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交通运输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姜桂艳 丁同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805058X
  • 标注页数:310 页
  • PDF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交通工程学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查看更多关于交通工程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 1

一、交通运输系统 1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 2

四、道路交通系统 2

第二节 交通工程学 3

第三节 交通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4

一、交通工程学的产生 4

二、交通工程学的发展 4

三、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5

第四节 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7

一、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7

二、交通工程学的主要贡献 9

三、交通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9

第二章 交通要素特性 10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10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10

二、乘客的交通特性 15

三、行人的交通特性 15

第二节 车辆的交通特性 16

一、车辆的分类 16

二、自行车与摩托车的交通特性 18

三、汽车的主要交通特性 20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24

第一节 概述 24

一、交通流的分类 24

二、交通流的参数 24

第二节 交通量特性 24

一、交通量和交通流率 24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25

三、交通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性 27

四、交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 30

第三节 速度特性 31

一、速度的基本概念 31

二、时间平均速度和区间平均速度 32

三、地点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34

第四节 交通流密度特性 35

一、交通流密度 35

二、车道占有率 36

三、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36

第五节 连续流特性 37

一、概述 37

二、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38

三、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39

四、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40

第六节 间断流特性 40

第四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44

第一节 交通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44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44

二、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 44

第二节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44

一、交通量调查的目的 44

二、交通量调查的准备工作 45

三、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46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49

第三节 行车速度调查与分析 51

一、行车速度调查的目的 51

二、车速调查的方法 52

第四节 交通流密度调查与分析 59

一、密度调查的目的 59

二、密度调查的方法 59

第五节 交通延误调查与分析 62

一、延误 63

二、延误调查的方法 63

第五章 交通流理论 68

第一节 概述 68

第二节 交通流特性参数的统计分布 68

一、离散型分布 68

二、连续型分布 72

第三节 排队论 75

一、基本概念 75

二、基本排队系统 76

第四节 交通波理论 79

一、交通流连续方程 79

二、交通波 80

第五节 跟驰理论简介 82

一、线性跟驰模型 83

二、非线性跟驰模型 84

第六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86

第一节 概述 86

一、通行能力概述 86

二、服务水平概述 89

第二节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 92

一、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其组成 93

二、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93

三、高速公路交织区的通行能力 98

四、高速公路匝道的通行能力 108

第三节 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116

一、双车道公路路段车流运行特性 116

二、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 117

三、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117

四、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18

第四节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119

一、概述 119

二、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120

三、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22

四、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124

第五节 城市干道通行能力分析 132

一、基本通行能力的确定 132

二、可能通行能力的确定 134

三、设计通行能力的确定 134

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136

第一节 概述 136

一、交通规划的定义 136

二、交通规划的意义 136

三、交通规划的分类 136

四、交通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137

第二节 交通规划调查 138

一、交通小区划分 138

二、交通规划基础数据调查 138

三、起讫点调查 139

第三节 交通需求分析及发展预测 146

一、概述 146

二、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预测 146

三、出行分布预测 149

四、出行方式划分 154

五、交通分配 156

六、城市货运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158

第四节 道路系统规划 159

一、概述 159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59

三、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内容 160

四、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60

第五节 交通规划评价 161

一、评价原则和依据 161

二、经济效益评价 162

三、技术性能评价 162

四、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63

第六节 公路网规划方法 163

一、概述 163

二、交通调查 164

三、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164

四、公路网络规划方案制定 165

五、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 165

六、公路网规划的实施计划 166

第八章 道路线形与交叉口设计 168

第一节 道路线形设计的依据和准则 168

一、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168

二、设计车辆 170

三、设计速度 172

四、设计交通量 172

第二节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173

一、圆曲线 174

二、缓和曲线 177

三、曲线上的超高和加宽 180

四、行车视距 182

五、道路平面设计图 184

第三节 道路纵断面设计 187

一、概述 187

二、纵坡设计 187

三、竖曲线设计 190

四、道路平纵线形组合 192

五、道路纵断面图的绘制 193

第四节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194

一、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与交通分析 194

二、平面交叉口的视距 196

三、平面交叉口转弯处缘石半径的确定 197

四、平面交叉口的车辆交通组织 198

五、平面交叉口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过街横道的设置 200

六、环形交叉口的几何设计 201

七、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202

第五节 立体交叉设计 203

一、立体交叉的组成、分类及选型 203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依据 206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线线形设计 208

四、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设计 209

第九章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214

第一节 概述 214

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214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分类 214

第二节 车道管理 215

一、单向交通管理 215

二、变向交通管理 216

三、专用车道管理 217

四、禁行交通管理 217

第三节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 217

一、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的目的 218

二、全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管理 218

三、优先控制交叉口的交通管理 219

第四节 其他管理 219

一、行人管理 219

二、驾驶员管理 220

三、车辆管理 221

四、交通需求管理 222

五、交通系统管理 222

第五节 单点信号控制 223

一、交通信号及其基本参数 223

二、信号周期设计 228

三、有效绿灯时间与最佳绿信比设计 229

第六节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 231

一、概述 231

二、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参数计算 232

第七节 区域信号控制 236

一、概述 236

二、定时脱机式区域交通控制系统 237

三、联机感应式区域交通控制系统 238

第十章 城市公共交通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含义和结构 242

二、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243

三、城市公共交通的特性 244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245

一、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246

二、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247

三、公共交通客运量预测 248

四、公共交通客流调查 249

五、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 250

第三节 公共交通客运能力 252

一、公共交通客运能力 252

二、轨道交通客运能力 253

第四节 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管理 254

一、公交车辆专用线 254

二、公交车辆专用道 255

三、交通信号的公交车辆优先控制 255

第五节 轻轨交通 256

一、概述 256

二、轻型轨道交通线路选择 256

三、轻轨交通车站布设 257

第六节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 257

第七节 新型公共交通 259

第十一章 交通安全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一、国内外交通安全概况 261

二、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261

三、交通安全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63

第二节 交通事故处理 263

一、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263

二、道路交通事故智能处理系统 266

第三节 交通事故统计 268

一、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 268

二、交通事故的特征分析 271

三、交通事故的统计报告与档案管理 272

第四节 交通事故预测及预防 273

一、交通事故的预测 273

二、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275

三、交通事故的预防方法 282

第五节 交通安全评价 283

一、交通安全评价的目的与分类 283

二、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84

三、交通安全评价的常用方法 285

第十二章 智能交通系统 292

第一节 概述 292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兴起 292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内容 293

第二节 国外的智能交通系统 296

一、日本的智能交通系统 296

二、欧洲的智能交通系统 297

三、美国的智能交通系统 298

第三节 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 300

一、我国ITS研究概况 300

二、我国ITS的体系结构 301

三、我国ITS发展的战略目标 302

第四节 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303

第五节 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304

一、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目标 304

二、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功能 304

三、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构成 306

参考文献 309

查看更多关于交通工程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