层级、科甲比较 139

(三)咸丰朝引见旗籍文官简析 141

三、同治朝引见文官简析 142

(一)同治朝引见文官改籍事例 142

(二)同治朝引见文官籍贯、层级、科甲比较 144

(三)同治朝引见旗籍文官简析 146

四、宣统朝引见文官简析 147

(一)宣统朝引见文官改籍事例 147

(二)宣统朝“新学生” 148

(三)宣统朝引见文官籍贯、层级、科甲比较 149

(四)宣统朝引见旗籍文官简析 151

第六章 全体引见文官分析 153

一、全体引见文官改籍事例 153

二、全体引见文官籍贯与任职层级 154

三、全体引见文官府县与地域差别 156

四、全体引见文官出身与科甲比 159

(一)全体引见文官出身 159

(二)全体引见文官省籍比与科甲比的相关性 161

五、全体旗籍引见文官分析 163

(一)全体旗籍引见文官构成表 163

(二)全体旗籍文官笔帖式和包衣人身份 164

第七章 各时段引见文官相关数据比较 166

一、五时段引见文官相关分析数据对比 166

(一)各时段文官改籍情况对比 166

(二)各时段引见文官层级对比 167

(三)各时段引见文官科甲出身对比 167

(四)各时段省区进士比与文官比的相关性 169

(五)各时段引见文官省区、民族和地域分布不平衡性 169

(六)各时段旗籍文官族别、旗别、出身等比较 170

二、各省区人口与官员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173

中编 181

第八章 雍正朝京官与地方官双向任职 181

一、官员和皇帝对选任京外官的态度 181

(一)清代官员对任职京官、地方官的态度 181

(二)皇帝重地方官而轻京官选任 183

二、雍正朝双向任职数据分析 185

(一)京官、地方官双向多次流向分析 185

(二)地方官—京官流向分析 187

(三)京官—地方官流向分析 188

三、京官外任的核心是部郎外任知府 189

(一)京官外任知府主体为部员 189

(二)雍正五年京官外任知府分析 189

(三)京官外任知府流向分析 194

四、小结 195

第九章 文官与武官互转事例分析 196

一、文官与绿营武官互转 198

二、旗籍文官与八旗将官互转(雍正、乾隆、嘉庆朝) 200

三、旗籍文官与八旗将官互转(道光、咸丰、同治朝) 205

四、旗籍文官与八旗将官互转(光绪、宣统朝) 207

五、小结 212

第十章 清代引见绿营武官分析 214

一、雍正朝绿营武官籍贯、出身、任职层级等分析 218

(一)雍正朝引见绿营武员籍贯与身份、资历统计 218

(二)雍正朝引见绿营武官籍贯与本籍官分析 219

(三)雍正朝引见绿营武官出身与功绩分析 220

(四)雍正朝引见绿营武官任职层级分析 221

(五)雍正朝引见旗籍绿营武官分析 222

二、乾隆朝绿营武官籍贯、出身、任职层级等分析 223

(一)乾隆朝引见绿营官员籍贯与身份、资历统计 223

(二)乾隆朝引见绿营武官籍贯与本籍官分析 224

(三)乾隆朝引见绿营武官出身与功绩分析 226

(四)乾隆朝引见绿营武官任职层级分析 227

(五)乾隆朝引见旗籍绿营武官分析 227

三、清前期引见绿营武官人事因素和出兵情况分析 228

(一)清前期引见绿营武官籍贯与身份、资历统计 228

(二)清前期引见绿营武官籍贯与本籍官分析 229

(三)清前期引见绿营武官出身与任职层级分析 230

(四)清前期引见旗籍绿营武官分析 230

(五)清前期引见绿营武官出兵分析 230

四、嘉庆至宣统各朝引见绿营武官简析 234

(一)嘉庆朝引见绿营武官简析 234

(二)道光朝引见绿营武官简析 235

(三)咸丰、同治朝引见绿营武官简析 235

(四)光绪朝引见绿营武官简析 235

(五)宣统朝引见绿营武官简析 236

五、小结 236

第十一章 清代引见文武官员年龄分析 238

一、清代官员虚报年龄考析 238

(一)虚报年龄的考订方法 239

(二)虚报年龄的主要特点 244

(三)虚报年龄值总体估计 246

二、清代不同时段官员平均年龄 246

(一)主要时段文官年龄分析 247

(二)主要文职平均年龄分析 250

(三)各省籍文官平均年龄分析 251

(四)绿营武官平均年龄分析 253

三、小结 254

下编正 301

第十二章 《全编·索引》校正 301

一、《索引》姓名遗失 301

二、《索引》姓名书写错误 304

三、《索引》人物信息遗漏 321

四、《索引》人物信息误添 328

五、《索引》人物信息册次讹误 331

六、《索引》人物信息页码讹误 336

七、《索引》姓名排序讹误 340

第十三章 《全编》“无朝年”考 342

第十四章 清代引见文官地理分布表 360

主要参考书目 428

后记 432

查看更多关于清代职官人事研究 基于引见官员履历档案的考证分析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