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蒋朝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6026902
  • 标注页数:492 页
  • PDF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国内相关学者编写的《国学新知文库》的一种。本书作者认为确实存在着“道教生态伦理”这样一种关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价值判断形态、体系或类别。本书主要由绪论、上、中、下三编构成,绪论基于泰勒“生命平等论”的理论结构体系提出“道教生态伦理”的理论结构。上编围绕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和宗教信仰基础展开探讨。中编对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准则及其态度和情感皈依作详细的考察。下编从七个方面考察了道教生态伦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态。本书对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在我国当代对唤醒和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查看更多关于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的内容

上一篇:审美与确证下一篇:用理智驾驭情感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道教生态伦理命题的提出 1

二、“道教生态伦理”的内在含义 8

三、道教生态伦理的理论框架 12

四、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6

五、道教与生态(伦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28

上编 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和宗教信仰基础 53

第一章 道教生态伦理的本体论基础 53

第一节 先秦道家学派的“道”本体论及“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 54

一、先秦道家学派经典文献中作为哲学本体之“道” 55

二、先秦道家“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 59

第二节 历代高道对先秦道家之“道”及“道生万物”生成模式的理解、继承、诠释和发挥 61

一、道教对先秦道家学派之“道”的继承、诠释和发挥 62

二、道教对先秦道家“道生万物”生成模式的继承、诠释和发挥 67

第三节 生生不息之“道”:道家、道教之“道”中的生命意识 71

一、神与生: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 71

二、生生不息之道 75

三、阴柔之道: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可能视角 79

第二章 道教生态伦理的宇宙结构模式论基础 94

第一节 天:生生不息之“道”在时空中表现自身的基础 95

一、天与道之间的内在关联 95

二、中国古代关于天体结构的几种主要理论 98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对“道生万物”生成模式的解释及其生态伦理意蕴 100

一、阴阳和五行 101

二、阴阳五行说对“道生万物”的解释 105

三、阴阳五行说对“道生万物”解释模式的生态伦理意义 114

第三章 道教生态伦理的宗教信仰基础 119

第一节 道教神仙世界及其结构特征 119

一、一气化三清:基于“道生万物”过程的形上体认而形成的道教至上神 120

二、天、地、人间诸神:基于对天体结构、天文现象、自然生态环境的经验观测、想像及崇拜而形成的神仙世界 125

三、道教神仙世界所折射出来的生态伦理意识及其对此种意识的强化特征 131

第二节 “道”与万物的关系及基督教上帝与万物的关系在生态伦理视域中的比较 136

一、西方生态伦理文化思潮对基督教上帝创世说的责难 136

二、生态神学中上帝和万物的关系与道教生态伦理中“道”和万物的关系之比较 140

中编 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准则及其情感皈依 151

第四章 从“道”到“德” 道教生态伦理“自然无为”的规范、准则得以确立的思想核心 151

第一节 “德”的含义及其与“道”的关系 151

第二节 从“道法自然”到“自然无为”:道教生态伦理规范、准则的思想核心 154

一、“道法自然”的含义 154

二、自然无为:道教生态伦理规范、准则思想核心的确立 158

三、对道家、道教“自然”、“无为”中的生态伦理意蕴的进一步考察 164

第五章 “清虚自守”和“护生戒杀” 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准则核心思想的具体表现 175

第一节 清虚自守: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准则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其生态伦理意蕴 176

一、“清虚自守”的思想渊源及含义 178

二、从道门清规及斋戒、存思诸修持活动看道教对“清虚自守”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其中的生态伦理意蕴 184

第二节 “护生戒杀”:道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命的神圣律令和要求 204

一、道教文献中与“戒杀”“护生”相关的戒律 205

二、道教戒律与打猎相关条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 213

三、护生得福,杀生必遭恶报:因果报应视野中道教生态伦理的惩罚机制 219

第六章 道教生态伦理对待自然环境和生命的态度及其情感皈依 225

第一节 “天父地母”:道教生态伦理对自然生态整体环境的感恩之情 225

一、“天父地母”的思想渊源 225

二、“天父地母”:道教对自然生态整体环境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27

第二节 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情怀 239

一、道教善书的一般特征 240

二、从善书看道教生态伦理慈心于物的生命情怀 241

三、从功过格看道教生态伦理中敬畏生命的意识 246

第三节 天地之间,唯人最灵:道教生态伦理中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及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情怀 258

一、天地之间,唯人最灵:道教维护自然环境和生命的自觉意识 259

二、与天地万物为侣:道教生态伦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情怀 268

下编 道教生态伦理的实践成果及其几类典型的表现方式第七章 道教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实际贡献 281

第一节 道教致力于环境保护活动的典型人物、事迹及意义 281

一、道教史上致力于保护动物生命和植树造林活动的典型人物、事迹 282

二、当代中国道教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做出的贡献及所发表的《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 289

三、道教“仙话故事”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精神的大力弘扬 293

第二节 道教“洞天福地”的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320

一、洞天福地:道教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实际贡献 321

二、“洞天福地”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蕴与理想中的风水景观 327

第三节 从名山志中的相关文献看道教对物种的保护 336

一、道教重视物种保护的思想理念 337

二、从名山志看道教对动植物种的认识和保护 341

第八章 徜徉在神圣与俗世之间的道教生态伦理实践 对道教斋醮科仪活动及道门隐逸人士日常生活场景的考察 353

第一节 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所贯注的生态伦理精神 355

一、斋醮科仪的一般特征 355

二、诸神在场的“时空”,对自然神圣的亲证:从斋醮坛场的布置、器物、所行法术和“投龙简仪”看道教生态伦理的实践 359

三、斋醮科仪对道教生态伦理“护生”、“戒杀”规范、准则的神圣确证 373

四、斋醮科仪中的发念文、发愿文、章表对美好自然环境的祈祷、对天地的感恩、对破坏生态行为的反省意识 386

第二节 从道门隐逸人士日常生活场景看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存境界——以《神隐》一书为例 392

一、道门隐逸人士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及其室内陈设中所隐含的“和谐生存”意蕴 393

二、道门人士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机能之和谐状态的追求 399

三、道门隐逸人士劳动场景中“劳”与“逸”的和谐交响曲 405

四、道门隐逸人士人际交往场景中的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406

五、道门隐逸人士对宇宙、自然万物和人生沉思中的“和谐生存”境界 409

第九章 道教文学对道教生态伦理精神的艺术化展现 412

第一节 道教文学、生态文学的含义 413

一、道教文学 413

二、生态文学 416

第二节 道教文学作品对道教生态伦理精神的艺术化表现 418

一、道门中人诗、词、文、赋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意境之美 419

二、流传于民间社会与道教生态伦理教化相关的诗文 437

余论:对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中“李约瑟难题”的简要回应 465

参考文献 470

后记 491

查看更多关于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