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新编中医诊法图谱

新编中医诊法图谱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9
  • 作 者:费兆馥 顾亦棣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102931
  • 标注页数:164 页
  • PDF页数:177 页
上一篇:养生长寿36忌下一篇:手疗治百病
图书介绍

望诊篇 3

第一章 望诊 3

第一节 总体望诊 3

一、望神 3

图1.1.1.1 得神 3

图1.1.1.2 失神(一) 4

图1.1.1.3 失神(二) 4

图1.1.1.4 失神(三) 4

图1.1.1.5 假神 4

二、望色 5

图1.1.2.1 常色(主色) 5

图1.1.2.2 常色(客色) 5

图1.1.2.3 病色特征(一) 6

图1.1.2.4 病色特征(二) 6

图1.1.2.5 面色淡白 6

图1.1.2.6 面色苍白 6

图1.1.2.7 面色?白 6

图1.1.2.8 面色萎黄 7

图1.1.2.9 黄疸(阳黄) 7

图1.1.2.10 黄疸(阴黄) 7

图1.1.2.11 面赤(一) 7

图1.1.2.12 面赤(二) 8

图1.1.2.13 颧赤 8

图1.1.2.14 面色青紫(一) 8

图1.1.2.15 面色青紫(二) 8

图1.1.2.16 面色苍黄 8

图1.1.2.17 鼻根青筋显露 9

图1.1.2.18 面色黄黑 9

图1.1.2.19 面色黑 9

图1.1.2.20 天庭黧黑 9

图1.1.2.21 眼圈黑 9

三、望形体姿态 10

图1.1.3.1 强壮 10

图1.1.3.2 消瘦 10

图1.1.3.3 肥胖 10

图1.1.3.4 头倾 10

图1.1.3.5 颈项强直、肢体拘急 11

图1.1.3.6 半身不遂 11

图1.1.3.7 下肢痿废 11

图1.1.3.8 喘息不能平卧 11

图1.1.3.9 暴喘不能卧 11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2

一、望头面、头发 12

图1.2.1.1 解颅 12

图1.2.1.2 头形过小 12

图1.2.1.3 面目虚肿 12

图1.2.1.4 头面水肿 12

图1.2.1.5 头面红肿 12

图1.2.1.6 痄腮 13

图1.2.1.7 口眼斜 13

图1.2.1.8 人中沟短促 13

图1.2.1.9 人中沟漫平 13

图1.2.1.10 人中沟内线状隆起 13

图1.2.1.11 双角子宫(造影) 13

图1.2.1.12 头发稀黄 14

图1.2.1.13 头发稀少 14

图1.2.1.14 斑秃 14

图1.2.1.15 头发干枯直立 14

二、望目、耳、鼻、口齿、咽喉 15

图1.2.2.1 自部五脏分属图 15

图1.2.2.2 目赤 15

图1.2.2.3 眼睑淡白 15

图1.2.2.4 目陷 15

图1.2.2.5 突眼 15

图1.2.2.6 针眼 16

图1.2.2.7 瞳孔散大 16

图1.2.2.8 瞳孔缩小 16

图1.2.2.9 戴眼 16

图1.2.2.10 睡眠露睛 17

图1.2.2.11 睑废 17

图1.2.2.12 白内障 17

图1.2.2.13 胬肉攀睛 17

图1.2.2.14 耳轮干瘪焦黑 18

图1.2.2.15 耳道流脓 18

图1.2.2.16 耳穴分布图 18

图1.2.2.17 酒渣鼻 19

图1.2.2.18 鼻痔(鼻息肉) 19

图1.2.2.19 鼻梁塌陷(麻风) 19

图1.2.2.20 口撮(破伤风) 19

图1.2.2.21 口唇淡白 20

图1.2.2.22 口唇青紫 20

图1.2.2.23 口唇紫黑 20

图1.2.2.24 口疳 20

图1.2.2.25 鹅口疮 20

图1.2.2.26 齿根暴露 21

图1.2.2.27 齿龈红肿 21

图1.2.2.28 咽红 21

图1.2.2.29 乳蛾 21

三、望颈项、躯体 22

图1.2.3.1 瘿瘤 22

图1.2.3.2 瘰疬溃烂 22

图1.2.3.3 项强 22

图1.2.3.4 颈软 22

图1.2.3.5 扁平胸 23

图1.2.3.6 桶状胸 23

图1.2.3.7 鸡胸 23

图1.2.3.8 漏斗胸 23

图1.2.3.9 鼓胀 24

图1.2.3.10 脘部膨隆(疳积) 24

图1.2.3.11 舟状腹 24

图1.2.3.12 驼背 24

四、望四肢、爪甲 25

图1.2.4.1 水肿 25

图1.2.4.2 “O”型腿 25

图1.2.4.3 膝肿 25

图1.2.4.4 指关节肿大僵直 25

图1.2.4.5 杵状指 25

图1.2.4.6 痛风结石 26

图1.2.4.7 脱疽 26

图1.2.4.8 朱砂掌 26

图1.2.4.9 指甲青紫 26

图1.2.4.10 指甲黑纹 26

五、望二阴 27

图1.2.5.1 阴挺(子宫脱垂) 27

图1.2.5.2 疝气 27

图1.2.5.3 内痔 27

图1.2.5.4 外阴癌 27

六、望皮肤 28

图1.2.6.1 肌肤甲错 28

图1.2.6.2 水痘 28

图1.2.6.3 阳斑 28

图1.2.6.4 阴斑 28

图1.2.6.5 麻疹 28

图1.2.6.6 风疹 28

图1.2.6.7 瘾疹 29

图1.2.6.8 白瘖 29

图1.2.6.9 痱子 29

图1.2.6.10 热疮 29

图1.2.6.11 湿疹 29

图1.2.6.12 带状疱疹 29

图1.2.6.13 痈 30

图1.2.6.14 红丝疔 30

图1.2.6.15 疔疮走黄 30

图1.2.6.16 疖 30

图1.2.6.17 红缕赤痕 30

图1.2.6.18 褥疮 30

第二章 舌诊 31

第一节 舌的结构和舌诊注意点 31

一、舌的结构 31

图2.1.1.1 舌表面结构 31

图2.1.1.2 舌尖部乳状形态 31

图2.1.1.3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32

二、舌诊注意点 32

图2.1.2.1 舌诊的光线 32

图2.1.2.2 染苔 32

图2.1.2.3 伸舌姿势错误 32

第二节 望舌体 33

一、舌色 33

图2.2.1.1 淡红舌 33

图2.2.1.2 淡舌(一) 33

图2.2.1.3 淡舌(二) 33

图2.2.1.4 红舌(一) 34

图2.2.1.5 红舌(二) 34

图2.2.1.6 舌尖红 34

图2.2.1.7 绛舌 34

图2.2.1.8 淡紫舌 34

图2.2.1.9 瘀点舌 35

图2.2.1.10 瘀斑舌 35

图2.2.1.11 绛紫舌 35

图2.2.1.12 紫暗舌(一) 35

图2.2.1.13 紫暗舌(二) 35

二、舌形与舌质 36

图2.2.2.1 荣舌 36

图2.2.2.2 枯舌 36

图2.2.2.3 老舌 36

图2.2.2.4 嫩舌 36

图2.2.2.5 胖大舌(一) 37

图2.2.2.6 胖大舌(二) 37

图2.2.2.7 瘦薄舌(一) 37

图2.2.2.8 瘦薄舌(二) 37

图2.2.2.9 齿痕舌 37

图2.2.2.10 红点舌(一) 38

图2.2.2.11 红点舌(二) 38

图2.2.2.12 舌尖红点芒刺 38

图2.2.2.13 裂纹舌(一) 38

图2.2.2.14 裂纹舌(二) 38

图2.2.2.15 舌疳 39

图2.2.2.16 重舌 39

图2.2.2.17 舌菌 39

图2.2.2.18 舌衄(一) 39

图2.2.2.19 舌衄(二) 39

三、舌的动态 40

图2.2.3.1 痿软舌 40

图2.2.3.2 强硬舌 40

图2.2.3.3 歪斜舌 40

图2.2.3.4 弄舌 40

图2.2.3.5 短缩舌 40

图2.2.3.6 舌系带过短 40

四、舌下络脉 41

图2.2.4.1 正常舌下络脉 41

图2.2.4.2 舌下络脉异常(一) 41

图2.2.4.3 舌下络脉异常(二) 41

图2.2.4.4 舌下络脉异常(三) 41

第三节 望舌苔 42

一、苔质 42

图2.3.1.1 薄苔 42

图2.3.1.2 厚苔 42

图2.3.1.3 少苔 42

图2.3.1.4 透明苔 42

图2.3.1.5 厚苔退化(一) 43

图2.3.1.6 厚苔退化(二) 43

图2.3.1.7 润苔 43

图2.3.1.8 燥苔(一) 43

图2.3.1.9 燥苔(二) 43

图2.3.1.10 滑苔 43

图2.3.1.11 糙苔 43

图2.3.1.12 腻苔 44

图2.3.1.13 粘腻苔 44

图2.3.1.14 滑腻苔 44

图2.3.1.15 垢腻苔 44

图2.3.1.16 松苔 44

图2.3.1.17 剥台(一) 45

图2.3.1.18 剥苔(二) 45

图2.3.1.19 剥苔(三) 45

图2.3.1.20 剥苔(四) 45

图2.3.1.21 地图舌(一) 45

图2.3.1.22 地图舌(二) 45

图2.3.1.23 镜面舌 46

图2.3.1.24 类剥苔 46

图2.3.1.25 舌糜(一) 46

图2.3.1.26 舌糜(二) 46

图2.3.1.27 无根苔(一) 46

图2.3.1.28 无根苔(二) 46

图2.3.1.29 无根苔(三) 46

二、苔色 47

图2.3.2.1 薄白苔、淡红舌 47

图2.3.2.2 薄白苔、淡舌 47

图2.3.2.3 薄白滑苔、淡紫舌 47

图2.3.2.4 薄白干苔、淡红舌 47

图2.3.2.5 白厚腻苔、淡紫舌 47

图2.3.2.6 白厚粘腻苔、青紫舌 48

图2.3.2.7 白燥苔、红绛舌 48

图2.3.2.8 薄黄苔、淡红舌 48

图2.3.2.9 薄黄苔、红舌 48

图2.3.2.10 薄黄腻苔、红点舌 48

图2.3.2.11 白腻苔化黄、淡红舌 48

图2.3.2.12 白腻苔化黄化燥、舌干红 49

图2.3.2.13 黄粘腻苔 49

图2.3.2.14 黄燥苔、红绛舌 49

图2.3.2.15 黄瓣苔、红绛舌 49

图2.3.2.16 焦黄苔、红舌 49

图2.3.2.17 黄滑苔、淡白舌 49

图2.3.2.18 灰白腻苔、齿痕舌 50

图2.3.2.19 灰白滑苔、淡嫩舌 50

图2.3.2.20 焦黑苔、干红舌 50

图2.3.2.21 黄腻灰黑苔 50

图2.3.2.22 黑腻苔、红绛舌 50

图2.3.2.23 黑燥苔、枯白舌 51

第四节 舌诊应用举例 51

图2.4.1 肝气犯脾 51

图2.4.2 肝阳化风(中风后遗症) 51

图2.4.3 肝肾阴虚 51

图2.4.4 寒凝胞宫(痛经) 52

图2.4.5 心脉痹阻(一) 52

图2.4.6 心脉痹阻(二) 52

图2.4.7 心火上炎 53

图2.4.8 痰火扰心 53

图2.4.9 脾气虚 53

图2.4.10 中气下陷 54

图2.4.11 脾胃湿热 54

图2.4.12 寒湿困脾 54

图2.4.13 脾胃气阴两虚 55

图2.4.14 风寒束肺 55

图2.4.15 风热犯肺 55

图2.4.16 痰湿阻肺 56

图2.4.17 燥热犯肺 56

图2.4.18 肾阳虚 56

图2.4.19 脾肾阳虚 57

图2.4.20 心肾阳衰 57

图2.4.21 肾不纳气(一) 58

图2.4.22 肾不纳气(二) 58

图2.4.23 肠胃实热 58

图2.4.24 血分虚热 58

脉图篇 61

第三章 脉图诊断法 61

第一节 脉图的基本知识 61

一、脉象仪 61

图3.1.1.1 单探头脉象传感器 61

图3.1.1.2 三探头脉象传感器 61

图3.1.1.3 九路脉象传感器 61

二、脉图测绘的方法 62

图3.1.2.1 平卧位取脉图 62

图3.1.2.2 正坐位取脉图 62

图3.1.2.3 体位对脉图影响 63

图3.1.2.4 取脉定位图 64

图3.1.2.5 取脉部位对脉图影响 64

三、脉图及其基本结构 65

图3.1.3.1 寸口关部系列脉图 65

图3.1.3.2 寸口三部同步取脉的意义 66

图3.1.3.3 正常人两手三部最佳脉图 67

图3.1.3.4 人迎、寸口、趺阳脉图 68

图3.1.3.5 寸口、趺阳脉图 68

图3.1.3.6 脉图基本结构图 69

图3.1.3.7 脉图压力定标图 69

图3.1.3.8 时差图(一) 70

图3.1.3.9 时差图(二) 70

图3.1.3.10 脉波传导速度(V)测算 71

图3.1.3.11 微分图 71

图3.1.3.12 三峰波(平脉)脉图的微分图 72

图3.1.3.13 双峰波(滑脉)脉图的微分图 72

图3.1.1.14 宽大主波(弦脉)脉图的微分图 72

四、脉图判读和测算须知 73

图3.1.4.1 系列脉图及最佳脉图 73

图3.1.4.2 呼吸波与脉波图 74

图3.1.4.3 基线波动时脉图参数的测算 74

图3.1.4.4 纸速与脉图参数关系(心电图机) 75

图3.1.4.5 纸速与时标 75

图3.1.4.6 伪差之一(导联线接触不良) 75

图3.1.4.7 伪差之二(记录仪卡纸) 76

图3.1.4.8 伪差之三(肢体抖动) 76

图3.1.4.9 伪差之四(肌肉颤动) 76

图3.1.4.10 伪差之五(交流电干扰) 76

第二节 寸口(关部)脉图及意义(单探头测绘的关部脉) 77

一、平脉 77

图3.2.1.1 平脉脉图及其微分图 77

图3.2.1.2 平脉系列脉图 78

图3.2.1.3 平滑脉脉图 79

图3.2.1.4 平弦脉脉图 80

图3.2.1.5 平虚脉脉图 80

二、浮脉 80

图3.2.2.1 浮脉脉图 81

附:芤脉 81

图3.2.2.2 芤脉脉图 82

三、沉脉 82

图3.2.3.1 沉脉脉图 83

图3.2.3.2 偏沉脉脉图 84

四、迟脉 85

图3.2.4.1 迟脉脉图(一) 85

图3.2.4.2 迟脉脉图(二) 85

图3.2.4.3 迟脉脉图(三) 86

五、数脉 86

图3.2.5.1 数脉脉图 86

附:疾脉 86

图3.2.5.2 疾脉脉图 87

图3.2.5.3 弦紧带数脉脉图 87

六、滑脉 88

图3.2.6.1 滑脉脉图及微分图 88

图3.2.6.2 细滑数脉脉图 88

图3.2.6.3 缓滑脉脉图 89

七、涩脉 89

图3.2.7.1 涩脉脉图及微分图 89

图3.2.7.2 涩脉系列图及微分图 90

八、弦脉 91

图3.2.8.1 弦脉脉图及微分图 91

图3.2.8.2 弦Ⅰ型脉图(兼缓) 91

图3.2.8.3 弦Ⅱ型脉图 92

图3.2.8.4 弦Ⅲ型脉图 92

图3.2.8.5 弦Ⅳ型脉图 93

图3.2.8.6 弦滑脉脉图 93

图3.2.8.7 弦紧脉脉图 94

图3.2.8.8 虚弦脉脉图 94

图3.2.8.9 肾石脉脉图 95

图3.2.8.10 沉弦脉脉图 95

九、濡脉 96

图3.2.9.1 濡脉脉图及其微分图 96

图3.2.9.2 濡脉脉图(一) 96

图3.2.9.3 濡脉脉图(二) 97

十、洪大脉 98

图3.2.10.1 洪大脉脉图 98

图3.2.10.2 洪大数脉脉图 99

十一、弱脉 100

图3.2.11.1 弱脉脉图 100

附:微脉 100

图3.2.11.2 微脉脉图 101

十二、实脉 102

图3.2.12.1 实脉脉图 102

图3.2.12.2 实脉脉图(寸口三部九候) 103

十三、虚脉 104

图3.2.13.1 虚脉脉图(一) 104

图3.2.13.2 虚脉脉图(二) 104

十四、短脉 105

图3.2.14.1 短脉脉图 105

附:动脉 105

图3.2.14.2 动脉脉图 106

十五、结、代、促脉 107

图3.2.15.1 结脉脉图(一) 107

图3.2.15.2 结脉脉图(二) 107

图3.2.15.3 代脉脉图(一) 108

图3.2.15.4 代脉脉图(二) 108

图3.2.15.5 促脉脉图 108

十六、垂危病脉图举例 109

图3.2.16.1 (一)(二)纤小时-跃脉图 109

图3.2.16.2 轻虚无根脉图 111

图3.2.16.3 散乱如杨花脉图 112

图3.2.16.4 虚大无根脉图 113

图3.2.16.5 散乱无根脉图 114

图3.2.16.6 小促似雀啄脉图 114

图3.2.16.7 慢如屋漏脉图 115

第三节 脉图的生理性变化及病脉脉图示例(寸口关部脉图) 115

一、脉图的生理性变化 115

图3.3.1.1 不同年龄的脉图 116

图3.3.1.2 一年四季的脉图(以平脉为例) 118

图3.3.1.3 月相变化与脉图(以平脉为例) 119

图3.3.1.4 昼夜脉图变化(以平脉为例) 120

图3.3.1.5 呼吸与脉图 121

图3.3.1.6 运动与脉图(一) 122

图3.3.1.7 运动与脉图(二) 123

图3.3.1.8 运动与脉图(三) 124

图3.3.1.9 寒冷刺激前后的脉图变化(一) 125

图3.3.1.10 寒冷刺激前后的脉图变化(二) 125

图3.3.1.11 饮酒过程中脉图变化 126

图3.3.1.12 异丙基肾上腺素滴注中脉图变化(一) 127

图3.3.1.13 异丙基肾上腺素滴注中脉图变化(二) 128

图3.3.1.14 异丙基肾上腺素滴注中脉图变化(三) 129

图3.3.1.15 气功治疗与脉图 130

二、疾病脉图示例 131

图3.3.2.1 心肌炎室性早搏病人脉图及心电图 131

图3.3.2.2 心悸病人脉图及心电图 131

图3.3.2.3 心肌炎后遗症病人心电、脉图、胸阻抗微分图、心音图 132

图3.3.2.4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脉图 133

图3.3.2.5 冠心病者脉图 134

图3.3.2.6 风湿性心脏病者脉图 134

图3.3.2.7 青年高血压病人脉图 134

图3.3.2.8 高血压病人脉图(一) 135

图3.3.2.9 高血压病人脉图(二) 135

图3.3.2.10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寸口、趺阳脉图 136

图3.3.2.11 主动脉瓣狭窄病者脉图 137

图3.3.2.12 肺动脉瓣狭窄病者脉图 137

图3.3.2.13 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脉图(一) 138

图3.3.2.1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脉图(二) 138

图3.3.2.15 哮喘病人脉图 139

图3.3.2.16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脉图 139

图3.3.2.17 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脉图 140

图3.3.2.18 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脉图 140

图3.3.2.19 外感发热及热退后病人脉图 141

图3.3.2.20 外感病人脉图(一) 141

图3.3.2.21 外感病人脉图(二) 142

图3.3.2.22 外感病人脉图(三) 142

图3.3.2.23 急性甲型肝炎病人脉图(一) 143

图3.3.2.24 急性甲型肝炎病人脉图(二) 143

图3.3.2.25 急性甲型肝炎病人脉图(三) 144

图3.3.2.26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脉图(一) 145

图3.3.2.27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脉图(二) 145

图3.3.2.28 胃癌晚期食道转移出血病人脉图 146

图3.3.2.29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脉图 146

第四节 寸口三部九候脉图及意义(三探头脉象仪测绘) 147

一、三部九候平脉图 147

图3.4.1.1 寸口脉与内脏功能相应示意图 147

图3.4.1.2 健康青年寸口三部脉脉幅、脉位比较图 147

图3.4.1.3 寸口三部系列脉图 148

图3.4.1.4 寸口三部滑脉图(同步同等压力测录) 149

图3.4.1.5 寸口三部濡缓脉图(同步同等压力测录) 149

图3.4.1.6 寸口三部平弦脉图(同步同等加压测录) 150

图3.4.1.7 寸口三部细脉图(同步同等加压测录) 151

图3.4.1.8 寸口三部弦脉图(同步同等加压测录) 152

二、寸口三部病脉图示例 153

图3.4.2.1 疼痛者脉图 153

图3.4.2.2 脾虚者脉图 154

图3.4.2.3 胃溃疡病者脉图 155

图3.4.2.4 高血压病者脉图 156

图3.4.2.5 高血压心脏病者脉图 157

图3.4.2.6 冠心病者脉图(一) 158

图3.4.2.7 冠心病者脉图(二) 159

图3.4.2.8 肺原性心脏病者脉图 160

图3.4.2.9 桥本氏病者脉图 161

图3.4.2.10 肝癌病者脉图 162

图3.4.2.11 肝硬化病者脉图 163

图3.4.2.12 肺结核咯血病者脉图 164

查看更多关于新编中医诊法图谱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