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矫治心理学

矫治心理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22
  • 作 者:蔡墩铭著
  • 出 版 社:正中书局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标注页数:803 页
  • PDF页数:83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矫治心理学之内容 1

一、前言 1

二、矫治心理学之用语 2

三、了解矫治心理学之必要性 3

四、矫治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之关系 4

五、矫治心理学与审判心理学之关系 5

六、矫治心理学与监狱学之关系 6

七、矫治心理学之性质 7

八、矫治心理学之发展 8

九、结语 8

第二章 矫治处遇之体系 11

第一节 处遇之概念 11

一、前言 11

二、处遇之意义 12

三、处罚与处遇 13

四、处遇之期间 13

五、处遇之限度 14

六、处遇之过程 15

七、各种处遇之类型 16

八、结语 17

第二节 矫治处遇之内容 18

一、前言 18

二、矫治处遇之性质 19

三、矫治处遇之方法 20

四、监狱内之教化 20

五、监狱内之作业 21

六、监狱内之心理治疗 23

七、结语 24

第三节 矫治处遇之目的 25

一、前言 25

二、矫治处遇之必要性 26

三、矫治处遇之个别性 27

四、以失能为目的之矫治处遇 27

五、以改善为目的之矫治处遇 27

六、以预防为目的之矫治处遇 29

七、结语 30

第四节 矫治处遇之实践 31

一、前言 31

二、临床心理学之应用 32

三、注重处遇之监狱 33

四、矫治处遇之策略 34

五、正式与附带处遇 35

六、个别与集体处遇 35

七、机构与社区处遇 36

八、结语 36

第五节 矫治处遇之计画 37

一、前言 37

二、行刑与保安处分处遇计画 38

三、教化计画 39

四、作业计画 40

五、心理治疗计画 40

六、医疗计画 41

七、体育与康乐活动计画 42

八、结语 43

第六节 矫治处遇之阶段 44

一、前言 44

二、处遇阶段之划分 45

三、判决前处遇 46

四、长期处遇与短期处遇 46

五、暂行释放 47

六、例释 49

七、出狱后处遇 50

八、结语 50

第七节 矫治处遇之处所 51

一、前言 51

二、处遇处所之分类 52

三、注重教化之处遇处所 53

四、注重作业之处遇处所 54

五、注重治疗之处遇处所 54

六、处遇处所之移转 55

七、监房之移转 57

八、结语 57

第八节 总结 58

第三章 看守所处遇 61

第一节 看守所拘禁之特征 61

一、前言 61

二、看守所之机能 62

三、看守所之目的 63

四、看守所之拘禁 64

五、看守所之生活 65

六、看守所之积弊 66

七、看守所之改进 67

八、结语 67

第二节 看守所处遇之性质 68

一、前言 68

二、管理 69

三、生活辅导 70

四、作业 71

五、心理治疗 72

六、医疗 73

七、结语 74

第三节 少年观护所处遇 74

一、前言 74

二、收容之对象 75

三、收容之必要 76

四、行动观察 77

五、生活历调查 78

六、面谈 79

七、诊断 80

八、结语 81

第四节 总结 81

第四章 监狱处遇 83

第一节 监狱拘禁之特征 83

一、前言 83

二、监狱之机能 84

三、监狱之目的 85

四、监狱之戒护 86

五、独居拘禁之利弊 87

六、杂居拘禁之利弊 88

七、结语 88

第二节 教化 89

一、前言 89

二、教化与人犯之分类 90

三、社会教育之目的 91

四、学术教育之目的 91

五、教化与学习心理 92

六、函授课程与学习心理 93

七、自修与学习心理 93

八、结语 94

第三节 作业 95

一、前言 95

二、作业之改善作用 96

三、人犯所从事作业之决定因素 97

四、作业前之训练 98

五、转业之心理 99

六、避免作业之心理 100

七、拒绝作业之心理 101

八、结语 102

第四节 治疗 103

一、前言 103

二、疾病与治疗 104

三、医疗之目的 105

四、心理治疗之目的 105

五、教化与心理治疗 106

六、作业与心理治疗 107

七、游戏与心理治疗 107

八、结语 108

第五节 普通监之处遇 109

一、前言 109

二、普通监设立之目的 109

三、普通监之特征 110

四、普通监收容之对象 111

五、普通监之工作人员 111

六、普通监之改进 112

七、结语 112

第六节 少年监之处遇 113

一、前言 113

二、少年监设立之目的 114

三、少年监之特征 115

四、少年监收容之对象 115

五、少年监之工作人员 116

六、少年监之改进 117

七、结语 118

第七节 女监之处遇 119

一、前言 119

二、女监设立之目的 120

三、女监之特征 120

四、女监收容之对象 121

五、女监之工作人员 122

六、女监之改进 123

七、结语 123

第八节 病监之处遇 124

一、前言 124

二、病监设立之目的 125

三、病监之特征 126

四、病监收容之对象 127

五、病监之工作人员 127

六、病监之改进 128

七、结语 129

第九节 累犯监之处遇 130

一、前言 130

二、累犯监之目的 131

三、累犯监之特征 132

四、累犯监收容之对象 132

五、累犯监之工作人员 133

六、累犯监之改进 133

七、结语 134

第十节 总结 135

第五章 保安处分执行处所处遇 137

第一节 保安处分与处遇 137

一、前言 137

二、保安处分之特征 138

三、保安处分之分类 138

四、教育处遇 139

五、劳动处遇 140

六、疗护与禁戒处遇 141

七、结语 142

第二节 感化教育处所之处遇 142

一、前言 142

二、感化教育处所之设备 143

三、感化教育处所处遇之特征 144

四、感化教育处所收容之对象 145

五、感化教育处所之工作人员 146

六、感化教育处所人员与少年之关系 146

七、感化教育处所处遇之改进 147

八、结语 148

第三节 监护处所之处遇 149

一、前言 149

二、监护处所之设备 149

三、监护处所处遇之特征 150

四、监护处所收容之对象 151

五、监护处所之工作人员 151

六、监护处所人员与受处分人之关系 152

七、结语 152

第四节 烟瘾禁戒处所之处遇 153

一、前言 153

二、烟瘾禁戒处所之设备 154

三、烟瘾禁戒处所处遇之特征 155

四、烟瘾禁戒处所收容之对象 155

五、烟瘾禁戒处所之工作人员 156

六、烟瘾禁戒处所人员与受处分人之关系 157

七、结语 157

第五节 酒瘾禁戒处所之处遇 158

一、前言 158

二、酒瘾禁戒处所之设备 159

三、酒瘾禁戒处所处遇之特征 160

四、酒瘾禁戒处所收容之对象 160

五、酒瘾禁戒处所之工作人员 161

六、酒瘾禁戒处所人员与受处分人之关系 162

七、结语 162

第六节 强制劳动处所之处遇 163

一、前言 163

二、强制劳动处所之设备 164

三、强制劳动处所处遇之特征 164

四、强制劳动处所收容之对象 165

五、强制劳动处所之工作人员 165

六、强制劳动处所人员与受处分人之关系 166

七、强制劳动处所处遇之改进 166

八、结语 167

第七节 强制治疗处所之处遇 168

一、前言 168

二、强制治疗处所之设备 168

三、强制治疗处所处遇之特征 169

四、强制治疗处所收容之对象 170

五、强制治疗处所之工作人员 171

六、强制治疗处所人员与受处分人之关系 171

七、结语 171

第八节 总结 172

第六章 更生保护处遇 175

一、前言 175

二、更生保护之对象 176

三、更生保护之方式 177

四、对于受保护者之调查 178

五、与有关机关之连系 179

六、与受保护者之接触 180

七、对于受保护者之辅导 181

八、对于受保护者之环境调整 182

九、优先保护 183

十、结语 184

第七章 监所之环境 187

第一节 监所之地理环境 187

一、前言 187

二、行为与地理环境 187

三、监所之地点 188

四、监所之安全性 189

五、监所之规模 189

六、监所之面积 190

七、监所之自给自足 190

八、结语 191

第二节 监所之物理环境 191

一、前言 191

二、各种安全监之设备 192

三、各种监舍之特征 193

四、监房之面积 194

五、监房之建材 195

六、监房之颜色 196

七、监房内之设备 196

八、结语 197

第三节 监所之社会环境 198

一、前言 198

二、监所之社会关系 199

三、军队式管理 199

四、学校式管理 200

五、家庭式管理 200

六、人犯参与管理 201

七、人犯自治制 202

八、结语 203

第四节 监所环境之适应 204

一、前言 204

二、年龄 205

三、智能 205

四、教育 206

五、职业 206

六、婚姻状态 207

七、结语 208

第五节 监所环境不良之因素 209

一、前言 209

二、环境不卫生 210

三、疾病之传染 210

四、精神异常者之收容 211

五、对于凶狠分子之放任 211

六、管理人员之暴行 212

七、结语 213

第六节 监所环境之调整 214

一、前言 214

二、人犯人口之降低 215

三、活动空间之扩大 215

四、美化空间 216

五、物质生活之提高 216

六、精神生活之提高 217

七、结语 218

第七节 监所之心理卫生 219

一、前言 219

二、人犯之心理卫生 220

三、拘禁生活与心理卫生 220

四、作业与心理卫生 223

五、教化与心理卫生 224

六、医疗与心理卫生 226

七、心理治疗与心理卫生 227

八、结语 228

第八节 总结 229

第八章 监所之控制 231

第一节 监所控制之特征 231

一、前言 231

二、社会控制之方式 232

三、监所之社会控制 233

四、请求行为之禁止 234

五、交互行为之禁止 234

六、团结行为之禁止 235

七、冲突行为之禁止 236

八、结语 236

第二节 监所之戒护与控制 237

一、前言 237

二、戒护力 238

三、守卫 240

四、巡逻 241

五、搜检 242

六、结语 243

第三节 替代性之控制措施 243

一、前言 243

二、围墙 244

三、铁门 245

四、了望台 246

五、电视摄影机 246

六、电子装置 247

七、结语 247

第四节 心理强制之措施 248

一、前言 248

二、监所法规之内容 249

三、传达监所法规之方法 249

四、传达监所法规之途径 250

五、传达监所法规之时期 251

六、传达监所法规之地点 251

七、结语 252

第五节 无形之控制 253

一、前言 253

二、自律训练 253

三、集体宣誓 254

四、鼓励参与治疗计画 254

五、推行检举告密 255

六、奖赏 255

七、惩罚 256

八、结语 257

第六节 总结 257

第九章 监所内之人犯团体 259

第一节 人犯之团体现象 259

一、前言 259

二、监所内之团体 260

三、人犯团体之规模 261

四、人犯团体之分类 262

五、人犯团体之成员 263

六、人犯团体之内部关系 264

七、集体适应与单独适应 265

八、结语 265

第二节 人犯团体之构造 266

一、前言 266

二、人犯团体之组织形态 267

三、人犯团体之首领 268

四、人犯团体之执事 269

五、人犯团体之党羽 270

六、人犯团体之价值观 270

七、人犯团体之语言 272

八、人犯团体之暗号 272

九、人犯团体之联系 273

十、结语 274

第三节 人犯团体之影响 274

一、前言 274

二、集体嘲弄 275

三、集体抗议 276

四、集体暴力 276

五、共同私制禁品 277

六、共同犯罪学习 277

七、出狱后人犯之联合 278

八、结语 279

第四节 总结 280

第十章 监所戒护事故 281

第一节 监所戒护事故之特征 281

一、前言 281

二、监所戒护事故之范围 282

三、监所戒护事故之性质 283

四、监所戒护事故之原因 284

五、监所戒护事故之相关性 285

六、监所戒护事故之处理 286

七、结语 287

第二节 人犯之暴行 288

一、前言 288

二、人犯暴行之分类 289

三、暴力犯与暴行 290

四、对管理人员之暴行 291

五、对同囚之暴行 292

六、暴力犯人之特征 293

七、人犯暴行之防止 294

八、结语 295

第三节 人犯之暴动 296

一、前言 296

二、暴动与团体 297

三、暴动与攻击性 299

四、暴动之动机 300

五、暴动之时期 301

六、暴动之方式 302

七、暴动之镇压 303

八、暴动之防止 304

九、结语 305

第四节 人犯之脱逃 306

一、前言 306

二、逃避与本能 307

三、脱逃与逃避 308

四、脱逃之动机 309

五、脱逃之时期 311

六、脱逃之方式 314

七、脱逃与纵放 316

八、脱逃之防止 318

九、结语 319

第五节 人犯之自杀 321

一、前言 321

二、苦境与自杀 322

三、自杀意图 323

四、受羁押者之自杀动机 324

五、受刑人之自杀动机 326

六、人犯自杀之环境 327

七、人犯自杀之方法 329

八、人犯之伪装自杀 330

九、人犯自杀之防止 331

十、结语 332

第六节 人犯之心神丧失行为 333

一、前言 333

二、人犯之精神病 334

三、拘禁精神病之发生 336

四、拘禁精神病之性质 337

五、受羁押被告之拘禁精神病 338

六、受刑人之拘禁精神病 339

七、伪装之精神病 340

八、拘禁精神病之防止 341

九、结语 342

第七节 总结 343

第十一章 调查分类 345

第一节 分类在矫治方面之应用 345

一、前言 345

二、独居与分类 346

三、杂居与分类 347

四、矫治与分类 347

五、处遇方法之选择与分类 348

六、处遇计画之厘定与分类 349

七、结语 350

第二节 人犯分类与调查 350

一、前言 350

二、犯人之个别差异 351

三、犯人之矫治需要 352

四、分类调查之方式 353

五、直接调查 354

六、间接调查 355

七、心理测验 356

八、结语 356

第三节 人犯分类之科学化 357

一、前言 357

二、精神医学之分类法 358

三、遗传生物学之分类法 359

四、教育学之分类法 360

五、刑事政策学之分类法 360

六、依监狱法规而为之分类 361

七、结语 362

第四节 人犯分类考卢之事项 363

一、前言 363

二、一般考虑事项之划分 364

三、与犯罪有关之事项 365

四、与人犯本身有关之事项 366

五、与矫治有关之事项 367

六、有关资料之蒐集与研判 368

七、结语 368

第五节 中央分类与机构内分类 369

一、前言 369

二、看守所之分类 370

三、普通监狱之分类 371

四、特别监狱之分类 372

五、保安处分执行处所之分类 373

六、处遇机构之移转 374

七、结语 374

第六节 拘禁分类 375

一、前言 375

二、拘禁分类之基准 376

三、拘禁与安全 377

四、各种安全监之收容 378

五、混合安全监之收容 379

六、保护拘禁 379

七、结语 380

第七节 矫治分类 381

一、前言 381

二、矫治分类之基准 382

三、普通监之矫治分类 382

四、累犯监之矫治分类 383

五、外役监之矫治分类 384

六、少年监之矫治分类 384

七、结语 385

第八节 累进处遇与分类 386

一、前言 386

二、编级与分类 387

三、基础分类 387

四、进级与分类 388

五、降级与分类 389

六、最上级与分类 390

七、结语 391

第九节 人犯分类之影响 391

一、前言 391

二、公开与不公开分类 392

三、决定与非法定分类 393

四、人犯分类与隔离 394

五、人犯分类与评价 395

六、人犯分类与预测 396

七、结语 396

第十节 总结 397

第十二章 预测技术 399

第一节 预测在矫治方面之应用 399

一、前言 399

二、预测之对象 400

三、监狱内之预测 400

四、人犯分类与预测 401

五、累进处遇与预测 402

六、外役监移送与预测 403

七、假释与预测 403

八、结语 404

第二节 犯罪预测之形式 405

一、前言 405

二、犯罪预测之理论基础 406

三、诊断态度 407

四、实务态度 408

五、预测因素之选择 408

六、预测因素之数量化 410

七、犯罪预测之正确性 411

八、结语 412

第三节 预测方式之分类 412

一、前言 412

二、布尔杰斯式 413

三、葛立克式 414

四、多重线型回归分析 414

五、连关分析 415

六、预测属性分析 416

七、形状分析 416

八、结语 417

第四节 预测之缺点 417

一、前言 417

二、缺少正确性 418

三、缺乏统一标准 419

四、不良之标志作用 420

五、资料蒐集之困难 420

六、法令对于预测之限制 421

七、结语 421

第五节 总结 422

第十三章 矫治技术 425

第一节 心理学技术在矫治方面之应用 425

一、前言 425

二、疾病型与学习型 426

三、心理治疗之对象 426

四、心理治疗之功用 427

五、心理治疗之类型 428

六、特殊之心理治疗 429

七、对于心理治疗之排拒 430

八、结语 431

第二节 心理分析疗法 432

一、前言 432

二、心理分析理论对于行为之见解 433

三、心理分析疗法实施之方式 434

四、抵抗之现象 435

五、察觉之现象 435

六、转移之现象 436

七、心理分析疗法之益处 437

八、结语 437

第三节 团体疗法 438

一、前言 438

二、团体疗法之类型 439

三、团体疗法实施之条件 440

四、为团体疗法而组成之团体 441

五、团体领导者之角色 442

六、心理分析对于团体行为之影响 443

七、结语 443

第四节 现实疗法 444

一、前言 444

二、现实疗法之特征 445

三、负责与不负责之态度 446

四、对于负责之学习 447

五、现实疗法之程序 448

六、关连 449

七、团体疗法之方法 450

八、结语 451

第五节 行为疗法 452

一、前言 452

二、行为疗法实施之对象 453

三、环境之安排 453

四、代用币给付制度 454

五、陋室处遇 455

六、黑室处遇 455

七、结语 456

第六节 不当之矫治技术 457

一、前言 457

二、洗脑 457

三、催眠疗法 458

四、脑部手术 459

五、电击疗法 460

六、药物疗法 461

七、结语 462

第七节 总结 463

第十四章 辅导与谘商 465

第一节 辅导与谘商在矫治方面之应用 465

一、前言 465

二、人犯辅导之必要性 466

三、人犯辅导之功能 467

四、人犯辅导之时期 467

五、人犯辅导之内容 468

六、人犯辅导之原则 470

七、人犯辅导之对象 470

八、结语 471

第二节 人犯辅导之方法 472

一、前言 472

二、辅导与谘商之关系 472

三、辅导与团体谘商之关系 473

四、辅导与个案工作之关系 474

五、辅导与心理治疗之关系 474

六、辅导与社会诊断之关系 475

七、结语 476

第三节 人犯辅导之过程 477

一、前言 477

二、声请 478

三、会谈 479

四、分析 480

五、指示 481

六、处理 481

七、追踪 482

八、结语 483

第四节 辅导之人际关系 484

一、前言 484

二、辅导关系之特征 485

三、谘商治疗与人犯辅导 485

四、与人犯会合时之态度 486

五、人犯接受辅导之态度 487

六、辅导后之关系 488

七、多数辅导者之联系 488

八、结语 489

第五节 辅导人员之类型 490

一、前言 490

二、教诲师 491

三、心理专家 491

四、管理员 492

五、观护人与执行保护管束者 493

六、更生辅导员 493

七、警察 494

八、结语 494

第六节 受辅导人犯之类型 495

一、前言 495

二、精神异常者 496

三、患病者 497

四、环境不适应者 497

五、少年犯 498

六、老人犯 499

七、女性犯 500

八、结语 501

第七节 主动辅导之对象 501

一、前言 501

二、初入监者 502

三、将出监者 503

四、违规者 504

五、有自杀意图者 505

六、受死刑宣告者 505

七、结语 506

第八节 不良少年之辅导 507

一、前言 507

二、不良少年辅导之先决条件 508

三、不良少年辅导之方法 509

四、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510

五、招致辅导与街头辅导 511

六、品德辅导与常规辅导 512

七、结语 512

第九节 辅导计画 513

一、前言 513

二、宗教辅导计画 514

三、法律辅导计画 515

四、人犯自治辅导计画 515

五、学习辅导计画 516

六、文教活动辅导计画 516

七、写作辅导计画 517

八、结语 517

第十节 总结 518

第十五章 人犯之拘禁心理 521

第一节 人犯改善之契机 521

一、前言 521

二、罪责反应之环境 521

三、单独沈思之环境 522

四、交互影响之环境 524

五、忏悔之环境 524

六、接受心理治疗之环境 525

七、结语 526

第二节 拘禁之痛苦 526

一、前言 526

二、精神上之痛苦 527

三、孤独 528

四、寂寞 528

五、无聊 529

六、缺乏 530

七、压制 530

八、暴力危险 531

九、结语 531

第三节 人犯之挫折 532

一、前言 532

二、自由丧失与挫折 533

三、停止进级与挫折 534

四、未准假释与挫折 535

五、未获得减刑与挫折 536

六、人犯对于挫折之适应 537

七、人犯对于挫折之攻击反应 538

八、结语 539

第四节 人犯之逃避 540

一、前言 540

二、退化 541

三、卧病 541

四、嗜睡 542

五、昼梦 543

六、幻想 543

七、强迫观念 544

八、结语 544

第五节 人犯之精神变化 545

一、前言 545

二、刺激期 546

三、抑郁期 547

四、麻木期 547

五、不安期 548

六、结语 548

第六节 总结 549

第十六章 人犯之顺从 551

第一节 监所规范与顺从 551

一、前言 551

二、社会控制与顺从 551

三、管理与顺从 552

四、社会风气与顺从 553

五、监所人员之守法与顺从 554

六、崩监与顺从 554

七、人犯自治与顺从 555

八、结语 555

第二节 监所内之团体与顺从 556

一、前言 556

二、人犯团体之规范 557

三、人犯团体成员对于监所规范之顺从 558

四、人犯团体对于一般人犯顺从之影响 558

五、对于规范冲突而为之抉择 559

六、不同人犯团体规范之冲突 559

七、结语 560

第三节 人犯之个人差异与顺从 561

一、前言 561

二、家庭 562

三、学校 563

四、军营 563

五、性别 564

六、年龄 565

七、智能 565

八、结语 566

第四节 人犯顺从之程度 567

一、前言 567

二、改善意欲 567

三、罪责感 568

四、自我控制 569

五、表扬 569

六、奖赏 570

七、结语 570

第五节 总结 571

第十七章 人犯之违规 573

第一节 人犯违规之原因 573

一、前言 573

二、监狱规律之内容 574

三、人犯之攻击性 574

四、人犯之冷淡 575

五、人犯之不良适应 576

六、监狱文化之影响 576

七、管理过严 577

八、管理人员之劣行 577

九、结语 578

第二节 人犯违规之类型 579

一、前言 579

二、人犯之消费品偷窃 580

三、人犯之喧闹 581

四、人犯之同性恋 581

五、人犯之赌博 582

六、人犯之偷抽香烟与喝酒 583

七、结语 584

第三节 违规之动机 585

一、前言 585

二、违规动机之特征 585

三、享乐之动机 586

四、憎恨之动机 587

五、好奇之动机 587

六、模仿之动机 588

七、蛊惑之动机 588

八、结语 589

第四节 违规之防止 589

一、前言 589

二、生活条件之改善 590

三、替代满足之方法 591

四、申诉之尊重 592

五、囚情之调查 592

六、正式之惩罚 593

七、非正式之惩罚 594

八、结语 595

第五节 总结 596

第十八章 人犯之监所化与再社会化 597

第一节 监所对于人犯之影响 597

一、前言 597

二、监所化之意义 598

三、监所化与非人格化 599

四、监所化与集体拘禁 599

五、监所化与人犯之无我 600

六、监所化与人犯之认同 601

七、结语 602

第二节 监所化之分类 603

一、前言 603

二、早发之监所化 603

三、迟发之监所化 604

四、如时之监所化 605

五、监所化之变化 606

六、完全监所化之利弊 607

七、结语 607

第三节 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609

一、前言 609

二、社会化之过程 609

三、社会化之不足与过剩 611

四、低度社会化者之再社会化 611

五、高度社会化者之再社会化 612

六、再社会化之不可能 613

七、结语 613

第四节 监所化与再社会化之比较 614

一、前言 614

二、从时间之观点予以比较 615

三、从处遇之观点予以比较 616

四、从方式之观点予以比较 616

五、从过程之观点予以比较 617

六、从效果之观点予以比较 618

七、结语 618

第五节 人犯之监所化过程 619

一、前言 619

二、社会关系之中断 620

三、对于监所社会之关心 622

四、对监所生活方式之习惯 623

五、对不法行为之学习 623

六、价值观念之改变 624

七、结语 625

第六节 人犯监所化之征状 626

一、前言 626

二、依赖性 627

三、受暗示性 627

四、缺少思考性 628

五、被动性 629

六、惰性 629

七、结语 630

第七节 监所化之防止 631

一、前言 631

二、监所制度之改良 632

三、人犯团体之消灭 632

四、与自由社会维持联系 633

五、志愿辅导制度之建立 634

六、社会参观与归休 635

七、扩大恳亲之范围 636

八、结语 636

第八节 人犯之再社会化过程 637

一、前言 637

二、引导阶段 638

三、矫治阶段 639

四、训练阶段 640

五、释放前阶段 640

六、自由社会与再社会化 641

七、结语 641

第九节 人犯再社会化之征状 642

一、前言 642

二、善行之特征 643

三、实施善行者之人格 644

四、善行之动机 645

五、善行之环境 645

六、善行之情况 646

七、结语 647

第十节 再社会化与社会性 647

一、前言 647

二、社会性之本质 648

三、反社会性之消长 649

四、社会性之培植 649

五、社会性之深浅 650

六、再社会化之成败 651

七、结语 652

第十一节 总结 652

第十九章 监所行政人员之心理 655

第一节 监所行政人员之工作 655

一、前言 655

二、监所主管之工作 656

三、监所副主管之工作 656

四、监所单位主管之工作 657

五、总务人员之工作 658

六、查勤人员之工作 658

七、结语 659

第二节 监所行政人员之适格 660

一、前言 660

二、知识 660

三、能力 661

四、态度 662

五、情绪 663

六、道德 664

七、观念 665

八、结语 665

第三节 监所主管之领导 666

一、前言 666

二、监所之领导系统 667

三、个人与团体领导 668

四、领导行为之分类 669

五、代替领导 670

六、对于人犯之领导 671

七、领导与服从 671

八、结语 672

第四节 监所主管之决策过程 673

一、前言 673

二、作成决策之类型 674

三、矫治决策应考虑之事项 674

四、单独决策之过程 675

五、团体决策之过程 676

六、团体决策之方式 677

七、结语 677

第五节 假释之许可 678

一、前言 678

二、人犯之声请与接见 679

三、假释前之讯问 679

四、许可假释之个人因素 680

五、许可假释之社会因素 681

六、许可假释之监狱因素 683

七、结语 683

第六节 总结 684

第二十章 监所专门人员之心理 687

第一节 监所专门人员之配置 687

一、前言 687

二、专门人员之分类 688

三、看守所之专门人员 688

四、监狱之专门人员 689

五、保安处分执行处所之专门人员 690

六、各种专门人员彼此间之关系 690

七、专门人员与管理人员之关系 691

八、专门人员与人犯之关系 692

九、结语 692

第二节 普通教师之心理 693

一、前言 693

二、教师之类型 694

三、担任监狱教师之动机 695

四、教师之行为模式 695

五、教师之环境适应 696

六、教室之管理 697

七、师生关系 697

八、结语 698

第三节 宗教教诲师之心理 699

一、前言 699

二、宗教教诲师之派别 700

三、宗教教诲师之适格 700

四、宗教教诲师之方式 701

五、宗教与心理改造 702

六、宗教与行为控制 702

七、宗教教诲师与人犯之关系 703

八、结语 703

第四节 普通医师之心理 704

一、前言 704

二、医师之类科 705

三、监狱医师之适格 706

四、健康检查之实施 706

五、生理与心理治疗 707

六、医师与装病者 708

七、医师与自伤者 708

八、结语 709

第五节 精神医学家之心理 709

一、前言 709

二、监所精神医学家之角色 710

三、精神诊断之实施 711

四、问题人犯之发见 712

五、精神医学治疗 713

六、精神医学家之态度 713

七、精神医学家之心理压力 714

八、结语 714

第六节 心理专家之心理 715

一、前言 715

二、监所心理专家之适格 716

三、心理治疗之实施 717

四、个别辅导之实施 717

五、心理测验之实施 718

六、职员训练 719

七、监所主管与心理专家 719

八、结语 720

第七节 个案工作员之心理 720

一、前言 720

二、个案工作员之适格 721

三、调查人犯之方法 722

四、与其他专门人员之联系 723

五、与其他工作人员之协调 724

六、个案工作员与人犯之关系 725

七、结语 726

第八节 总结 726

第二十一章 监所管理人员之心理 729

第一节 监所管理人员之类型 729

一、前言 729

二、管理人员之工作 730

三、监狱与管理人员 730

四、侦察型之管理人员 731

五、执法型之管理人员 732

六、服务型之管理人员 732

七、混合型之管理人员 733

八、结语 734

第二节 监所管理人员之角色 735

一、前言 735

二、代表之角色 736

三、教育之角色 736

四、认可之角色 737

五、保护之角色 737

六、仲裁之角色 738

七、结语 739

第三节 监所管理人员之能力 739

一、前言 739

二、体能 740

三、管理能力 741

四、组织能力 741

五、判断能力 742

六、分析能力 742

七、结语 743

第四节 监所管理人员之欲求 744

一、前言 744

二、欲求之层级 744

三、生理欲求 745

四、安全欲求 746

五、情谊欲求 747

六、自尊欲求 747

七、自我实现欲求 748

八、结语 749

第五节 管理人员与人犯之关系 749

一、前言 749

二、管理人员与人犯之联系 750

三、管理人员与人犯联系之禁忌 751

四、正式之联系 752

五、公的联系 752

六、个人联系 753

七、公开联系 754

八、管理人员与人犯联系之障碍 754

九、结语 755

第六节 总结 755

第二十二章 观护人员之心理 757

第一节 观护人员之类型 757

一、前言 757

二、家长型 758

三、牧师型 758

四、师长型 759

五、长官型 759

六、朋友型 760

七、契约型 760

八、结语 761

第二节 观护人员之职务 762

一、前言 762

二、保护管束之机能 762

三、教育机能 763

四、辅导机能 764

五、执法机能 764

六、社会防卫机能 765

七、结语 766

第三节 观护人员之工作方法 766

一、前言 766

二、个案工作方法 767

三、讯问 768

四、访查 769

五、计画 769

六、督导与扶助 770

七、报告 771

八、结语 771

第四节 观护人员之态度 772

一、前言 772

二、教育态度 773

三、治疗态度 773

四、阻遏态度 774

五、宽弛态度 774

六、忽略态度 775

七、处罚态度 776

八、结语 776

第五节 观护人员与其他机关之联系 777

一、前言 777

二、与慈善机关之联系 778

三、与职业辅导团体之联系 778

四、与医院之联系 779

五、与学校之联系 780

六、与警察官署之联系 780

七、与法院或检察官之联系 781

八、结语 782

第六节 志愿观护人之遴选 783

一、前言 783

二、志愿观护人与官方观护人之比较 783

三、遴聘条件 784

四、遴聘对象 785

五、执行职务之种类 786

六、志愿观护人之训练 787

七、结语 787

第七节 总结 788

第二十三章 矫治程序之运作 791

一、前言 791

二、监狱之矫治方式 792

三、自由社会环境适应之协助 793

四、改善之预测 793

五、处遇效果之测定 794

六、追踪 795

七、回馈 796

八、试行错误 797

九、结语 798

参考书籍 801

查看更多关于矫治心理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