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本体刑法学

本体刑法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24
  • 作 者:陈兴良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0033373
  • 标注页数:931 页
  • PDF页数:956 页
图书介绍:《本体刑法学》作者陈兴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刑法学,其理论表现形式既包括对法条的诠释,又包括对法理的简单释。前者为规范刑法学,后者为理论刑法学。就法条与法理的关系而言,法条是刑法的规范存在,而法理是刑法的观念存在。法理寓于法条,又超越法条,因而更为人们所重视。

查看更多关于本体刑法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刑法概说 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1

一、犯罪 2

二、刑罚 3

三、罪刑关系 4

第二节 刑法的结构 5

一、罪一刑结构 6

二、罪—责一刑结构 6

三、罪一责结构 7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 8

一、编 10

二、章 11

三、节 11

四、条 11

五、款 11

六、项 12

七、目 12

第四节 刑法的特征 13

一、公法的特征 13

二、刑事法的特征 14

三、强行法的特征 15

一、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16

二、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16

第五节 刑法的分类 16

三、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 17

四、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18

第六节 刑法的界定 20

一、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20

二、刑法与监狱法 21

第七节 刑法的解释 22

一、刑法解释的原理 22

二、刑法解释的种类 27

一、刑法解释的方法 32

第一节 规范机能 37

第二章 刑法机能 37

一、评价机能 38

二、裁判机能 39

三、评价机能与裁判机能的统一 40

第二节 社会机能 40

一、保障机能 40

二、保护机能 44

三、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 48

第三章 刑法价值 55

第一节 刑法的公正性 55

一、刑法的正当性 55

二、刑法的公平性 68

三、刑法的平等性 73

第二节 刑法的谦抑性 75

一、刑法的紧缩性 76

二、刑法的补充性 77

三、刑法的经济性 79

第三节 刑法的人道性 83

一、刑法的宽容性 83

二、刑法的轻缓性 84

三、刑法的道义性 85

第四章 刑法原则 87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87

一、罪刑法定的价值内容 87

二、罪刑法定的立法机理 92

三、罪刑法定的司法动作 94

四、罪刑法定的现实考察 96

第二节 罪刑均衡原则 101

一、罪刑均衡的价值内容 101

二、罪刑均衡的立法确认 107

三、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 112

四、罪刑均衡的现实考察 116

第五章 刑法效力120 120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120

一、刑事管辖的一般原则 121

二、刑事管辖的特殊原则 129

三、引渡 132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134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134

三、刑法的溯及力 135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135

第六章 犯罪概说 139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139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139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142

三、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的相关考察 144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 149

一、法益侵害说 149

二、社会危害性说 154

三、法益侵害说与社会危害性说的相关考察 161

一、实体法上的犯罪特征 164

第三节 犯罪的特征 164

二、证据法上的犯罪特征 167

三、程序法上的犯罪特征 168

第四节 犯罪的分类 169

一、重罪与轻罪 169

二、自然犯与法定犯 171

三、侵害私法益的犯罪与侵害公法益的犯罪 173

四、国内犯罪与国际犯罪 176

第七章 犯罪构成I:总说 179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理论 179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179

二、犯罪构成的沿革 182

三、犯罪构成的性质 192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体系 198

一、犯罪构成体系的类型 198

二、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 206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分类 221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221

二、普通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 222

三、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223

四、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 223

五、封闭的犯罪构成与开放的犯罪构成 224

一、罪体概念 226

第一节 罪体概述 226

第八章 犯罪构成II:罪体 226

二、罪体的意义 227

第二节 行为 228

一、行为理论 229

二、行为立论 235

三、行为特征 240

四、行为形式之一:作为 245

五、行为形式之二:不作为 247

六、行为形式之三:持有 263

第三节 客体 265

一、客体的界定 265

二、客体的类型 268

第四节 结果 270

一、结果的概念 271

二、结果的类型 277

第五节 因果关系 278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278

二、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283

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289

第六节 客观附随情状 295

一、犯罪的时间 295

二、犯罪的地点 295

第一节 罪责概述 296

一、责任的概念 296

第九章 犯罪构成III:罪责 296

二、责任的理论 302

三、责任的意义 315

第二节 责任能力 317

一、责任能力的概念 317

二、责任能力的本质 320

一、同种数罪 320

三、责任能力的地位 321

四、责任能力的要件 325

五、精神障碍者的责任能力 327

六、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 328

七、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328

第三节 责任形式之一:故意责任 331

一、故意的心理构造 332

二、故意的心理事实之一:事实性认识 335

三、故意的心理事实之二:心理性意志 338

四、故意的规范构造 342

五、故意的规范评价之一:违法性认识 345

六、故意的规范评价之二:违法性意识 350

第四节 责任形式之二:过失责任 351

一、过失的心理构造 351

二、过失的心理事实之一:认识特征 356

三、过失的心理事实之二:意志特征 362

四、过失的规范构造 365

五、过失的规范评价之一: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 366

六、过失的规范评价之二: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 368

第五节 认识错误 370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371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374

第六节 主观附随情状 378

一、犯罪的动机 379

二、犯罪的目的 379

第十章 定罪 381

第一节 定罪概述 381

一、定罪的概念 381

二、定罪的原则 383

三、定罪的意义 391

一、定罪情节的概念 393

第二节 定罪情节 393

二、情节犯 395

三、情节减轻犯与情节加重犯 398

第三节 法条竞合 399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399

二、法条竞合的种类 401

三、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407

第四节 定罪方法 409

一、法的吸纳:解释方法 410

二、事实识别:确认方法和推定方法 413

三、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的耦合:演绎方法 415

一、正当化事由的概念 417

第一节 正当化事由概述 417

第十一章 正当化事由 417

二、正当化事由的根据 423

三、正当化事由的分类 428

第二节 正当防卫 432

一、防卫权 432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 436

第三节 紧争避险 453

一、避险权 454

二、紧急避险的构成 460

一、未完成罪的概念 464

第一节 未完成罪概述 464

第十二章 犯罪形态I未完成罪 464

二、未完成罪的构成 473

三、未完成罪的范围 477

第二节 犯罪预备 485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486

二、犯罪预备的特征 488

三、犯罪预备的类型 489

四、犯罪预备的处罚 490

第三节 犯罪未遂 491

一、犯罪未遂概念 491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494

三、犯罪未遂的类型 502

第四节 犯罪中止 508

四、犯罪未遂的处罚 508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509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509

三、犯罪中止的类型 513

四、犯罪中止的处罚 513

第十三章 犯罪形态II:共同犯罪 516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516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517

二、正犯的概念 520

三、共犯的概念 528

一、单独正犯 532

第二节 正犯的类型 532

二、共同正犯 533

三、直接正犯 536

四、间接正犯 537

第三节 共犯的类型 543

一、组织犯 543

二、教唆犯 544

三、帮助犯 546

第十四章 犯罪形态III:法人犯罪 549

第一节 法人犯罪概述 549

一、法人犯罪的历史考察 550

二、法人犯罪的社会基础 556

三、法人犯罪的理论根据 563

一、法人犯罪的主体特征 570

第二节 法人犯罪的定罪 570

二、法人犯罪的主观特征 574

三、法人犯罪的客观特征 576

第三节 法人犯罪的处罚 577

一、法人犯罪的处罚根据 577

二、法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579

第十五章 犯罪形态IV:单复数罪 581

第一节 单复数罪概述 581

一、罪数的标准 581

二、罪数的判断 587

第二节 单数犯罪 590

一、单数犯罪的分类 590

二、单纯的一罪 596

三、法定的一罪 600

四、处断的一罪 608

第三节 复数犯罪 620

二、异种数罪 620

第十六章 刑罚概说 622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622

一、刑罚权 623

二、刑罚的内在属性 626

三、刑罚的外在特征 629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630

一、剥夺功能 630

二、矫正功能 632

三、感化功能 633

四、威慑功能 633

五、鉴别功能 635

六、补偿功能 636

七、安扶功能 636

八、鼓励功能 636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637

一、刑罚的报应目的 637

二、刑罚的邓防目的 642

三、刑罚目的二元论 646

第十七章 刑罚体系 654

第一节 刑罚结构 654

一、刑罚结构的基础 655

二、刑罚结构的调整 658

三、刑罚结构的构筑 667

第二节 生命刑 670

一、生命刑的存置论 670

二、生命刑的废止论 676

三、生命刑存废的评价 683

第三节 自由刑 690

一、自由刑的优点 691

二、自由刑的缺点 695

三、自由刑优劣的评价 698

第四节 财产刑 706

一、财产刑之利 707

二、财产刑之弊 710

三、财产刑利弊的评价 712

第五节 资格刑 719

一、资格刑主存论 720

二、资格刑主废论 721

三、资格刑存废的评价 722

一、保安处分的源流 726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源流 726

第十八章 保安处分 726

二、保安处分的功能 730

三、保安处分的类型 731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立法模式 734

一、一元制 735

二、二元制 737

三、一元制与二元制的评价 739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司法适用 742

一、保安处分的适用原则 743

三、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 746

二、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 746

第十九章 量刑 749

第一节 量刑概述 749

一、量刑的概念 750

二、量刑的原则 751

三、量刑的意义 759

第二节 量刑分述 761

一、生命刑的裁量 761

二、自由刑的裁量 762

三、财产刑的裁量 764

四、资格刑的裁量 766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 767

第三节 量刑的情节 767

二、量刑情节的功能 769

三、量刑情节的适用 770

第四节 量刑的方法 774

一、经验作业法 774

二、层次分析法 774

三、数学模型法 775

四、电脑量刑法 775

第二十章 量刑制度 778

第一节 累犯制度 778

一、累犯的概念 778

三、累犯的条件 781

二、累犯的类型 781

四、累犯的处罚 785

第二节 自首制度 787

一、自首的概念 787

二、自首的类型 788

三、自首的条件 789

四、自首的犯的处罚 796

第三节 立功制度 797

一、立功的概念 797

二、立功的类型 798

三、立功的条件 798

第四节 数罪并罚制度 800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800

四、立功犯的处罚 800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805

三、数罪并罚的适用 809

第二十一章 行刑 812

第一节 行刑的概念 812

一、行刑的概念 812

二、行刑的原则 814

三、行刑的意义 818

第二节 行刑分述 819

一、生命刑的执行 820

二、自由刑的执行 821

三、财产刑的执行 825

四、资格刑的执行 827

第三节 行刑的变通 828

一、刑期的折抵 828

二、刑罚的易科 829

三、监外执行 831

第二十二章 行刑制度 832

第一节 缓刑制度 832

一、缓刑的概念 832

二、缓刑的类型 835

三、缓刑的条件 837

四、缓刑的适用 841

一、减刑的概念 845

第二节 减刑制度 845

二、减刑的类型 847

三、减刑的条件 849

四、减刑的适用 852

第三节 假释制度 856

一、假释的概念 856

二、假释的类型 858

三、假释的条件 860

四、假释的适用 864

第二十三章 刑事罚消灭 869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869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869

二、刑罚消灭的事由 871

三、刑罚消灭的意义 874

第二节 时效 875

一、时效的概念 875

二、追诉时效 877

三、行刑时效 885

第三节 赦免 888

一、赦免的概念 888

二、大赦 891

三、特赦 891

附录I 名词索引 893

附录II 参引书目 910

后记 926

查看更多关于本体刑法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