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花鸟画学概论

中国花鸟画学概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艺术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姚舜熙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40203014
  • 标注页数:354 页
  • PDF页数:401 页
图书介绍:中国花鸟画学是中国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系统论述了花鸟画学科的发生、发展,以及其内在性质、特征,分析了各个时期经典绘画作品的内涵与创作过程。内容上既有对历史的传承又有对现当代的把握和思考。通过引入丰富的中国古代画论、画史、绘画技法以及考古学资料,增加了行文深入浅出的效果,从而避免了论述中单纯抽象概念的枯涩。适于研究生、本科生和广大美术爱好者阅读使用。书后配有经典花鸟画作品赏析光盘,光盘以年代为线索,对不同时期的花鸟画特点、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进行简要分析。其中部分作品为遗失海外的稀世之作,尤为珍贵。本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花鸟画学概论的内容

上一篇:侯北人画集下一篇:赵耀民戏剧杂谈
图书介绍

引言 1

第一章 衍流与递变 3

第一节 早期“花鸟”的形态特征 4

第二节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鸟兽”、“花木”的艺术特点 6

第三节 盛唐花鸟画风 9

第四节 唐末、五代的花鸟画风 12

第五节 两宋院体花鸟画格及其深远影响 21

一、宋初画风 21

二、宋中叶花鸟画及崔白画风的突变 24

三、宋徽宗与北宋末期画院的作为 28

四、南宋院体画艺术的承传与转变 31

第六节 元代花鸟画的技艺特色与文人画新风 41

一、元代院体画及文人画的新风 41

二、水墨梅、竹、兰画的形成与人格化表现 48

第七节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延续与文人画的发展 57

一、明代前期花鸟画的特色与“院体画”的延续 57

二、明代中期写意花鸟画的确立与吴门画派的兴起 64

三、明代后期写意花鸟画的笔墨个性表现 67

四、明代墨竹画艺术的风格 70

第八节 清代花鸟画艺术的“异格”与“清新” 76

一、清代前期花鸟画的艺术表现与常州画派的崛起 77

二、高其佩与清初指画名家的技艺表现 81

三、清代前期“四画僧”中朱耷与石涛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82

四、清代中期花鸟画的极盛与扬州画派的崛起 88

五、清晚期画坛的代表——“海上画派”的产生 96

第九节 晚清与民初的“岭南画派” 102

第十节 民国时期的京华与沪上画坛中的花鸟画表现 106

一、京华绘画 106

二、沪上绘画 109

第二章 花鸟与文化 117

第一节 中国绘画在文化中的位置 117

一、史前绘画与远古文化核心中的“人” 118

二、中国文化中绘画和文字表意的传承与发展 119

三、绘画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120

四、绘画是文化的窗口与情感的表现 121

第二节 “花鸟”的定义与性格 122

一、信仰的滥觞与花卉文化的确立 122

二、“花鸟”的概念与“情感”的文化 123

三、“花鸟”的灵性把握与感悟方式 124

第三节 “花鸟”及“花鸟画”艺术的象征性 125

一、“花鸟画”是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126

二、“花鸟画”艺术表现中的民族性与阶级性 127

三、咏物诗的兴盛与“花鸟画”的比、兴关系 128

第四节 花鸟画艺术在文化上的体现 130

一、“花鸟”与宗教文化 130

二、“花鸟”与中国文学上的神话传说 138

三、“花鸟”与“花鸟画”的写生及造境 139

第三章 特点与形式 143

第一节 以形写神,追求神似 147

第二节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49

第三节 观察方法与处理手法的灵变性 153

第四节 装饰性法则与表现 157

第五节 “文房四宝”的简史、特性与表现 158

一、笔 159

二、墨 163

三、纸 166

四、砚 170

五、(附)绢与绫 174

六、(附)印章与印泥 177

第四章 格法与妙理 181

第一节 章法 181

一、大势 184

二、宾主关系 184

三、开合关系 185

四、虚实关系 185

五、纵横关系 186

六、空白 186

七、款题与印章 188

八、特殊画幅尺寸形式的布局法则 189

第二节 笔法 191

第三节 墨法 194

第四节 设色法 198

一、颜色的种类 201

二、设色的方法及审美法则 204

第五节 特殊技法与法中之病忌 208

一、特殊技法 208

二、法中“病忌” 212

第六节 习法与达理 215

第五章 题材与技巧 219

第一节 花卉画的“四知”说 219

第二节 花鸟画艺术创作的“八法”论 221

一、花鸟画的章法 221

二、花鸟画的笔法 223

三、花鸟画的墨法 223

四、花鸟画的设色法 224

五、花鸟画的点染法 225

六、花鸟画的烘晕法 225

七、花鸟画的树石法 226

八、花鸟画的苔衬法 227

第三节 如何妙造自然 227

第四节 论“梅兰竹菊” 230

一、兰竹画法 231

二、梅花画法 234

三、画菊法 235

第五节 翎毛、畜兽、昆虫、鳞介画法概说 237

一、翎毛 238

二、畜兽 239

三、昆虫 242

四、鳞介类 242

第六节 小议花鸟画的四种常见表现方法 246

第六章 承传与借鉴 249

第一节 吕纪绘画艺术的形式特征 249

一、工整浓丽的画风 250

二、水墨淡彩的画风 250

三、花鸟与山水结合的画风 251

第二节 赵之谦个案研究提纲 253

一、金石碑帖学的渊源 254

二、重彩大写意花卉画法的创立 255

三、赵之谦艺术思想的当代意义——“风格意识”与“有我意识”的确立 262

第三节 浅析陈子奋的白描艺术 263

一、以金石书法之法融入白描花卉创作 264

二、手法灵变与形象构成的关系 265

三、拓展白描艺术的功用以增进其表现力 267

第七章 生活与创造 269

第一节 花鸟画写生在创作中的意义 269

第二节 写生的方法 271

一、手写与心记的结合 272

二、形态结构的认识与提炼 273

三、局部描绘与整体气势、气氛的表现 274

四、绘画选材与艺术语言的确立 275

第三节 现实生活与艺术规律的关系 286

一、艺术能力的培养 286

二、理性的显现与客观叙述性的要求 287

三、构图的形式与诗境的表现 288

第四节 综合积累是艺术创作的根本 290

一、生活积累与艺术积累 290

二、中国画研习的方法 292

三、正确理解写意与工笔画法的关系 293

四、工笔画法的技术性、精致性与学术性 294

第五节 创作的实践及对现状的思考 295

一、实践中的体会 295

二、对创作现状的思考 301

第八章 鉴赏与术语 305

第一节 艺术的鉴赏 306

一、灵心慧眼与意趣体味 306

二、理性分析与综合思考 307

三、艺术情思与格法妙理 308

四、人格修养与“当代意识” 309

第二节 与花鸟画学研究相关的中国画术语解读 310

一、花鸟画 311

二、花竹翎毛 311

三、四君子 312

四、徐黄异体 313

五、铺殿花 314

六、折枝 315

七、写意 316

八、工笔 318

九、书画同源 318

十、院体画 320

十一、文人画 321

十二、水墨画 323

十三、捉勒 324

十四、点簇 324

十五、得势为先 326

十六、鸟不离卵形 327

十七、四势 327

十八、六要 328

十九、不似之似 328

二十、意到笔不到 329

二十一、借古以开今 329

二十二、气韵 330

二十三、化境 331

二十四、笔触 332

二十五、书卷气 332

二十六、作家气 333

二十七、笔墨 333

二十八、情趣 335

二十九、立意 336

三十、白描 336

三十一、没骨 337

三十二、粉本 337

三十三、青绿山水 338

三十四、金碧山水 338

三十五、线法画 338

三十六、皴法二十四种 338

三十七、十八描 339

三十八、写生 339

三十九、九朽一罢 339

四十、三远 341

四十一、藏款 341

四十二、款题 341

四十三、摹本 341

四十四、夹叶点 342

四十五、疏密二体 342

四十六、凹凸法 342

四十七、博古图 342

四十八、点苔 344

四十九、渲染法 344

五十、烘托法 344

五十一、衬染 345

五十二、罩染 345

五十三、弹雪染 345

五十四、吹云法 346

五十五、勾勒设色 346

五十六、阴阳向背 347

五十七、勾粉法 347

五十八、勾花点叶 347

五十九、折枝花 348

六十、三矾九染 348

十一、一角半边 348

六十二、渍水渍粉 348

六十三、墨卉 348

六十四、退晕 348

六十五、一河两岸 349

六十六、三叠两段 349

六十七、过桥 350

后记 351

主要参考书目 353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花鸟画学概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