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农业科学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张福群 韩明庢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811758X
  • 标注页数:269 页
  • PDF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1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2

三、作物栽培学的科研任务 2

四、作物栽培的发展动向——模式栽培与规划栽培 3

五、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4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实质和特点 5

一、农业生产的实质 5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6

三、农业生产的三个基本环节 7

第三节 作物的分类与分布 8

一、作物的分类 8

二、辽宁作物的分布 8

第一篇 作物栽培总论 10

第一章 作物与环境 10

第一节 作物与生态条件 10

一、作物生态因子的分类 10

二、生态因子与生活因子 11

三、作物与光照 11

四、作物与温度 12

五、作物与水分 14

六、作物与养分 15

七、作物与二氧化碳 16

八、作物与土壤 17

第二节 生态条件的作用规律 17

一、最小养分律 17

二、限制因子原则 18

三、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19

第三节 作物群落与作物群体 20

一、作物群落 20

二、作物群体 21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23

第一节 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23

一、种子的萌发 23

二、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24

三、种子的发芽出苗过程 26

第二节 作物个体生长发育规律 27

一、作物营养器官的生长规律 27

二、作物生殖器官的发育规律 28

三、作物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30

四、作物的生长运动 32

五、作物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33

第三节 作物群体的生育规律 35

一、作物群体的概念 35

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35

第四节 作物产量的形成 38

一、作物产量的概念 38

二、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9

三、从作物生理上看产量构成因素 40

四、作物产量形成的模式图 42

五、作物产量的理论最高限问题 43

第三章 土壤耕作 44

第一节 土壤肥力和土壤肥力条件 44

一、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关系 44

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 45

第二节 用地与养地的关系 48

一、用地与养地结合的必要性 48

二、用地与养地结合的可能性 49

三、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措施 51

第三节 土壤耕作的基本措施 52

一、耕地 52

二、耙地和耢地 54

三、镇压 55

四、中耕 56

五、培土 57

第四节 田间杂草及其防除 57

一、杂草对农业生产的为害 57

二、田间杂草的防除 58

第四章 作物栽培制度 61

第一节 作物布局 61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和意义 61

二、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61

第二节 轮作 62

一、轮作的概念和意义 62

二、轮作的作用 63

三、轮作的原则 65

四、轮作的要点 65

第三节 间、套、复种 66

一、间、套、复种的概念和意义 66

二、间、套种增产的原因 67

三、间作的技术要点 69

四、套种的技术要点 71

五、复种的条件 72

第四节 覆盖栽培 72

一、覆盖栽培的概念及其作用 72

二、地膜的类型、规格与用量 73

三、地膜覆盖的效应 74

四、地膜覆盖栽培要领 76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 78

第一节 适地适种 78

一、作物播前整地 78

二、播种 79

第二节 科学施肥 80

一、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施肥 80

二、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施肥 80

三、作物的施肥原则 81

第三节 选用良种 81

一、品种的概念及其特点 81

二、优良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82

三、如何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 83

第四节 合理密植 83

一、协调好群体生产力与个体生产力的关系 83

二、提高群体对自然资源的转化效率 84

三、作物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 85

第五节 合理灌溉 85

一、作物的田间耗水量和耗水规律 85

二、土壤的水分状况 86

三、田间灌溉方法 86

四、排水 86

第六节 防治病虫害 86

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86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87

三、农药的使用方法 87

四、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88

第七节 精细管理 88

一、查田补苗,确保全苗 88

二、及时铲蹚,防止倒伏 89

三、抗御低温,促进早熟 89

第二篇 作物栽培各论 90

第六章 水稻 90

第一节 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意义 90

一、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90

二、水稻本身还具有的特点 91

第二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 91

一、水稻的一生 91

二、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93

三、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94

四、长穗期的生长发育 97

五、结实期的生长发育 101

六、和水稻生育有关的几个问题 102

七、水稻生长发育的五大规律 105

第三节 水稻产量的形成 108

一、秧田期 108

二、分蘖期 108

三、长穗期 108

四、结实期 109

第四节 育秧 109

一、壮秧类型 110

二、壮秧的生理特点 110

三、壮秧的形态 111

四、环境条件与壮秧的关系 111

五、几种主要育秧方式及其特点 114

六、秧田土壤培育 117

七、育秧技术 117

第五节 移栽 121

一、移栽密度 122

二、移栽方式 123

第六节 加强本田的肥水管理 123

一、科学施肥 123

二、科学灌水 129

三、节水栽培 133

第七节 生理障害与对策 136

一、水稻冷害与防御 136

二、水稻的盐害 140

三、毒害 141

第八节 水稻优良品种 144

第七章 玉米 146

第一节 概述 146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6

二、玉米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 146

三、辽宁省玉米的生产概况 147

第二节 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7

一、玉米的一生 147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48

三、玉米的生长发育 148

四、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55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158

一、选用良种 158

二、整地与播种 159

三、合理密植 160

四、科学施肥 162

五、田间管理 163

第四节 玉米栽培新技术介绍 165

一、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65

二、药剂除草免中耕栽培技术 166

第八章 小麦 168

第一节 概述 168

第二节 小麦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69

一、小麦的阶段发育 169

二、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170

第三节 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 179

一、高产麦田应具备的土壤条件 179

二、小麦对养分的要求 180

三、小麦对水分的要求 181

第四节 春小麦栽培技术 182

一、水浇地春小麦栽培技术 182

二、旱地小麦的栽培技术 190

第九章 高粱 192

第一节 概述 192

第二节 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92

一、高粱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92

二、高粱的生长发育 193

三、高粱的生态条件 196

第三节 高粱栽培技术 197

一、播种保苗 197

二、合理密植 199

三、科学施肥 200

第十章 谷子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一、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2

二、谷子的生产概况 202

第二节 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02

一、谷子的生长发育 203

二、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6

第三节 谷子栽培技术 207

一、轮作倒茬 207

二、精细整地 207

三、增施粪肥 207

四、播种 208

五、合理密植 209

六、加强田间管理 209

第十一章 大豆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12

二、生产概况 212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213

一、生长发育 213

二、产量形成 220

三、落花落荚及防止的措施 221

四、需肥、需水规律 222

第三节 栽培技术 223

一、种植制度 223

二、整地施肥 225

三、播种 227

四、合理密植 229

五、田间管理及收获 229

第十二章 花生 235

第一节 概述 235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235

一、花生的类型 235

二、花生的生长发育 236

第三节 栽培技术 243

一、轮作倒茬 243

二、精细整地 243

三、科学施肥 244

四、合理密植 244

五、播种 245

六、田间管理 246

第四节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248

一、播种前准备 248

二、播种 249

三、田间管理及收获 249

第十三章 棉花 252

第一节 概述 252

第二节 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 252

一、棉花的一生 252

二、棉花各部器官的形态特点及生理功能 254

三、棉花的生育特性 257

第二节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60

一、播种与保苗 260

二、合理密植 262

三、科学施肥 263

四、棉田灌溉 265

五、修整株型 266

六、促进早熟 268

七、地膜覆盖 268

查看更多关于作物栽培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