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解剖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邱树华 刘国隆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532302245
  • 标注页数:368 页
  • PDF页数:377 页
图书介绍

1 绪论 1

1.1 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1

1.2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 1

1.2.1 解剖学姿势 1

1.2.2 人体切面术语 1

1.2.3 常用方位术语 1

解剖篇 1

2 细胞和基本组织 4

2.1 细胞 4

2.1.1 细胞膜 4

2.2 基本组织 6

2.2.1 上皮组织 6

2.1.3 细胞核 6

2.1.2 细胞质 6

2.2.2 结缔组织 9

2.2.3 肌组织 10

2.2.4 神经组织 12

3 运动系 18

3.1 骨学 18

总论 18

3.1.1 骨的形状 19

3.1.2 骨的构造 19

3.1.4.3 肋 20

3.1.4.2 胸骨 20

3.1.5 上肢骨 20

各论 20

3.1.4 躯干骨 20

3.1.3 骨的理化特性 20

3.1.4.1 椎骨 20

3.1.6 下肢骨 24

3.1.7 颅骨 27

[附]鼻旁窦新生儿颅的特征 30

3.2 骨连结 32

总论 32

3.2.1 直接连结 32

3.2.2 间接连结 32

3.2.3 躯干骨的连结 33

各论 33

3.2.4 上肢骨的连结 35

3.2.5 下肢骨的连结 35

3.2.6 颅骨的连结 42

3.3 肌学 44

总论 44

3.3.1 肌的形态 44

3.3.2 肌的辅助装置 44

各论 44

3.3.3 躯干肌 46

3.3.4 头颈肌 49

3.3.5 上肢肌 50

3.3.6 下肢肌 52

4 消化系 57

概述 57

4.1 消化管 58

4.1.1 口腔和咽 58

4.1.2 食管和胃 63

4.1.3 大肠和大肠 66

4.2 消化腺 69

4.2.1 肝 69

4.2.2 胰 72

4.3 腹膜 73

5 呼吸系 74

概述 74

5.1 肺外呼吸道 74

5.1.1 鼻 74

5.1.2 咽 75

5.1.3 喉 75

5.1.4 气管和主支气管 77

5.2 肺 78

5.2.1 肺的位置及形态 78

5.2.2 肺的基本组织结构 78

5.3.1 胸膜 81

5.3 胸膜和纵隔 81

5.3.2 纵隔 82

6 泌尿系 83

概述 83

6.1 肾 83

6.1.1 肾的位置 83

6.1.2 肾的内部结构 83

6.1.3 肾的基本组织结构 85

6.2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88

6.2.1 输尿管 88

6.2.2 膀胱 88

6.2.3 尿道 89

7.1 男性生殖器 90

7.1.1 内生殖器 90

7 生殖系 90

概述 90

7.1.2 外生殖器 92

7.1.3 男尿道 92

7.2 女性生殖器 94

7.2.1 内生殖器 94

7.2.2 外生殖器 96

[附]女乳房 97

8 循环系 98

概述 98

8.1.1 血管的形态和构造 99

总论 99

8.1 心血管系 99

8.1.2 血液循环 101

各论 101

8.1.3 心 101

8.1.4 肺循环的血管 107

8.1.5 体循环的动脉 107

8.1.6 体循环的静脉 112

8.2 淋巴系 116

8.2.1 淋巴系的组成 116

8.2.2 人体主要淋巴结 119

8.2.3 脾 120

9 内分泌系 122

9.1 甲状腺 123

9.2 甲状旁腺 124

9.3 垂体 124

9.4 松果体 125

9.5 胸腺 125

9.6 肾上腺 126

10 感觉器 128

10.1 视器 128

10.1.1 眼球 128

10.1.2 眼副器 130

10.2.2 中耳 132

10.2.1 外耳 132

10.2 前庭蜗器 132

10.2.3 内耳 133

10.3 皮肤 135

10.3.1 皮肤的结构 135

10.3.2 皮肤的附属器 137

10.3.3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37

11 神经系 138

概述 138

11.1 脊髓 140

11.1.1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40

11.1.2 脊髓的内部结构 141

11.2.1 脊神经后支 143

11.2.2 脊神经前支 143

11.1.3 脊髓的功能 143

11.2 脊神经 143

11.3 脑 150

11.3.1 脑干 150

11.3.2 小脑 153

11.3.3 间脑 153

11.3.4 大脑 154

11.4 脑神经 160

11.4.1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160

11.4.2 脑神经的分布 160

11.5.1 感觉传导路 165

11.5 神经传导路 165

11.5.2 运动传导路 167

11.6 内脏神经系 168

11.6.1 内脏运动神经 168

11.6.2 内脏感觉神经 173

11.7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的血管 173

11.7.1 脑和脊髓的被膜 173

11.7.2 脑室和脑脊液 176

11.7.3 脑的血管 176

[附]脑屏障的形态基础 180

12.1.1 内环境与稳态 181

12.1 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生理学的方法 181

12 总论 181

生理篇 181

12.1.2 人体功能的适应性 182

12.1.3 反馈与自动控制 182

12.1.4 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形式 183

12.1.5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84

12.1.6 生理学与药理学 184

12.2 细胞的基本结构 185

12.2.1 细胞的微细结构 185

12.2.2 受体 187

12.3 细胞膜的转运功能 187

12.3.1 被动转运 187

12.3.2 主动转运 188

12.3.3 入胞与出胞 190

12.4 膜电位 191

12.4.1 静息电位与钾平衡电位 191

12.4.2 动作电位与钠平衡电位 192

12.4.3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记录方法 194

12.5 刺激与兴奋 195

12.5.1 兴奋性与时间-强度曲线 195

12.5.2 刺激作用的机制 195

12.5.3 阈电位和阈下刺激 196

12.5.4 电紧张电位 196

12.6.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197

12.6 神经 197

12.6.2 神经纤维及其分类 198

12.6.3 神经动作电位 198

12.6.4 神经的兴奋传导 199

12.7 骨骼肌 200

12.7.1 骨胳肌的结构特征 200

12.7.2 肌纤维收缩的机理 201

12.7.3 兴奋-收缩耦联 202

12.7.4 终板电位 203

12.8 平滑肌 204

12.8.1 平滑肌的结构 204

12.8.3 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 205

12.8.2 平滑肌的电活动 205

12.8.4 平滑肌的神经肌肉接头 206

13 血液 208

13.1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208

13.2 血液的功能 209

13.3 血浆 209

13.3.1 血浆蛋白 209

13.3.2 血浆电解质 210

13.3.3 血浆渗透压 210

13.4 血细胞 212

13.4.1 红细胞 212

13.3.4 血浆酸碱度与缓冲系统 212

13.4.2 白细胞 215

13.4.3 血小板 216

13.5 血液凝固 216

13.5.1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17

13.5.2 凝血因子 217

13.5.3 血液凝固的机理 218

13.5.4 纤维蛋白溶解 218

13.5.5 抗凝物质及其应用 219

13.6 血型 219

13.6.1 红细胞凝集 219

13.6.2 ABO血型 219

13.5.4 Rh血型 220

13.6.3 ABO血型与输血 220

14 血液循环 222

14.1 心脏的功能 222

14.1.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223

14.1.2 心肌的生理特性 225

14.1.3 心脏的射血机能 233

14.1.4 心电图 236

14.2 血管的功能 237

14.2.1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237

14.2.2 动脉血压 239

14.2.3 静脉血压与血流 240

14.2.4 微循环 241

14.2.5 组织液 243

14.2.6 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244

14.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44

14.3.1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因素 245

14.3.2 动脉血压与血流量的调节 248

14.4 心、脑循环的特点 251

14.4.1 冠状循环 252

14.4.2 脑循环 253

15 呼吸 255

15.1 呼吸系统的功能特征 255

15.1.1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255

15.1.5 肺循环及其调节 256

15.1.4 呼吸膜 256

15.1.2 呼吸道口径的调节 256

15.1.3 肺泡的基本功能 256

15.2 肺通气 257

15.2.1 肺通气的动力和肺内压力变化 257

15.2.2 胸内压 258

15.2.3 肺的容量 259

15.2.4 肺的通气量 260

15.2.5 呼吸的阻力和呼吸功 260

15.3 呼吸气体的交换 261

15.3.1 气体交换的原理 261

15.3.2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262

15.4.1 运输的形式和运输量 263

15.4 呼吸气体的运输 263

15.4.2 氧的运输 264

15.4.3 CO2的运输 266

15.5 呼吸运动的调节 267

15.5.1 神经性调节 267

15.5.2 机械性反射调节 269

15.5.3 化学性反射调节 270

15.6 肺的非呼吸功能 271

16 消化与吸收 272

概述 272

16.1.1 唾液分泌 273

16.1 口腔内消化 273

16.1.2 咀嚼和吞咽 275

16.2 胃内消化 275

16.2.1 胃液分泌 275

16.2.2 胃的运动 277

16.2.3 呕吐 278

16.3 小肠内消化 278

16.3.1 胰液及其发泌 278

16.3.2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279

16.3.3 小肠液的分泌 280

16.3.4 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280

16.4.2 大肠运动与排便 281

16.4 大肠的功能 281

16.4.1 大肠的分泌与细菌活动 281

16.5 吸收 282

16.5.1 吸收的部位 282

16.5.2 吸收的机制 282

16.5.3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283

16.6 肝脏生理 285

16.6.1 肝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286

16.6.2 肝脏的神经支配 286

16.6.3 肝脏的主要功能 286

17.1.2 产热形式 288

17.1.1 体热的来源 288

17.1 体热来源和体热平衡 288

17体温 288

17.1.3 散热形式 289

17.1.4 体壳与环境间热量交换的控制 289

17.1.5 体热平衡 290

17.2 人体正常体温及其波动 292

17.2.1 人体温度正常值 292

17.2.2 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293

17.3 体温调节 293

17.3.1 反射性调节 293

17.3.3 体液调节 296

17.3.2 行为性调节 296

17.3.4 泌汗及其调节 297

18 肾脏的排泄功能 298

概述 298

18.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00

18.1.1 滤过作用的证明和滤过率 300

18.1.2 有效滤过压 300

18.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02

18.2.1 重吸收的方式 302

18.2.2 各种物质的重吸收 302

18.2.3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304

10.3.3 K+的分泌 307

10.3.2 NH3的分泌与铵盐的排出 307

18.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307

18.3.1 H+的分泌 307

10.3.4 其他 308

18.4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308

18.4.1 抗利尿激素 308

18.4.2 醛固酮 309

18.4.3 甲状旁腺素 310

18.5.2 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 311

18.6.2 排尿反射 311

18.6.1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311

18.6 尿的排放 311

18.5.1 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11

18.5 血浆清除率 311

19 内分泌 313

概述 313

19.1 甲状腺 315

19.1.1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315

19.1.2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15

19.1.3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317

19.2 肾上腺 318

19.2.1 肾上腺皮质 318

19.2.2 肾上腺髓质 320

19.3.2 胰高血糖素 321

19.3.1 胰岛素 321

19.3 胰岛 321

19.4 甲状旁腺与甲状腺“C”细胞 322

19.4.1 甲状旁腺 322

19.4.2 甲状腺“C”细胞 322

19.5 腺垂体 322

19.5.1 生长素 322

19.5.2 催乳素 323

19.5.3 下丘脑对腺垂体的控制 323

19.6 神经垂体 324

19.6.1 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324

19.6.2 催产素 324

19.7 性腺 325

19.7.1 睾丸 325

19.7.2 卵巢 325

19.7.3 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327

19.8 前列腺素 328

20.1 突触的兴奋传递 329

20.1.1 突触的结构和分类 329

20 神经系统 329

20.1.2 突触传递的机理 330

20.1.3 神经递质 333

20.1.4 神经肌肉接头 336

20.2 神经元的联系与反射 338

20.1.1 神经元的基本联系方式 338

20.2.2 反射中枢 339

20.2.3 兴奋传递的特征 339

20.2.4 中枢抑制 341

20.3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342

20.3.1 脊髓感觉传导的特征 342

20.3.2 背侧丘脑及其投射系统 343

20.3.3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344

20.3.4 痛觉 346

20.4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48

20.4.1 肌紧张和牵张反射 348

20.4.2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350

20.4.3 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 351

20.4.4 锥体系与锥体外系 352

20.5.1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354

20.5 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354

20.5.2 植物性神经的主要功能 356

20.5.3 脊髓和脑干对植物性功能的调节 358

20.5.4 下丘脑对植物性功能的调节 358

20.5.5 大脑皮质对植物性功能的控制 360

20.6 大脑皮质的功能 362

20.6.1 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362

20.6.2 睡眠与觉醒 363

20.6.3 条件反射 366

20.6.4 人类的语言功能 367

18.1.3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901

查看更多关于解剖生理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