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文化历程  第2版

中国文化历程 第2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余国瑞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7546179557
  • 标注页数:365 页
  • PDF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

绪 论 文化概说 1

一、文化的含义 1

二、文化的结构 2

三、中国文化的特性及其成因 5

四、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8

第一章 远古文化 10

第一节 远古文化概述 10

一、中国原始人类的形成 10

二、原始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制度 13

三、原始社会的文化成就 14

第二节 远古文化思想述评 16

一、原始思维 16

1.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 16

2.原始思维发展过程的基本类型 17

二、原始宗教 18

1.原始宗教起源 18

2.原始宗教形式 19

三、原始艺术 20

1.艺术起源 20

2.原始艺术的表现形式 21

四、古代神话故事 23

1.古代神话的产生 23

2.神话的内容、特点和价值 24

第三节 专题讨论 26

一、“美”的原始形成过程 26

二、中西神话比较 27

三、中华民族的形成 29

附:远古文化大事年表 31

[思考与讨论] 33

第二章夏、商、西周文化 34

第一节夏、商、西周文化概述 34

一、奴隶制及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35

1.奴隶制的确立与兴盛 35

2.国家体制的形成与完备 36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39

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思想述评 42

一、由尊命尊神到尊礼尚德 42

二、《周易》及其思想 44

第三节 专题讨论 47

一、青铜艺术和汉字艺术 47

二、《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51

附1:夏、商、西周文化大事年表 54

附2:《周易》选读 56

[思考与讨论] 57

第三章 春秋战国文化 58

第一节 春秋战国文化概述 58

一、春秋战国的来历及社会性质 59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60

三、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62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述评 64

一、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64

(一)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思想 64

1.孔子生平简介 64

2.孔子的思想 64

3.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67

(二)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68

1.孟子 68

2.荀子 71

(三)儒家思想的评价及其展望 72

1.儒学的兴衰与厄运 72

2.改革开放以来的儒学新评价 73

3.儒学的未来展望 74

二、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75

1.墨子生平简介 75

2.墨子的思想 76

三、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77

(一)道家创始人老子及其思想 77

(二)庄子对道家思想的发展 80

(三)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81

四、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84

(一)法家思想的性质 84

(二)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86

1.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86

2.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及其思想 87

(三)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90

五、兵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91

1.孙武及《孙子兵法》 91

2.孙膑及《孙膑兵法》 93

六、名家和阴阳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95

(一)名辩思潮与名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95

1.惠施 95

2.公孙龙 97

3.名家思想的意义 98

(二)阴阳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98

1.邹衍及其主要思想 98

2.阴阳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99

第三节 专题讨论 100

一、儒家传统与人权、民主思想的关系 100

二、道家的当代评价 101

三、道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102

1.道家思想在西方传播概况 102

2.道家思想在西方传播的原因 104

四、西方自然法学与中国法家思想比较 104

五、春秋战国时期地域文化 106

(一)齐鲁文化 106

(二)楚文化 107

(三)三晋文化 108

(四)秦文化 110

附1:春秋战国文化大事年表 111

附2:春秋战国时期各家代表人物名言选编 115

附2.1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名言选编 115

附2.2老子、庄子名言选编 118

附2.3法家、兵家代表人物名言选编 120

[思考与讨论] 122

第四章 秦汉文化 123

第一节 秦汉文化概述 123

一、国家和文化的大一统 123

二、秦汉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126

1.科学技术成就 126

2.史学和文学艺术成就 128

3.对外交流 129

第二节 秦汉文化思想述评 130

一、崇尚黄老 130

二、董仲舒及其新儒学 131

1.董仲舒生平简介 131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32

三、无神论与谶纬迷信的斗争 135

1.儒学经学化及其与谶纬迷信的合流 135

2.无神论者与谶纬迷信的斗争 136

四、道教初创与佛教东来 138

1.道教的初创 138

2.佛教东来 140

第三节 专题讨论 141

一、汉代艺术特征 141

二、走向世界的秦汉文化 145

附1:秦汉文化大事年表 146

附2:佛教知识 152

[思考与讨论] 154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文化 155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概述 155

一、动乱与变革时代的政治和经济 155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158

1.“笔意之间”——书法 158

2.“形神之间”——绘画与雕塑 160

3.“物我之间”——音乐 16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述评 161

一、玄学的兴衰 161

1.玄学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61

2.玄学的历史功过 163

二、儒释道的融合 164

1.中国佛教的三大系 164

2.佛教的本土化 165

3.道教与儒佛的融会 166

三、文学与文化的自觉 166

1.文学的自觉 167

2.史学与科学的自觉 168

四、范缜的《神灭论》及神灭之争 169

第三节 专题讨论 171

一、魏晋风度 171

二、儒道互补说 173

三、胡汉互化对中原文化发展的影响 175

附:魏晋南北朝文化大事年表 176

[思考与讨论] 180

第六章 隋唐文化 181

第一节 隋唐文化概述 181

一、强盛帝国的开明政治 181

二、海纳百川的文化开放政策 183

三、恢宏壮阔的文化成就 185

第二节 隋唐文化思想述评 188

一、佛教宗派的形成 188

1.佛教宗派形成的原因 189

2.佛教宗派简介 189

二、禅宗的产生与发展 191

1.禅宗源流 191

2.禅宗对佛教的改革与创新 193

三、韩愈的道统理论与古文运动 195

四、柳宗元的无神论与文学成就 197

第三节 专题讨论 199

一、隋唐科举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99

二、李白与杜甫的思想 201

1.李白的思想 201

2.杜甫的思想 202

三、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204

附:隋唐五代十国文化大事年表 206

[思考与讨论] 210

第七章 宋元文化 211

第一节 宋元文化概述 211

一、宋元时代的政治经济形势 212

二、宋元时代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215

第二节 宋元文化思想述评 217

一、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 217

1.二程生平简介 217

2.二程的哲学思想 218

3.二程的影响 219

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220

1.朱熹生平简介 220

2.朱熹的思想 221

3.朱熹思想的影响 223

三、陈亮、叶适对理学的批判 224

1.陈亮、叶适生平简介 224

2.陈亮、叶适的思想 224

第三节 专题讨论 226

一、宋代理学的价值和意义 226

二、理学与佛教的关系 227

三、宋元文学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 228

附1:宋辽夏金文化大事年表 231

附2:宋代理学家名言选编 236

[思考与讨论] 238

第八章 明清文化 239

第一节 明清文化概述 239

一、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形势 239

1.明代的政治和经济 239

2.清代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242

二、明清文化成就及影响 244

第二节 明清文化思想述评 247

一、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及一般特征 247

二、早期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 248

1.黄宗羲 248

2.王夫之 250

3.戴震及其哲学思想 251

第三节 专题讨论 253

一、市民文艺 253

二、四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评介 257

1.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257

2.施耐庵与《水浒传》 258

3.吴承恩与《西游记》 258

4.曹雪芹与《红楼梦》 260

附:明清文化大事年表 261

[思考与讨论] 266

第九章 近代前期文化 267

第一节 近代前期文化概述 267

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近代前期革命的三次高潮 267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267

2.洋务运动与近代前期民主主义革命的三次高潮 270

二、近代前期的文化成就 274

第二节 近代前期文化思想述评 275

一、改良主义思想家 275

二、孙中山及其哲学思想 278

第三节 专题讨论 281

一、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281

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评介 283

1.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283

2.曾朴与《孽海花》 284

3.刘鹗与《老残游记》 285

4.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86

附:近代前期文化大事年表 288

[思考与讨论] 290

第十章 近代后期和现当代文化 291

第一节 近代后期和现当代文化概述 291

一、近代后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291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与政治 291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成就 295

二、现当代经济、政治与文化 296

1.改革开放前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296

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298

三、现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与现当代文化的特点 300

1.现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300

2.现当代文化的特点 302

第二节 近代后期和现当代文化思想述评 304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04

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306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及发展过程 306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308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1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31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 31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1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314

第三节 专题讨论 315

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315

二、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 319

附:近代后期和现当代文化大事年表 322

[思考与讨论] 332

第十一章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33

第一节 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概述 333

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与区别 333

二、国际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概述 334

三、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概述 338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评选 341

第二节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述评 342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43

二、中国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创新与特点 344

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47

附1:中国世界物质文化遗产(53项) 348

附2: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51

第三节 专题讨论 352

一、保护文化遗产背后发展观念的变革 352

二、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355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 355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 357

附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文化遗产大事年表 360

[思考与讨论] 363

主要参考文献 364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历程 第2版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