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术研究

中医学术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尹韶邦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202·114
  • 标注页数:287 页
  • PDF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言 1

一、要重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1

二、中西医学应相互渗透,相互吸收 2

三、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 3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5

第一节 阳阴五行学说的形成 5

第二节 阴阳学说 7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法则 8

(一)阴阳对立斗争的普遍性 8

(二)阴阳对立斗争的特殊性 9

(三)阴阳对立斗争的形式 9

(四)阴阳的消长转化 9

(五)阴阳的互相依存 10

二、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10

(一)解释人体组织结构 10

(二)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11

(三)解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原理 11

(四)阴阳学说用于诊断 13

(五)阴阳学说用于治疗 13

第三节 五行学说 15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15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16

(一)五行的相互资生 16

(二)五行的相互制约 17

(三)五行的相互乘制 17

(四)五行的相互欺侮 18

三、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18

(一)五行学说在生理学中的应用 18

(二)五行学说解释疾病的传变关系 19

(三)五行学说用于诊断 20

(四)五行学说用于治疗 21

第三章 人体内功能单位的生理 23

第一节 脏腑功能单位的生理 23

一、五脏 24

(一)心 24

附:心包 26

(二)肝 26

(三)脾 29

(四)肺 38

(五)肾 40

二、六腑 46

(一)胆 46

(二)胃 47

(三)小肠 48

(四)大肠 48

(五)膀胱 48

(六)三焦 49

三、奇恒之府 51

(一)脑 51

(二)女子胞 52

第二节 气血精神津液的生理 53

一、气 53

(一)元气 53

(二)营气 54

(三)卫气 54

(四)宗气 54

二、血 55

三、精 55

四、神 56

五、津液 57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 59

一、经络的含义 60

二、络络系统的生理功能 60

三、经络的分类和命名 61

四、经络学说与临床意义 61

第四章 病因和疾病发生的原理 63

第一节 病因 63

一、对中医病因学的认识 64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67

(一)外界致病因素 68

(二)机体内部因素 68

(三)饮食、劳倦 72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理 74

第五章 辩证论治 7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77

一、八纲的病理解剖学研究 78

(一)寒证 78

(二)热证 78

(三)虚证 79

(四)实证 79

(五)表征 79

(六)里征 79

(七)阴证和阳证 79

二、八纲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79

(一)寒证与热证 79

(二)虚证与实证 82

(三)表征与里征 88

(四)阴证与阳证 91

三、八纲的临床表现 92

(一)寒证与热证 92

(二)虚证与实证 94

(三)表征与里证 97

(四)阴证与阳证 99

第二节 十三证属证治 100

一、风证 101

(一)外风 102

(二)内风 104

二、寒证 107

三、暑证 111

四、湿证(水肿) 113

五、燥证 120

六、火证 123

七、瘀血证 127

八、亡阴、亡阳 136

九、厥证 142

十、闭证与脱证 150

十一、郁证 155

第三节 气血津液证治 157

一、气病证治 157

(一)气虚与气实 158

(二)气逆 158

(三)气陷 159

(四)气滞 159

二、血病证治 160

(一)血虚 161

(二)血热 161

(三)出血 161

(四)瘀血 163

三、津液病证治 163

第四节 脏腑辨证与治疗 163

一、心病证治 164

二、肝病证治 169

三、脾病证治 173

四、肺病证治 176

五、肾病证治 180

六、胆病证治 185

七、胃病证治 187

八、小肠病证治 189

九、大肠病证治 190

十、膀胱病证治 192

第五节 六经病证治 194

一、太阳病证治 195

(一)太阳经证 196

(二)太阳腑证 197

二、阳明病证治 198

(一)阳明经证 198

(二)阳明腑证 199

三、少阳病证治 199

四、太阴病证治 201

(一)太阴虚寒证 201

(二)太阴兼太阳证 201

五、少阴病证治 201

(一)寒化证 202

(二)热化证 202

(三)少阴兼太阳证 203

六、厥阴病证治 203

(一)寒证 204

(二)寒热错杂证 204

(三)气郁证 204

第六节 卫气营血证治 204

一、卫分证治 205

二、气分证治 206

三、营分证治 206

四、血分证治 207

第七节 三焦证治 208

一、上焦湿热 208

二、中焦湿热 209

三、下焦湿热 209

附方 210

主要参考书刊 284

后记 287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学术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