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  下

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 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张圣才爱国传奇的一生。张先生早年追随孙中山,一生为抗日救国奋斗,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教育家、爱国者。

查看更多关于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 下的内容

图书介绍

伍 大政方略类 463

《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庆桂、董诰、章煦等 463

(一)嘉庆皇帝责问郧县、郧西白莲教农民军事&嘉庆元年三月十九日阅宜绵奏折 463

(二)竹溪腊玉河之战&嘉庆元年三月初八日阅秦承恩奏折 463

(三)竹山被农民军攻破&嘉庆元年三月十一日阅毕沅、惠龄奏折 464

(四)两竹、房县战事&嘉庆元年三月十五日阅恒瑞、秦承恩奏折 464

(五)清军攻克竹山县城,农民军落水死者数千&嘉庆元年三月二十五日阅秦承恩奏折 465

(六)农民军首领武明山、翁明元死难&嘉庆元年三月二十五日阅恒瑞奏折 465

(七)两郧兵事筹划&嘉庆元年二月二十九日阅宜绵奏折 465

(八)嘉庆皇帝亲为两郧筹划兵事&嘉庆元年四月初一日 465

(九)清军收复房县,郧阳知府王正常率乡勇大显身手&嘉庆元年四月初一日阅毕沅奏折 466

(十)筹划郧阳汉南收复事宜&嘉庆元年四月初十日阅恒瑞、永保奏折 466

(十一)竹溪农民军被俘押解兴安被处死之情形&嘉庆元年四月初五日阅秦承思奏折 466

(十二)房县鬼子沟、三里坪、五虎垭战役&嘉庆元年四月十一日阅恒瑞、永保奏折 467

(十三)农民军首领曹海扬遇难&嘉庆元年四月十四日阅恒瑞、永保奏折 467

(十四)郧县泥河口、孤山之战&嘉庆元年四月二十三日阅宜绵奏折 468

(十五)关于竹山知县刘大成失城自尽事&嘉庆元年五月初四日阅宜绵奏折 468

(十六)宜绵镇压郧县白莲教甚为得力,嘉庆皇帝大为褒奖&嘉庆元年五月初十日阅宜绵奏折 469

(十七)嘉庆皇帝对房县一份神密传单甚为关注&嘉庆元年九月十二日阅秦承恩奏折 469

(十八)房县神秘传单揭迷&嘉庆二年正月二十日阅毕沅奏折 470

(十九)郧阳危急,嘉庆皇帝亲自筹划郧阳防务事宜&嘉庆二年正月十七日阅汪新奏折 470

(二十)清军部署增援郧阳&嘉庆二年四月十九日阅惠龄等奏折 471

(二十一)郧县、郧西战事&嘉庆二年四月十九日阅汪新、庆成奏折 472

(二十二)郧西兵灾惨重&嘉庆二年四月二十八日阅惠龄、舒亮奏折 473

(二十三)汪新详报郧西兵难及重建事宜&嘉庆元年五月十六日阅汪新奏折 474

(二十四)汪新在郧西处理善后事宜,农民军复由东而来&嘉庆三年五月二十日阅汪新奏折 475

(二十五)嘉庆皇帝部署郧西兵事&嘉庆二年五月初十日阅宜绵等人奏折 475

(二十六)汪新部署郧阳及荆、襄兵事并筹划用骡马运送军粮&嘉庆二年五月二十二日阅汪新奏折 475

(二十七)明亮等在均州丁家营、孙家湾等处与农民军激战&嘉庆二年九月初三日阅明亮等人奏折 476

(二十八)汪新奏报竹、房乡勇战绩&嘉庆二年九月初八日阅汪新奏折 477

(二十九)惠伦、福苏等四名清军军官在郧县花果与黄龙、柏林之间阵亡&嘉庆二年九月十一日阅明亮、德楞泰奏折 477

(三十)竹山田家坝之战,清兵佐领永恪布阵亡&嘉庆二年九月二十日阅明亮、德楞泰奏折 478

(三十一)清兵在竹溪水坪、黄龙寨、青草坪、敖家寨等地与农民军激战&嘉庆二年九月二十七日阅明亮、德楞泰奏折 479

(三十二)明亮、德楞泰在楚、川、陕交界州县合村筑堡坚壁清野,以困农民军&嘉庆二年十月初四日阅明亮等人奏折 480

(三十三)嘉庆皇帝得报王聪儿在郧西被剿灭,传谕嘉奖勒保、德楞泰等&嘉庆三年三月十三日阅勒保、德楞泰奏折 481

(三十四)嘉庆皇帝为郧西捷报赋诗并作附注 481

(三十五)清兵在十堰、白浪、黄龙一带与农民军周旋&嘉庆三年六月十一日阅景安等人奏折 482

(三十六)清军在竹溪围剿张汉潮部&嘉庆三年七月初四日阅景安奏折 483

(三十七)景安上奏竹溪兵事,嘉庆帝斥其所言不实&嘉庆四年二月二十九日阅景安奏折 483

(三十八)嘉庆帝嘉奖倭什布、勒保在竹溪所为&嘉庆四年四月二十九日阅倭什布奏折 484

(三十九)倭什布在竹山、竹溪实战有功,嘉庆帝予以嘉奖,并传谕兵防&嘉庆四年四月二十五日阅倭什布奏折 485

(四十)农民军李淑部在竹、房官渡、两河口、章洛河、黄龙堰、狮子岩等处与官军激战&嘉庆四年七月阅倭什布奏折 486

(四十一)倭什布在竹、房大显其军事才能&嘉庆四年七月十七日阅倭什布奏折 487

(四十二)农民军张汉潮部在郧县以东白浪和荆子关等处与官军周旋&嘉庆四年八月初六日阅明亮等奏折 488

(四十三)高均德、樊人杰部由四川入竹溪,官兵谕居民结寨清野&嘉庆四年八月初六日阅明亮等奏折 488

(四十四)农民军头领龚文玉父子、兄弟、妻女及卜三聘子姪、儿媳在竹溪与四川交界处被官军俘获&嘉庆四年八月十九日阅德楞泰奏折 489

(四十五)德楞泰在竹山、竹溪俘获农民军头目龚文玉等,嘉庆皇帝大为嘉奖&嘉庆四年八月十九日阅德楞泰奏折 490

(四十六)竹山县周家湾之战&嘉庆四年八月二十四日阅倭什布奏折 490

(四十七)嘉庆皇帝特别关注郧阳的行政军事建置&嘉庆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490

(四十八)倭什布在竹、房功高劳苦,只因奏折用语不当,即遭嘉庆皇帝指责&嘉庆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阅倭什布奏折 491

(四十九)军机大臣、六部尚书与大学士共商郧阳兵灾后增添文武大员及开设郧阳兵备道事&嘉庆四年十二月初七日阅庆桂等奏折 491

(五十)倭什布在两竹稍有疏误,嘉庆即予严厉惩处&嘉庆五年正月二十三日阅倭什布奏折 492

(五十一)嘉庆帝阅奏生疑&嘉庆五年二月初五日阅松筠奏折 493

(五十二)农民军头目樊人贵落难实情&嘉庆五年二月初五日阅倭什布奏折 493

(五十三)农民军由竹、房入均州东进,倭什布围堵不及&嘉庆五年二月十九日阅倭什布奏折 494

(五十四)农民军杨开甲部入郧西,郧西乡勇伤亡严重&嘉庆五年五月初一日阅姜晟奏折 495

(五十五)农民军在郧西与官军周旋&嘉庆五年五月二十七日阅额勒登保等奏折 496

(五十六)农民军徐添德部由东入郧县黄龙、鲍家店一带活动&嘉庆五年七月初八日阅姜晟奏折 496

(五十七)农民军取道郧县、十堰入二竹,嘉庆帝拨军费二十五万两,命姜晟务加堵剿&嘉庆五年七月初八日阅姜晟奏折 497

(五十八)徐添德部由北入郧县十堰一带活动,嘉庆皇帝对明亮严加指责,欲以军法处之&嘉庆五年七月初八日阅姜晟奏折 497

(五十九)明亮奏言徐添德部在均州孙家湾以及郧县白浪、黄龙、皮鼓滩等地活动&嘉庆五年七月十一日阅明亮奏折 497

(六十)清军副将佛宁在郧县花果园阵亡&嘉庆五年七月二十日阅倭什布奏折 498

(六十一)嘉庆帝追究郧西关卡守备修永宏受伤为民人抢救不报事&嘉庆五年七月阅倭什布奏折 498

(六十二)明亮在竹、房五条岭、九道梁、阴条岭等处围堵徐添德部&嘉庆五年七月二十三日阅明亮奏折 499

(六十三)嘉庆皇帝谕姜晟实奏明亮在郧阳所为,姜据实奏报&嘉庆五年七月二十六日阅姜晟奏折 500

(六十四)倭什布奏言竹、房兵事,嘉庆皇帝明示倭如何布阵用兵&嘉庆五年八月十九日阅倭什布奏折 501

(六十五)农民军一部由草店、老营、十堰、黄龙入陕西,沿途死伤严重&嘉庆五年八月二十七日阅明亮奏折 501

(六十六)明亮奏言清剿竹房农民军事&嘉庆五年九月初六日阅明亮奏折 502

(六十七)嘉庆皇帝痛斥明亮虚辞掩饰,剿办不力&嘉庆五年九月初五日阅明亮奏折 504

(六十八)姜晟总算为明亮说了公道话&嘉庆五年九月三十日阅姜晟奏折 504

(六十九)明亮在竹房上龛一带追剿获胜,嘉庆皇帝好不容易说了几句嘉奖的话&嘉庆五年十月初一日阅明亮奏折 505

(七十)倭什布与明亮追击农民军至房县荷花朵、上龛一带,嘉庆皇帝予以嘉奖&嘉庆五年十月初二日阅倭什布奏折 507

(七十一)农民军高二、马五部由陕西入郧县汉南鲍家店、黄龙、大坪一带活动&嘉庆五年十月十七日阅长龄奏折 507

(七十二)倭什布在郧县鲍家店、黄龙滩以及汉南竹、房一带堵剿农民军情况&嘉庆五年十月二十六日阅倭什布奏折 508

(七十三)额勒登保入楚,在两竹西南进剿农民军&嘉庆五年十一月十三日阅额勒登保奏折 509

(七十四)额勒登保布置汉南竹、房兵事,语涉此处民生民风&嘉庆五年十一月十三日阅额勒登保奏折 510

(七十五)姜晟奏称郧县鲍家店、黄龙、花果园地势重要并详述竹、房卡隘防御事&嘉庆五年十一月十三日阅姜晟奏折 510

(七十六)农民军在郧县黄龙滩涉渡,游击富庆、郧县知县孙光先和巡检黄士杰一并革职&嘉庆五年十一月十三日阅姜晟奏折 511

(七十七)郧阳改设镇道,嘉庆皇帝下旨姜晟悉心筹议&嘉庆五年十一月十三日阅姜晟奏折 512

(七十八)农民军高二部在竹、房与官军周旋&嘉庆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阅长龄奏折 512

(七十九)官兵在竹、房秦口、官渡、两河口等地与农民军激战,嘉庆皇帝指示劝谕居民筑寨立堡&嘉庆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阅长龄等奏折 513

(八十)官军在竹山田家坝过年,大年正月初一清晨四更即出兵进剿&嘉庆六年正月二十日阅书麟等奏折 514

(八十一)书麟等奏言官兵在两郧、竹、房进剿极为艰辛劳苦以及此地民生凄苦、民风淳朴的情况&嘉庆六年正月二十日阅书麟等人奏折 515

(八十二)竹溪马鹿寨和竹溪县城之战,徐添德部战斗力仍然很强&嘉庆六年二月初一日阅书麟等奏折 516

(八十三)农民军苟文明、李彬由陕入竹溪活动,在狮子岩处,总兵卜兴昂、先锋魏钟钧死难,嘉庆皇帝嘉奖有功官兵&嘉庆六年二月初十日阅书麟等人奏折 517

(八十四)嘉庆皇帝传谕速报均州及竹山、竹溪军情&嘉庆六年二月初十日阅书麟等人奏折 519

(八十五)官府对被裹胁随农民军行动的民众采取发放路费鼓励回籍从业的优恤办法&嘉庆六年四月二十二日阅长龄奏折 519

(八十六)四川农民军入两竹作战情形&嘉庆六年五月初七日阅吴熊光等人奏折 520

(八十七)农民军多部在陕、川、楚边界与官军周旋&嘉庆六年七月初九日阅额勒登保奏折 520

(八十八)农民军陈士学、戴四、张添伦部入竹、房活动,与官军在梯子沟、獐洛河、党家沟等处激战&嘉庆六年十月十九日阅吴熊光奏折 521

(八十九)农民军青、蓝、白号各部在竹房上元岭、红岩沟等处与官军激战&嘉庆七年正月二十三日阅吴熊光等人奏折 522

(九十)房县北乡东浪之战,游击高承耀阵亡&嘉庆七年三月初六日阅吴熊光等人奏折 523

(九十一)农民军领袖樊人杰在竹山官渡情急抢过堵河,被水卷走,尸首不获&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阅吴熊光奏折 524

(九十二)关于竹山兵捷歼毙农民军首领多人的奏报,嘉庆帝表示怀疑,严令复查奏上&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阅吴熊光奏折 524

(九十三)吴熊光再次奏明樊人杰死状,嘉庆皇帝仍敕必须以尸首为证,必在官渡下游上紧搜索&嘉庆七年六月二十二日阅吴熊光奏折 525

(九十四)农民军蒲添宝部进入两竹马塘、云雾溪、百河等地活动&嘉庆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阅吴熊光奏折 526

(九十五)官兵在竹、房或着便装,或扮农民军,分小股搜山捕杀农民军余部,生活十分艰苦,虽是夏天,犹着棉衣&嘉庆七年九月初一日阅德楞泰奏折 526

(九十六)农民军首领崔宗和只身入武当山为道,途中被官军抓获&嘉庆七年十一月十四日阅吴熊光奏折 527

(九十七)嘉庆皇帝嘉奖在均州官冒山侦俘农民军首领崔宗和有功人员&嘉庆七年十一月十四日阅吴熊光奏折 528

(九十八)嘉庆帝亲询歼毙齐王氏之情形&嘉庆八年六月十三日阅吴熊光奏折 528

(九十九)郧西知县孔继檊办事干练,多次受到朝廷升赏&嘉庆八年六月十二日阅吴熊光奏折 529

(一○○)嘉庆帝下旨重奖郧西知县孔继檊,乡勇郭友、桂荣等&嘉庆八年六月二十日阅德楞泰奏折 529

(一○一)官府赏恤在围剿农民军战争中伤亡人员&嘉庆九年六月初九日阅吴熊光奏折 529

陆 杂史笔记类 531

一、《明季北略》&清·计六奇 531

(一)乔应甲酿祸 531

(二)农民军陷湖广 531

(三)卢象升进剿农民军 531

(四)卢象升战功 532

(五)农民军焚竹山 532

(六)胡光翰战死 532

(七)张献忠请降 533

(八)农民军由郧南下焚皇陵 533

(九)罗汝才乞抚 534

(十)张献忠复叛 534

(十一)房景春父子死节 536

(十二)杨嗣昌代熊文灿 536

(十三)李自成败而复振 536

(十四)王永祚投江 537

(十五)李自成杀罗汝才 537

(十六)郧阳古剑 537

(十七)斗枢谋高 538

(十八)嗣昌谋周 538

二、《明季南略》&清·计六奇 539

(一)郧阳孤危 539

(二)王应熊请节制楚、郧、贵、广 539

(三)楚蜀会剿 539

(四)楚师堵剿 539

(五)王一正招降农民军 540

三、《湖北旧闻录》&清·陈诗 541

(一)所谓明置清撤郧阳府 541

(二)王世贞、徐学谟笔下的郧阳城 542

(三)郧县历史建置与编里乡保 542

(四)郧西历史建置与编里乡保 543

(五)房县历史建置与编里团保 544

(六)竹山历史建置与编里乡保 546

(七)竹溪历史建置与编里社寨 547

(八)均州历史建置与乡里村镇 548

(九)郧阳的置邮与铺塘 550

(十)均州的置邮与铺塘 555

(十一)郧县、郧西、房县的江河水程 557

(十二)郧阳的特产 558

(十三)两竹、均、房的民风 559

(十四)房陵、郧县两奇人 560

(十五)竹、房怪异二则 560

(十六)上津寿星张元始 561

(十七)四省交会图碑记 561

四、《鸿猷录》&明·高岱 563

郧阳两次平叛记详 563

五、《涌幢小品》&明·朱国桢 565

米万春激起兵变 565

六、《烈皇小识》&明末·文秉 566

(一)崇祯六年,农民军攻陷郧西、上津 566

(二)崇祯七年,高嘉计围均州 567

(三)崇祯七年,张外嘉兵变遇害 567

(四)卢象升在竹山、竹溪击败农民军 567

(五)崇祯八年,李自成潜迹郧阳山中 568

(六)崇祯十年,张献忠假降驻谷城 569

(七)崇祯十二年,熊文灿袒护张献忠被戮尸 570

(八)崇祯十三年,左良玉在玛瑙山大败张献忠 571

(九)崇祯十三年庚辰,张献忠西走四川 572

(十)崇祯十四年,张献忠兵败奔自成不纳 573

七、《守郧纪略》&明·高斗枢 574

八、《彭文宪公笔记》&明·彭时 582

为朝廷杀刘长子鸣不平 582

九、《濯缨亭笔记》&明·戴冠 582

杨濬巡抚荆襄,危言流民以动朝廷 582

十、《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 583

游太和山日记(湖广襄阳府均州) 583

十一、《闲署日钞》&明·舒荣都 587

荆襄流民 587

十二、《广志绎》&明·王士性 588

(一)李宾与郧阳 588

(二)楚人到贵州采大木之艰难状况 588

(三)关于楠木 588

十三、《噩梦》&明·王夫之 589

论流民 589

十四、《玉堂丛话》&明·焦竑 590

处置荆襄流民,朝廷意见不一 590

十五、《野语》&明·伏虎道场行者 591

流民犯禁的原因 591

十六、《天下郡国利病书》&明·顾炎武 591

流民之患 591

十七、《圣武记》&清·魏源 592

(一)嘉庆元年 592

(二)嘉庆二年 593

(三)嘉庆三年 593

(四)嘉庆四年 594

(五)嘉庆五年 594

(六)嘉庆六年 594

(七)嘉庆七年 597

(八)嘉庆八、九年 597

十八、《启祯野乘初集》&清·邹漪 599

郧县诸生之伟烈 599

十九、《从征图记》&清·唐训方 600

(一)武当山之战和武当山 600

(二)平襄郡碑记 601

二十、《顾氏家集》&清·顾燮光 602

武当怪道 602

二十一、《绥寇纪略》&清·吴伟业 604

(一)崇祯六年冬郧地官兵连连失守 604

(二)崇祯七年郧地官兵连连大捷 604

(三)崇祯七年秋冬郧阳战事紧迫 604

(四)农民军假降养锐 605

(五)农民军焚武当山太和宫 605

(六)农民军绐苗祚土 605

(七)农民军十五家说与十三家说 606

(八)张献忠、罗汝才复叛,王光恩与之分道 606

(九)金曹材为徐启元立传 607

(十)张献忠在房县罗英山大败左良玉,良玉军符印信尽失 607

二十二、《戡靖教匪述略》&清·石香村居士 608

卸花坡之难 608

二十三、《明代轶闻》&清·林慧如 609

卢象升深得兵民爱戴 609

二十四、《捻军》&中国近代资料丛刊 610

捻军在郧活动情况 610

染 文集奏疏类 613

一、《王端毅公奏议》&明·王恕 613

(一)查勘失机官员功罪奏状 613

(二)处置地方奏状 618

二、《白恭敏奏疏》&明·白圭 621

处置荆襄疏 621

三、《弇州山人四部稿》&明·王世贞 622

(一)地震疏 622

(二)荐举迁谪官员疏 622

(三)议处缺官以裨吏治疏 623

(四)患病日久恳放生还疏 624

(五)查参纵肆宗室骚扰地方疏 625

(六)进士温如玉墓志铭 626

四、《弇山堂别集》&明·王世贞 627

(一)御史陈省劾太和山守备太监七罪 627

(二)御用监王瑞等赍送玄武神像之武当山,群臣交章谏止,不允 627

(三)上命太监韦兴往太和山司香兼分守湖广行都司,群臣力谏,不听 628

五、《弇州史料后集》&明·王世贞 628

国家户口登耗有绝不可信者 628

六、《卢象升疏牍》&明·卢象升 630

(一)到任谢恩疏 630

(二)兵食寇情疏 631

(三)入山会剿疏 633

(四)为客兵乞饷疏 634

(五)请设主兵疏 636

(六)郧楚贼氛渐靖疏 638

(七)保任道臣请补要地守令疏 640

(八)保留推官江禹绪疏 642

(九)请令川兵北援疏 643

(十)停征修城积谷疏 644

(十一)筹饷疏 647

(十二)募军开屯疏 650

(十三)题复增兵措饷疏 652

(十四)借本屯田鼓铸修城疏 654

(十五)应援汉、商疏 655

(十六)援商奏捷疏 657

(十七)续报商、洛剿贼疏 658

(十八)立寨、并村、清野、设伏、增兵、筹饷疏 660

(十九)治郧十议 663

(二十)靖寇绥民八则 664

(二十一)兵船巡江十二则 667

(二十二)募军屯田十议 669

(二十三)立寨并村七款 671

(二十四)运粮五则 672

(二十五)牌示郧阳军民19事 674

1、侦寇 674

2、禁参谒 674

3、添设塘兵 674

4、查饬守御 675

5、申饬侦探粮料 675

6、取官评 676

7、接济兵粮 676

8、行查流寇焚掠地方 677

9、查取堪任官员 677

10、发标兵剿贼 678

11、禁止词讼示 678

12、亲剿流寇 678

13、清伏戎除土寇 679

14、严饬将领示 679

15、申明军律 680

16、禁约 680

17、鼓练乡勇 681

18、扼要设防 681

19、恤录死事官员 682

七、《明经世文编》&明·陈子龙等 683

(一)议处郧阳流逋疏&明·潘旦 683

(二)处置地方官员疏&明·王学夔 684

(三)务陈民瘼疏&明·吴桂芳 686

(四)善后十事疏&明·项忠 692

(五)抚流民疏&明·项 忠 693

八、《明会典》&明·申时行等 694

成化七年对“团聚为非”流民的政策 694

九、《皇明文衡》&明·程敏政 694

流民日众之原因 694

十、《图书编》&明·章潢 695

历数川、陕、楚交界处叛乱为首者 695

十一、《张太岳集》&明·张居政 696

(一)答郧阳巡抚凌洋山 696

(二)答郧阳巡抚杨本菴 696

十二、《续藏书》&明·李贽 697

(一)项忠 697

(二)王恕 698

(三)戴珊 698

(四)王以旂 698

十三、《文肃集》&明·赵贞吉 699

郧阳追祀抚治吴公记 699

十四、《张之洞全集》&清·张之洞 701

查办郧阳总兵綦高会 701

捌 类书辞书类 703

一、《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蒋廷锡 703

(一)郧阳府建置沿革 703

(二)郧阳府属县建置略况 704

1、郧县 704

2、竹山县 704

3、竹溪县 704

4、房县 704

5、郧西县 704

(三)郧阳府的城池 705

(四)郧阳府的户口 706

(五)郧阳府的田赋 706

(六)郧阳兵制 707

(七)郧阳府的山、川、井、洞 708

(八)郧阳府的关防和桥渡 713

(九)郧阳府各县水利塘堰 715

(十)郧阳府传道驿铺 716

(十一)郧阳府公署 718

(十二)郧阳府学校 719

(十三)郧阳府物产 721

(十四)郧阳府形胜 721

(十五)郧阳府封建 722

(十六)郧阳府古迹考 723

(十七)郧阳府祠庙 725

(十八)郧阳府风俗 728

(十九)郧阳的古代陵墓 729

(二十)汉水多名 730

(二十一)汉江水灾略记 730

(二十二)均州交通驿铺及财费 730

(二十三)均州知州王家业注重水利 731

(二十四)均州古迹 732

(二十五)均州古墓 732

(二十六)明成祖朱棣多次遣人遍访张三丰 732

(二十七)永乐十年武当开工庆典盛况 733

(二十八)永乐皇帝致书张三丰 733

(二十九)武当建筑略况 733

(三十)太监王瑞舟运真武神像至武当 734

(三十一)陈抟隐居武当记事两则 734

(三十二)汉光武帝与武当 734

(三十三)姚简、房长须隐居武当 734

(三十四)武当隐者田蓑衣 735

(三十五)武当采石压死数十人 735

(三十六)当事者极力为武当真武添描神秘色彩 735

(三十七)武当玉虚宫正殿大梁之由来 735

(三十八)武当山玉虚宫金钟之由来 735

(三十九)武当榔梅 735

二、辞书 736

关于“郧”“郧关”“郧县”的诠释 736

玖 地理方志类 739

一、《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739

(一)均州 739

(二)郧阳府 740

(三)郧县 741

(四)房县 742

(五)竹山县 744

(六)竹溪县 745

(七)上津县 746

(八)郧西县 746

二、《三省边防备览》&清·严如熤 748

(一)清代中期以后郧阳的兵制 748

(二)清代中期郧阳各地的道路 749

(三)郧阳治守谋略 752

(四)清代中期郧阳的农业与民食 754

三、《三省山内风土杂识》&清·严如熤 756

荆襄流民生活纪实五则 756

四、《湖北通志》&清末民国·张仲炘、杨承禧 757

(一)清代郧县的乡勇和民团 757

(二)清代郧西的乡勇和民团 757

(三)清代竹山的乡勇和民团 758

(四)清代竹溪的乡勇和民团 759

五、《郧阳府志》&清·吴葆仪等 761

(一)吴葆仪择评明清郧抚五十三人 761

1、明代四十八人(1—48) 761

2、清代五人(49—53) 765

(二)吴葆仪择评明清下荆南道官员三十七人 767

1、明代二十四人(1—24) 768

2、清代十三人(25—37) 769

(三)吴葆仪择评郧阳明清知府官员三十九人 770

1、明代二十人(1—20) 770

2、清代十九人(21—39) 772

(四)吴葆仪择评郧阳府武职官员四十四人 775

1、明代七人(1—7) 775

2、清代三十七人(8—44) 775

(五)古代郧阳灾异记 779

1、周代1事 779

2、汉代4事 779

3、晋代3事 779

4、宋代1事 779

5、唐代4事 779

6、宋代4事 779

7、元代1事 780

8、明代10事 780

9、清代8事 780

(六)清同治九年以前郧阳进士名录 784

(七)清同治九年以前郧阳举人名录 784

(八)清同治九年以前郧阳武进士、武举人名录 786

(九)明代至清同治九年郧阳兵事 787

六、《续辑均州志》 798

(一)均州地理沿革 798

(二)明代均州名宦事略 799

(三)清代均州名宦事略 800

七、《商州志》 803

(一)刘千斤活动范围 803

(二)郧阳曾是“司燎击柝弃而不守”之地 803

八、府志、县志序言选 804

(一)《郧阳府志》叙&明·徐学谟 804

(二)郧志类编序&清·刘作霖 807

(三)《郧阳府志》序&清·杨廷耀 810

(四)《郧阳府志》序&清·王正常 811

(五)重修《郧阳府志》序&清·吴葆仪 812

(六)《郧县志》序&清·侯元勋 815

(七)《郧县志》序&清·张杞 815

(八)《郧县志》略序&清·侯世忠 817

(九)《郧县志》序&清·定熙 817

九、府志、县志艺文选 821

(一)创置郧阳府志记&明·周洪谟 821

(二)处置郧阳流民疏&明·原杰 822

(三)郧阳追祀抚治大理少卿吴公记&明·赵贞吉 824

(四)镇郧楼记&明·吕楠 826

(五)重修郧阳府武阳、盛水二堰记&明·王鉴之 827

(六)湖广行都司题名记&明·丁世美 829

(七)重修迎恩观记&清·凌云翼 830

(八)保釐堂题名记&明·湛若水 830

(九)郧阳城十井记&明·沈晖 831

(十)天马亭记&明·许论 832

(十一)修建郧阳府学孔子庙记&明·李东阳 834

(十二)郧阳府迁学记&明·鲁铎 835

(十三)龙门书院记&明·郭正城 838

(十四)郧阳藏书记&明·王世贞 840

(十五)重建提督军务行台记&明·王世贞 842

(十六)督抚郧阳都御史题名后记&明·王世贞 844

(十七)重修上津县治碑记&明·无名氏 846

(十八)郧西千工堰记&明·何春 847

(十九)郧西脩城碑记&明·刘春芳 847

(二十)郧西城隍庙碑记&明·洪文翼 849

(二十一)郧西建庙碑记&明·洪文翼 849

(二十二)创建郧西县治碑记&明·洪文翼 851

(二十三)郧西县新治天河记&明·黄元吉 851

(二十四)郧西开河碑记&明·梁天润 852

(二十五)上津县征税记&明·宁邦智 853

(二十六)创竹溪县治记&明·曾熙 854

(二十七)竹溪县增修城记&明·陈希欧 855

(二十八)重修竹山县碑记&明·张宗政 856

(二十九)重修房县谯楼记&明·无名氏 857

(三十)重修房县庙学记&明·李穆 858

(三十一)房县潵澥堰斗门碑记&明·王世贞 859

(三十二)平定吴三桂叛军杨、谢部五议&清·刘作霖 860

(三十三)明卢忠烈公传&清·储欣 862

(三十四)郧县贤令叶治&清·王正常 867

(三十五)郧县东乡创建大龙寨暨四乡寨事记&清·赵守荃 868

(三十六)郧县黄龙虎尾、久经坪二堰碑记&清·余漋廷 869

(三十七)太平军大雾过黄龙&清·余漋廷 870

(三十八)郧西学产为人合谋侵占记&清·陈之斌 870

(三十九)仆张献忠上津关圣庙碑记&清·张道南 871

(四十)郧西营兵&清·张道南 872

(四十一)种竹示&清·张道南 872

(四十二)郧西黄龙洞三百民众死难状&清·无名氏 873

(四十三)郧西拾骨塔地基志&汪·杨卿云 873

(四十四)郧西县西山民众受盘剥惨重状&清·郑晃 874

(四十五)郧西县忠义祠记&清·林瑞枝 876

(四十六)郧、竹道中纪险&清·黄晖烈 877

(四十七)清初竹溪的困顿状况&清·黄晖烈 879

(四十八)竹溪独山寨避难记&清·贺寿德 880

(四十九)记竹溪宾兴义举始末&清·李荣竹 881

(五十)新建竹溪鼓楼记&清·徐如浩 882

(五十一)守城记&清·胡齐仑 882

(五十二)城东南石堤记&清·李世源 883

(五十三)竹溪民杰甘继芳&清·无氏名 884

(五十四)平叛四策&清·李昌平 884

募勇士 884

饬战守 885

结寨民 886

广粮饷 886

(五十五)房县九道梁巡检黄诏山事略&清·田浩 887

(五十六)咸丰六、七年间房县金、郑二知县组织乡勇与官军协力平叛纪事&清·无名氏 888

(五十七)嘉庆元年至九年房县组织乡勇与官军协力进剿白莲教纪事&清·无名氏 889

附录文选 895

一、“郧阳”语源与司马迁&王一军 895

二、“武当”语源研究&王一军 901

三、徐霞客鄂西北之行路线考&田雨泽 906

四、徐霞客揭示的鄂西北自然与人文景观信息价值初探&田雨泽 910

五、十堰地区古代部族与方国探源&徐永安 915

六、郧县五峰肖家河古墓铭文再考&王一军 919

七、明代外来流民对郧阳的开发&王一军 926

八、《辞源》、《辞海》匡误二则&王一军 931

九、《郧台志》与《郧阳府志》迥异辨&王一军 932

十、十堰地区古代的学校和科举&王一军 934

十一、明末郧阳攻守战及郧阳和平归清&王一军 940

后记 946

人名地名索引 947

查看更多关于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 下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