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称

大约有2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项。(搜索耗时:0.0117秒)

为您推荐: 1980年全国弹性与塑性力学学术交流会秘书组编辑 材料力学 结构力学与弹性力学中的若干问题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资讯与出版部辑 全国热成象技术交流会秘书组辑 北京断裂力学交流会秘书处辑 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建筑 规划

  • 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安排探讨 全国台湾研究会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

    周志怀主编;杨幽燕,严峻,李贺副主编2015 年出版567 页ISBN:9787510838699

    本书系全国台湾研究会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知名台湾研究专家的47篇文章,内容涉及两岸一家亲、两岸政治关系之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发展、主权治权分离的理论、影响两岸政治关系发展之国际因素...

  • 第三届“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赵克生主编;黎玉琴副主编2015 年出版262 页ISBN:9787306052117

    本书主要介绍利玛窦在中国期间和回国之后的一系列活动,探讨通过这些活动对东西文化交流有何促进性和影响,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和延伸有何历史性意义。本书对相关研究,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有很好的...

  •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李卫民,刘淑芬主编2015 年出版432 页ISBN:9787551710497

    本书共分三部分:理论部分——分别讲述弹性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举例说明该理论的应用实例并加以分析,为以后的有限元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经典ANSYS有限元分析——以实例方式阐述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划...

  • 光辉的历程 全国塑性工程(锻压)学会成立五十周纪念

    委员会编2015 年出版187 页ISBN:9787561242766

    全国塑性工程(锻压)学会已走过了半个世纪,回首往事,学会在过去的50里硕果累累,有许多人物、事件、成就和经验值得回忆和总结。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回顾篇、历届理事成员组成、组织结构、人物.....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5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公路学会主办单位;贵州中交贵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协办单位2015 年出版866 页ISBN:9787114125096

    本书为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4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分为规划设计;施工控制;结构分析试验研究;管理养护、检测加固四部分。其中包括了我国近在建、完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桥梁...

  • 卓越科技学术交流英语系列丛书 科技英语阅读翻译

    田晓蕾主编;庞岚,徐海宁副主编2015 年出版229 页ISBN:9787561245156

    本书共分为八个单元:第一单元以印刷包装为主题;第二单元以材料科学为主题;第三单元以土木工程为主题;第四单元以自动化工程为主题;第五单元以水利工程为主题;第六单元以通信工程为主题;第七单元以机械制造为主......

  • 江苏博物馆群体内部的交流合作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4学术会论文集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编2015 年出版269 页ISBN:9787501044368

    本书是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学术会系列论文集的最新一册,以博物馆管理发展、文化遗产研究利用、博物馆展览新技术、博物馆服务宣教为切入点,对江苏省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进行了深人剖析,比较...

  • 第十二次环境监测学术流会论文集

    陈斌主编;李国刚等副主编2015 年出版730 页ISBN:9787511124630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推进监测转型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拟于20157月举办第十二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流会。本次学术流会旨在通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研...

  • 卓越科技学术交流英语系列丛书 国际学术会议英语

    李庆明,尹丕安总主编;车明明主编;黄晓梅,何泉,刘顺华副主编2015 年出版244 页ISBN:9787561245705

    本书旨在为我国硕士生、博士生以及轻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供系统的技能训练专业指导。书中通过大量实例,围绕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主持、演讲稿的写作、论文演讲、即席提问答辩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际...

  • 学术交流英语 上

    牛莉主编;曹杨波,牛莉,邱鹄编者2015 年出版96 页ISBN:9787560577142

    适用于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所要求的提高目标。本册注重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提高他们学术表达的适切性;培养学生的逻思辨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术...

学科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