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药用微生物学基础  第3版

药用微生物学基础 第3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食品药品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根据药用微生物学基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内容上涵盖细菌、放线菌、其他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遗传与变异、菌种选育与保藏、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制药、抗生素药效学、药物的微生物检查、免疫学基础等内容。本书严格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建设规律,将实训内容与主干教材贯穿一起,并在每章正文前设“学习目标”,正文中穿插“案例导入”和“拓展阅读”,正文后设“重点小结”和“目标检测”。本书具有框架设计生动活泼、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知识面拓展适度、“药”味突出、理实一体、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易教易学等特点。本书主要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品制造类专业(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使用,也可作为药学类、食品药品管理类专业教学用书,还可作为药品行业职工培训和自学用书。

查看更多关于药用微生物学基础 第3版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微生物 1

二、微生物学 4

三、微生物学简史 4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11

第一章 细菌 11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1

一、细菌的大小 11

二、细菌的形态 11

三、细菌染色法 13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14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5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21

第三节 细菌的繁殖 24

一、细菌的繁殖方式 24

二、细菌的繁殖速度 24

三、细菌的菌落特征 24

第四节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5

一、细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25

二、细菌的致病性 25

三、细菌举例 29

实训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装片的观察 34

实训二 细菌染色法 37

第二章 放线菌 43

第一节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 43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43

二、放线菌的繁殖 44

第二节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45

一、放线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45

二、病原性放线菌 46

实训三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及菌丝、孢子形态观察 47

第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51

第一节 螺旋体 51

一、生物学性状 51

二、主要病原性螺旋体 51

第二节 支原体 53

一、生物学性状 53

二、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53

第三节 衣原体 54

一、生物学性状 54

二、主要病原性衣原体 54

第四节 立克次体 55

一、生物学性状 55

二、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55

第四章 真菌 59

第一节 酵母菌 59

一、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59

二、酵母菌的繁殖 60

三、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60

第二节 霉菌 61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61

二、霉菌的繁殖 63

三、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63

第三节 大型真菌 64

一、大型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64

二、大型真菌的繁殖 64

三、大型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64

实训四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 65

实训五 霉菌的菌落特征及菌丝、孢子形态观察 66

第五章 病毒 71

第一节 概述 71

一、病毒的概念和特点 71

二、病毒的结构 71

三、病毒的分类 73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74

一、吸附 75

二、穿入 75

三、脱壳 75

四、生物合成 75

五、装配与释放 75

第三节 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75

一、干扰现象 75

二、干扰素 76

第四节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76

一、病毒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76

二、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 77

三、病毒举例 78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 87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87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87

二、营养物质 87

三、营养类型 88

四、营养物质的运输 89

第二节 培养基 90

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90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91

实训六 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和包扎 92

实训七 培养基的配制 93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98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 98

一、微生物的生长 98

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 99

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00

第二节 微生物的控制 101

一、常用术语 101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102

三、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 104

实训八 高压蒸汽灭菌法 106

实训九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07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14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114

一、DNA作为遗传物质 115

二、RNA作为遗传物质 116

三、朊病毒的发现和思考 116

第二节 质粒 117

一、质粒的概念 117

二、质粒的基本特性 117

三、质粒的主要类型 118

第三节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 118

一、细菌的接合 118

二、细菌的转导 119

三、细菌的转化 120

第四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21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 121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121

三、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122

第九章 菌种选育与保藏 126

第一节 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 126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 126

二、生产菌种的来源 126

第二节 菌种选育 126

一、自然选育 127

二、诱变育种 127

三、杂交育种 127

四、基因工程育种 128

第三节 菌种保藏 128

一、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128

二、菌种的衰退和复壮 129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布 133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133

一、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133

二、水生生境的微生物 134

三、大气生境的微生物 134

四、污染环境下的微生物 134

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134

六、动物体中的微生物 134

七、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134

八、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134

第二节 人体中的微生物 134

一、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134

二、人体中的微生物 135

实训十 洁净区沉降菌的检测 135

实训十一 皮肤、工作服、设备中微生物的检测 137

第二篇 微生物学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141

第十一章 微生物制药 141

第一节 抗生素 141

一、抗生素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42

二、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142

三、抗生素的制备 143

第二节 氨基酸 144

一、概述 144

二、赖氨酸 144

三、苏氨酸 144

第三节 酶制剂和酶抑制剂 144

一、酶制剂 144

二、酶抑制剂 144

第四节 其他 145

一、维生素 145

二、甾体化合物 145

三、菌体制剂 145

第十二章 抗生素药效学 148

第一节 抗生素的体外和体内药效 148

一、体外抗菌试验 148

二、体内抗菌实验 151

三、影响抗菌试验的因素 151

第二节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 151

一、抗生素的效价单位 151

二、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测定法 152

第三节 抗药性 152

一、抗药性的概念 153

二、抗药性的防止 153

实训十二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154

实训十三 抗生素效价的测定 155

第十三章 药物的微生物检查 160

第一节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 160

一、药物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160

二、药物变质 160

三、药物生产中的GMP和GLP 161

第二节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162

一、无菌检查的意义 162

二、无菌检查的范围 162

三、无菌检查的方法 163

第三节 非灭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165

一、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原则 165

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项目 165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 165

实训十四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168

实训十五 微生物的限度检查 170

第三篇 免疫学基础知识 174

第十四章 抗原和免疫佐剂 174

第一节 抗原 174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174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75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175

四、抗原的种类 176

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77

第二节 免疫佐剂 178

一、佐剂的概念 178

二、佐剂的种类 179

三、佐剂的作用机制 179

第十五章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182

第一节 免疫器官 182

一、中枢免疫器官 182

二、外周免疫器官 183

第二节 免疫细胞 183

一、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83

二、抗原呈递细胞 184

三、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184

第三节 免疫分子 184

一、免疫球蛋白 184

二、补体系统 186

三、细胞因子 187

四、免疫细胞膜分子 187

第十六章 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 191

第一节 免疫应答 191

一、固有免疫应答 191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192

三、免疫调节 193

第二节 免疫病理 193

一、超敏反应 193

二、自身免疫病 196

三、移植免疫 196

四、免疫缺陷病 196

五、肿瘤免疫 196

第十七章 免疫学检测 200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测 200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特征 200

二、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 200

第二节 细胞免疫测定法 202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与计数 202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 202

实训十六 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血型 203

实训十七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04

第十八章 免疫学实际应用 208

第一节 免疫诊断 208

一、免疫诊断的概念 208

二、免疫诊断的特点 208

三、免疫诊断的技术 208

第二节 免疫预防 208

一、人工主动免疫 208

二、人工被动免疫 209

第三节 免疫治疗 210

一、用于人工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生物制品 210

二、免疫增强剂 210

三、免疫抑制剂 210

参考文献 213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214

教学大纲 218

查看更多关于药用微生物学基础 第3版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