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王尚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040105985
  • 标注页数:387 页
  • PDF页数:401 页
图书介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升本)》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师本科(专科起点)教材。全书共分七章,具体阐明设立语文课程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论述了该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对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测评和现代语文教育技术作了深入探讨,着重阐述了语文教学的对话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升本)》论证深刻,吸收了中外语文教学近年的研究成果,并对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大胆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升本)》适合选作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专升本教材,也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教研或自修使用。

查看更多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前言 1

第一章 语文生活 1

第一节 语文的二重构成要素 1

一 语言与言语的分立 1

目录 1

二 语言与言语的统一 5

第二节 语文的人文性质 8

一 语言的人文性质 9

二 言语的人文性质 12

第三节 语文生活的内涵 21

一 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 22

二 语文是一种“对话”实践 24

一 什么是语文素质 32

第二章 语文素质 32

第一节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32

二 语感的定义 35

三 语感的特征 38

四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42

第二节 语文素质的其他要素 48

一 语文思维 48

二 语文知识 50

三 语文技能 53

第三章 语文课程 57

第一节 课程概说 57

一 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61

第二节 我国语文课程设置及其研究方法 61

二 语文课程研究的理论要点 68

第三节 语文课程性质 77

一 工具说 79

二 人文说 88

第四节 语文课程的目的 96

一 课程教学目的研究的走向 96

二 教学目的的实质和特征 104

第五节 语文课程的内容 108

一 语文教学内容 109

二 语文教材 115

一 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122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对话性 122

第四章 语文教学(上) 122

二 对话关系:师生关系的新定位 137

第二节 语文教学对话的教育性 145

一 学生作为对话者的特殊性 145

二 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 159

第三节 语文教学原则 192

一 语文教学原则概说 192

二 全息性原则 193

三 审美化原则 203

四 实践性原则 211

五 创造性原则 217

一 教学方法 228

第五章 语文教学(下) 228

第一节 语文教学方法概说 228

二 语文教学方法 230

三 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231

第二节 作为对话方式的读 231

一 朗读 233

二 默读 243

三 抄读、背诵 249

第三节 体验—积淀 256

一 感受 257

二 联想 264

三 想像 269

第四节 设疑—索解 275

一 激疑 276

二 比较 286

三 理解 292

第六章 语文测评 301

第一节 语文测评的类型和功能 301

一 校内组织的各类语文测评 302

二 有关部门组织的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 306

第二节 语文试题的编制 312

一 语文试题的几种基本类型 312

二 语文试题的设计和使用 317

第三节 测评改革的动态与趋势 325

一 教育评价的新趋势和语文考试 325

二 语文测试改革的趋向 331

第四节 语文测评和语文教师 334

一 作为“参加者”和“观察者”的语文教师 334

二 态度的评价和评价的态度 337

第七章 现代语文教育技术 343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媒体 343

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344

二 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语文教育变革 344

三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 351

第二节 视听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52

一 视觉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52

二 听觉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55

三 视听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57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 360

一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360

二 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 362

三 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 363

四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过程 369

第四节 远程教育 370

一 远程教育与语文学习 371

二 远程教育的教学性分析 376

第五节 语文教育中现代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378

一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选择 379

二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运用 381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384

查看更多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