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的阐释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安身立命  传统中国国宪<em>的</em>形态与运行  宪法学视角<em>的</em><em>阐释</em>

    安身立命 传统中国国宪形态与运行 宪法学视角阐释

    吴欢著2013 年出版380 页ISBN:9787562049647

    本书内容包括:国宪意涵考辨;传统中国国宪基本理念;传统中国基本宪制及其规范;传统中国国宪渊源;传统中国国宪实施保障;传统中国国宪运行——以“异姓不王”为例;传统中国国宪宪法史意义。是一本......

  • 赋比兴<em>的</em>现代<em>阐释</em>

    赋比兴现代阐释

    陈丽虹著2002 年出版204 页ISBN:7810830678

    本书着重追问、探索传统赋、比、兴诗学范畴在现代是如何被阐释。关于赋、比、兴,汉代经师及其后历代论者,作出过极为纷繁解说;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大陆和海外学者也提出过诸多新说。本书作者则...

  • 文学活动<em>的</em>美学<em>阐释</em>  第2卷

    文学活动美学阐释 第2卷

    童庆炳著2016 年出版524 页ISBN:9787303191833

    本书为《童庆炳文集》之一,除“导言”论述关于文艺学方法论问题外,全书分为四章,分别论述:文学活动审美本质,文学创作艺术规律,文学作品审美结构,文学接受艺术规律,书中认为,文学活动本质是审美......

  • 冲突法理论<em>的</em>中国<em>阐释</em>  关于为何适用外国法<em>的</em>思考

    冲突法理论中国阐释 关于为何适用外国法思考

    周江著2013 年出版171 页ISBN:9787511853288

    冲突法理论中国阐释书稿主要研究对象为冲突法理论中国阐释,全书分为四章,分别厘定作为研究对象冲突法理论、梳理历史进程中冲突法理论、检视中国地方图景中冲突法理论,并阐述“天下”理念下本土冲突...

  • 书法<em>的</em>形态与<em>阐释</em>

    书法形态与阐释

    邱振中著2011 年出版316 页ISBN:9787300139500

    《书法形态与阐释》对中国书法进行了全新阐述。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对书法形式构成研究,另一部分是对书法有关现象解说。作者基于对书法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共生这一基本特征思考,为书法形式...

  • 英语叙事语篇中第三人称前指<em>的</em><em>阐释</em>

    英语叙事语篇中第三人称前指阐释

    周平编著2005 年出版265 页ISBN:7312018580

    本书使用“功能—语用”理论对英语语料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功能—语用”理论中“前指理解原则”加上“语义一致原则”和“语用一致原则”,不仅能解释汉语语篇中前指现象,也同样能够解释英语语篇中前指现...

  • 穿越传统<em>的</em>历史想象  关于新历史小说精神<em>的</em>文化<em>阐释</em>

    穿越传统历史想象 关于新历史小说精神文化阐释

    黄健著2010 年出版250 页ISBN:9787811355871

    本书从中国新历史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关系入手,在认识到两者之区别前提下,进一步将新历史小说置于“中西合璧”文化系统中来考查其精神。同时,鉴于以往研究对西方文化影响因子偏爱,本文在写法上并...

  • 《左氏春秋》叙事<em>的</em>礼乐文化<em>阐释</em>

    《左氏春秋》叙事礼乐文化阐释

    单良著2015 年出版231 页ISBN:9787516158142

    本书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经学、史学研究,也不同于文学现象研究,而是着重从礼乐文化层面阐释《左氏春秋》叙事模式与意蕴生成及影响。这样研究思路决定了本书与《左传》学史、《左传》评点研究、《左传》...

  • 现代政治<em>的</em>批判与<em>阐释</em>

    现代政治批判与阐释

    刘晓洲著2019 年出版205 页ISBN:9787520144155

    书稿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列奥施特劳斯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犹太裔美籍政治哲学家,他著作被认为构成了对自由主义深刻批判。本书稿以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批评为线索,考察论辩双方...

  • 丝路学研究  基于中国人文外交<em>的</em><em>阐释</em>框架

    丝路学研究 基于中国人文外交阐释框架

    马丽蓉等著2014 年出版558 页ISBN:9787802327627

    本书实为中国丝路外交影响研究,首次从人文外交视角来研究丝路学,采用全新研究范式且形成自成体系阐释框架,梳理了“丝路辐射空间内中国人文外交”、聚焦“中国人文外交特色项目与交流机制”,并就“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