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当代最新西方文论教程

当代最新西方文论教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学

  • 购买点数:16
  • 作 者:王岳川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0905637X
  • 标注页数:512 页
  • PDF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心理分析及其诗学模式、现象学直到最新的文化研究的文论旨趣均作了详尽的分析。

查看更多关于当代最新西方文论教程的内容

图书介绍

序言 1

绪论 1

一、文论背景:美学潮流与语言转向 1

二、标举体验:作家心理奥秘的洞悉 3

三、本体崇拜:艺术作品本体论研究 5

四、读者中心:艺术的阐释与接受 9

五、批判美学:文艺的社会价值取向 11

六、新趋向:“后学”思潮与文化研究 16

七、文化对话:研究当代西方文论的意义 24

第一章 心理分析及其文论模式 29

第一节 荣格:分析心理学与艺术象征理论 29

一、无意识的理论推进:从个体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 31

二、艺术象征的原始意象 36

三、人格类型与艺术创作动力 41

四、神秘参与与人格的二重性 45

五、艺术唤醒与灵魂拯救 48

第二节 拉康:无意识理论与语言结构 54

一、无意识:语言与主体 55

二、无意识语言结构:他者与欲望 60

三、文本阅读与叙事抑制 63

第三节 德勒兹与居塔里:欲望生产 66

第二章 现象学文论 71

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创立与理论意识 71

第二节 现象学的拓展:从哲学到美学、文论 75

第三节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文论 77

一、从心理学到知觉现象学 78

二、语言问题 81

三、超越的审美 83

第四节 英伽登:现象学美学视域 88

一、多维度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88

二、意向性艺术认识论 95

三、艺术审美价值论 99

第五节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103

一、法国现象学的高峰与审美经验现象学的深拓 104

二、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互动性 106

三、自然审美经验与现代艺术命运 112

第六节 日内瓦学派:现象学文学批评 118

一、多元理论影响与意识批评 118

二、文学现象学批评实践 119

三、普莱:阅读现象学与文学批评 125

四、现象学文学批评的特征与意义 129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论 133

第一节 尼采:存在主义思想先驱 133

一、悲剧精神与现代文化批判 134

二、生命意志与价值重估的哲学构想 136

第二节 海德格尔:存在论文论 139

一、存在与此在 140

二、真理·艺术·技术 144

三、语言存在论与思想召唤 148

第三节 萨特:存在主义文论 154

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155

二、“文学介入观”与写作的本质与价值 160

三、文学成就与文学理论的影响 163

第四章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文论 166

第一节 解释学的两次转向与现代解释学谱系 166

第二节 狄尔泰:精神科学与方法论解释学 169

一、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划界 169

二、体验与生命意向 171

三、意义“表达”与精神世界 172

四、理解的可能性与解释循环 175

第三节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审美理解 179

一、理解的历史性与文本性 179

二、审美理解与艺术真理 185

三、艺术本体构成:游戏、象征与节日 187

四、实践哲学转向与文化反思 190

第四节 批判的解释学与解释学的现象学 191

一、哈贝马斯:批判解释学的实践向度 191

二、利科:方法论与本体论的融合 196

第五节 解释学的影响与理论特征 200

第六节 “理解—解释—运用”的解释学方法构成 203

第七节 接受美学的兴起与理论基础 208

第八节 姚斯:接受理论与审美经验论 211

一、接受主体的突出与文学意义效果生成 211

二、对否定性美学的超越 219

三、对审美经验的考察 221

四、文本理解的主体交往性 224

第九节 接受美学的理论推进及其局限性 226

第五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文论 232

第一节 结构主义:作品本体结构与深层意蕴分析 232

第二节 巴特: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向 236

一、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与东方文化解读 237

二、反传统批评与可写文本阐扬 240

三、作者死亡与文本欢欣 242

第三节 德里达:解构策略与意义改写 246

一、消解结构的解构策略 246

二、解构学文本观 248

三、解构主义文论的方法论意义与问题 250

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57

第一节 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 257

一、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症候分析 257

二、阿多诺:现代文化工业批判 259

三、马尔库塞:单维社会与审美解放 261

第二节 布洛赫与弗洛姆:希望与自由 263

一、布洛赫:“未然”与“希望美学” 263

二、弗洛姆:从逃避自由到积极自由 266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国派 269

一、萨特:穿过存在虚无的思考 269

二、阿尔都塞:症候阅读与理论框架寻绎 271

第四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批判理论的语境转换 273

第五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英美派 277

一、威廉斯:文化与文学的社会属性 277

二、伊格尔顿:文学解构与意识形态分析 278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287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 287

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文化症候 287

二、反理性的后现代性价值取向 289

第二节 重振现代性与后现代知识危机 291

一、哈贝马斯:现代性审理与交往理性 291

二、利奥塔:后现代知识状况分析及其文化精神 293

第三节 杰姆逊:后现代文化美学逻辑 296

第四节 审美品格与诗学特征 302

一、哈桑: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透视 302

二、斯潘诺斯: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305

第五节 后现代话语膨胀与表征危机 309

第六节 反文化策略与文学处境 311

第七节 后现代的写作与阅读 314

一、后现代写作的意义消散 314

二、后现代文学解读悖论 318

第八章 后殖民主义文论 322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语境与理论资源 322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及其争夺 323

二、法农:殖民合法性批判与民族文化精神 325

第二节 福柯的意义:谱系学与权力话语分析 329

第三节 赛义德:东方主义与后殖民文化理论 335

一、东方主义与文化批评 335

二、文本理论的文化策略 338

第四节 斯皮瓦克:后殖民处境解析与文化身份书写 340

第五节 霍米·巴巴:文化定位 343

第六节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视野转换意义 346

一、后冷战时代文明的冲突 346

二、西方与非西方对立的世界图景 349

三、本土化与全球化冲突融合的新趋势 355

第七节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汇合 358

一、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文化 359

二、后殖民主义与第三世界文化 361

第八节 汤姆林森:文化帝国主义研究 364

一、文化帝国主义话语 365

二、现代性批判与文化全球化反思 368

第九章 女权主义文论 372

第一节 女权主义:缘起与发展 372

第二节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与旨趣 375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话语 382

一、斯皮瓦克:第三世界妇女的“命名”与“发言” 382

二、莫汉蒂:虚幻的“女性共同体”与“身份书写” 385

第十章 新历史主义文论 389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的语境 389

第二节 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的自我塑造 392

第三节 蒙特洛斯:历史与文本 400

一、文学与世界 400

二、历史与理论 402

三、文本与历史 403

第四节 多利莫尔:文学与历史 407

一、文化唯物主义与意识形态 408

二、新历史主义与权力话语 410

第五节 海登·怀特:元历史理论 414

一、元历史话语 414

二、话语转义学 417

第六节 新历史主义的批评者 419

一、理查·勒翰:新历史主义的局限 419

二、卡瑞利·伯特:新历史主义之后 423

第十一章 文化研究的文论旨趣 427

第一节 文化研究:理论源头与命名 427

一、文艺社会学 427

二、“文化研究”的命名和理论向度 428

第二节 布迪厄:文化研究的当代拓展 432

一、理论风格与特征 432

二、场域理论与文化习性 434

三、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 436

四、反思性的社会理论 440

五、身体视域与诗性精神 442

六、文化反思与理论意义 445

第三节 博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 447

一、现代性问题与“完美的罪行” 447

二、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精神颓败 451

三、商品拜物教中的人文审美生态危机 456

四、白色社会中的后现代镜像 462

五、意义与局限 465

第十二章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 470

第一节 生态文化的发端及其现实针对性 470

一、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症候 470

二、直面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 474

三、生态理论的发生与发展 475

第二节 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477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480

第四节 深生态学的理论张力与价值 484

一、深生态学的发展 484

二、深生态学的现实语境 486

第五节 生态批评对当代文论的意义 489

一、人类性价值中断与东西方前沿话语整合 489

二、生态文化聆听物种灭绝的警钟 490

三、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新导向 491

四、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492

结语 495

跋 510

查看更多关于当代最新西方文论教程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