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刘克军 孙雷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934530
  • 标注页数:274 页
  • PDF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运动队管理。

查看更多关于运动训练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运动训练概述 1

【引导案例】21世纪运动训练学发展历程的回顾 2

第一节 运动训练 5

一、运动训练的含义 5

二、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6

三、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7

四、运动训练实践与科学管理的协同关系 7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 8

一、竞技体育活动构成要素 8

二、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9

第三节 指导现代运动训练实践的理论体系 10

一、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三个层次 10

二、项群训练理论 10

第四节 运动训练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14

一、运动训练的任务 14

二、运动训练实践的基本内容 14

第五节 运动训练的特点 15

一、训练专项的专一性 15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追求整体优化 15

三、训练过程的系统性 16

四、训练负荷的适应性 16

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 17

六、现代科技对运动训练的全面服务 17

【应用案例】大杨扬成才的启示 18

第二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22

【引导案例】要重视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肖天 23

第一节 运动训练原则概述 24

第二节 运动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25

一、竞技需要原则 25

二、动机激励原则 28

三、系统训练原则 30

四、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33

五、适宜负荷训练原则 36

六、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42

【应用案例】孙海平教练谈训练 48

第三章 运动训练方法 51

【引导案例】法特莱克训练法 52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概述 53

一、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 53

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原则 54

第二节 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56

一、分解训练法 56

二、完整训练法 57

三、重复训练法 58

四、间歇训练法 59

五、持续训练法 62

六、变换训练法 65

七、循环训练法 67

八、比赛训练法 71

九、其他运动训练方法 74

第三节 不同项目的常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76

【应用案例】巧练+苦练=经典——解析“贝克汉姆弧线” 78

第四章 运动训练计划 81

【引导案例】刘翔2002年训练安排与体会&教练:孙海平 82

第一节 运动训练计划概述 83

一、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 83

二、运动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4

三、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 85

四、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86

第二节 多年运动训练计划 87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88

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89

三、多年训练计划的基本格式 93

第三节 年度运动训练计划 94

一、年度运动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 94

二、年度运动训练计划的周期安排 95

三、年度运动训练计划量表的示例 101

第四节 大周期运动训练计划 110

一、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时间安排 110

二、准备期的训练计划 112

三、比赛期的训练计划 113

四、恢复期的训练计划 114

五、大周期训练计划量表示例 115

第五节 周运动训练计划 116

一、周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 116

二、周训练计划的分类 118

三、周训练计划量表的示例 128

第六节 课运动训练计划 129

一、运动训练课的类型 129

二、课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 130

三、课运动训练计划的典型实例 135

四、课运动训练计划量表的示例 137

【应用案例一】跨栏冬季大周期训练计划 138

【应用案例二】我国××职业篮球队赛前短期集训周期训练计划 140

第五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44

【引导案例】体能训练何等重要 145

第一节 体能训练概述 146

一、体能训练的概念 146

二、体能训练的意义 146

三、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146

四、体能训练的分类 147

五、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47

第二节 运动素质概述 149

一、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149

二、运动素质之间的关系 150

第三节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151

一、力量素质的概念 151

二、力量素质的分类 152

三、影响力量素质发展的因素 153

四、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155

五、各种力量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157

六、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161

第四节 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162

一、耐力素质的概念 162

二、耐力素质的分类 163

三、影响耐力素质发展的因素 164

四、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165

五、各种耐力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168

六、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171

第五节 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172

一、速度素质的概念 172

二、速度素质的分类 172

三、影响速度素质发展的因素 174

四、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 176

五、各种速度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177

六、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180

第六节 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181

一、柔韧素质的概念 181

二、柔韧素质的分类 181

三、影响柔韧素质发展的因素 181

四、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182

五、柔韧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183

六、柔韧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183

第七节 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184

一、灵敏素质的概念 184

二、灵敏素质的分类 185

三、影响灵敏素质发展的因素 185

四、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186

五、灵敏素质的评定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187

六、灵敏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188

第八节 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188

一、身体形态释义 188

二、身体形态的基本意义 190

三、各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190

四、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 192

五、身体形态训练的要求 193

【应用案例】目击姚明体能训练 194

第六章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198

【引导案例】教练员的暗示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张建 199

第一节 运动心理训练概述 200

一、运动心理训练的概念 200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 201

三、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 201

第二节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基本内容与分类 202

一、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基本内容 202

二、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基本分类 203

(一)竞赛期心理训练 203

(二)准备期心理训练 204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及其训练 204

一、自信 204

二、自我控制力 206

三、注意力 209

四、视觉表象 210

五、心理坚韧性 211

六、角色定位 212

七、凝聚力 213

第四节 运动员竞赛期各阶段心理准备及调控 214

一、赛前心理准备训练 214

二、赛中心理控制训练 216

三、赛后心理调整训练 217

第五节 国内较常用的心理调控方法 219

一、信心鼓励法 219

二、形势分析法 220

三、历史教育法 220

四、音乐调解法 221

五、呼吸调解法 221

六、暗示调解法 222

七、想象调解法 222

八、活动调解法 223

九、声像调节法 224

十、放松调节法 224

十一、舒适调解法 225

十二、松紧调节法 225

十三、表情诱导法 226

十四、颜色调节法 226

【应用案例一】独出心裁的注意力综合锻炼法&赵国瑞 228

【应用案例二】击球前的心理调试&Victoria 229

第七章 运动队管理 232

【引导案例】乒乓小世界 233

第一节 运动队管理体系概述 234

一、我国各层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5

(一)优秀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5

(二)体育运动学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5

(三)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6

二、我国各类型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7

(一)行业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8

(二)职业俱乐部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8

(三)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9

(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239

第二节 运动队的管理原则 240

一、相对封闭原则 240

二、人本原则 242

三、弹性原则 244

四、效益原则 244

五、能级对应原则 245

六、动力原则 246

七、反馈控制原则 247

八、抓关键环节原则 248

第三节 运动队的管理方法 248

一、行政方法 249

二、法律方法 250

三、经济方法 252

四、宣传教育方法 253

第四节 运动队管理的内容 254

一、运动训练过程管理 254

二、运动训练科技服务管理 255

三、教练员的管理 255

四、运动员的管理 255

第五节 运动队管理的评价 257

一、教练员指标评价 257

二、训练条件保障指标评价 258

三、人才效率指标评价 259

【应用案例】一份政协提案 260

附录7-1 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体竞字〔2003〕82号2003年8月1日) 263

附录7-2 国家体委关于加强和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的意见(1995年2月22日国家体委发布) 271

查看更多关于运动训练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