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  第1册  基础部分

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 第1册 基础部分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工业技术

图书介绍

4 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及其组合 1

1 环境参数分类与严酷等级 3

第1章 概述 3

第10篇 可靠性基础 3

1 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化简况 3

2 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级 3

2.1 国家标准 3

3 仪表防护方式 3

第2章 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 3

1 可靠性基本概述 3

第12篇 仪表用材料 3

1.1 环境参数 3

1.2 环境参数分类 3

第1章 特种铸造 3

1 金属型铸造 3

1 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3

1.1 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3

第14篇 仪表造型设计基础 3

2 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内容 3

第1章 概论 3

第3篇 标准与标准化 3

第1章 集成电路元件 3

第13篇 仪表常用元件和传动机构 3

第16篇 仪表主要加工工艺 3

1.3 流体的密度与比容 3

1.2 流体的重度和比重 3

1.1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 3

1 流体的一般性质 3

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 3

第6篇 流体力学、传热学及气动自动学基础 3

第1篇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 3

第11篇 仪表防护 3

第1章 概论 3

1 仪表防护的意义 3

2 仪表防护研究内容 3

1 物理量符号 3

第1章 概述 3

第2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条目 3

1 仪表名称 3

第1章 弹性合金 3

1 概述 3

1.1 弹性合金的分类 3

1.2 弹性合金的特性 3

1 加工精度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3

第1章 仪表零件的加工精度 3

第15篇 仪表结构的工艺基础 3

1.2 实验测试的线路与工具 3

1.1 实验测试方法的分类 3

第2篇 常用数据和资料 3

第1章 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和单位换算 3

第1章 概述 3

第1章 概论 3

2 仪表产品的构成要素 3

3 仪表造型的特征 3

4 仪表造型的设计原则 3

1.2 系统工程的定义 3

1.1 系统的基本特性 3

1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3

1 工业美术 3

第9篇 系统工程的方法 3

第8篇 自动控制系统 3

第1章 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定 3

1 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试法 3

1.1 金属型铸造特点 3

1.2 金属型铸造的应用范围 3

2.1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 4

2 熔模铸造 4

第5篇 数字信号处理 4

1.3 金属型铸件设计 4

3.1 完整的标准 4

1 人机工程学概念 4

第1章 绪论 4

1 工业过程检测的基本知识 4

1.1 工业过程检测的特点 4

1.2 检测仪表的品质 4

1.3 检测方法的分类 4

1.4 检测仪表的分类 4

1.1 定义 4

2.2 部标准(专业标准) 4

第2章 仪表造型与功能 4

5 仪表造型设计的工作方法 4

4 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国际标准 4

3.4 指导性技术文件 4

3.3 单项标准 4

3.2 技术条件 4

3 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分类 4

2.3 企业标准 4

第4篇 检测基础 4

1 基本知识 4

第7篇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4

第1章 概论 4

1.4 流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 4

1.3 环境参数严酷等级 4

2 产品的环境条件 4

2.1 仪表温度、温度和大气压力条件 4

2.2 仪表动力条件 4

2.3 仪器仪表、电工产品运输、贮存条件 4

2.4 电工产品使用环境条件 4

第2章 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系统 4

2 量、值、信号 4

1.1 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

4 系统工程的方法及理论基础 4

3 性能 4

3 系统工程的今后发展 4

2 系统工程的结构 4

2.1 信号 4

2 信号与系统 4

1 数字信号处理与工业自动化仪表 4

第1章 绪论 4

2 测量误差理论 5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5

2.1 误差的概念 5

2.2 误差理论与概率分布 5

4.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5

2.1 获取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的步骤 5

2 时间域测试法 5

1.3 人机系统的机能 5

1.2 研究范围 5

1.3 测试的准备工作 5

1.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5

第2章 可靠性原理 5

1 常用概率分布 5

1.5 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 5

2.2 熔模铸造特点 5

2.3 熔模铸件设计 5

4 控制、系统 5

2.2 系统 5

第3章 工业自动化仪表常用术语 6

1 仪表名称 6

6 工作条件 6

1.4 人机系统的类型 6

5 元件、部件 6

2.2 从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对象传递函数的图解法 6

2 国际单位制和我国计量制 6

1.5 数字基础 6

4.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

3.2 压铸件设计 6

3.1 压力铸造的特点和应用 6

3 压力铸造 6

3 信号分析、变换和处理 6

2 衡量可靠性的特征量 6

1.4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6

2 静态特性和线性化 6

2.1 国际制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同我国计量制) 6

1.1 图论和一些术语和概念 6

1 图与网络理论 6

第2章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6

2.2 国际制导出单位(同我国计量制) 6

3.1 微分方程 7

3.2 传递函数 7

1.2 树 7

1.5 人机系统中的光环境 7

1.3 弹性合金的应用技术 7

2.3 从对象阶跃反应曲线计算其传递函数的面积法 7

3.3 压铸新工艺 7

4.2 真空吸铸 8

3.2 偶然失效期(使用寿命期) 8

3.1 早期失效期 8

2 高弹性合金 8

3.3 频率特性 8

2.1 高弹性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 8

2.2 高弹性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8

3 产品的环境试验 8

4 其它特种铸造方法 8

4.1 陶瓷型铸造 8

3 表征产品寿命特征的浴盆曲线 8

3.3 晚期失效期 8

4.3 国际标准与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的关系 8

2 量、值、信号 8

4 数字信号处理简介 8

4.1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概况 8

第2章 压力加工 9

3.4 改善可靠性及优化可靠性 9

1.1 自由铸 9

2 人的视觉特征与仪表指示器 9

1.6 设计评价分析--链式分析法 9

2.2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9

4.4 离心铸造 9

2.1 人的视觉特性 9

1 概述 9

2 术语 9

1 锻造 9

4.3 壳型铸造 9

2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9

2.1 尺寸链的一般概念 9

1.2 模型锻造 9

4.1 概述 9

2.4 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转化为阶跃反应曲线的方法 9

2.5 从矩形脉冲反应曲线直接计算微分方程系数的面积法 9

1.6 流体的粘滞性和粘度系数 9

第2章 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 9

1.3 网络最大流 9

4 可靠性预计 9

2.3 国际制词冠 9

2.3 误差传递和分配 9

2.4 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 9

4.1 概述 10

2.5 暂时与国际制并用的单位和市制单位 10

3 符号 10

4 工作条件 10

4.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输入信号的获得 10

4.3 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10

4.2 元部件可靠性预计 10

1 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频谱 11

1.1 傅立叶级数 11

第2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 11

2 对策论(或称博奕论) 11

2.1 对策论的三个根本要素 11

2.2 有限零和两个对策 11

3 性能 11

2.8 国际单位制使用方法摘要 11

1.7 流体的导电性与导磁性 11

2.4 钴镍铬钼基高弹性合金 11

2.3 铁镍铬钛基沉淀硬化高弹性合金 11

2.4 误差合成 11

3 检测系统组成环节的一般特性 11

3.1 检测系统的组成及环节 11

2.7 建议一般不使用的其他单位 11

2.6 具有专门名称的厘米·克·秒(CGS)制单位 11

2.6 从脉冲反应曲线计算传递函数的方法 11

2.2 仪表指示器 12

3.1 力学单位 12

2 冷冲压 12

2.1 分离工序 12

3 物理量单位 12

5 可靠性分配 12

5.1 目的、要求 12

3.2 变换特性 12

1.2 MOS数字集成电路元件 12

4.2 大气条件 13

2.3 对策的混合策略的值和解 13

2 傅立叶变换 13

2 流体的静力学 13

5.2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13

4 温度 13

4.1 各种空气温度的含义和应用说明 13

4.2 低温 13

4.3 高温 13

4.4 温差和温变 13

5.3 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13

3.1 实验测取频率特性的步骤 13

3 频率域测试法 13

3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 13

2.1 基本概念 13

2.1 非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13

1.2 傅立叶频谱 13

2.2 静止流体的平衡方程式 13

2.5 镍基高弹性合金 14

5.4 其它重要考虑 14

3 高温弹性合金 14

3.3 输入、输出特性 14

2.3 潜体与浮体的平衡 14

3.1 铁基高温弹性合金 14

2.6 铜基高弹性合金 14

3 排队论 14

3.2 热学单位 14

3.2 数据处理中的谐波分析法 14

5 湿度 14

4.3 动力 14

4.4 机械影响 14

2.2 冲激函数 14

2.2 变形工序 14

3.1 输入过程 14

5.1 作用机理的影响 15

5.2 严酷等级 15

6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15

6.1 失效模式效应致命分析(FMECA) 15

5.3 试验方法 15

3.3 服务机构 15

3.2 排队规则 15

2.4 流体的表面张力与毛细管原理 15

第2章 电磁法检测 15

1 电阻法检测 15

3.3 由频率特性求传递函数 15

4 随机信号测试法 15

4.5 电磁干扰和电源畸变 15

3.3 电学和磁学单位 15

3 傅立叶变换对的基本性质 16

3.4 声学单位 16

4.6 其它特殊工作条件 16

4.7 运输、贮存和包装 16

5 信号 16

3.4 脉冲过渡函数(脉冲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 16

2.3 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16

3.5 随机服务系统的几个主要的数量指标 16

4 卷积与相关 16

3.4 关于随机服务系统分类的记号 16

3.6 排队论应用实例(求机器看管问题处于等待状况的概率 16

5.4 电镀、油漆层和热固性塑料耐湿热外观质量标准 16

4.2 用相关函数确定对象动态特性 16

4.1 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 16

3.1 基本概念 16

3 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 16

4.1 线性规划 17

6.1 作用机理和影响 17

2.3 其它变形工序 17

6.2 失效树分析法(FTA) 17

第3章 可靠性试验 17

1 试验目的和种类 17

4 数学规划 17

6.2 严酷等级 17

3.5 光学和辐射单位 17

6 淋雨 17

3.5 阶跃过渡函数(阶跃响应函数) 17

4.3 用伪随机信号测取对象的动态特性 17

4 控制、系统 17

6 尺寸模数系统和表壳、机箱、机柜、仪表盘等结构装置 17

2.1 概述 18

6.3 试验方法 18

7 大气压力 18

7.1 作用机理和影响 18

1.3 电阻法检测的特点 18

1.2 利用电阻率p随温度变化的热电阻 18

1.1 利用导体电阻 18

7.2 严酷等级 18

7.3 试验方法 18

7 安全 18

4.2 方框图 18

4.1 典型动态环节 18

2.2 增长试验计划 18

3.6 任意输入作用下的过渡函数 18

2 可靠性增长 18

3.1 人体基本尺度 18

3.2 稳定流的连续方程(质量方程) 18

3 人体基本尺度与仪表控制器 18

4.2 变形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 19

第3章 产品标准 19

5 功率谱密度 19

3.2 镍基高温弹性合金 19

8 国际单位制(SI) 19

1 概述 19

3.3 钻基高温弹性合金 19

4 耐腐蚀弹性合金 19

4.1 时效强化耐腐蚀弹性合金 19

4.2 非线性规划 19

8 太阳辐射 19

第2章 仪表零件的表面质量 19

8.1 作用机理和影响 19

8.2 严酷等级 19

8.3 试验方法 19

2.2 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 19

2 电容法检测 19

3.7 物理化学单位 19

1.3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19

3.3 稳定流的柏努利方程(能量方程) 19

3 可靠性考核 19

1 表面质量的概念 19

1.1 系列型谱 19

1.4 电阻法测的常用测量电路 19

3.6 放射性单位 19

2.1 改变极板间相互覆盖面积S 19

2.3 改变极板之间的距离? 19

2.4 电容法检测的特点 19

5.1 恒弹性合金的应用及性能要求 19

5 恒弹性合金 19

4.4 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伪随机信号的测试数据 19

1.3 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20

1.4 技术条件 20

4.1 随机抽样和两类错误 20

4 抽样检验 20

3.4 稳定流的动量方程 20

2 通用性能评定方法标准 20

5 部件 20

2 表面质量对仪表工作性能的影响 20

1.2 参数系列 20

9 灰尘与砂尘 20

9.2 严酷等级 20

9.3 试验方法 20

10 盐雾 20

9.1 作用机理和影响 20

3.2 仪表控制器 20

3.8 物理量常数 20

4 单位换算 21

10.1 作用机理和影响 21

4.3 失效率定级和MTBF验证 21

4.2 单式抽样 21

3.5 雷诺准则 21

4.1 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 21

3 挤压 21

10.3 试验方法 21

2 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 21

10.2 严酷等级 21

6.2 求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方法 21

1 简单调节系统的特点、方框图及分类 21

第2章 简单调节系统 21

2.1 线性集成电路元件 21

2 模拟集成电路元件 21

6 工作条件 21

6 拉普拉斯变换 21

6.1 定义和基本性质 21

4 调节参数的选择原则 22

7.1 传输函数和冲激响应 22

7 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表示 22

4.3 环节的串联 22

4.4 环节的并联 22

3.6 边界层内的流动 22

3 温度仪表标准 22

4.3 市制单位换算 22

4.2 质量单位换算 22

10.4 镀层腐蚀评价方法 22

3.2 热挤压 22

3.1 冷挤压 22

5.2 克服测量滞后的方法 22

5.1 测量滞质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22

5 测量滞后对调节质量的影响及克服的方法 22

3 被调参数的选择原则 22

4.4 复式抽样和序贯抽样 23

11.2 严酷等级 23

4.4 密度单位换算 23

3.7 管内流体的流动 23

4.5 反馈连接 23

4 流量仪表标准 23

7.2 调节阀口径大小的影响 23

7 调节阀及阀门定位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23

4.3 动态规划 23

8 沃尔什变换 23

7.2 转移函数和阶跃响应 23

3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23

3.3 温挤压 23

3.4 静液挤压 23

第3章 切削加工 23

1 车削加工 23

1.1 车削加工应用范围 23

1.2 车削加工方式 23

6 负荷变化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23

11.1 作用机理和影响 23

7.1 调节阀流量特性的影响 23

11 腐蚀性气体 23

4.5 力单位换算 24

4.6 力矩或转矩单位换算 24

4.7 压力或应力单位换算 24

7.3 阀门定位器的应用场合及对阀特性的改善 24

8 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 24

4 表面强化工艺 24

11.3 试验方法 24

4.6 环节组合在仪表设计中的应用 24

4.8 功、能和热量单位换算 25

4.7 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的计算 25

9.1 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方法 25

9 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及调节系统的投运 25

2 计划任务书 25

12.1 作用机理和影响 25

12 腐蚀性介质 25

5 执行器标准 25

4.2 控制台的类型 25

4.1 控制台的主要尺度 25

1 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 25

4 控制台与控制座 25

第4 章 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25

第3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25

1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般概念 25

4.8 信号流图 26

2.2 铣削加工方式 26

12.2 严酷等级 26

2 铣削加工 26

4.9 功率单位换算 26

12.3 试验方法 26

2.1 铣削加工应用范围 26

1 概述 26

第4章 影响仪表可靠性的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26

2.2 非线性集成电路元件 26

5 标准的幅面和格式、书写方法和编号 26

3.8 管道阻力计算 26

9.2 用气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 26

4.3 控制座的设计要求 26

4 标准草案的制订、审查和上报 26

3 标准的调研、试验验证 26

2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性质 27

5 决策方法 27

5.1 决策的构成与决策过程 27

5.2 决策模型 27

5.3 决策种类 27

4.11 流量单位换算 27

4.10 电磁电位换算 27

13 爆炸性混合物 27

13.1 爆炸性混合物及其参数 27

13.2 作用机理和影响 27

13.3 严酷等级 27

5 稳定性 27

5.1 稳定判据 27

1 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 27

9.3 用电动仪表组成的调节系统投运举例 27

4.4 控制座尺度的确定 27

第3章 仪表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 27

附录 27

2 磨损 27

3 环境应力作用 27

3.1 温度 27

附录3-1 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目录 27

3 磨削加工 28

1 串级调节系统 28

1.1 概述 28

2 仪表外壳结构 28

5.2 稳定余量 28

5.3 非铁磁性恒弹性合金 28

5.2 铁镍基铁磁性恒弹性合金 28

3.2 磨削加工范围和方式 28

4.12 粘度单位换算 28

3.1 磨削加工特点 28

第3章 复杂调节系统 28

2.5 电容法检测的测量电路 28

3 采样定理 28

4.13 热学单位换算 28

5.4 贝叶斯决策 29

13.4 试验方法 29

3.2 振动 29

6 稳态偏差 29

3.9 管径的选择 29

5 系统函数 29

4 z变换 29

1.4 副回路的选择 29

1.3 应用场合 29

1.2 特点 29

4.14 光学单位换算 30

第2章 磁性材料 30

1 概述 30

1.1 磁性材料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中的作用 30

1.2 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30

4 仪表表面处理 30

1.3 磁性材料的基本磁性能 30

4.1 表面涂料 30

3 常用结构材料 30

3.10 管内流体流动的过渡过程和频率特性 30

1.5 实施方案 30

第2章 热学常用数据和资料 30

1 一些物质的热性质 30

1.1 元素的物理性能 30

3.3 核辐射 30

4.3 表面贴塑 31

1 基准的定义和分类 31

第3章 基准 31

4 其他精密切削加工方法 31

3.11 涡流理论 31

1.3 薄膜应变片 31

1.2 箔式应变片 31

1.1 丝式应变片 31

1 应变元件 31

第2章 传感元件 31

4.1 精密车削 31

4.2 表面镀金属层 31

4.2 研磨 31

6 存贮论 31

13.4 检验程序 31

14.2 严酷等级 31

14 霉菌 31

14.1 作用机理和影响 31

2.1 目的和要求 32

15 振动与冲击 32

15.2 作用机理和影响 32

15.1 振动和冲击的类型和特征 32

14.3 试验方法 32

4.3 抛光 32

6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32

1.6 调节器形式的选择 32

1.7 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 32

2 均匀调节系统 32

2.1 仪表用软磁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32

1.1 变化与统一 32

6.1 生产存贮问题(决定性) 32

4.2 半导体器件 32

4.1 弹性元件 32

4.4 珩磨 32

1 美学法则 32

第4章 仪表造型与美学法则 32

2 软磁材料 32

4 一些仪表元部件的失效内因及其改进 32

5.2 深孔加工 33

2 基准的选择 33

附录3-2 IEC/TC65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 33

2.1 设计基准的选择 33

1.2 均衡与稳定 33

15.3 严酷等级 33

2.2 铁镍合金 33

5 孔及孔系加工 33

4.5 超精磨 33

2.2 调节方案 33

6.2 生产的随机性存贮问题 33

5.1 孔加工方法 33

3.3 互感法检测 34

2.3 调节器参数整定 34

4 气动学的基本概念 34

4.1 空气的性质 34

4.3 印刷板,接插件及电触点 34

8 时域、频域和z域之间的关系 34

3 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换算 34

1.2 常用物料的密度 34

3 电感法检测 34

3.1 电感 34

3.2 自感法检测 34

1.1 工序流线图和组成 34

2.2 工艺基准的选择 34

1.4 半导体应变片 34

1. 统筹方法[计划协调技术(PERT)] 34

第3章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 34

6.3 仓库问题 34

7 序列的卷积 34

7 动态品质分析 34

7.1 品质指标 34

1.2 工序流线图的画法 35

1.3 工序流线图的参数和计算 35

5.3 孔系加工 35

1.4 节奏与韵律 35

1.3 比例与尺度 35

第4章 毛坯的选择和加工余量 35

2 热敏元件 35

1 毛坯的制取方法 35

4.4 仪表外壳的可靠性考虑 35

1.3 节流件和管道常用材质的线膨胀系数 35

4.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5

4.3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35

附录3-3 ISO/TC30标准和标准草案目录 35

9 离散希尔伯特变换 35

2.1 化工测量中常见液体的热性质 36

3 热电堆 36

6.1 齿形加工方法 36

15.4 试验方法 36

6 齿形加工 36

2 一些液体的热性质 36

3 比值调节系统 36

3.1 概述 36

3.2 种类 36

3.3 调节方案 36

3.1 星形热电堆 36

1.5 对比与调和 36

10 二维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 36

7.2 分析方法 36

1 概述 36

第5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设计措施 36

2.2 几种油的热性质 37

4.4 气体在圆管中流动 37

2.2 半导体器件的选择 37

2.1 一般考虑 37

2. 元部件的选择 37

4.1 光敏电阻 37

1.6 主从与重点 37

2.3 铁铝合金 37

4 光敏元件 37

2.4 铁氧体软磁材料 37

6.2 齿形加工方法的选择 37

3 加工余量 37

2 毛坯的选择 37

3.2 薄膜热电堆 37

3.4 电感法检测的特点 37

3.4 比值调节方案的实现 38

1.7 过渡与呼应 38

4.5 马赫准则 38

3.6 气机经薄壁小孔的外射流动 38

2 随机型计划协调技术(GERT) 38

3 一些气体的热性质 38

2.3 常用隔离液的热性质 38

2.1 GERT网络模型的构成 38

3.1 常见气体的热性质 38

3 降额设计 39

第2章 传热学与传质学基础 39

第5章 仪表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 39

1 概述 39

第4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计算 39

1 气体和蒸汽的热性质 39

1.1 空气的热性质 39

1.2 湿空气的热性质 39

4.4 光电管 39

4.1 概述 39

4 冗余设计 39

4.3 光敏晶体管 39

4.2 光电池 39

2.2 网络分析 39

1 仪表结构工艺性的一般要求 39

2.3 生产过程模型实例 40

5 环境适应性设计 40

7 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 40

7.1 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概念及评定指标 40

7.2 影响材料切削可加工性的因素 40

3.1 基本概念 40

2.1 变化中求统一的方法 40

3 结构模型解析法 40

6.2 退化分析与容限设计 40

2 造型手法 40

2 铸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0

8 系统的校正 40

6.1 简化设计 40

6 简化设计和退化分析 40

8.1 串联校正 40

4.3 维修的影响 40

4.2 最佳冗余数的确定 40

1.8 比拟与联想 40

2.2 流图分析 40

2.1 概述 40

1.3 蒸汽的热性质 40

3.2 气体的导热系数、相对导热系数及其温度系数 40

16.1 作用机理和影响 40

3.3 常见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重度 40

2 时析型FFT算法 40

16 噪声 40

3.5 比值系数的计算 40

4 前馈调节系统 41

17 电源畸变和电磁干扰 41

4.2 适用场合 41

4.3 调节方案 41

16.3 试验方法 41

16.2 各种场所对产品的噪声要求 41

17.2 试验方法 41

4 电势法检测 41

3.2 举例 41

17.1 作用机理和影响 41

4.1 反馈调节与前馈调节 41

4.5 光电倍增管 41

3.5 电感法检测的测量电路 41

7 最坏情况设计法 41

7.1 设计思路及步骤 41

7.2 举例 41

2.3 原址运算与逆序 41

3.4 空气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的热性质 41

7.3 常用仪表零件材料的切削可加工性 41

2.2 统一中求变化的方法 42

5 压电元件 42

2.4 时析型FFT算法的FORTRAN子程序 42

5.1 压电晶体 42

9 提高和保证可靠性的其它设计考虑 42

5.2 压电陶瓷 42

9.1 故障暴露设计 42

4.4 前馈补偿装置的实现方法 42

8 过应力保护设计 42

4.1 电磁感应效应 42

4 系统的分级递阶结构 43

4.1 系统的结构方案 43

3.6 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43

1 焊接 43

8.2 并联校正(又称局部反馈校正) 43

9.2 可维修性设计 43

第6章 提高仪表可靠性的工艺措施 43

1 老化筛选 43

第4章 焊接、胶接与铆接 43

3.5 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露点 43

5 实序列的运算 43

4 IDFT的运算方法 43

3 频析型FFT算法 43

2 胶接 43

1 仪表防护要点 44

2 防护结构设计 44

3.2 铝和铝合金 44

3 防护结构材料 44

3.1 铁和铁合金 44

3.3 铜和铜合金 44

4.2 饱和水、干饱和水蒸汽和过热水蒸汽的热性质 44

第3章 防护措施 44

4.2 系统的分解与协调 44

4 水和水蒸汽的热性质 44

4.1 在不同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44

6 快速卷积与快速相关 44

3.5 钛 44

3.4 镍和镍合金 44

1.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44

第3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44

1 概述 44

1.2 典型非线性特性 44

2.5 其它软磁材料 45

2.3 胶接工艺 45

2.2 胶粘剂的选用 45

2.1 常用的胶粘剂 45

3 锻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5

7 维诺格拉--傅立叶变换算法(WFTA) 45

2 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法 45

2.1 相平面法的概念和相迹绘制方法 45

4.5 前馈模型的工程整定方法 45

6 压磁元件 45

4 工艺质量控制 46

3 工艺卫生 46

2.2 焊接 46

2.1 装配 46

7.2 磁敏管 46

2 装配与焊接 46

7 磁敏元件 46

7.1 霍尔元件 46

2.6 金属软磁材料的热处理 46

5 自动选择性调节系统 46

5.1 概述 46

3 永磁材料 46

4.3 饱和气体的水分含量 47

5.2 应用 47

4.1 工程塑料涂层 47

4.2 油漆涂层 47

4.3 电镀和化学镀 47

3.10 石墨和不透性石墨 47

39. 陶瓷 47

3.8 玻璃 47

3.7 玻璃钢 47

3.6 工程塑料 47

4 防护层 47

4 冲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7

1 概述 47

第5章 数字滤波器 47

4.1 质量控制图及其界限的确定 47

8 气敏元件 47

参考文献 47

3.1 永磁体工作状态及对材料的要求 48

6 QC活动与无缺陷运动 48

5 控制图的检验能力 48

4.2 几种常见的质量控制图 48

3.2 仪表用永磁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48

1.3 物体的颜色 48

1.4 色彩三要素 48

2.4 胶接接头的设计 48

1.2 色觉原理 48

9 湿敏元件 48

4.4 水和水蒸汽的动力粘度和密度 48

1.1 太阳光谱 48

第5章 仪表造型色彩 48

1 色彩的基本概念 48

5.3 抗积分饱和 48

1 合理使用与维修以减少可靠性退化 49

10 闪烁体 49

2 网络结构 49

第7章 合理使用、维修与可靠性 49

2.2 人-机联系的可靠性考虑 49

2 可靠性考虑中的人-机因素 49

2.1 人的行为和思维 49

3.2 铆钉 49

3 FIR数字滤波器 49

3.1 概况 49

3.2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49

3.3 FIR滤波器的第1种设计方法:窗函数法 49

6.2 几种型式 49

6.1 概述 49

6 分程调节系统 49

3.1 铆接的应用 49

2 色彩的表情与功能 49

3.3 永磁材料的磁稳定性 49

5 焊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9

3 铆接 49

1.5 色彩的混合 49

2.2 色彩的“进”“退”感 49

2.1 色彩的“冷”“暖”感 49

3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50

2.2 相图的主要特性 50

3 管理与可靠性 50

3.1 色彩的对比 50

2.3 色彩的轻重感 50

6.3 分程调节系统的作用 50

2.4 色彩的“涨”“缩”感 50

2.5 色彩的功能 50

1 钢的热处理 51

3.2 色彩的调和 51

第5章 热处理 51

4 仪表色彩设计 51

4.1 仪表色彩特点 51

1.1 抑制干扰及噪声法 51

第8章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可靠性举例 51

2.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图分析 51

2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51

1.2 钢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51

1.1 钢的一般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51

6.4 几个问题 51

1 提高信息获得与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51

4.2 仪表色调的选择原则 52

4.3 仪表造型色彩设计要点 52

11 差动变压器 52

4.2 热电效应 52

11.1 输出特性 52

11.2 基本结构 52

1.4 水的热性质 52

1.5 汽化与沸腾 52

7.2 内回流调节 52

7.1 概述 52

1.2 增强被测参数信息能量及信号激励法 52

7 应用计算装置的调节系统 52

6 塑料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52

附录 53

7 切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53

7.3 热焓调节 53

附录14-1 透视 53

11.4 解决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 53

11.3 影响灵敏度的几种因素 53

2 自动检测仪表的可靠性举例 53

1.4 提高数据传输线的可靠性 53

1.3 提高自动检测仪表环境适应性的方法 53

2.1 热电偶的可靠性 53

2.1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公式 54

2.2 浮子式液位计的可靠性 54

1.6 闪蒸与汽蚀 54

2 传热学基础 54

7.4 用温度和压力校正的气体流量调节系统 54

1.2 运动方程式及其分析 54

7.5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 54

第3章 仪表阻尼器 54

1.1 阻尼器的作用 54

1 阻尼器的运动特性及其设计 54

4.3 晶体的压电效应 54

7.6 应用计算机解决自动控制问题 55

8.1 概述 55

8.2 采样调节的实现 55

1.3 阻尼时间的计算 55

3.4 永磁体的磁化 55

3.5 磁滞材料 55

3.6 其它永磁材料 55

4.4 氧化与钝化 55

8 采样调节系统 55

4.5 表面合金化 55

3 过程控制仪表的可靠性 55

3.1 单元组合仪表 55

5 绝缘材料和工艺 55

5.1 绝缘材料 55

2.2 附面层热传导 56

1.4 阻尼器设计的一般步骤 56

1.11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56

3.4 FTR滤波器的第2种设计方法:频率采样法 56

1.10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56

2 空气阻尼器 56

1.9 几种RC振荡电路及其计算 56

1.8 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计算 56

1.7 晶体管、场效应管、真空三极管、差分放大器等效电路及其计算 56

1.6 电桥及其计算 56

1.5 常用调节器的计算公式和特性 56

附录14-2 效果图实例 56

9 非线性调节系统 56

2.4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56

1.12 多谐振荡器、单结管弛张振荡器和自激间歇振荡器及其计算 56

4.1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 56

第3章 电磁学常用数据和资料 56

1 典型电路及其计算公式 56

1.1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计算 56

1.2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阻抗等值互换 56

1.3 双T电路计算 56

1.4 自控系统校正网络计算 56

4 过程计算机及系统的可靠性 56

3.2 组装式电子综合控制装置的可靠性考虑 56

9.2 实现方法 56

9.1 概述 56

4.4 晶体的热释电效应 57

1.1 电触头的工作特点 57

5.2 绝缘工艺 57

4.2 故障的检测和诊断简介 57

3 液体阻尼器 57

参考文献 57

附录14-3 参考色样及其他彩色插图(见本册书末) 57

2.3 对流传热 57

第3章 电触头材料 57

1 概述 57

4 磁感应阻尼器 58

2.1 银及其合金 58

1.1 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58

2 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58

1.3 电触头材料的品种分类 58

1.2 对电触头材料的性能要求 58

1 电火花加工 58

第6章 特种加工 58

5.1 物质的磁性 58

10 多冲量调节系统 58

10.1 概述 58

3.5 FIR滤波器的第3种设计方法:最大误差最小法(等波纹法) 58

4.3 微处理机的可靠性及失效率预计 58

5 利用磁性检测 58

3 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58

3.1 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58

4.4 过程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58

4.5 利用电势检测的特点 58

4 模拟滤波器 58

5.2 工业检测中利用的磁效应 59

2.2 铂族合金 59

2.3 金及其合金 59

10.2 三冲量液位调节系统的实施方案 59

1.2 电火花成形加工 59

3.2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9

5.3 测量电路 60

第9章 可靠性数据收集与交换 60

1 数据要求 60

2.1 辉光显示器 60

2 数码显示器 60

第4章 计数器和数码显示器 60

1 机械计数器 60

3.3 含有多个非线性元件的系统 60

2.5 常用弱电触头材料的物理性能 60

2.4 钨及其合金 60

6.2 密封胶 60

6.1 密封填料 60

6 密封材料 60

2.1 电解加工 60

2 电化学加工 60

1.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60

11 极值调节系统 61

11.1 概述 61

11.2 实现方法 61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1

1. 光的性质与光谱 61

2.2 荧光显示器 61

第3章 光学法检测 61

2.4 辐射传热 61

3 可靠性数据交换 61

1.1 概述 61

2.2 电解磨削 61

5 IIR数字滤波器 61

1.2 对热电偶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热电极的选配 62

1.1 热电偶材料的分类 62

2.3 液晶显示器 62

第4章 热电偶及金属热电阻材料 62

3.2 电触头的尺寸和形状 62

3.1 弱电触头材料的选用原则 62

3 电触头材料的应用 62

1.2 光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 62

1 概述 62

1.3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电效应 62

7.2 塑料衬里 62

7.4 玻璃衬里 62

7.5 搪瓷衬里 62

8 接触偶的合理选择 62

9 防爆 62

9.1 防爆产品分类、分级和分组 62

7.1 铅和铅合金衬里 62

7 包衬材料和工艺 62

参考文献 62

7.3 橡胶衬里 62

3 超声波加工 62

3.5 其它描述函数 62

3.4 用描述函数方法消除非线性系统中的自持振荡 62

4 电子束加工 63

4.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63

4 李雅普诺夫函数法 63

第4章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 63

1 概述 63

1.1 基本概念 63

5 激光加工 63

6 离子束加工 64

1.2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内容 64

9.2 防爆措施 64

2.4 边光显示器 64

2.5 等离子显示器 64

4.3 二次型标量函数 64

4.2 正定函数 64

7 电铸 65

4.4 李雅普诺夫定理 65

2 高温金属热电偶材料 65

2.1 贵金属高温热电偶材料 65

8 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65

1 晶体管放大器 65

1.1 概述 65

第5章 仪表放大器 65

2 线性采样系统的Z变换 66

1 概述 66

第4章 线性采样控制理论简介 66

11.1 电场屏蔽 66

11 屏蔽及其材料选用 66

8.2 化学铣切 66

8.1 加工特点 66

8 化学加工 66

10 噪声的控制措施 66

2.2 改良Z变换 66

1.4 仪表对放大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66

1.3 晶体管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66

1.2 晶体管放大器的原理 66

2.1 Z变换法及其特性 66

6 数字滤波器中的有限字长效应 66

3.2 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66

3.1 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 66

3 传质学基础 66

1.4 物质的发光及其光谱 66

3.1 单位圆 67

第6章 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检测与估计 67

12 电磁干扰防护 67

11.2 磁场屏蔽 67

8.5 光刻 67

8.4 代学雕刻 67

8.3 化学冲裁 67

9 仪表零部件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67

3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 67

1.5 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的检定测试 67

2.1 概述 67

2.2 难熔金属热电偶材料 67

2 数据放大器 67

1.2 平均值和均方值的统计测量 67

1.1 概率密度函数(PDF)的统计测量 67

1 平稳遍历性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67

3.4 相间传质及双膜理论 68

2.4 使用时的静电屏蔽 68

1.1 注射成型 68

13 隔离液和隔离器 68

13.1 隔离液的选择 68

13.2 隔离器的结构 68

14 制造中防护质量的控制 68

3 中温热电偶材料 68

3.1 中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68

1.3 相关函数的统计测量 68

第7章 塑料、粉末冶金及光学玻璃零件工艺 68

3.2 主要廉金属中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 68

3.3 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68

1 塑料零件成型工艺 68

1.6 光的散射 68

1.5 光的吸收及吸收光谱 68

2.3 数据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68

2.2 数据放大器的原理 68

1.4 功率谱密度的统计测量 68

4 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69

3.3 改良代数稳定准则 69

2.1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与维钠(Wiener)滤波器 69

2 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69

第3章 气动仪表理论基础 69

1 气动仪表典型元件内流体动力学分析 69

3 磁放大器 69

1.1 节流元件的特性和流量方程 69

3.6 传质方程式 69

3.5 对流扩散 69

4 低温热电偶材料 69

4.1 低温热电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69

4.2 主要低温热电偶材料的性能与使用 69

2.1 分类 69

2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69

1.4 安全联锁报警系统的作用 69

1.3 无触点自动信号联锁保护电路 69

3.2 稳定螺旋线 69

3.1 概述 69

3.2 单拍式磁放大器的原理及结构 69

3.3 磁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和特性 69

2 红外法检测 69

2.1 红外辐射 69

2 零件的分类编码法则 70

3.4 磁放大器的反馈和位移 70

2.2 红外检测系统 70

2.3 红外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 70

1 成组技术 70

1.1 成组技术的原理 70

1.2 成组生产的组织形式 70

第6章 成组技术及其应用 70

2.2 设计原则 70

2.2 最大信噪比准则与匹配滤波器 70

6.2 热电偶补偿导线的结构、类型和基本参数 70

6.1 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与原理 70

5 采样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方法简介 70

5 非金属热电偶材料 70

5.1 非金属热电偶材料的特性 70

5.2 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 70

5.3 主要非金属热电偶材料配对后的性能 70

6 热电偶补偿导线用材料 70

参考文献 70

1.2 气容及其动态特性 71

2.3 噪声中的周期信号检测 71

2.1 状态变量的选取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列写方法 71

1.2 挤压成型 71

1.4 其他成型 71

3.6 磁放大器的应用举例 71

3.5 双拍式磁放大器 71

1.3 压塑成型 71

3 噪声中的信号估计 71

1 概述 71

第5章 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 71

1.3 阻容环节特性及时间常数 71

2 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71

15.2 仪表和电子器件的贮存 72

7 热电偶保护套管用材料 72

15 贮存中的防护 72

15.1 零部件的贮存 72

7.1 热电偶保护套管的作用与套管材料的性能要求 72

1.5 塑料零件的精度和合理结构 72

1 固体激光器 72

第6章 激光器 72

16 包装防护 72

3.3 线性最小方差估计 72

3.2 最小二乘估计 72

3.1 估计量的性质 72

1.2 红宝石激光器 72

3.1 在设计中的应用 72

3 成组技术的应用 72

1.1 工作物质及产生激光波长 72

3.4 极大似然估计 73

3.5 极大后验估计和最小方差估计 73

参考文献 73

17 安装使用中的防护 73

7.2 热电偶保护套管材料的类别与性能 73

8 金属热电阻材料 73

8.1 金属热电阻测温的原理及应用 73

4 递推线性最小方差估计--卡尔曼(K-alman)滤波 74

1.5 功率放大器中的流体平衡方程式 74

2.2 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74

1.3 掺钕钇铝石榴石(YAG:Nd3?)激光器 74

1.4 气感和感抗 74

附录 75

附录5-1 常用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75

2 气动仪表的构成原理 76

2.2 几种常用粉末冶金零件 76

2.1 反馈概念及稳定性 76

3.2 在加工中的应用 76

2.3 连续时间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76

2.1 粉末冶金零件的优点及基本工序 76

2 粉末冶金零件工艺 76

1.4 钕玻璃激光器 76

3 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 77

3 激光法检测 77

3.1 激光及其特点 77

2.2 力(力矩)平衡原理及特点 77

1 自动化加工的主要方法 77

第7章 仪表零件加工的自动化 77

3.1 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性的意义 77

2.3 粉末冶金零件精度及粗糙度 77

8.2 主要金属热电阻材料 77

8.3 常用金属热电阻的基本特性 77

3.2 可控性和可观性的鉴别方法 77

1.1 自动机床加工 77

3 可控性和可观性 77

2.3 位移平衡原理及特点 78

2.5 前馈原理 78

2.4 比例、积分、微分特性分析 78

1 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 78

1.1 概述 78

3.2 检测中常用的激光器 78

附录5-2 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78

1.5 固体激光器应用举例 78

1 膨胀合金 78

第5章 膨胀合金及热双金属 78

3.3 激光法检测在工业中应用 78

3.3 系统输出可控性 79

3.4 对偶原理 79

4.1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79

1.2 自动线 79

4 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79

1.2 常用膨胀合金 79

1.4 低钴膨胀合金 79

1.3 无磁瓷封合金 79

3 复杂事件的概率 79

2 随机事件与概率 79

2.1 工作物质及激光波长 79

2 气体激光器 79

3 光学玻璃零件加工工艺 79

3.1 光学玻璃零件加工特点 79

3.2 光学玻璃零件的毛坯成型 79

3.3 粗(铣)磨加工 79

3.5 抛光工艺 80

1.3 普通数字控制(NC) 80

3.4 精磨加工 80

4.2 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 80

4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0

2.2 氦氖激光器 80

1.4 数控加工中心(MC) 81

1.5 适应数字控制(AC) 81

1.6 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直接数字控制(DNC) 81

1.2 对气源的要求 81

1.1 压缩空气的成分 81

1 气动控制装置对气源的要求 81

第4章 气源及其净化 81

2.3 封离式电激励二氧化碳分子激光器 81

1.7 柔性制造系统(FMS) 82

5 多维随机变量 82

2 自动化加工的应用 82

3.7 胶合 82

5.1 以二次型品质指标优选系统参数 82

5 最优控制问题 82

2.4 氩离子激光器 82

3.6 定中心和磨边 82

1.2 常用镀层 83

6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83

2.5 气体激光器应用举例 83

5.2 二次型指标最优控制问题 83

1.1 仪表零件的分类 83

2.2 贮罐 83

2.1 空气压缩机 83

2 供气设备 83

1. 仪表零件的电镀 83

第8章 表面涂数 83

参考文献 84

3 半导体激光器 84

3.1 工作物质及发射波长 84

5.3 用状态观测器构成最优控制系统 84

3.2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特性 84

2 氧化膜层 85

3 涂漆 85

7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85

1.13 一些有源滤波器的计算 85

2.3 供气系统的配管 85

3 气源净化流程 85

6 最优状态估计(最优滤波问题)和随机系统最优控制 85

1.5 其它膨胀合金 85

4.2 过滤器 86

8 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86

4 气源净化设备及材料 86

4.1 冷却器 86

1 概述 86

第4章 微波法检测 86

2 常用微波元件及微波传感器 86

6.2 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器 86

1.2 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 86

6.1 连续型卡尔曼滤波器 86

2.1 常用的微波元件 86

第7章 弹性元件 86

1 概述 86

1.1 弹性元件的分类和用途 86

2 热双金属 87

2.1 概述 87

2.2 热双金属片的分类及应用 87

2.3 热双金属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 87

附录5-3 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 87

1 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 87

2 随机过程的统计函数 87

4.3 干燥器 87

6.3 离散型随机最优控制 87

3 随机过程的遍历性[各态历经性或埃尔过得(Ergodic)性] 88

7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 89

1.2 光化法 89

2.5 常用热双金属的牌号、性能及特点 89

1 各种制造方法和可能达到的要求 89

2.4 常用热双金属组合层材料 89

第9章 面板、度盘、铭牌、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 89

4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89

5 线性系统对随机输入的响应 89

1.1 刻制法 89

1.4 胶印法 89

1.3 丝印法 89

3 微波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 90

2.2 微波传感器 90

6 平稳随机过程 90

参考文献 90

参考文献 90

1.5 转移法 90

1.3 弹性元件的材料 90

2.6 其它热双金属 90

2.1 母版制备 90

2 光化法、丝印法的主要工艺流程 90

1.6 压印法 90

1.14 几种相移电路的计算 90

3.1 利用微波的反射特性检测 91

7 白噪声与伪随机信号 91

2.3 凹凸型制件 91

2.2 平面型制件 91

2 片弹簧 92

3.1 螺旋拉弹簧、压弹簧和扭弹簧 92

1.15 几种整流电路的性能 92

3 螺旋弹簧 92

参考文献 92

2.2 液体的电导率及其温度系数 93

2 物质的电、磁及其他性能 93

3 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 93

2.7 热双金属的选用 93

2.1 材料的电阻率 93

3.2 利用微波的透射特性检测 93

3.3 利用微波的衍射特性检测 94

3.4 利用谱振频率或品质因数变化的检测 94

第6章 仪表用高分子材料 94

1 概述 94

2 塑料 94

2.3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值 94

3.1 单面板 94

3.2 双面板 94

2.1 塑料的分类、特性与用途 94

3.3 多层板 94

3.5 平面板 95

3.4 挠性板 95

2.4 物质的热电子发射常数和二次电子常数 95

2.5 物质的功函数 96

3.5 利用物体的微波辐射特性检测 96

1 超声物理基础 96

1.1 超声波 96

1.2 超声波的传播 96

第5章 超声法检测 96

2.6 物质的电离电压、激励电压和超电导跃迁温度 96

2.8 氧浓差电池的氧浓差电势与氧浓度的关系 97

2.7 光的临界波长 97

2.9 气体的体积磁化率 98

2.10 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性能 98

1.1 毛坯加工 98

1 弹性元件工艺 98

第10章 常用元件工艺 98

3.2 特殊性能的螺旋弹簧及弹簧机构 99

2.11 热轧和冷轧硅钢片的电磁性能 99

1.2 成形 99

4 橡胶弹簧 100

2.12 电磁波谱和不同波长产生的颜色 100

2.13 媒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 100

2.2 塑料的选用 100

2.1 概况 101

2.14 介质中的声速 101

2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 101

附录2-1 我国主要地区气象表 102

附录 102

2.15 某些物质的辐射吸收系数 102

2.2 超声换能器 102

1.3 热处理 103

1.4 组件连接 103

1.5 稳定(老化)处理 103

1.6 检验 103

附录2-2 部分国家和国家组织标准代号表 103

3.1 利用超声波的声速特性检测 103

3 超声法检测在工业中的应用 103

2.3 发射和接收电路 103

5 游丝和发条 103

5.1 游丝 103

5.2 发条 103

参考文献 104

6 张丝和吊丝 104

2.1 永磁体制造工艺 107

2 磁性元件工艺 107

7 弹簧管 107

3 橡胶 109

3.1 橡胶的分类、特性与用途 109

8 波纹管 109

9 膜片与膜盒 110

3.2 利用超声波的衰减特性检测 110

9.2 膜片的计算 110

9.1 膜片、膜盒的结构及用途 110

2.2 导磁体制造工艺 111

3.3 利用声阻抗特性检测 111

1.2 射线的特性及其比较 112

3.4 利用声发射检测 112

第6章 核辐射法检测 112

1 放射性同位素和核辐射 112

2 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112

1.1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规律 112

2.1 带电粒子和物质的作用 113

2.2 γ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113

3.2 橡胶制品的选材 113

3 绕线体工艺 114

4 粘合剂 114

4.1 概述 114

4.2 主要合成粘合剂和种类与特点 114

3.2 绕线 114

10 弹性环与弹性筒 114

10.2 弹性筒 114

10.1 弹性环 114

3.1 导线和骨架 114

第8章 仪表齿轮 115

1 概述 115

1.1 仪表齿轮的特点及分类 115

1.2 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 115

3 常用核辐射探测器 116

3.3 绝缘处理 116

2.3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17

2.2 基准齿形和模数系列 117

2.1 渐开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117

3.4 绕线体检验 117

3.1 电流电离室、正比计数管、G-M计数管 117

4.3 粘合剂的选用 117

2 渐开线齿轮传动 117

2.4 斜齿和螺旋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18

参考文献 119

4.4 塑料的粘接 119

3.3 中子计数管 119

3.2 晶体计数器、半导体计数器、闪烁计数器 119

3 蜗杆传动几何计算 120

第7章 光学玻璃与晶体材料 120

1 无色光学玻璃 120

2.5 圆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20

1.1 无色光学玻璃的分类与牌号 120

1.2 质量指标 121

2.1 牌号及性能 121

2.2 质量指标 121

4.2 放射源的选择 121

4.1 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121

4 工业检测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源 121

2 耐辐射光学玻璃 121

4.3 放射源的形式 122

5 核辐射法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 122

6 射线防护 125

6.1 剂量单位及规定 125

6.2 防护办法 126

1.1 能带 126

第7章 检测中应用的半导体效应 126

1 半导体的能带、载流子、电导率及p-n结 126

1.2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及其导电类型 127

1.3 半导体的电导率 127

3 有色光学玻璃 128

3.2 质量指标 128

4 光学晶体 128

4.1 概述 128

4.2 光学晶体的分类 128

3.1 有色光学玻璃的类型、牌号及性能 128

2.1 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 129

1.4 p-n结 129

2 半导体的磁电效应 129

5 修正摆线齿轮传动 131

4 齿条传动几何计算 131

5.1 修正摆线齿形特点 131

2.2 磁阻效应及磁敏元件 132

4.3 光学晶体的理化性能 133

5.2 修正摆线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34

6 谐波齿轮传动 136

6.1 谐波齿轮传动的原理和特点 136

3 半导体的压敏效应 136

3.1 压阻效应及半导体应变元件 136

3.2 压电效应及压(力)敏晶体管 137

6.2 谐波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37

7 仪表齿轮传动的精度 137

参考文献 137

4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138

4.1 光电导效应和光敏电阻 138

8 塑料齿轮的精度 138

第9章 仪表支承和导轨 139

1 仪表支承 139

1.1 仪表支承的分类和应用 139

1.2 滑动摩擦支承 139

4.2 光生伏特效应及光电池 140

5 半导体的热电效应 141

5.1 半导体电阻率的温度特性和热敏电阻 141

5.2 温差电效应及温差电偶 142

6.1 气敏特性和气敏电阻 143

6 半导体的其它特性 143

第8章 电化学分析 144

6.2 湿敏特性及湿敏电阻 144

1.3 滚动摩擦支承 144

1 概述 144

2.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理论 145

2 电导分析法 145

2.2 溶液电导的测定 146

1.5 气体和液压支承 147

1.4 弹性摩擦支承 147

3.1 溶液pH值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147

3 电位分析法 147

2.1 燕尾形导轨的结构型式和特点 149

2 燕尾形导轨 149

2.2 燕尾形导轨的设计 149

3.2 测量pH值使用的电极 150

3.3 离子选择性电极 152

4.1 电解现象和法拉第电解定律 153

4 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153

4.2 电解分析法 154

4.3 库仑分析法 155

1.1 精密螺旋传动的分类和应用 155

第10章 精密螺旋传动与杠杆机构 155

1 精密螺旋传动 155

1.2 滑动螺旋传动 155

第9章 气相色谱分析 157

1 概述 157

1.1 色谱法的定义及其分类 157

1.2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59

1.3 工业气相色谱的基本组成 159

2.1 杠杆传动机构的分类与应用 160

2.1 分离原理 160

1.3 滚动螺旋传动 160

2 杠杆传动机构 160

2 工业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 160

2.2 常用杠杆传动机构的设计 161

2.2 鉴定器(检测器) 165

3.1 定性分析 166

3 定性和定量分析 166

3.2 定量分析 170

3.3 分析数据的自动处理 172

第10章 质谱分析 173

1 概述 173

2.3 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74

2.1 仪器方框图 174

2.2 仪器的分类 174

2 质谱仪器概述 174

3.1 离子源 175

3 质谱仪器的基本原理 175

第11章 凸轮与间歇机构 177

1 凸轮机构 177

1.1 凸轮机构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177

1.2 凸轮机构的设计 177

3.2 质量分析器 178

3.3 离子检测器 181

4 质谱分析法 182

2.2 棘轮机构 183

4.1 同位素分析 183

2 间歇机构 183

2.1 间歇机构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183

4.2 化学分析 184

参考文献 185

2.3 槽轮机构 187

第12章 仪表用电机 189

1. 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 189

1.1 用途和要求 189

1.2 结构和特点 190

1.3 工作原理 190

1.4 控制方法 190

1.5 特性 193

1.6 主要性能和指标 193

2.2 结构特点、分类及工作原理 194

2.3 主要技术指标 194

1.7 应用 194

2.1 特点和用途 194

2 同步电动机 194

3 直流力矩电动机 196

4.3 工作原理 196

4.2 结构和分类 196

4 步进电动机 196

4.1 特点和用途 196

3.2 结构特点 196

3.4 使用注意事项 196

3.1 用途和特点 196

3.3 主要性能指标 196

4.4 特性和性能指标 197

4.5 驱动电源 197

4.6 应用注意事项 199

5 测速发电机 200

5.1 直流测速发电机 200

5.2 交流测速发电机 202

6.1 用途 205

6.2 结构和分类 205

6 自整角机 205

6.3 技术性能和精度等级 206

6.4 应用 207

6.5 发展动向 208

7 旋转变压器 208

7.1 分类和用途 208

7.2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09

7.3 性能指标和精度等级 210

7.4 使用注意事项 210

8 直线电动机 211

9.2 工作原理 211

9.1 用途 211

9 滚切式电动机 211

8.3 旋转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的比较 211

8.2 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 211

8.1 用途和特点 211

9.3 优点 212

参考文献 213

查看更多关于工业自动化仪表手册 第1册 基础部分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