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生理学

生理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杨汝菖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4048·5045
  • 标注页数:234 页
  • PDF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命和内环境稳态 1

一、机体的自我更新 1

二、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1

第二节 刺激和反应 3

一、刺激 3

二、反应 3

三、兴奋和抑制 3

四、兴奋性和刺激阈 4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4

一、神经调节 4

二、体液调节 6

三、自身调节 6

四、自身调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互关系 6

五、反馈与机体功能调节 7

简要的总结 8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0

一、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转运 11

(一)被动转运——扩散 11

(二)主动转运——离子泵 12

二、团块物质的转运 13

(一)出胞作用 13

(二)入胞作用 13

第二节 细胞的受体功能 14

第三节 生物电基础 15

一、关于生物电的基本概念 15

(一)跨膜电位 15

(二)跨膜电位的形成条件 16

二、静息电位 16

三、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16

(一)局部电位 17

(二)动作电位 17

第四节 肌肉收缩 18

一、肌肉的收缩及其机制 18

(一)肌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收缩偶联 19

(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 19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其意义 20

(一)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20

(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21

简要的总结 21

第三章 血液 23

第一节 概述 23

一、血量和血液的一般理化特性 23

二、血液的组成 23

三、血液的基本功能 24

第二节 血浆 24

一、血浆与其他体液的关系 24

二、血浆渗透压 25

(一)渗透压的基本概念 25

(二)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数值 25

(三)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6

(四)血浆渗透压的意义 26

三、血浆酸碱度 27

第三节 血细胞 27

一、红细胞 27

(一)红细胞的生理参数 27

(二)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28

二、白细胞 29

(一)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29

(二)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29

三、血小板 29

(一)粘附和聚集 29

(二)释放 30

(三)收缩 30

第四节 止血和血液凝固 30

一、血液凝固现象 30

二、血液凝固因子 30

三、血液凝固过程 31

(一)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31

(二)内源性凝血 31

(三)外源性凝血 32

四、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32

(一)抗凝系统 32

(二)纤溶系统 33

(三)体外抗凝措施 33

第五节 输血和血型 33

一、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及其免疫反应 33

二、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原则和血型种类 34

三、ABO血型系统的输血原则 34

四、Rh血型系统 35

简要的总结 36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7

第一节 心脏 37

一、心肌电生理特性和心脏收缩 37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37

(二)心脏兴奋的产生和传播 38

(三)心肌兴奋和心脏收缩 40

(四)各种离子对心脏兴奋和收缩的影响 42

二、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功能 42

(一)心动周期的基本概念 42

(二)心脏泵血过程 44

(三)心输出量 45

(四)心动周期变化的体征 47

第二节 血管 48

一、血流量及其与血流动力和血流阻力的关系 49

二、动脉血压 49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 49

(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50

(三)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动脉脉搏 52

(四)平均动脉血压和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 52

三、静脉血压和血流 54

(一)静脉血压 54

(二)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 55

四、微循环和淋巴生成 56

(一)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其意义 56

(二)微循环与组织血液灌流量 56

(三)微循环和物质交换 57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 58

一、神经调节 59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59

(二)心血管中枢 60

(三)心血管反射 61

二、体液调节 61

(一)全身性体液因素 61

(二)局部体液因素 62

第四节 心、肺和脑的血流特点 62

一、冠脉循环 62

二、肺循环 63

三、脑循环 63

简要的总结 63

第五章 呼吸 66

第一节 肺的通气功能 66

一、肺通气过程 66

(一)通气的动力 66

(二)通气的阻力 68

(三)呼吸功 69

二、肺容量和通气量 69

(一)肺容量 69

(二)通气量 70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71

一、决定气体交换的因素 71

(一)气体分压差 71

(二)呼吸膜 71

(三)肺通气血流比值 71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72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73

(一)氧的运输 73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74

(三)氧和二氧化碳运输之间的相互作用 74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74

一、呼吸中枢 75

(一)延髓 75

(二)脑桥 75

(三)大脑皮层 75

二、呼吸反射 75

(一)化学感受器反射 75

(二)牵张感受器反射 76

(三)防御反射 76

简要的总结 76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78

第一节 消化 78

一、机械消化 78

(一)咀嚼和吞咽 78

(二)胃肠道运动 79

二、化学消化 81

(一)唾液的组成和作用 81

(二)胃液的组成和作用 81

(三)小肠内消化液的组成和作用 82

第二节 吸收 84

一、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84

二、吸收的基本机制和部位 84

三、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84

第三节 粪便的形成和排便 86

一、粪便的形成 86

二、排便反射 86

第四节 消化功能的调节 87

一、神经调节 87

(一)消化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87

(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调节 88

二、体液调节 89

简要的总结 89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91

第一节 能量代谢 91

一、能量消耗与产热量 91

(一)机体能量转化和利用的特点 91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91

二、影响能量代谢率的因素 93

三、基础代谢率(BMR) 95

第二节 体温 96

一、体温正常值 96

二、产热与散热 97

三、体温的中枢调节 99

简要的总结 100

第八章 排泄 102

第一节 尿及其生成过程 102

一、尿量和尿的理化性质 102

二、尿生成过程 102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02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105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和分泌功能 107

第二节 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109

一、各段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的特点 109

二、决定水的可控性重吸收的基本因素 109

三、肾髓质间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110

四、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及其与终尿量的关系 111

第三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12

一、影响原尿生成的因素 113

(一)影响有效滤过压的因素 113

(二)滤过膜的改变 113

二、影响和调节终尿生成的因素 113

(一)渗透压感受器反射 113

(二)容量感受器反射 114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114

第四节 尿液的贮存和排放 115

一、膀胱的容受性舒张 116

二、排尿反射 116

简要的总结 117

第九章 神经系统 118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118

一、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118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118

(一)突触的结构和分类 119

(二)突触传递过程 119

(三)神经递质 120

第二节 反射中枢 122

一、兴奋在中枢扩布的特征 123

(一)突触与中枢信息的传递 123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与中枢的整合功能 123

二、中枢抑制 124

(一)突触后抑制 125

(二)突触前抑制 12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27

一、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127

(一)适宜刺激 127

(二)换能作用 127

(三)适应现象 127

二、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传入系统 127

(一)特异性传入系统 127

(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 128

三、丘脑和大脑皮层的感觉功能 128

(一)丘脑的感觉功能 128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功能 129

四、内脏痛与牵涉痛 129

(一)内脏痛的特征 129

(二)牵涉痛的产生原理和意义 130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30

一、运动单位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30

(一)运动单位 130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31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32

(一)牵张反射及其类型 132

(二)牵张反射的意义 133

三、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133

(一)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及其作用 133

(二)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及其作用 134

(三)去大脑僵直 134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34

(一)维持身体平衡 135

(二)调节肌紧张 135

(三)协调随意运动 135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35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135

(二)锥体系统及其作用 135

(三)锥体外系及其作用 136

(四)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对肌肉活动的影响 136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137

一、植物性神经的主要功能和生理意义 138

(一)植物性神经的主要功能 138

(二)植物性神经的生理意义 138

二、植物性神经的递质及其受体 138

(一)递质 138

(二)受体 139

三、植物性神经中枢 140

(一)脊髓 140

(二)脑干 141

(三)下丘脑 141

(四)大脑皮层 141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141

一、条件反射 141

(一)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 141

(二)条件反射的泛化和分化 142

(三)人类条件反射活功的特点 142

(四)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和意义 143

二、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和优势半球概念 143

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143

四、觉醒与睡眠 144

(一)慢波睡眠(同步化睡眠) 144

(二)快波睡眠(去同步化睡眠) 145

简要的总结 145

第十章 感觉器官 147

第一节 视觉器官 147

一、折光系统的功能 147

(一)折光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147

(二)眼的调节功能 148

(三)眼的折光异常 149

二、感光系统的功能 151

(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 151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151

(三)视敏锐度和视野 152

第二节 位听器官 153

一、听觉功能 154

(一)声波的传导 154

(二)耳蜗的换能作用 155

(三)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155

二、平衡功能 156

(一)前庭的结构与功能 157

(二)半规管的结构与功能 157

简要的总结 157

第十一章 内分泌 159

第一节 概述 159

一、内分泌系统 159

二、激素的化学分类 159

三、激素作用原理 159

(一)含氮类激素作用的原理 159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的原理 159

第二节 垂体 160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160

(一)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 160

(二)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联系 161

二、腺垂体 161

(一)生长激素 161

(二)催乳素 162

(三)促黑素细胞激素 162

(四)促激素 163

三、神经垂体 163

(一)神经垂体的作用 164

(二)神经垂体激素释放的调节 164

第三节 甲状腺 164

一、甲状腺激素 164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贮存 164

(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运输 165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65

(一)促进新陈代谢 165

(二)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 165

(三)其它作用 165

三、甲状腺分泌的调节 166

(一)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作用 166

(二)反馈作用 166

第四节 肾上腺 166

一、肾上腺皮质 166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与化学结构 166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67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的调节 169

二、肾上腺髓质 170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灭活 170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170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170

第五节 胰岛 171

一、胰岛素 171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71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72

二、胰高血糖素 172

(一)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172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172

第六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172

一、甲状旁腺 172

(一)甲状旁腺素的作用 172

(二)甲状旁腺素分泌的调节 173

二、甲状腺C细胞 173

(一)降钙素的作用 173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173

简要的总结 173

第十二章 生殖 175

第一节 男性生殖 175

一、睾丸的功能 175

(一)睾丸的生精功能 175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76

二、睾丸活动的调节 176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 176

(二)睾丸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176

三、精子的成熟与贮存 177

四、勃起与射精 177

五、精液 178

第二节 女性生殖 178

一、卵巢的功能 178

(一)卵巢的生卵功能 178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79

二、卵巢活动的调节 180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卵巢活动的调节 180

(二)卵巢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作用 180

三、月经周期 180

(一)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 180

(二)月经周期的形成 181

第三节 妊娠 182

一、受精 182

(一)精子与卵子的运行 182

(二)精子获能 182

(三)受精过程 182

(四)精子与卵子结合 183

二、着床 183

三、妊娠的维持及激素的调节 183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84

(二)人绒毛膜生长素 184

(三)类固醇激素 184

四、分娩 184

五、乳腺功能的调节 185

简要的总结 185

生理学实验指导 187

生理学教学大纲 227

查看更多关于生理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