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建德历史  1949-1978

中国共产党建德历史 1949-1978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8
  • 作 者:洪淳生 吕建月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800034
  • 标注页数:608 页
  • PDF页数:6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浙江省建德市自1949年至1978年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辉煌历程。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德历史 1949-1978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时期(1949年5月—1952年12月)第一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第一节 建德、寿昌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一、建德、寿昌的解放 1

二、建德县委、县政府的建立 5

三、寿昌县委、县政府的建立 9

四、区、乡人民政府的建立 12

五、地方人民武装的建立 14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群众团体的建立 17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17

二、工会组织的建立 20

三、青年团组织的建立 23

四、民主妇联筹建工作的开展 24

五、农民协会的建立 25

第二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30

第一节 贯彻省委提出的六大任务 30

一、减租征粮 30

二、剿匪反霸 34

三、生产自救 40

第二节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管理 43

一、解放初期的经济形势 43

二、平抑市场物价,稳定市场秩序 45

三、统一财经管理 48

第三节 土地改革运动 51

一、土改试点 51

二、土改全面开展 55

三、土改运动结束 58

第四节 抗美援朝运动 59

一、时事宣传与运动的广泛开展 59

二、参军参战与爱国增产捐献 62

三、制订爱国公约与拥军优属 64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67

一、镇反高潮的迅速掀起 67

二、镇反运动的进一步深入 70

三、取缔反动道会门的斗争 72

第六节 其他民主改革 74

一、实行民主建政 74

二、禁毒、禁娼、禁赌 76

三、宣传、贯彻《婚姻法》 80

四、司法改革 82

五、水上民主改革 8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开展 89

第一节 党的组织和作风建设 89

一、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 89

二、解放后的第一次整党整风 91

三、“三反”运动 94

第二节 工商业的调整和“五反”运动 98

一、第一次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98

二、“五反”运动的开展 101

三、第二次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104

四、城乡物资交流 106

第三节 国营经济的创建和发展 109

一、国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109

二、国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110

第四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初步开展 113

一、土改后的农村形势 113

二、互助组的初步发展 115

三、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7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设 120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120

二、教育事业的改造与初步发展 122

三、文化事业的初步发展 126

四、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 128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成就 131

一、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 131

二、人民生活的初步改善 133

第二编 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1953年1月—1956年9月)第四章 学习、贯彻总路线与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传达、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139

二、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142

第二节 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45

一、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145

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48

三、其他农产品的统购统销 153

四、新安江水电站选址定型 155

第五章 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8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158

一、互助组的整顿提高 158

二、初级农业社试点的扩大 159

三、合作化模范邓家乡 161

四、初级农业社的发展与整顿 165

五、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 169

六、高级农业社的迅速发展 173

七、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兴起 175

第二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8

一、手工业的合作化 178

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0

第三节 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83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183

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的遗留问题 185

第六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188

第一节 人大、政协制度的建立 188

一、基层普选和县人民代表的产生 188

二、县首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

三、建德县第一届政协的成立 195

四、宣传和学习讨论第一部宪法(草案) 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开展 201

一、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201

二、学习、宣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204

三、工业经济的初步发展 207

第三节 过渡时期社会事业的发展 209

一、群众文化事业的兴起 209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211

三、农村有线广播站的创建 213

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216

五、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 218

六、医疗卫生事业的推进 220

第七章 过渡时期党的建设和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224

第一节 过渡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 224

一、建德、寿昌两县工商联的成立 224

二、过渡时期党的统战工作 226

三、过渡时期党的群团工作 229

第二节 党的组织与思想建设 234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34

二、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 237

三、开展“新三反”斗争 240

四、审干肃反运动 244

第三节 第一次县党代表大会的召开 249

一、党代会召开前的准备工作 249

二、中共建德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252

三、中共寿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255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第八章 “八大”精神的贯彻和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第一节 贯彻“八大”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261

二、认真贯彻“双百方针” 266

三、切实改进知识分子工作 2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 272

一、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和设立新安江区 272

二、安置库区移民 274

三、高级农业社的整顿提高 277

四、“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279

第九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83

第一节 整风运动 283

一、传达、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283

二、两县一区的整风运动 286

第二节 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288

一、开展反右派斗争 288

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295

第三节 基层的整风与社会主义教育 297

一、农村的整风与社会主义教育 297

二、企业的社会主义教育 300

第十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04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 304

一、“大跃进”的发动 304

二、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06

三、农业丰产竞赛 310

四、大办地方工业 312

五、大办钢铁 313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317

一、两县一区第一个人民公社的试办 317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掀起 321

三、大办农村公共食堂 323

第十一章 初步纠“左”的努力及其成效 326

第一节 初步纠“左”的努力 326

一、基层干部群众对“左”的错误的察觉和反映 326

二、初步纠“左”的努力 327

三、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330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333

一、新安江水库蓄水发电 333

二、农民、干部和职工的文化教育 337

三、开展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 339

四、“五小工业”的兴起 344

五、开展全民皆兵运动 348

六、血吸虫病的防治 349

七、大规模安置库区移民和支援宁夏建设 351

八、区域调整和新建德县委的成立 354

第十二章 “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 357

第一节 开展“反右倾”斗争 357

一、“反右倾”斗争及其严重后果 357

二、中共建德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360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继续“大跃进” 362

一、组织继续“大跃进” 362

二、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 363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在调整中恢复和发展 366

第一节 农村生产关系和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 366

一、学习贯彻《紧急指示信》,彻底纠正“五风” 366

二、学习贯彻“农业六十条”,全面调整农村政策 370

第二节 工商业的调整 374

一、学习贯彻“八字”方针,全面深入开展调整 374

二、调整工业结构,压缩基建规模 375

三、改进商业工作 377

第三节 财政和城市政策的调整 379

一、调整财政政策 379

二、精简干部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381

第四节 文教卫生事业的调整 383

一、教育事业的调整 383

二、文化卫生事业的调整 385

第五节 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和第三次党代会 386

一、甄别平反工作 386

二、重新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387

三、中共建德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389

第十四章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93

第一节 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开展改造“落后队”和“五反”运动一、学习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 393

二、农村的改造“落后队”运动 394

三、城镇的“五反”运动 395

第二节 贯彻“双十条”,社教运动全面开展 402

一、农村的“小四清”运动 402

二、文教卫系统的学习和整校整团 407

三、“四清”试点、领导骨干“六查”和年终分配 413

第三节 贯彻“二十三条”,处理“四清”遗留问题 419

一、学习宣传“二十三条” 419

二、处理“四清”遗留问题 421

第十五章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425

第一节 党的自身建设成就 425

一、壮大党的队伍 425

二、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426

第二节 经济建设成就 431

一、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人民收入的提升 431

二、农林副业生产的发展 432

三、工交事业的发展 433

四、新兴城镇白沙镇的崛起 435

第三节 社会事业的发展 438

一、教育广播事业的发展 438

二、科技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439

三、卫生事业的发展 443

第四节 民兵工作“三落实”和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 444

一、民兵工作“三落实” 444

二、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 447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453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45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453

一、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 453

二、社会局势开始混乱 456

三、红卫兵运动风起潮涌 457

第二节 全面内乱 459

一、各类造反派组织的成立和斗争 459

二、全面夺权 463

三、武斗事件的爆发 464

第三节 “三支两军”和各级革委会的建立 466

一、“三支两军” 466

二、各级革委会的建立 468

第十七章 “斗、批、改”运动的全面开展 471

第一节 清理阶级队伍与“一打三反”运动 471

一、清理阶级队伍 471

二、“一打三反”运动 475

第二节 上层建筑的“全面专政” 476

一、砸烂“公检法” 476

二、开展“教育革命” 478

三、大批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481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83

第三节 极左路线指导下的党建工作 485

一、以“吐故纳新”为中心的整党建党工作 485

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运动的开展 488

三、中共建德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490

第四节 极左经济政策的实行 492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极左经济政策的推行 492

二、政治挂帅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494

三、夺煤大会战 497

第十八章 纠“左”和工作出现转机 501

第一节 纠“左”的努力 501

一、“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 501

二、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505

三、党政机关的调整和群众团体的恢复 507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509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509

二、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511

三、林业“基地化”建设 513

四、建成梅城防护工程 516

五、抗击“八三”洪水 517

第三节 工业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521

一、“工业学大庆”运动 521

二、“五小工业”的发展 524

第四节 社会事业的恢复性发展 527

一、卫生事业的发展 527

二、教科文事业的恢复 530

第五节 纠“左”工作的中断 534

一、“批林批孔”运动 534

二、“双突”歪风盛行 536

三、混乱局面的再起 539

第十九章 全面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结束 542

第一节 全面整顿 542

一、各行各业的整顿 542

二、“双突”的处理 547

第二节 整顿的中断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548

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548

二、“四四事件” 550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552

第五编 在拨乱反正中迈向历史性转变时期(1976年1O月—1978年12月)第二十章 政治思想上的初步拨乱反正和组织上的调整充实第一节 揭、批、查运动一、开展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559

二、清查帮派活动骨干和打击打砸抢首恶分子 561

第二节 冤假错案的平反 565

一、初步平反冤假错案 565

二、“四四事件”的平反 568

第三节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570

一、各级领导班子整顿和充实 570

二、干部政策的落实 571

第二十一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复苏 57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575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575

二、工交运输业的恢复性发展 579

第二节 各项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581

一、“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运动的兴起 581

二、恢复高考和正规化教育 584

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复苏 586

附录 593

一、建德县、寿昌县、新安江区党组织沿革一览表 593

二、建德县、寿昌县、新安江区党组织和党员情况一览表 596

三、建德县、寿昌县、新安江区国家干部基本情况一览表 597

四、建德县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 598

五、建德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正、副县长(革委会正、副主任)名单 599

六、寿昌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正、副县长名单 601

七、建德专署直属新安江区公所区长、副区长名单 602

八、中共建德县委历任书记 603

九、中共寿昌县委历任书记 605

十、中共新安江区委书记 605

后记 606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德历史 1949-1978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