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共党史纲要

中共党史纲要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郭维仪等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26006464
  • 标注页数:390 页
  • PDF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

导言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第一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背景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3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条件 6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6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8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2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

第二讲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17

一、国共合作的依据 17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联盟,是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 17

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 19

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的共同要求 20

国共合作的酝酿 22

二、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建立 22

国共合作方针的制定 23

国共合作的建立 24

三、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26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26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28

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30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33

第三讲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 33

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33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35

统一战线中围绕农民问题而开展的斗争 37

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和大革命的失败 40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 40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2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4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46

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46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47

第四讲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49

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 49

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 49

“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的确定 50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它各地武装起义 51

二、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54

党内“左”倾盲动主义的出现和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54

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55

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被纠正 59

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61

三、毛泽东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62

中共中央“九月来信”和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62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65

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69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及其主要错误 69

第五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69

抗日高潮的兴起及有利革命形势的丧失 71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 72

二、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战役 74

遵义会议,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 74

四渡赤水战役,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76

三、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和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78

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依据 83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83

第六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83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民主运动掀起高潮 84

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和中共《八一宣言》的发表 85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86

三、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进行的斗争 89

争取西北军、东北军共同抗日 89

加强对国民党的上层统战工作,实行“逼蒋抗日” 9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92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93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93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新阶段任务的确定 94

国共谈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5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96

第七讲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抗日战场 98

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及其阶段实质 98

统一战线中的两条不同抗战路线 98

两条抗战路线分歧的实质 99

两条抗战路线分歧的阶段根源 99

全面抗战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 100

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解放区战场的胜利发展 100

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的制定 102

解放区战场人民抗日的胜利发展 105

三、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的严重失败 109

国民党在片面抗战路线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错误政策 109

国民党战场的严重失败 110

第八讲 党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113

一、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反对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113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13

反对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 115

反对国民党的投降反共逆流 118

二、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 118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121

人民武装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23

三、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25

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25

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 12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及其各项纲领 127

解放区的严重困难局面 129

第九讲 战胜严重困难 巩固抗战阵地 129

一、解放区严重的困难局面及党克服困难的各项政策 129

党克服困难、坚持抗战的政策和措施 130

二、延安整风运动 132

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 132

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过程 134

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 138

三、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139

抗战反攻前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 142

第十讲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42

一、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及制止国民党制造反共磨擦的斗争 142

制止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的斗争 143

二、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144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 144

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146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148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49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49

“七大”的主要内容 150

“七大”的历史意义 154

四、解放区的全面反攻,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54

解放区军民全面反攻的胜利 154

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 156

第十一讲 争取和平民主 准备自卫战争 158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党的方针 158

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158

党的方针和策略 160

反对蒋介石篡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 162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64

重庆谈判 164

政治协商会议 168

三、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 170

加强各战略区党的领导 170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71

解放区的练兵、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 172

全面内战爆发及当时的形势 174

第十二讲 胜利发展的人民解放战争 174

一、全面内战爆发及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174

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75

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177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179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被粉碎 179

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被粉碎 180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展开 182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85

三、解放区的土改和整党整军,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185

解放区农村的整党和解放军的新式整军 186

党的十二月会议和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187

第十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伟大胜利 190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190

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 190

辽沈战役 191

淮海战役 192

平津战役 193

二、粉碎国民党的和谈阴谋 194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新的“和平攻势” 194

党为粉碎美蒋和谈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而斗争 196

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8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198

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 200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1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20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历史经验 204

第十四讲 党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20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06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206

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206

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207

二、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政策和策略 209

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209

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10

三、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 21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 212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14

镇压反革命运动 215

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和“三反”、“五反”运动 216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旧有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 218

四、党的整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219

整顿党的作风和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219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 220

第十五讲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23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22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223

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226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高岗、饶漱石反党阴谋的被揭露 228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 228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高岗、饶漱石反党篡权阴谋的被揭露 230

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32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2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5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6

第十六讲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 240

一、党的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40

八大前毛泽东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探索 240

八大的召开及其历史功绩 24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提出 247

党的整风运动的开展 251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51

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252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255

第十七讲 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258

一、“大跃进”的发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258

“大跃进”的酝酿 258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259

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60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和农村人民公社的出现 260

北戴河会议和“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262

三、党开始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 264

四、庐山会议的召开,纠正“左”倾错误的中断 268

第十八讲 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战胜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而斗争 276

一、调整国民经济方针的制定和执行 276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八字方针”的制定 276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 278

二、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280

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280

二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和五月中央工作会议。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282

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几项重大措施 285

三、八届十中全会。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的发展 286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286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87

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的发展 288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290

第十九讲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全国大动乱 294

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94

“文化大革命”的准备 294

党的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95

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299

二、上海“一月风暴”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300

上海“一月风暴” 300

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302

林彪、江青等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304

三、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06

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的错误决议 306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07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309

第二十讲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309

一、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309

“九·一三”事件,林彪自取灭亡 311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方面工作的转机 314

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315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江、张、王、姚结成“四人帮” 315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林彪反革命集团篡权阴谋破产 316

四届人大召开,“四人帮”阴谋组阁受挫 316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四人帮”加紧篡权活动 318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320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22

第二十一讲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及其经验教训 325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325

“文化大革命”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逐步发展的结果 325

“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左”倾空想的产物 330

集权体制的形成和个人崇拜的发展是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35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39

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形势,必须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339

二、“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339

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340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40

第二十二讲 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342

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形势和任务。党在纠正“左”倾错误中遇到严重阻碍 342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342

党在纠正“左”倾错误中遇到严重障碍 345

二、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经济工作的新失误 347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347

经济建设上的新失误 350

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52

第二十三讲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356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356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概况 356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 357

二、重申四项基本原则。落实各项政策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确定 362

党重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开展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 362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363

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 364

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开始。经济上进一步调整和政治上安定的方针 366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366

经济上进一步调整和政治上进一步安定的方针。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368

四、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完成 369

第二十四讲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373

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 373

十二大召开前的国内形势 373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74

经济改革的巨大步伐 377

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377

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78

对外开放的新进展 380

三、整党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新成就 381

党的全面整顿 381

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 382

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和外交工作的新成就 384

四、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386

编后记 390

查看更多关于中共党史纲要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