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杨靖等著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6603555
  • 标注页数:277 页
  • PDF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当前大学知识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管理意识淡薄、水平较低的现状,对大学隐性知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全书共10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隐性知识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大学的隐性知识活动;第四章:大学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第五章: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第六章: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内部环境分析;第七章:大学隐性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第八章:大学隐性知识学习与知识联盟;第九章:大学隐性知识评价。第十章:河北省大学隐性知识管理对策。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大学隐性知识管理问题的著作,对在大学中普及隐性知识理念,改进隐性知识管理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查看更多关于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一)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 2

(二)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3

(三)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 4

二、研究综述 5

(一)国内外隐性知识研究现状 6

(二)当前隐性知识研究的特点 15

(三)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16

三、研究思路 17

第二章 隐性知识的基本理论 19

一、知识观的演变 19

(一)权威型知识观 19

(二)批判型知识观 20

二、知识的分类 21

(一)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类法 21

(二)KNOW-X知识分类法 22

三、信息价值链 23

(一)信息价值链的构成要素 24

(二)信息价值链建立的原因 27

四、知识的产生过程 29

五、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31

六、个体隐性知识与集体隐性知识 34

七、隐性知识在知识资本中的价值 36

(一)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 36

(二)知识资本中隐性知识的构成 37

(三)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39

第三章 大学隐性知识活动 41

一、大学隐性知识的类型和特征 41

(一)大学隐性知识的类型 41

(二)大学隐性知识的特征 43

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的隐性知识活动 44

(一)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活动 45

(二)科研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活动 49

(三)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活动 52

(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隐性知识的互动关系 54

三、大学教师的隐性知识活动 55

(一)高等学校教师隐性知识结构和表现形式 55

(二)高等学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活动模型 57

(三)高等学校教师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 59

第四章 大学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68

一、大学核心竞争力相关概念诠释 68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68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72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77

(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77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解析 84

(三)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 86

三、大学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88

(一)隐性知识与核心竞争力 88

(二)核心知识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93

(三)耦合:大学隐性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97

第五章 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 101

一、与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 101

(一)经济环境 102

(二)政治环境 103

(三)文化环境 104

(四)科技环境 105

二、外部环境与大学隐性知识的互动机制 106

(一)经济环境与大学隐性知识的互动机制 107

(二)政治环境与大学隐性知识的互动机制 108

(三)文化环境与大学隐性知识的互动机制 111

(四)科技环境与大学隐性知识的互动机制 113

三、大学隐性知识管理外部环境的优化 115

(一)重构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115

(二)进一步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119

(三)加强社会参与办学和管理,试行多元化的治理模式 121

(四)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 123

第六章 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内部环境分析 125

一、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125

(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 125

(二)现代大学的主要内部制度 128

二、建立与隐性知识共享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132

(一)全面试行导师制 133

(二)建立健全定期的教学研究制度、校内学术交流和成果发布制度 138

(三)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40

(四)建立与知识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柔性管理和激励制度 141

三、培育适应隐性知识管理要求的大学组织文化 144

(一)大学组织文化 145

(二)大学组织文化对教师、学者隐性知识管理的影响功能 146

(三)建设有利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大学组织文化的途径 148

第七章 大学隐性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 153

一、大学的组织学习与隐性知识的关系 154

(一)组织学习的概念 154

(二)组织学习的过程 155

(三)隐性知识与大学的组织学习 157

二、大学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障碍分析 159

(一)大学隐性知识交流、共享的现状 159

(二)大学隐性知识交流、共享的障碍 162

三、大学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过程的知识转化模式 166

(一)隐性知识转化的模式分析 166

(二)大学隐性知识转化模式 168

四、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形成大学的组织资本 170

五、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网络的建立 172

(一)建立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网络的原则 172

(二)建立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网络的方法 172

第八章 大学隐性知识学习与知识联盟 180

一、知识联盟的基础理论 180

(一)知识联盟的定义及特点 180

(二)大学知识联盟形成的条件和动因 182

(三)大学知识联盟的组织形式分析 187

(四)大学知识联盟的管理 189

二、大学隐性知识管理与知识联盟的关系 190

(一)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现状 190

(二)大学知识联盟中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194

三、当前大学联盟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198

(一)大学联盟的发展现状 198

(二)当代大学知识联盟发展管理对策设计 203

第九章 大学隐性知识评价 209

一、大学教师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209

(一)大学教师评价的缘起 209

(二)大学教师评价的发展阶段 210

(三)大学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 213

(四)大学教师评价研究的意义 214

二、大学教师劳动特殊性及评价观 215

(一)大学教师的人性特点 215

(二)大学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216

(三)大学教师的评价观 217

三、大学教师评价的原则 219

(一)战略导向性原则 219

(二)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220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20

(四)动态性评价原则 220

(五)全面性、综合性评价原则 220

(六)目的性原则 220

(七)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原则 221

四、大学教师评价的手段和技术 221

(一)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221

(二)指标体系权重系统的设计方法 224

(三)评价标准的设计方法 227

(四)综合评价模型的择取 228

五、大学教师隐性知识测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32

(一)对大学教师隐性知识进行测评的必要性 232

(二)个体隐性知识测评的可行性 234

(三)个体隐性知识测评的特点 236

(四)个体隐性知识测评的主要原则 237

(五)个体隐性知识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238

(六)大学教师个体隐性知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应用 241

第十章 河北省大学隐性知识管理对策 245

一、大力提高大学的隐性知识管理水平是当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245

(一)河北省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其历史底蕴和大省地位不相称 246

(二)河北省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需要不相称 246

(三)河北省的高等教育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不相称 247

二、河北省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 247

(一)河北省大学教学、科研人员队伍的总体情况分析 247

(二)河北省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248

(三)河北省大学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50

三、河北省大学隐性知识管理对策设计 254

(一)加强大学内部治理,优化隐性知识建构的宏观环境 254

(二)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大学隐性知识的质量 256

(三)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引入京津先进的隐性知识 256

(四)合理分配与组合教师队伍,优化大学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257

(五)强化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制度,从校外引入隐性知识 258

(六)构建合理的师资流动机制,促进隐性知识的有序流动 260

参考文献 263

索引 272

查看更多关于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