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晚清人物丛考  二编

晚清人物丛考 二编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21
  • 作 者:戴海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108063984
  • 标注页数:751 页
  • PDF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
标签:人物

庚子年李鸿章北上史实补正——兼论李鸿章与日本的关系 355

一、奉召前夕动向——兼释北上诏令的性质 356

二、欲走还留 362

三、“水鸟外交”:周旋于日、俄之间 366

四、“难入津门”:滞沪不行的多种阻力 372

五、杨崇伊北上密谋及其日本背景 377

六、简短的结语 383

附 李鸿章与佐佐友房谈话记录 385

“误国之忠臣”?——再论庚子事变中的李秉衡 390

一、巡阅长江水师 392

二、信拳?剿拳? 397

三、拒阻英舰入江 406

四、奉召北上 410

五、二李之“争” 414

六、结语:“误国之忠臣”? 422

种族与政治:晚清宗室寿富之死及其回响 427

一、从《绝命词》说起 427

二、寿富其人及家世 428

三、戊戌前后 433

四、殉难始末 440

五、谁问身后事 448

六、种族与政治双重视野中的寿富之死 455

“援匹夫有责之义,贡千虑一得之愚”:庚子事变中的张元济 463

一、栖处“南洋” 464

二、倡议“维持东南大局” 468

三、为“统筹全局”建言献策 472

四、余论 479

“互保”“换旗”与“公共政府”——再论“东南互保”时期的郑观应 483

一、“换旗”交涉始末 485

二、政治建策的意义与限度——从两件新史料来看 496

三、结语 507

余联沅:从“铁面御史”到“洋务干员”——上海道研究的一个个案 510

一、京官生涯 511

二、上海道任上(之一):涉外人际交往的若干线索 516

三、上海道任上(之二):“东南互保”中的真实角色 522

四、结语 539

陶森甲: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双面人” 544

一、陶森甲其人 545

二、与日本的渊源 549

三、庚子事变中的表现 555

四、结语 566

“两收海军余烬”:甲午、庚子时期沈瑜庆事迹钩沉 568

一、“哀余皇”之内面 569

二、与议“东南互保” 574

三、收容北洋海军 581

四、余话 587

“上海中外官绅”与“东南互保”——《庚子拳祸东南互保之纪实》笺释及“互保”“迎銮”之辨 590

一、发自上海之倡议 592

二、游说刘、张诸情节 604

三、出位之思:“互保”“迎銮”辨 623

四、余论 628

“题外作文、度外举事”与“借资鄂帅”背后——陈三立与梁鼎芬庚子密札补正 635

一、“题外作文”与“东南互保”系同一时期产物 636

二、“陶观察之说词”的日本背景 640

三、张之洞之于“勤王”的反应 646

《王湘绮年谱》辨误一则——兼论庚子前后王闿运的思想动态 652

一、庚子正月王闿运不可能在杭州见梁启超 653

二、庚子六月梁启超曾短暂回国 655

三、王闿运对于庚子事变的观感 659

四、结语 666

张佩纶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辛丑议约期间复出史实考论 669

一、复出非由李鸿章主动奏请 670

二、奉召后的最初反应 673

三、张佩纶书札所见之庚辛时局 675

四、离京回宁的真实原因 682

五、结语 687

“志士”与“离心”:庚辛之际趋新士人的时局因应——偏于“言”的部分 691

一、南北分野与新旧殊途 694

二、“互保”面面观 699

三、“借权督抚”:层次与限度 707

四、内省的民族主义 726

五、余论:迎接“帝国的时代” 736

附录 原发表出处一览 749

查看更多关于晚清人物丛考 二编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